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6)
2023(17053)
2022(14292)
2021(13049)
2020(10794)
2019(24627)
2018(24151)
2017(47233)
2016(25344)
2015(28177)
2014(28331)
2013(27767)
2012(25294)
2011(22656)
2010(22262)
2009(20279)
2008(19698)
2007(17111)
2006(14949)
2005(13135)
作者
(72539)
(60473)
(59944)
(57178)
(38387)
(28939)
(27278)
(23778)
(22836)
(21393)
(20562)
(20382)
(19168)
(18848)
(18669)
(18479)
(17931)
(17918)
(17358)
(17304)
(14938)
(14727)
(14580)
(13648)
(13444)
(13350)
(13245)
(13061)
(12131)
(11874)
学科
(107513)
经济(107395)
管理(72653)
(69513)
(56947)
企业(56947)
方法(50334)
数学(43789)
数学方法(43372)
(28625)
中国(28215)
(26432)
(25495)
贸易(25481)
(24615)
地方(24412)
业经(23884)
(21722)
农业(18832)
(18135)
(17045)
财务(16974)
财务管理(16943)
理论(16904)
技术(16353)
环境(16218)
企业财务(16098)
(15627)
(15320)
金融(15318)
机构
大学(362152)
学院(360784)
(148741)
经济(145772)
管理(142439)
理学(124653)
理学院(123302)
管理学(121241)
管理学院(120604)
研究(120338)
中国(87005)
(75642)
科学(73986)
(66155)
(59171)
(57240)
财经(54559)
研究所(54240)
中心(53788)
业大(53640)
(51185)
(49894)
(47672)
师范(47231)
北京(46892)
经济学(46090)
农业(44971)
(44498)
经济学院(41940)
(41695)
基金
项目(254202)
科学(201201)
基金(186269)
研究(185517)
(162418)
国家(161131)
科学基金(138964)
社会(119392)
社会科(113342)
社会科学(113315)
基金项目(98978)
(98466)
自然(89834)
自然科(87765)
自然科学(87746)
自然科学基金(86183)
教育(84610)
(83026)
资助(76109)
编号(74378)
成果(59492)
重点(57038)
(56545)
(54588)
(52886)
课题(50795)
国家社会(49848)
创新(49387)
教育部(48764)
科研(48671)
期刊
(155425)
经济(155425)
研究(104766)
中国(62219)
学报(57457)
科学(52329)
(51739)
管理(50305)
(48211)
大学(43617)
学学(41208)
教育(37510)
农业(35919)
(29440)
金融(29440)
技术(29178)
业经(26529)
财经(26367)
经济研究(26346)
(22543)
问题(21801)
(19661)
(18344)
图书(17322)
商业(17240)
科技(16933)
技术经济(16889)
理论(16554)
(16289)
国际(15804)
共检索到511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生光  薛小燕  
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以来我国商贸流通效率逐步提升,但省域之间商贸流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商贸流通效率呈现明显异质性,南北商贸流通效率分布不均衡。本文使用SBM-DEA模型测算省域商贸流通效率,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是我国商贸流通效率高水平地区,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商贸流通效率值相对较低,均没有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文章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地区工业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商贸流通效率上升0.00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商贸流通效率上升0.03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常住人口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帅  王亚静  
破解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提升粮食生态效率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必然选择。根据“城镇化—要素配置—粮食绿色生产”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理论框架,基于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并基于异质性城镇化理论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存在明显的时间波动和区域差异;2)人口城镇化阻碍了粮食生态效率的提高,就地城镇化促进了粮食生态效率的提高,且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程度高于就地城镇化;3)在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人口城镇化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在主产区则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在主销区对粮食生态效率的负向作用更强,就地城镇化在产销平衡区对粮食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更强。因此,应关注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差异对粮食生态效率的不同影响,综合考虑不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城镇化推进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宁瑞芳  
城镇化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1997~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基于门槛模型分别在全国范围及区域层面研究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进一步运用门槛模型对东部、中部及西部进行分区域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城镇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东部及中部区域,城镇化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认为应该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在东部、中部及西部分别选择最合适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和推进速度,最有效地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佳  张卓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制,发现城镇工业品交易效率、农产品交易效率的提升都能加速城镇化进程。通过实证检验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综合效率的提升总体上对加速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弱于城镇商贸流通效率。最后,文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毅  李阳艳  景冬梅  
流通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则能够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既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在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关联性与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间,在5%显著条件下,我国各省份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415和0.392。其中,东部地区在2016年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42;中部地区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相关性不显著;西部地区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负,表现出不显著的相关性。我国流通效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系数为0.4503,即流通效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没有绝对影响,但提高流通效率也能够使得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到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亚楠  闫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提升城镇化质量,需要通过人文化的方式,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自2014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呈现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问题。而深入了解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素,有助于解决其差异化问题,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亚楠  闫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提升城镇化质量,需要通过人文化的方式,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自2014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呈现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问题。而深入了解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素,有助于解决其差异化问题,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春  张红历  
