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7)
- 2023(19706)
- 2022(16898)
- 2021(15658)
- 2020(12970)
- 2019(29873)
- 2018(29145)
- 2017(56366)
- 2016(30459)
- 2015(33865)
- 2014(33632)
- 2013(33035)
- 2012(30673)
- 2011(27836)
- 2010(27632)
- 2009(25133)
- 2008(24361)
- 2007(21681)
- 2006(18934)
- 2005(16888)
- 学科
- 济(125634)
- 经济(125498)
- 管理(86273)
- 业(82648)
- 企(66654)
- 企业(66654)
- 方法(54900)
- 数学(47826)
- 数学方法(47207)
- 中国(35467)
- 农(34810)
- 财(31823)
- 地方(28754)
- 业经(28153)
- 学(27610)
- 农业(23659)
- 制(22991)
- 贸(22276)
- 贸易(22259)
- 易(21541)
- 银(20169)
- 银行(20104)
- 融(20069)
- 金融(20067)
- 技术(19747)
- 理论(19718)
- 环境(19413)
- 行(19291)
- 务(18910)
- 财务(18829)
- 机构
- 大学(431657)
- 学院(429849)
- 济(173369)
- 经济(169722)
- 管理(166856)
- 研究(150466)
- 理学(144271)
- 理学院(142634)
- 管理学(139915)
- 管理学院(139165)
- 中国(112404)
- 科学(94114)
- 京(92364)
- 财(80409)
- 所(76536)
- 农(76393)
- 研究所(69763)
- 中心(68152)
- 业大(66725)
- 财经(63978)
- 江(63396)
- 农业(59949)
- 经(58410)
- 北京(58255)
- 范(56772)
- 师范(56108)
- 院(54922)
- 经济学(52798)
- 州(51417)
- 财经大学(47910)
- 基金
- 项目(296539)
- 科学(232972)
- 基金(215636)
- 研究(212591)
- 家(190299)
- 国家(188732)
- 科学基金(161211)
- 社会(134337)
- 社会科(127362)
- 社会科学(127331)
- 省(115656)
- 基金项目(113419)
- 自然(106321)
- 自然科(103905)
- 自然科学(103873)
- 自然科学基金(102001)
- 划(98126)
- 教育(97713)
- 资助(89557)
- 编号(85051)
- 成果(68412)
- 重点(67006)
- 发(65658)
- 部(65212)
- 创(61377)
- 课题(59269)
- 创新(57368)
- 科研(57209)
- 国家社会(55684)
- 教育部(55613)
- 期刊
- 济(190497)
- 经济(190497)
- 研究(127779)
- 中国(85129)
- 学报(72924)
- 农(69468)
- 科学(66386)
- 管理(62516)
- 财(60747)
- 大学(55113)
- 学学(52088)
- 农业(47998)
- 教育(47585)
- 融(40044)
- 金融(40044)
- 技术(37454)
- 业经(31595)
- 财经(31460)
- 经济研究(30912)
- 经(27030)
- 业(25051)
- 问题(24588)
- 图书(21082)
- 科技(20888)
- 技术经济(20729)
- 版(20575)
- 理论(20152)
- 商业(18900)
- 业大(18836)
- 现代(18717)
共检索到637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帅 刘春学 蒋睿
基于生产率困境理论,运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际数据,通过对实体经济技术效率的结构分解,分析异质性研发对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持续性技术效率增长停滞是制约实体经济总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颠覆式创新对提高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存在抑制作用;渐进式创新对提升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要突破中国实体经济生产率困境,必须注重政府和市场对不同研发活动的互补效应,颠覆式创新更需要"有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渐进式创新更注重"有效市场"的配置作用和"有限有为政府"的外部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美莎 邸勍 冯涛
中国“生产率困境”突出表现为创新投入快速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下降的不匹配,识别不同类型研发活动对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采用工业2001—2020年“行业—地区—年份”三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基础研究有助于促进TFP提升,但存在较长的时滞性;应用研究对TFP提升具有抑制作用;(2)政府支持力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基础研究对TFP的促进作用;合理范围内的政府支持有助于减弱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作用,过度支持则会强化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作用。(3)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基础研究与TFP的关系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缓解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效应。本研究为如何通过政府精准支持和市场化手段破解“生产率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祥松 刘敬
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投入的大规模增长,并没有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识别政府支持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两类研发活动中的不同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确实存在:科学研究在短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直接影响,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2)异质性研发导致了政府支持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政府支持科学研究在长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政府直接支持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促进作用。(3)政府支持研发活动的作用机制为:当政府支持力度超过阈值时,科学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尽管政府直接支持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促进作用,但适度支持仍然是必要的,政府支持力度在合理范围内,可弱化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反之会强化这一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政府支持要有针对性,应大力支持科学研究,放手技术开发于企业和市场。这样不仅可以规避异质性研发产生的不良后果,且有助于破解中国科技创新困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美莎 邸勍 冯涛
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突出表现为创新投入快速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TFP)下降之间的矛盾,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识别市场机制对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差异化影响。采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创新困境具体表现为:基础研究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较长时滞性,应用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2)市场化程度提高对基础研究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缓解应用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3)基于前沿技术差距视角的回归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在低技术差距行业和高技术差距行业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不仅可为理解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困境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还可为正确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任曙明 孙飞
需求规模扩大对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提升生产率水平至关重要。文章使用2003-201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ACF法测算了生产率,率先在企业层面考察了需求规模如何通过异质性研发投入支撑了生产率增长。结果表明,需求规模的扩大对生产率水平低的企业的影响超过了对生产率水平高的企业的影响;只有当需求规模超过门槛值后(LnD>24.9780),异质性研发投入增加才能促进生产率增长。结论表明,未来的政策设计应转向研发激励和需求侧创新并重的政策组合。
关键词:
