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0)
2023(14713)
2022(12716)
2021(12152)
2020(10003)
2019(23353)
2018(22969)
2017(44567)
2016(23802)
2015(26715)
2014(26526)
2013(26463)
2012(24221)
2011(22104)
2010(21734)
2009(19750)
2008(19189)
2007(16473)
2006(14224)
2005(12725)
作者
(67968)
(56834)
(56191)
(53689)
(35982)
(27337)
(25625)
(22331)
(21435)
(20134)
(19239)
(19188)
(17986)
(17874)
(17565)
(17471)
(16889)
(16804)
(16285)
(16206)
(13948)
(13944)
(13426)
(12806)
(12681)
(12563)
(12496)
(12305)
(11496)
(11256)
学科
(97757)
经济(97651)
管理(66423)
(66356)
(51517)
企业(51517)
方法(46350)
数学(40747)
数学方法(40352)
(30383)
中国(27580)
(24411)
(23868)
贸易(23860)
(23390)
(20976)
业经(20614)
农业(19491)
(17422)
地方(17341)
技术(15143)
(14892)
(14839)
银行(14797)
理论(14666)
环境(14652)
(14328)
(14194)
(14176)
财务(14128)
机构
大学(342635)
学院(338108)
(142833)
经济(140158)
管理(135446)
理学(118393)
理学院(117094)
研究(116477)
管理学(115211)
管理学院(114603)
中国(86722)
(72565)
科学(71110)
(62670)
(57845)
(55707)
研究所(53271)
中心(52057)
财经(51427)
业大(50699)
(47226)
(46172)
北京(45961)
经济学(44491)
(43919)
农业(43713)
师范(43511)
(42204)
经济学院(40310)
财经大学(38737)
基金
项目(237518)
科学(188093)
基金(176228)
研究(171976)
(154327)
国家(153138)
科学基金(131632)
社会(111063)
社会科(105412)
社会科学(105386)
基金项目(93303)
(89135)
自然(85579)
自然科(83663)
自然科学(83644)
自然科学基金(82168)
教育(77909)
(75924)
资助(72902)
编号(67989)
成果(54804)
(53872)
重点(52691)
(50013)
(49148)
国家社会(46892)
教育部(46399)
课题(45930)
创新(45919)
科研(45637)
期刊
(147823)
经济(147823)
研究(99890)
中国(60586)
学报(55427)
(51172)
科学(51108)
管理(47898)
(45147)
大学(41928)
学学(39405)
农业(36065)
教育(33615)
(27057)
金融(27057)
技术(26869)
经济研究(25354)
财经(25008)
业经(23907)
(21441)
问题(19998)
(18883)
(18316)
图书(18295)
理论(16333)
科技(16286)
技术经济(16205)
世界(15843)
(15459)
国际(15198)
共检索到484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蒙英华  赵倩玉  
从异质性移民网络和出口产品质量视角,使用引力模型验证了移民网络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信息成本”“移民偏好”及“进口替代”上。第一,通过“移民偏好”与“信息成本”机制,移民网络提升了中国中-高质量产品的出口;往北方国家的移民网络通过“进口替代”机制,降低了中国出口的低质量产品。第二,非商业移民网络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要比商业移民网络更为重要,其中往南方国家的非商业移民网络体现出最为明显的贸易促进效应。第三,移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中国出口的中-高质量产品的促进效应愈加明显,体现出明显的“信息成本”机制;中等教育及以下移民主要通过“移民偏好”机制促进中国高质量产品的出口,而且增加中等教育及以上移民比例会进一步强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效应;高等教育移民对中国出口的低质量产品产生明显的“进口替代”效应。第四,25~64岁移民对中国出口的中-高质量产品产生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15~24岁及65岁以上移民则通过“移民偏好”机制,促进了中国高质量产品的出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蒙英华  李艳丽  
移民网络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文化产品的出口概率与出口强度,而且扩展边际效应要大于集约边际效应。企业规模对中国企业文化产品的出口概率起着积极作用,但企业效率仅作用于加工贸易型企业;移民网络对加工贸易型企业文化产品的出口促进效应要大于非加工贸易型企业;移民网络对提升港澳台商控股及东部地区企业的文化产品出口概率最为明显;信息与通讯技术有助于提升移民网络对中国企业文化产品的促进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蒙英华  蔡宏波  黄建忠  
本文使用企业微观贸易数据对移民网络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1)移民网络对中国企业出口起着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更多的企业从事出口发挥作用(扩展边际),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并不显著;(2)移民网络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概率与出口强度;(3)移民网络对加工贸易型及非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出口概率都存在正面影响,而对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出口概率影响更大;(4)港澳台商控股企业与外商控股企业更有优势利用移民网络促进企业出口;(5)移民网络提升中国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概率最为明显,但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出口的作用要受到企业生产率水平的影响;(6)信息与通讯技术会进一步提升移民网络对中国企业出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炳展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高新  
具有幸福感差异的目标国对中国的出口是否有影响?理论方面,本文在Melitz和Ottaviano(2008)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基础上,提出消费者异质性对出口市场有重要影响。实证方面,本文将贸易与社会、心理学指标(幸福指数)相结合,并利用2001年至2012年间中国和29个出口目标国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目标国消费者偏好匹配程度、市场规模以及中国产品自身质量水平对中国出口额有显著正的影响,而目标国质量水平则有反向作用。,选取出口目标国的国内人均收入作为目标国消费者异质性衡量指标,其结果也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史龙祥  马宇  
本文从金融支持作用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与金融体系融资能力改善、金融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对象,为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1980-2005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与融资能力改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结构优化有助于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另外,与整体制成品的出口促进作用相比,融资能力改善对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的作用更为显著。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晶  王根蓓  
