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3)
2023(12620)
2022(10630)
2021(9861)
2020(7995)
2019(17636)
2018(17636)
2017(32589)
2016(17820)
2015(19773)
2014(19841)
2013(18802)
2012(16954)
2011(15053)
2010(15172)
2009(13765)
2008(13238)
2007(12111)
2006(10374)
2005(9355)
作者
(50126)
(41596)
(41550)
(39710)
(26330)
(20134)
(18936)
(16123)
(15551)
(15112)
(14155)
(13942)
(13590)
(13072)
(13067)
(12784)
(12630)
(12385)
(12226)
(11627)
(10397)
(10288)
(10123)
(9605)
(9404)
(9346)
(9248)
(9104)
(8482)
(8442)
学科
(59519)
经济(59436)
管理(52254)
(49221)
(41014)
企业(41014)
方法(24893)
数学(20848)
数学方法(20518)
(20461)
(18455)
中国(18004)
(17071)
贸易(17066)
(16759)
技术(16734)
(14705)
(14597)
业经(14291)
理论(13383)
(12693)
农业(12112)
(11713)
财务(11667)
财务管理(11631)
(11392)
银行(11365)
(11299)
(11021)
企业财务(10955)
机构
学院(241981)
大学(237309)
(91801)
经济(89612)
管理(85853)
研究(79191)
理学(73264)
理学院(72458)
管理学(70871)
管理学院(70426)
中国(59803)
(49591)
科学(49401)
(46862)
(41535)
(40011)
(38597)
中心(37131)
业大(36418)
财经(36340)
研究所(36004)
(33037)
农业(32785)
(31844)
师范(31395)
技术(31048)
(30887)
北京(30521)
(29186)
经济学(28812)
基金
项目(160991)
科学(125166)
研究(119577)
基金(113684)
(100108)
国家(99290)
科学基金(84174)
社会(73570)
社会科(69722)
社会科学(69707)
(65163)
基金项目(58896)
教育(56881)
(54038)
自然(53676)
自然科(52487)
自然科学(52469)
自然科学基金(51520)
编号(49538)
资助(46548)
成果(40507)
重点(36873)
课题(35493)
(34928)
(34882)
(34600)
创新(32653)
(31853)
科研(30893)
项目编号(30604)
期刊
(103379)
经济(103379)
研究(71288)
中国(52456)
学报(41354)
(38690)
(38475)
科学(34693)
教育(34635)
管理(33560)
大学(31025)
学学(29155)
农业(26399)
技术(25351)
(21084)
金融(21084)
业经(18356)
财经(17747)
经济研究(17509)
(15413)
(13612)
问题(13221)
(13174)
科技(12725)
(12608)
图书(12529)
职业(12029)
技术经济(11772)
(11519)
论坛(11519)
共检索到367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泽永  江可申  王志华  
本文从内资经济"异质性"视角出发,利用2000—2007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动态考察了FDI对江苏内资企业的行业内与行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FDI的进入,对江苏省内民营企业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而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却不显著,FDI通过后向关联溢出促进了民营企业产出的增长,但对国有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却为负。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的产业选择与产品定位。后向关联溢出是比水平溢出更重要的溢出途径,民营企业是比国有企业更重要的技术溢出的吸收主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田泽永  陈圣飞  
利用2003~2011年省际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吸收主体异质性视角出发,探讨FDI技术溢出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有利于内资企业产出增长,但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都比国有企业小得多的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技术溢出,成为FDI溢出技术的吸收主体;市场潜力对所有企业产出增长都有显著正影响,但对民营企业而言有待扩大;市场开放度的提高不利于民营企业人均产出增长;从长期来看,政府财政投资过多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如国  孟雨兴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FDI溢出理论,考虑吸收能力和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分析框架。运用1995—2012年中国30个省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各地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不能充分地吸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来提升能源效率。建议中国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引资战略、注重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增大FDI对能源效率的正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凌云  范艳霞  刘夏明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基于技术水平的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对 FDI 的技术溢出有明显促进作用,表明吸收能力的重要性。但当东道国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FDI 的溢出效应则开始减弱,即吸收能力与溢出效应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兴强  欧燕  史卫  刘阳  
本文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FDI技术溢出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水平4个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在上述4个因素都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基础设施越完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FDI的技术溢出越显著。适度的外贸依存度有助于促进FDI的技术溢出,外贸依存度过低或过高时,FDI都不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此外,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促进FDI技术溢出的水平,且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大部分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还没有达到有效吸收FDI先进技术的水平,且人力资本建设需要渐进开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庆然  
本文采用2000~2011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进入我国不同区域的FDI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门槛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状况、内外资技术水平差距、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经济结构、市场化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吸收能力方面测算引发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特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圆圆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各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外来资本的进入带来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引资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围绕着FDI及其溢出效应,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随着相关研究的发展,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从证明FDI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转移到研究影响FDI溢出效应的决定因素上。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决定因素是东道国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东道国企业吸收能力对溢出效应影响的研究,并针对已有研究做出述评与展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陶长琪  齐亚伟  
