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4)
- 2023(15015)
- 2022(13205)
- 2021(12319)
- 2020(10374)
- 2019(23540)
- 2018(23602)
- 2017(45902)
- 2016(24975)
- 2015(27715)
- 2014(27405)
- 2013(27019)
- 2012(24762)
- 2011(22356)
- 2010(22236)
- 2009(20717)
- 2008(19819)
- 2007(17298)
- 2006(15065)
- 2005(13110)
- 学科
- 济(94771)
- 经济(94658)
- 管理(71159)
- 业(67610)
- 企(55387)
- 企业(55387)
- 方法(45699)
- 数学(39888)
- 数学方法(39455)
- 中国(26602)
- 农(26446)
- 财(25463)
- 业经(21312)
- 学(20919)
- 制(18917)
- 贸(18515)
- 贸易(18507)
- 易(18024)
- 地方(17452)
- 农业(17341)
- 务(16216)
- 银(16203)
- 理论(16168)
- 银行(16151)
- 财务(16149)
- 财务管理(16120)
- 技术(15617)
- 行(15420)
- 环境(15383)
- 企业财务(15291)
- 机构
- 大学(353249)
- 学院(352497)
- 管理(138780)
- 济(138508)
- 经济(135518)
- 理学(121048)
- 理学院(119711)
- 管理学(117635)
- 管理学院(117007)
- 研究(114918)
- 中国(84418)
- 京(74100)
- 科学(72339)
- 财(64884)
- 所(57482)
- 农(57453)
- 业大(54082)
- 财经(52800)
- 研究所(52596)
- 中心(51613)
- 江(49432)
- 经(48006)
- 范(46475)
- 北京(46420)
- 师范(46023)
- 农业(45528)
- 经济学(41801)
- 院(41652)
- 州(40555)
- 财经大学(39542)
- 基金
- 项目(242560)
- 科学(190448)
- 研究(177000)
- 基金(175684)
- 家(153332)
- 国家(152076)
- 科学基金(130159)
- 社会(110999)
- 社会科(105166)
- 社会科学(105139)
- 省(94965)
- 基金项目(93832)
- 自然(85119)
- 自然科(83108)
- 自然科学(83088)
- 教育(81867)
- 自然科学基金(81604)
- 划(80191)
- 编号(72743)
- 资助(71895)
- 成果(58750)
- 重点(54150)
- 部(53624)
- 发(51414)
- 创(50596)
- 课题(49514)
- 创新(47150)
- 科研(46637)
- 教育部(45968)
- 大学(45127)
- 期刊
- 济(147353)
- 经济(147353)
- 研究(102335)
- 中国(60562)
- 学报(57402)
- 科学(51770)
- 农(51579)
- 管理(49384)
- 财(47473)
- 大学(42959)
- 学学(40529)
- 教育(39378)
- 农业(36090)
- 融(28991)
- 金融(28991)
- 技术(28874)
- 业经(25737)
- 财经(25230)
- 经济研究(24439)
- 经(21510)
- 问题(19695)
- 图书(17901)
- 业(17752)
- 理论(17364)
- 科技(17045)
- 技术经济(16546)
- 商业(16374)
- 版(16060)
- 实践(15931)
- 践(15931)
共检索到497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玲
以考虑区域异质性的Meta-frontier SBM模型可测算1998—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未包括西藏及港澳台)的共同前沿能源效率和区域前沿能源效率,并对能源利用无效率的来源从技术差距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两个方面分析。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能源利用技术方面,东部地区拥有能源利用的前沿技术,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技术与前沿技术的差距比较明显,同时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技术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能源利用无效率原因方面,东部地区主要由管理无效率造成,中部地区主要来源于技术差距无效率,西部地区技术差距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玲
以考虑区域异质性的Meta-frontier SBM模型可测算1998—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未包括西藏及港澳台)的共同前沿能源效率和区域前沿能源效率,并对能源利用无效率的来源从技术差距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两个方面分析。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能源利用技术方面,东部地区拥有能源利用的前沿技术,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技术与前沿技术的差距比较明显,同时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技术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能源利用无效率原因方面,东部地区主要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诺 王锦衍 罗雪韵
使用SBM模型测算广东省2012—2018年37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分析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37个工业行业按能源效率聚类为高、中、低三个能效组;通过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能源价格等影响因素对不同能效水平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工业行业整体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效率在不同工业子行业中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低能效行业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广东省各工业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多数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3)能源价格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产业聚集程度均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同一影响因素对高、中、低三个能效水平的行业组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诺 王锦衍 罗雪韵
使用SBM模型测算广东省2012—2018年37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分析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37个工业行业按能源效率聚类为高、中、低三个能效组;通过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能源价格等影响因素对不同能效水平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工业行业整体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效率在不同工业子行业中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低能效行业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广东省各工业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多数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3)能源价格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产业聚集程度均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同一影响因素对高、中、低三个能效水平的行业组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平 罗艳
为了克服以往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生产技术异质性问题,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4-2014年的工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同时采用"共同技术比率"测算各地区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从"管理无效率"和"技术无效率"两个维度分析能源利用无效率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总体上看,我国三大群组共同前沿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而群组前沿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GTE)呈现出"西-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平 罗艳
