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37)
2023(15256)
2022(13376)
2021(12509)
2020(10473)
2019(23755)
2018(23555)
2017(45368)
2016(24815)
2015(27589)
2014(27207)
2013(26620)
2012(24056)
2011(21732)
2010(21671)
2009(20216)
2008(19474)
2007(17037)
2006(14833)
2005(13178)
作者
(69962)
(58099)
(57815)
(55002)
(37083)
(27838)
(26217)
(22603)
(21955)
(20755)
(19714)
(19540)
(18412)
(18185)
(18048)
(17813)
(17503)
(17171)
(16619)
(16508)
(14398)
(14258)
(13874)
(13205)
(13063)
(13011)
(12889)
(12813)
(11720)
(11439)
学科
(90369)
经济(90231)
管理(75419)
(69365)
(59783)
企业(59783)
方法(40972)
数学(34586)
数学方法(34158)
(27048)
(25023)
中国(23683)
业经(22118)
(22111)
(21223)
(17485)
财务(17410)
财务管理(17374)
(17053)
贸易(17044)
理论(16899)
地方(16845)
(16595)
企业财务(16461)
农业(16241)
(15646)
(15505)
银行(15455)
(15379)
技术(15137)
机构
大学(344789)
学院(343786)
管理(135008)
(131262)
经济(128252)
理学(117140)
理学院(115834)
管理学(113784)
管理学院(113153)
研究(112646)
中国(83068)
(72525)
科学(70576)
(64006)
(56226)
(54970)
业大(51488)
研究所(51159)
财经(50969)
中心(50962)
(50029)
(46266)
(45426)
北京(45188)
师范(44949)
农业(43123)
(41102)
(40661)
经济学(39303)
财经大学(38041)
基金
项目(237352)
科学(186531)
研究(174327)
基金(171943)
(149740)
国家(148493)
科学基金(127626)
社会(109012)
社会科(103160)
社会科学(103138)
(93159)
基金项目(91246)
自然(83263)
自然科(81295)
自然科学(81276)
教育(80548)
自然科学基金(79796)
(78241)
编号(71738)
资助(70124)
成果(58899)
重点(53000)
(52102)
(49746)
(49677)
课题(49245)
创新(46364)
(46022)
科研(45386)
教育部(44902)
期刊
(145064)
经济(145064)
研究(100619)
中国(65437)
学报(55931)
(50847)
科学(50667)
(50040)
管理(49987)
大学(42278)
教育(40489)
学学(39792)
农业(34876)
(29288)
金融(29288)
技术(28484)
业经(24858)
财经(24762)
经济研究(23060)
(21093)
问题(18520)
图书(17379)
(17229)
科技(16807)
(16686)
理论(16577)
现代(15374)
实践(15192)
(15192)
技术经济(15127)
共检索到496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元   牟赛雅   苏芳   王滢  
提高组织韧性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已有研究将组织韧性的形成看成是一次性事件,不仅未考虑到组织韧性的动态成长性,也忽略了逆境事件的异质性对韧性的不同影响。本文以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应对两次异质性逆境事件为研究情境,探究其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1)短期局部性逆境事件触发组织形成内部资源韧性,长期系统性逆境事件推动组织形成外部关系韧性;(2)组织韧性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遵循韧性激活、韧性建构、韧性响应以及韧性提升的阶段性,其中韧性建构和韧性提升主要包括认知、行为、关系三方面;(3)高层管理者在逆境后的反思和数字技术在韧性建构和韧性提升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形成的理论框架对数字技术在组织韧性形成中的作用、异质性逆境事件下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永霞  孙新波  张明超  张媛  马慧敏  
高度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迫使企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数据资源形成并不断提升组织韧性,然而现有研究中对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机理缺乏深入探讨。引入数据赋能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韩都衣舍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挖掘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整体上遵循“内外部情境刺激—数据资源行动—数据能力激活—韧性构建/提升”的过程,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可利用的数据从企业数据依次拓展至行业数据、生态数据。研究结果打开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实现韧性的过程“黑箱”,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组织韧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岿然   孙溢  
构建富有韧性的供应链是应对当下全球经济复杂局面和提升国家安全水平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经贸发展的新形式,在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适应、稳定和发展三个阶段对供应链韧性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SHEIN为例进行研究,发现:高度数字化与自动化水平使其领先同行业竞争者;供应链上下游间协同发展与互惠共生令其拥有更强的抵抗力与恢复能力;建立完整高效的全球物流网络,可以保障其快速且稳定的物流服务。为提升供应链韧性,应加快数字技术在供应链中的运用和创新发展;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互惠共生;建立更加完整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雅萍  陈睿君  程继儒  
