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9)
2023(13746)
2022(12022)
2021(11237)
2020(9371)
2019(21248)
2018(21041)
2017(40796)
2016(21886)
2015(24295)
2014(23723)
2013(23314)
2012(20875)
2011(18775)
2010(18405)
2009(16994)
2008(16023)
2007(13827)
2006(11759)
2005(10038)
作者
(61466)
(51062)
(50628)
(48170)
(32290)
(24493)
(22914)
(19934)
(19195)
(18078)
(17337)
(17067)
(15897)
(15848)
(15694)
(15556)
(15379)
(15110)
(14603)
(14439)
(12665)
(12248)
(12134)
(11545)
(11403)
(11296)
(11192)
(11147)
(10282)
(10140)
学科
(81380)
经济(81289)
管理(62926)
(60490)
(51409)
企业(51409)
方法(39833)
数学(34438)
数学方法(33993)
(22493)
(21324)
中国(20570)
(18863)
业经(18595)
(16070)
地方(15470)
(15087)
贸易(15081)
理论(14732)
(14633)
(14611)
财务(14539)
财务管理(14515)
农业(14255)
企业财务(13789)
技术(13587)
(13413)
环境(12946)
(12298)
银行(12258)
机构
大学(301711)
学院(301130)
管理(121204)
(114705)
经济(112175)
理学(106478)
理学院(105340)
管理学(103379)
管理学院(102854)
研究(96661)
中国(69626)
(62705)
科学(62169)
(53007)
(47748)
(47600)
业大(46159)
研究所(43978)
中心(43725)
财经(43541)
(41622)
(39755)
(39668)
师范(39281)
北京(38803)
农业(37561)
(35526)
经济学(34364)
(34343)
财经大学(32792)
基金
项目(215496)
科学(169657)
基金(156983)
研究(156035)
(137255)
国家(136143)
科学基金(117382)
社会(97871)
社会科(92780)
社会科学(92759)
(84271)
基金项目(83731)
自然(77725)
自然科(75961)
自然科学(75944)
自然科学基金(74569)
教育(71930)
(71157)
资助(64265)
编号(63801)
成果(50617)
重点(47984)
(47092)
(45101)
(44918)
课题(43141)
创新(41992)
科研(41673)
教育部(40519)
大学(40108)
期刊
(118964)
经济(118964)
研究(84485)
中国(50979)
学报(49985)
科学(45015)
管理(42857)
(42779)
(39874)
大学(37334)
学学(35227)
教育(33264)
农业(30237)
技术(24738)
(22684)
金融(22684)
业经(20950)
财经(20359)
经济研究(20050)
(17337)
图书(16321)
(15260)
问题(15223)
科技(15016)
理论(14496)
(14247)
商业(13696)
技术经济(13439)
实践(13438)
(13438)
共检索到416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炳成  吴继飞  于洪彦  陈建兰  
可解释性是揭开算法决策“黑箱”的关键方法,也是提升消费者采纳及促进有效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从算法可解释性与购买情境匹配角度出发,通过四项实验探讨了不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发现:(1)在不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对消费者采纳意愿的影响具有匹配效应,即对于体验购买,消费者更愿意采纳基于用户(vs.产品)的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对于实物购买,消费者更愿意采纳基于产品(vs.用户)的算法推荐解释框架。(2)如上效应受到加工流畅性的中介作用,即购买情境与算法推荐解释框架匹配(vs.不匹配)时,能够诱发消费者更高的加工流畅性,进而导致更高的采纳意愿。(3)该匹配效应受到决策风格的调节作用,即对于最优型决策主导的个体,在实物(vs.体验)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存在(vs.被抑制);而对于满意型决策主导的个体,在体验(vs.实物)购买情境下,算法推荐解释框架的匹配效应存在(vs.被抑制)。本文从可解释性与购买情境匹配角度丰富了算法推荐系统及体验购买与实物购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有效运用解释策略提升算法推荐效果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财玉  
错过购买是一个常见现象,研究者发现错过购买之后消费者倾向于继续不购买,这种倾向被称为"不行动惯性",如何引导错过购买的消费者在将来采取购买行为,具有重要的营销意义。文章从社会心理学解释水平的视角出发,以购买意愿测量不行动惯性,研究发现:随着错过购买时间距离的延伸,消费者不行动惯性提高;提高错过购买的目标价值、目标可得性可以降低不行动惯性;但是在错过购买时间距离较短情境下,提高目标可得性能更有效降低不行动惯性,而在错过购买时间距离较长情境下提高目标价值则更能减弱不行动惯性。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启示,并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广宇  张梦  