通过构建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IT产业的Bertrand博弈竞争模型,探讨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内外资企业市场竞争、行业特征、知识产权等微观、中观、宏观因素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吸收利用,并以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吸收能力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不大、竞争充分的条件下,竞争机制和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FDI溢出效应和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东道国变量对处于不同分位的FDI溢出存在非对称性影响,具体而言,研发投入对FDI溢出的正向影响在条件分布的高端和低端最为显著,FDI的溢出效应随着技术差距和人力资本存量由条件分布的低端向高端变动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知识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曲  
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法计算各省区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考察了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制度因素和技术差距这四个因素构成的吸收能力综合变量对省际和国际R&D溢出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实证分析技术结构在吸收能力与R&D溢出交互效应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主要结论:(1)省际溢出、国际贸易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对外直接投资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的重要因素;(2)吸收能力通过与不同渠道技术溢出的交互作用,对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产生不同影响;(3)地区技术结构通过作用于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融合程度,而影响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在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李倩  祁源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门限模型,从金融发展与多维度吸收能力视角实证检验FDI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金融发展和吸收能力"门槛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经济发展3个维度的吸收能力均存在最低门槛,小于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不显著;跨越门槛后,呈正向FDI技术溢出,FDI技术溢出随着吸收能力的提高而增强。金融发展水平也存在最低门槛值,小于该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不显著;越过该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为正;而金融发展超过某一临界值时,FDI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会由正变得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因素变量与技术无效联合估计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根据2003~2013年中国服务业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倾向、研发能力以及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单独影响下国际溢出作用于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效用;其次研究了吸收能力与技术结构的交互式影响下各国际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能够提升区域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政府干预倾向对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提升影响不大,国内研发资本存量需在国际溢出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提升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各吸收效应对不同渠道的国际溢出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技术结构效用的发挥需根据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和吸收能力内容进行差异性匹配和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上官绪明  
文章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吸收能力理论补充了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吸收环节,构建了一个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内生化技术进步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IV)证实了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对我国省际技术进步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分析指出,人力资本对FDI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进口渠道显著,而R&D存量对进口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FDI渠道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飞  吴解生  王会龙  
本研究选取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程度、以及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第二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程度等构成因子,作为度量东道国区域FDI技术创新溢出"门槛"效应的关联因素;并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外资研发强度作为门槛效应因子代理变量,进行两两子样本间的内生门限回归。结果证实:我国区域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文化教育程度构成我国FDI技术创新溢出的主要"门槛"效应关联因子,各区域不同的"门槛"阀值跨越决定了各区域FDI技术创新溢出吸收的成效;中国作为东道国对于FDI的技术创新溢出吸收仅在其发展水平低于两者互动阀值时有效,且这一消化吸收关联效应随着其自主创新水平提升过程中的相对FDI技术优势及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莉  胡逸群  
选取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验证FDI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并建立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 FDI对我国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2) 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影响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哲  郑现伟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FDI在东道国金融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当地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并以北京市为例,使用1997年~2006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金融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对该行业FDI技术溢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