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6)
- 2023(9005)
- 2022(7587)
- 2021(6511)
- 2020(5536)
- 2019(12145)
- 2018(12010)
- 2017(23375)
- 2016(12108)
- 2015(13653)
- 2014(13686)
- 2013(13677)
- 2012(12799)
- 2011(11793)
- 2010(11962)
- 2009(11636)
- 2008(10967)
- 2007(9970)
- 2006(9162)
- 2005(8716)
- 学科
- 济(75353)
- 经济(75265)
- 管理(42523)
- 业(35472)
- 企(28979)
- 企业(28979)
- 方法(24677)
- 数学(21947)
- 数学方法(21798)
- 地方(17509)
- 财(16623)
- 中国(15444)
- 制(15009)
- 农(14332)
- 业经(14193)
- 地方经济(12576)
- 学(11844)
- 体(11437)
- 环境(10889)
- 融(10385)
- 金融(10383)
- 农业(9928)
- 银(9795)
- 银行(9782)
- 贸(9488)
- 贸易(9482)
- 行(9401)
- 易(9100)
- 务(8919)
- 财务(8899)
- 机构
- 学院(186934)
- 大学(186547)
- 济(95141)
- 经济(93569)
- 管理(70283)
- 研究(66240)
- 理学(60062)
- 理学院(59470)
- 管理学(58662)
- 管理学院(58314)
- 中国(51109)
- 财(44858)
- 京(37631)
- 科学(35219)
- 财经(34835)
- 所(32520)
- 经济学(31703)
- 经(31428)
- 中心(29092)
- 研究所(28836)
- 江(28353)
- 经济学院(28148)
- 财经大学(25655)
- 农(24841)
- 北京(23704)
- 院(23698)
- 业大(22730)
- 州(21635)
- 范(21315)
- 师范(21105)
- 基金
- 项目(118338)
- 科学(94904)
- 基金(89052)
- 研究(87019)
- 家(76339)
- 国家(75767)
- 科学基金(65990)
- 社会(61000)
- 社会科(58085)
- 社会科学(58072)
- 基金项目(46306)
- 省(44958)
- 自然(39830)
- 教育(38932)
- 自然科(38916)
- 自然科学(38908)
- 自然科学基金(38198)
- 划(36583)
- 资助(36407)
- 编号(32673)
- 制(27774)
- 部(27357)
- 国家社会(26635)
- 重点(26608)
- 成果(26357)
- 发(26280)
- 创(24572)
- 教育部(24356)
- 人文(23837)
- 创新(23302)
- 期刊
- 济(115671)
- 经济(115671)
- 研究(63281)
- 中国(36323)
- 财(35706)
- 管理(29787)
- 学报(24308)
- 科学(23958)
- 农(22940)
- 经济研究(20722)
- 大学(19905)
- 学学(19256)
- 融(19210)
- 金融(19210)
- 财经(18889)
- 经(16414)
- 业经(16066)
- 技术(15994)
- 农业(14813)
- 问题(14071)
- 教育(11980)
- 技术经济(11258)
- 贸(10739)
- 统计(10315)
- 世界(10107)
- 商业(9853)
- 国际(9259)
- 策(9256)
- 经济问题(8922)
- 经济管理(8917)
共检索到294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隋建利 米秋吉 刘金全
研究目标:测度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以及GDP年度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果(MSC)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异质性能源消费的提高,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煤炭和石油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长,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短,四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时间长度大致相同。近年来,石油消费能够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隋建利 米秋吉 刘金全
研究目标:测度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以及GDP年度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果(MSC)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异质性能源消费的提高,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煤炭和石油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长,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短,四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时间长度大致相同。近年来,石油消费能够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经济增长能够对石油和煤炭消费发挥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在金融危机时期,难以表现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单向时变因果影响,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无法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单向时变因果影响,而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单向时变因果影响。研究创新:基于MSC模型,判断不同时段内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时变因果关系,进而揭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价值:为中国完成能源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构建新时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玲
本文利用我国2013-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异质性消费需求视角,构建一般线性面板数据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与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异质性消费对数字经济的非线性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基础性与保障性消费支出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线性促进作用;在家庭消费支出的约束条件下,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出显著的三阶段非线性特征,随着消费支出水平的提升,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的影响作用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进一步显示,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对数字经济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的影响作用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文章最后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基本服务保障体系,缓解居民基本消费支出的经济负担,优化市场服务供应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促进消费与数字产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宏伟 徐建军 郭丽平
非线性建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换位思考电力消费的经济增长机制。文章利用跨省面板数据,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门限效应",当人均消费支出超过4 182.469元时,电力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正向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人均消费水平低于该门限值时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省份电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具有时空差异性。不同年份中电力消费的经济促进机制发生转换的省份个数是动态增加的,不同省份电力消
关键词:
电力消费 经济增长 门限效应 面板回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海燕 吴宏 陈福中