在定制化情境下,同一服务项目的不同表述可以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这被称为框架效应。文章基于调节匹配的视角,构建了目标框架与调节定向匹配对消费者旅游服务购买决策影响的分析框架,通过2(目标框架:选择vs.放弃)×2(调节定向:促进vs.防御)组间实验设计,验证了调节匹配对消费者服务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以及认知流畅性与情绪体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旅游服务购买决策中存在目标框架效应;与选择性目标框架相比,消费者在放弃性目标框架中的服务购买意愿更高;当目标框架与调节定向达成匹配,促进定向的消费者在选择性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国才  刘文静  王希凤  
促销购买限制是促销效果达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框架效应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不同促销方式下促销购买限制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心理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促销方式调节了促销购买限制和消费者购买意向之间的作用关系,具体来说,当促销方式为赠品促销时,限时促销相较于限量促销能够产生更高的购买意向,其中促销机会的确定性起到了中介作用;当促销方式为打折促销时,限量促销相较于限时促销能够产生更高的购买意向,其中感知价值起到了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宜萱  赵富才  
在特定呈现方式下,不同特性的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评价并不一致。因此,只有当呈现方式与消费者特性相匹配时,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然而,大多网络零售商并未考虑过从不同角度呈现商品,因而难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不同特性的消费者。因此,本文就调节性匹配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网络零售商从调节性匹配角度出发优化商品呈现方式,进而促进消费者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调节性匹配显著影响消费者心理距离,当促进型呈现方式与促进式聚焦相互作用并生成调节性匹配时,消费者心理距离较近;当防范型呈现方式与防范式聚焦相互作用并生成调节性匹配时,消费者心理距离较近。品牌影响力显著影响消费者心理距离。特质性调整聚焦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特质性促进式聚焦显著促进消费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降低,特质性防范式聚焦显著促进消费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降低且影响程度大于促进式聚焦。消费者心理距离的降低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消费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降低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且心理距离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海燕  杨良  杨鹏  
本文发展了一个包括成员筛选在内的基本框架,对农户组成借款团队时可能存在"匹配效应"进行分析,探讨成员异质性对农户小组贷款的效率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基于这一研究,我们认为,在正向匹配效应下,通过提供信贷合约选择,贷款机构的小组贷款模式能够解决农村信贷市场抵押物缺失导致的失灵问题。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以及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已经改变了曾经成功推行的小组联保模式的适用性,尤其是越需要小组贷款的欠发达地区,越缺乏小组贷款的社区基础。这样的悖论,意味着我国的农户联保贷款模式需要做较大的思路调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雪  
本文运用二元Logit模型,详细分析流通价值链增值与客户偏好异质性的匹配度。实证结果表明,个体与群体客户偏好均不同程度影响流通价值链增值。个体需求层面中,消费能力、收入情况、审美水平与情感经历4个因素正向匹配流通价值链增值;群体需求层面中,品牌影响度、实用情况与服务能力3个因素正向匹配流通价值链增值。据此,提出促进流通价值链增值与客户偏好异质性匹配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佳  陆露  
随着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异质性逐渐显化并清晰。然而,目前零售产品定价与消费者需求异质性的匹配程度较低,致使零售行业发展空间缩减和发展前景受到一定冲击。本文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零售产品定价与消费者需求异质性的匹配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群体需求层面与个体需求层面中的各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影响消费者对零售产品定价的敏感度和接受度。其中,消费群体需求层面中实用性要求、安全性要求、零售服务水平,以及消费者个体需求层面中生活习惯影响、购买能力这五个因素,对零售企业产品定价的匹配接受程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提出促进零售产品定价与消费者需求异质性匹配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樊帅  田志龙  