为了克服以往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生产技术异质性问题,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4-2014年的工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同时采用"共同技术比率"测算各地区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从"管理无效率"和"技术无效率"两个维度分析能源利用无效率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总体上看,我国三大群组共同前沿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而群组前沿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GTE)呈现出"西-中-东"依次递减的格局;生态全要素能源利用无效率均值分解来看,东部群组能源利用无效率是因为管理无效率造成的,中部群组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同时显著存在,而西部群组技术无效率最为明显,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研发投入、环境规制、政府干预对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显著而有差异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魏巍
基于1993~2011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将趋于下降;对外开放和交通基础设施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污染天堂假说"得到验证;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资源越丰裕地区能源效率越低"命题并不稳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传统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只是能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无法测度其他的投入要素组合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忽略了GDP产出是由能源与资本、劳动力等相互可替代的要素投入共同组合的结果,具有比较明显的缺陷。而DEA模型可以综合考虑能源、资本和劳动因素以测度我国能源效率。本文采用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DEA模型,分析比较了1995-2006年各个省份、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由西到东逐步提高,且全国和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在1999-2002年间有所波动,但总体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通过进一步对全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全要...
关键词:
全要素 能源效率DEA 收敛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泳泽
本文从省际劳动力投入质量和资本折旧率的异质化视角,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TFP进行了再估算。实证研究发现:(1)异质化视角下的中国TFP年均增幅为2.391%,主要来自规模效率改进(SE)和技术进步(TP);(2)考虑产能利用率后的纯化TFP得到明显提升,这说明中国近些年TFP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产能过剩问题;(3)从收敛性上来看,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下降,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空间收敛性较为明显,而技术进步空间收敛趋势较弱。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存量 纯化TFP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琳 刘凯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抑制,陷入"服务化困境";第三阶段刺激技术改进突破困境。当前我国整体尚未跨越"服务化困境",处于第二阶段,内部根源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差异化生产,外部阻碍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失。从省域层面来看,我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地区数据缺失)区域异质性显著,大致呈"马鞍型"、倒"U"型、"U"型及无显著关系型四大类型,"马鞍型"省份优势产业服务化水平不高;倒"U"型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U"型省份大数据应用范围较窄;无显著关系省份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北京与浙江已跨越"服务化困境",其余省市未突破困境的原因各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敏 赵增耀
基于1990-2017年行业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和测度,揭示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生产率演化进程及其异质性现象,并采用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VAR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TFP及其构成部分对服务业行业发展差距的贡献度,评估其异质性作用于行业发展差距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过程中,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核心,规模效率改进发展水平一直滞后,配置效率改进在服务业发展初期较为滞后,但水平逐步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TFP及构成部分异质性在演化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且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程度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规模效率改进,技术效率改进异质性波动程度最小;TFP异质性是造成行业间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因素,且该效应的发挥只有在长期具有显著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一鸣 逯进 张晓峒
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核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且这一效应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并可以利用包含三条路径的有限混合模型进行异质性特征的详细刻画;第二,将绿色信贷作为伴随变量引入有限混合模型后发现,绿色信贷可以增强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第三,研究期内近一半的省份发生了路径转换,且绿色信贷是推动这些省份发生路径转换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干预能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在东中部地区对能源效率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污染避难所"在中部地区得到验证,但在东西部地区并不成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栾义君 任杰
该文基于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产出,以能源、资本、劳动、土地四要素为投入,构建DEA模型,比较分析了2002-2011年各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总体偏低,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维持既定产出的节能潜力达到39%;(2)从总体趋势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波动上升的态势,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3)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的平均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的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区域差距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地区的增长趋势快于较高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