本文选取中国省际数据,从异质性能源消耗的视角构建省际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分析模型。研究表明,电力与煤炭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能源消耗地域异质性在对相应能源的需求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表现明显;异质性能源消耗存在替代效应;在考虑上期经济对本期经济影响的基础上,中国存在能源牺牲型增长问题。最后,本文以低碳经济为基轴,构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异质性 能源消耗 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火根 龙建辉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利用Hansen and Seo(2002)最新发展的门限协整方法(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est)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两机制门限协整,当对均衡的偏离小于或等于门限值-7.85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倾向于不向均衡状态调整,而当对均衡的偏离大于门限值-7.85时,他们都倾向于向均衡状态调整,并且能源消费的调整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门限协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小莉 潘浩然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不同于现有的研究,文中选取人均GDP、能源强度、资本形成总额作为阈值变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发现资本形成总额为最优阈值变量,这一结论显示出现阶段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中资本投入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三个非线性模型都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②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能源消费量将会增加,人均GDP达到13 000元左右时,能源消费量对收入水平较敏感,能源消费弹性分别为0.473 1和0.394...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德 魏文婉
笔者采用1953年~2012年的经济数据,基于STR模型考察了人均GDP增长率、城市化率、技术进步率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分别以滞后一阶的人均GDP增长率和滞后一阶的城市化率作为平滑转换变量建立ESTR模型,以技术进步率作为平滑转换变量建立LSTR模型,是最恰当的计量建模方法。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可以持续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温和稳定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对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有一定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则有显著的正向拉升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家杰 姚耀军
本文估算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规模,并通过PSTR模型考察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高低两个机制中转换,表现出非线性,其中低机制即促进效应占据主导;但若债务产出比超越临界值54%,则促进效应将被抑制效应取代;债务产出比临界值相对较低主要与财政支出低效率和预算软约束两大因素有关,暗示债务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会较快地出现逆转;债务产出比临界值具有省际异质性,近年来与对外开放度的省际差异高度负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琨 滕建州 石凯
文章采用非线性STAR单位根检验和有放回的残差抽样Bootstrap方法研究1952-2010年间中国28个省份的相对实际人均GDP的增长动态,考察中国省际经济收敛性,并进一步将收敛细化为长期收敛和过程收敛。实证结果表明: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省际人均产出缺口,绝大多数具有非线性时序特征。并且过半数省份的人均产出序列处于非线性过程收敛中。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龙威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位于门限值以下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之,当金融发展水平位于门限值以上时,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不显著。此外,收入增长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依存关系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当收入增长高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当注意控制金融发展的速度,同时注重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门限回归 收入增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优智 党兴华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是理论界一直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建立了四个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STR)研究了1980~2011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STR模型所产生的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动态特征基本相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非线性关系,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间转制动态特征。LSTR1模型能够准确刻画到我国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LSTR2模型能够准确刻画到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STR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俊杰 钟昌标
基于198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模型研究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区分高级与基本人力资本基础上,基于招生率和收入维度,从全局和阶段差异视角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提速的机制演进。研究发现:全局而言,两种测度下基础和高级人力资本各自以数量及创新方式驱动经济增长,并呈现以数量驱动为主,数量、创新双驱动的增长模式;从演进视角看,两种测度均表明,高级人力资本创新驱动是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但相比旧常态阶段,基础人力资本数量驱动日趋弱化并呈异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城镇化及开放程度均对创新驱动有不同程度激励效应,而城镇化是挤出数量驱动的主要推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凡 韩晶 毛渊龙
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ML生产率指数,测度2000—2014年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倒退0.02%,只有轻度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环境规制改善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符合倒"U"型关系;由于行业异质性,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应不尽相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培彬 杨佳灿 方堉 朱朝枝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迎来历史契机,而企业家精神正是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动力,是新常态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有力驱动要素。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其次,从企业家发现农村市场不均衡、提供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动力来源的两个主要职能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企业家精神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传统农业文化观念、现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负向影响机制。基于此,尝试通过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强化民间声誉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观念转变等多项举措协同推进的途径来构建企业家精神与农村经济组织耦合发展的联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