本文采用引力模型估计了2003~2009年间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本异质性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外包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且得到如下的结论:(1)以APEC为代表的开放式多边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而以ASEAN为代表的封闭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转移效应;(2)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产生极不对称的影响力,即中国的人力资本的成本的增加具有强劲的贸易转移效应,而进口国的人力资本的成本的提高则具有微小的贸易创造效应;(3)贸易伙伴国的需求质量偏好的提升具有出口转移效应,而其需求规模扩大具有出口创造效应,并且前者远大于后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淑琴  邹志文  邵宇佳  王江杭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速器",但其能否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增质器"值得探讨。本文在异质性框架下探析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06—2015年基础设施与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经济联系,探究了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约束下,交通、能源、信息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现实图景。基准回归揭示了基础设施禀赋建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引致效益与跃升路径,回归结果呈现出种类非对称性和空间非对称性的双元异质性特征。门槛回归进一步阐释了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门槛效应关联,特定基础设施水平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锁定"显著。厘清两者的经济联系,有利于破局当前中国价值链贸易低端锁定,缓解贸易价值跃升的契约羁束,挖掘区域经济地理禀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莫莎  欧佩群  徐春祥  
本文采用产品层面的关税数据和贸易数据,将产品归类到行业,在测度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1年中国27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性体现。实证结果表明:以最终产品关税率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率为表征的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中间投入品关税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不同特征的行业中,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对研发强度低、行业质量阶梯短、人均工资低及劳动资本密集度小的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先海  卿陶  
文章基于Antoniades(2015)模型,将企业创新行为纳入企业产品质量模型,分析贸易成本变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微观机理,发现贸易成本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同时存在生产率门槛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生产率门槛效应会放大在位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创新抑制效应会削弱企业的创新水平,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采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检验相关结论发现:总体上,贸易成本上升显著的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其中,贸易成本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降低作用更大,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降低幅度较小。中介效应的检验发现:贸易成本的生产率门槛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同时存在,并且创新抑制效应更大,因此总体上,贸易成本会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生产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企业间所存在的主要异质性,基于生产率构建的新新贸易理论是目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前沿,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生产率悖论"的结论。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这种违背经典理论经验研究的主要原因,首先,重新设定企业异质性,即在生产率外再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来重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可以看出,仅仅利用企业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计算的生产率可能会得出"生产率悖论",从而"生产率悖论"很可能只是一个计算问题;接着利用最新的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认为大部分行业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封肖云  
基于异质性产品价格分解模型,运用联合国UN Comtrade 2003—2016年产品-目的国层面出口数据,考察中国OFDI影响本国出口的质量效应和成本效应。研究发现:中国OFDI显著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并对出口产品成本产生降低作用。从目的国收入看,金融危机前,中国OFDI对出口质量的提升以及对出口产品成本的降低作用,主要通过对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的投资实现;而金融危机后,则主要通过对中低收入国家的投资实现。从产品类型看,中国OFDI显著提高了差异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出口质量,并对两类产品的成本产生降低作用;但对同质性产品和最终产品,只对其出口产品成本存在显著降低作用,对出口质量的提升作用不显著。因此,以投资带动贸易仍然是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炳展  
在同一产品内部,出口产品价格高的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高端;反之,处于低端。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处于低端位置;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分工地位逐渐恶化;加入WTO促进出口增加的同时降低了中国分工地位,中国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悲惨增长";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偏低,两者不匹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沂  贺灿飞  
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是现阶段增加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和增长动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2000—2011年HS4分位数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的集聚经济与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标,从技术复杂度出发,研究不同类型集聚经济影响中国出口产品演化的微观机制与作用途径。本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集聚经济所带来的外部性改善了城市出口产品结构,显著提高了高技术复杂度产品进入的概率,降低了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退出的风险,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具体来说,多样化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技术复杂度产品进入的概率,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退出的风险,而专业化增加了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退出的风险。进一步地,不同类型集聚经济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出口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提升城市产业集聚水平,尤其是多样化集聚水平来助推我国出口升级,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