【目的/意义】危机无处不在,组织韧性是组织应对危机、转危为安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但是中国情境下有关组织韧性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依然不足。【方法/设计】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依据问题导向和理论抽样原则,选取六家企业在危机情境下的组织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组织韧性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结论/发现】组织韧性包含组织认知调整、组织领导力、组织应对、组织资源性和自我更新能力五个维度;组织策略包含关系策略、市场策略和财务策略;组织成长包含市场份额增长、利润增长、员工增长、销售额增长及整体竞争力增长。组织韧性能够帮助组织采取恰当的组织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危机,使得组织能够突出重围进而获得成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危机——组织韧性——组织策略——组织成长”的理论框架,从组织韧性的激发措施、学习型组织的打造、数字化赋能的实现等层面提出了提升组织韧性的有效对策,为后续组织韧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笑  蔡剑  周琴  戴廷波  姜东  
非生物逆境(如,高温、低温、干旱、渍水胁迫等)是限制作物产量提升的重要因子,并且非生物逆境发生的频率、程度以及持续时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因此,提高作物对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或采取缓解措施降低非生物逆境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不利影响,对于确保作物稳产及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逆境锻炼(priming)是指植株经过前期适度的逆境处理后,对再次发生的逆境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耐性,也称为逆境胁迫记忆。与未经过锻炼植株相比,经过锻炼植株的信号调控物质、次级代谢产物、胁迫保护性物质等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对再次发生的逆境胁迫产生响应,从而增强植株耐逆性。根据再次逆境发生的类型及时间,逆境锻炼主要包括当代同种逆境锻炼效应(锻炼阶段的逆境和再次发生的逆境是同一种)、当代交叉逆境锻炼效应(锻炼阶段的逆境和再次发生的逆境不是同一种)、跨代同种逆境锻炼效应(经过逆境锻炼的种子在子一代或子几代的同种逆境锻炼效应)、跨代交叉逆境锻炼效应(经过逆境锻炼的种子在子一代或子几代的交叉逆境锻炼效应)四大类型。本文重点围绕高温锻炼、低温锻炼、干旱锻炼及渍水锻炼介导的上述四大类型锻炼效应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综述,生理机制主要包括植株光合机构响应机制、抗氧化系统在清除活性氧减轻对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机制、胁迫诱导的信号物质(激素类物质、Ca~(2+)、过氧化氢、一氧化氮等)在诱导下游基因表达及生理生化过程机制。此外,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为长期甚至传代胁迫记忆提供了潜在机制。对作物逆境锻炼机制的深入解析,可以找到对作物耐逆性获得起关键调控作用的基因和蛋白,这样在作物生产上,我们可以在生育前期,配合外源调控物质诱导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和蛋白,可通过人为方法提前刺激这种物质在逆境来临之前表达,主动诱导作物对关键时期逆境耐性的形成,从而有效缓解在产量形成关键生育时期发生的胁迫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因而具有重要的实际生产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许滨鸿   姜奇平   刘宇洋   端利涛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以161家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以96家非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了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7个要素推动组织韧性形成的路径机制,并对此进行了验证性案例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可归纳为被动防御型和主动成长型两类。其中,创新能力和股权集中作为高组织韧性形成组态中的核心条件发挥普适性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当企业处于技术瓶颈期时,人力资本可替代高技术水平和偿债能力,在高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崇锋  刘洋  许杰  
本文基于1989~2020年我国5G领域专利申请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合作网络视角下组织韧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内部知识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韧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倒U型影响;企业内部知识异质性削弱了组织韧性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倒U型影响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国槐  官春云  陈社员  
为探明油菜不同品种在逆境下的结实性差异 ,为筛选抗逆性强的基因型油菜品种提供依据 ,2 0 0 2年选择了当前生产上推广的 4个油菜品种湘油 15号、湘杂油 1号、中油 82 1号和秦油 2号 ,在模拟倒伏和不同自然气候条件下调查了各品种的单株阴果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 .结果表明 :在当年的气候条件下 ,湘油 15号和湘杂油 1号的阴果率明显低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高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在模拟倒状的情况下 ,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的阴果率比湘油 15号和湘杂油 1号显著提高 ,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 ;在低温少雨和低温多雨情况下 ,阴果率、每果粒数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品   李欣明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17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系统剖释了银行数字韧性的理论逻辑、形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第一,银行数字韧性是银行运用数字技术防范冲击、适应冲击并在冲击后实现更稳定状态的能力,其逻辑溯源于数字能力、危机管理和金融安全理论。第二,银行数字韧性的形成有赖于数字技术在冲击期间发挥的赋能作用。从赋能效应看,数字技术发展有助于缓解重大冲击导致的银行风险加重,增强银行韧性。