已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多聚焦于产品伤害危机下企业"做不做CSR(企业社会责任)",并主张危机企业能通过CSR活动修复受损的品牌形象,却鲜有考虑"如何做CSR"的问题。但现实却是企业若将CSR行为作为危机公关的"万灵药",可能招致消费者怀疑,危机反而"雪上加霜"。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环境,从消费者怀疑的视角出发,基于归因理论实证研究了危机下消费者感知企业CSR修复策略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CSR修复行为的匹配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其中消费者怀疑起中介作用,CSR历史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补充了现有CSR理论及产品危机修复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危机应对能力不够成熟的中国企业如何规避危机及"转危为安"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樊帅  田志龙  
已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多聚焦于产品伤害危机下企业"做不做CSR(企业社会责任)",并主张危机企业能通过CSR活动修复受损的品牌形象,却鲜有考虑"如何做CSR"的问题。但现实却是企业若将CSR行为作为危机公关的"万灵药",可能招致消费者怀疑,危机反而"雪上加霜"。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环境,从消费者怀疑的视角出发,基于归因理论实证研究了危机下消费者感知企业CSR修复策略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CSR修复行为的匹配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其中消费者怀疑起中介作用,CSR历史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佘诗琪  
文章利用中国乡—城移民调查(RUMIC)数据,研究城镇中不同职业对劳动者学历要求与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匹配程度,比较不同户籍类型的劳动者职业匹配程度对其收入的影响。文章采用标准差法将职业的教育匹配程度划分为"过度教育"、"教育不足"以及"恰好匹配"。研究发现,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外地人的过度教育情况比本地人严重,而本地人通常处于教育不足的状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同等受教育年限下,过度教育者的收入低于恰好匹配者的收入;教育不足者的收入高于恰好匹配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杰  
异质性的资源互补和匹配,可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流通企业绩效和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和流通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资源整合力度、资源搜寻努力程度、技术水平等。基于此,应当结合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的相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流通企业绩效水平提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佘诗琪  
文章利用中国乡—城移民调查(RUMIC)数据,研究城镇中不同职业对劳动者学历要求与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匹配程度,比较不同户籍类型的劳动者职业匹配程度对其收入的影响。文章采用标准差法将职业的教育匹配程度划分为"过度教育"、"教育不足"以及"恰好匹配"。研究发现,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外地人的过度教育情况比本地人严重,而本地人通常处于教育不足的状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同等受教育年限下,过度教育者的收入低于恰好匹配者的收入;教育不足者的收入高于恰好匹配者的收入。同时还发现,当本地人是过度教育者时对收入的惩罚作用比外地人高,外地人是教育不足者时工资的奖励作用比本地人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蛟  卢强  李辉  
实验选择真实的手机品牌作为刺激物,通过构建四个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发现在群发性产品危机动态变化过程中,未曝光企业选择主动介入与赔偿型措施时,涉事企业可获得消费者更高的品牌购买意愿;涉事企业选择被动介入以及服务型措施时,消费者的介入评价对其愤怒情绪的影响程度更高;消费者愤怒情绪较无助情绪对其品牌购买意愿影响更大。此外,消费者的负性情绪会对消费者的介入评价与品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侯银秀  李伟卿  王伟军  张婷婷  
【目的】识别并获取细粒度的用户偏好信息,优化图书个性化推荐的效果。【方法】使用情感分析方法对用户图书评论进行属性层文本挖掘,通过用户本身的图书评论获取用户对图书属性的偏好;基于每本图书的所有评论的情感计算获得其属性评分;将用户偏好矩阵、图书属性得分矩阵进行匹配,从而实现用户对图书属性情感偏好的个性化推荐。【结果】利用亚马逊图书评论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分别对传统的协同过滤方法与本文提出的推荐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准确性、召回率、覆盖率上分别提高了0.030、0.097、0.2812。【局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