本文以四川省县域为研究对象本文以四川省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回归模型,分别从空间、时间和时空综合视角,对城镇化镇化、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时空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四川省城镇化四川省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均存在显著影响对城乡收入差距均存在显著影响,但是二者的影响方向、强度和作用路径,因所处区域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时空差异同而存在时空差异,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路;(2)采用县域数据和时空综合视角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来研究,具备更加优良的统计性质、拟合效果和解释能力和解释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晗进  刘满凤  江雯  
我国环境经济集聚状况维持在"协调"以上,但东中西部呈现梯度分布。通过构建环境经济集聚协调度的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了"两化"协调不仅有利于环境经济集聚的协调发展,而且抑制了工业化的不协调效应和逆转了城镇化的不协调效应。从空间异质性GTWR模型分析,内蒙古、辽宁、河南、海南、四川、陕西和青海的"两化"协调产生协调效应;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重庆、贵州、云南和新疆的工业化呈现协调效应;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和新疆的城镇化产生协调效应。因此,提出应通过政策手段提高各地区"两化"协调度、加大资本投入与环境要素投入的协调程度以提高环境经济集聚协调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娜  
本文首先在明确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化与商贸流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其次,在实证分析中使用2002-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分析了商贸流通效率对城乡消费差异的影响。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商贸流通效率的11个因素,得出相应的结论,对未来如何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缩小城乡消费差异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延雷  王志刚  郭晨旭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问题缺乏不同城镇化方式下的对比讨论。基于2000年~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探讨了不同城镇化方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传统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均对农民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弹性分别为0.116和0.032;二是传统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均拉大了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其中传统城镇化表现为提高非农收入且降低农业收入的"叠加效应",而就地城镇化则表现为既提高非农收入又提高农业收入的"冲抵效应";三是随着农民收入分位数水平的提高,两种方式的城镇化对农民总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小;四是传统城镇化显著拉大了东、中部地区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但在西部这一作用并不显著,而就地城镇化拉大了东部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但又分别缩小了中部和西部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萍  
本文基于2003-2016年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整体上促进了居民消费,商贸流通业发展不能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要与城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正向促进作用;分区域回归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中部地区城镇化抑制了居民消费,东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需要与城镇化相结合才能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而中部地区城镇化需要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在控制变量方面,城乡消费差距和总人口负担比抑制了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和城镇养老保险参与率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武根  
随着国际经贸环境的开放化、多元化发展,我国在新经济常态下推进经济平稳有序发展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再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商贸流通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消费、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供给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商贸流通产业规模扩张,区域间资源协同水平不断加深,特别是在互联网产业化背景下,区域市场一体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商贸流通规模扩张与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关联性理论分析入手,同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为被解释变量,以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资产总额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劳动力就业规模为解释变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规模扩张能够促进市场一体化并深化区域间的商贸流通交往能力。此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易市场距离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区域市场一体化形成。在区域层面的研究中,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在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方面均表现出相应地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冬冬  李洪利  
高铁开通能够强化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经济联系,对提高地区间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起到重要协调作用。因此,本研究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的区域异质性和时滞性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改善了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对三大经济区域而言,高铁开通在改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方面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高铁开通对改善东中部发展环境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影响却不明显;高铁开通一年并没有表现出对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的积极影响,而开通后两年促进效应逐渐在全样本和东部分组样本显现,中西部地区高铁开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的促进效应需要在开通后三年及以上时期才会显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能生  李佳佳  罗富政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区域生态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对IPAT模型扩展建立了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非对称U型关系,且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较高,部分省份已进入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还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不断下降,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产业结构、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