需求规模 异质性研发 生产率 ACF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中国政府规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沿用HsieH and Klenow(2009)的方法,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市级财政数据,在对中国各地级市1998—2007年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精确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规模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以政府规模衡量的政府经济干预恶化了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政府规模对国有经济部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比对非国有经济部门更大;在时间上,政府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在短期中断后会重现,并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吉雪强 王野 张跃松
本文基于理论探讨,结合中国247个地级市数据,综合多种方法,实证分析并严格检验数字经济对房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数字经济对房价抑制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房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影响对于房价下行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城市或小城市更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加人口流入量、提高居民收入而实现对房价的正向影响;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房价抑制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存在负向调节效应,这一负向调节效应在房价较高的东部城市或大中城市更为显著。本研究为破解房价与全要素生产率矛盾提供了新思路,为数字经济、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房价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史青
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异质性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两种假说来概括——"自我选择出口"和"出口导致增长"。文章回顾了十多年来学者们用各个国家的企业数据对这两种假说的验证,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实证结果的原因等,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原因进行总结与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文娣 李远
利用2008—2019年广东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门槛检验和回归等方法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在企业异质影响下的政策效果。结论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激励效应,但效应非线性呈门槛特征,补贴强度大于4.30%时效果更显著;同时,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别存在以企业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的双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对资产小于6.712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最显著,对股权集中度介于1.109与4.718之间的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最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对企业研发补贴应结合企业特质系统决策以提高补贴效率。
关键词:
政府补助 研发费用 企业规模 股权集中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晓彤 宋尚彬
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测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从企业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效应的差异性,并进行了渠道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实现;该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作用会因盈利能力、融资约束、要素密集度以及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化表现,具体而言,该政策对盈利能力较弱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提升效应更明显,融资约束会对政策产生抑制效应,对处于制度环境较好地区企业的提升效应较弱。本文的研究为科学判断税收政策总体效应与差异性效应、深入认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提供了较好的现实依据,以期有助于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路京京
政府是保障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支持和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政府补贴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即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低。对企业所有权异质性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补贴对中央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应当重视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特征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方案和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慕绣如 孙灵燕
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异质性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出口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互为条件:生产率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融资水平的提高才会促进出口;同样地,融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生产率提高才会促进出口。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说一致,生产率和生产规模存在双重门槛,融资能力存在单一门槛,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适度水平内,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出口的影响更显著。系统GMM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综合得分和融资指数等不同融资水平衡量指标下,融资异质性对持续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
关键词:
生产率 融资异质性 门槛效应 出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慕绣如 孙灵燕
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异质性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出口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互为条件:生产率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融资水平的提高才会促进出口;同样地,融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生产率提高才会促进出口。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说一致,生产率和生产规模存在双重门槛,融资能力存在单一门槛,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适度水平内,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出口的影响更显著。系统GMM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综合得分和融资指数等不
关键词:
生产率 融资异质性 门槛效应 出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易靖韬 蒙双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出口 技术创新 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素荣 刘梦雨 霍江林
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从产权异质角度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行为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及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化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会强化这种抑制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融资约束所呈现的正向调节作用却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