从赋能机制看,数字技术通过减弱重大冲击对银行业务规模、业务成本以及业务关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银行韧性。从异质特征看,数字技术的韧性赋能作用在应对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突发卫生事件时更有效,在小规模、非国有、高风险的银行中更显著。第三,银行数字韧性的提升离不开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和监管环境的保障。相对而言,技术人才供给充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数字监管环境优良地区的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形成数字韧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华友  吉盼  陈泽侠  蒋自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来自各种不确定事件的挑战。为分析外部冲击对农村韧性的影响,文章以浙江省农村地区为例,建构了农村韧性指标体系,融合农村地区的异质性与多样性,研究了浙江省农村地区应对冲击的韧性问题及地区差异,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农村韧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浙江省北部农村地区发展整体比南部农村地区好,不同地区之间韧性水平差距不仅表现在较为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更体现在不易被察觉的社会福利水平、人口素质、自然环境等方面。(2)浙江省农村韧性可分为5种类型,发展较好的类型Ⅴ与类型Ⅳ地区偏向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类型Ⅲ地区处于一种较低的均衡当中,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类型Ⅱ与类型Ⅰ地区的要素禀赋良莠不齐,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3)经济、社会、人力和生态资本的不同方面共同促进浙江省农村地区的韧性变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多元化、通讯技术可获得性、连通性、人口规模等因素成为影响农村韧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公一  张畅  刘思雯  
韧性作为探究组织—环境互动机理的方法,有助于企业在逆境中化危为机、借机成势。基于过程视角,打开环境不确定情境下组织韧性响应的“黑箱”,构建“暴露期(激活韧性)—发展期(调动韧性)—恢复期(发挥韧性)研究框架。研究发现:环境作为企业的信息源和资源池,不确定性通过信息认知和资源依赖两条路径影响组织韧性;为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组织韧性通过探测机制和缓冲机制降低信息模糊,进而突破资源瓶颈。因此,应综合判断企业外部环境状况和组织自身禀赋,选择适应、更新和突破3种组织韧性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丹   丁宝  
韧性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能力。从目标和过程两方面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包括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社会共享、创新驱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6个维度,选取2020年上交所或深交所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2 693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不确定性环境下韧性能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韧性能力通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导向指标——创新驱动,进而提高了目标导向指标——质量效益;越是在环境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韧性企业越是能通过整合稳定性与应变性的管理活动,有效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进而提升企业质量效益;组织韧性的构成要素,冗余性资源,有机式结构,乐变性文化都有助于企业创新的开展,与利益相关者的互惠性则只有保持在一定阈值内,才能正向促进企业创新,超过阈值后则成为创新的障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燕梅  何舒颖  
提升城市流通韧性是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在定量评估我国大中城市流通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流通韧性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间流通韧性差距较大。对于具有外循环经济特征的沿海城市而言,制度因素和政务服务能力更利于流通韧性的形成,对于具有内循环经济特征的内陆城市而言,产业结构调整、省会城市和交通节点城市的优势条件更利于培育城市流通韧性。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业中的应用能够为提升城市流通韧性带来乘数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艳丽   麻文卓  
组织韧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使得企业将面临危机与机遇。而组织韧性作为一种动态能力,能够使企业遇到危机后快速恢复,让企业有效评估所处经营环境中存在的风险与危机,以达到迅速适应,提出解决危机的对策,使企业能够在剧烈的市场变化下存活。然而迄今学术界对于组织韧性的含义、形成过程、作用机制等仍然缺乏深入探讨。基于此,文章针对组织韧性的内涵、维度测量以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对组织韧性的探索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鸿磊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促使学界普遍关注商业模式韧性的研究。这不仅需要考察焦点企业自身的组织韧性,还需要考察以焦点企业为中心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构建的价值网络的整体韧性。鉴于此,本文将商业模式视为一个服务于特定价值主张的价值网络,把新冠肺炎疫情看作一次重大突发事件(自然实验),选取两家成熟电商企业作为典型案例,从网络理论视角对重大突发事件情境下的企业商业模式韧性展开双案例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重大突发事件情境下,焦点企业的网络中心性越高,商业模式的价值响应敏捷性越强,商业模式韧性越强;价值节点间的网络关系强度越高,商业模式的价值活动协同性越强,商业模式韧性越强;业务系统的网络异质性越高,商业模式的价值路径多样性越高,商业模式韧性越强。上述研究发现为企业管理者设计出更具韧性的商业模式以应对未来愈发动荡的营商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