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8)
- 2023(13734)
- 2022(11496)
- 2021(10767)
- 2020(8748)
- 2019(19793)
- 2018(19092)
- 2017(35669)
- 2016(18872)
- 2015(20719)
- 2014(20055)
- 2013(19781)
- 2012(18932)
- 2011(17500)
- 2010(17536)
- 2009(16003)
- 2008(15804)
- 2007(14201)
- 2006(12603)
- 2005(11689)
- 学科
- 济(83680)
- 经济(83598)
- 业(54890)
- 管理(54588)
- 企(42570)
- 企业(42570)
- 中国(30594)
- 方法(28718)
- 数学(24834)
- 数学方法(24643)
- 农(24453)
- 地方(22273)
- 技术(20867)
- 财(19702)
- 业经(19432)
- 贸(17378)
- 贸易(17359)
- 农业(16989)
- 易(16905)
- 制(16578)
- 银(16476)
- 银行(16457)
- 融(16160)
- 金融(16160)
- 行(16111)
- 学(14874)
- 技术管理(13795)
- 发(13456)
- 环境(12624)
- 地方经济(12145)
- 机构
- 学院(264901)
- 大学(264542)
- 济(119698)
- 经济(117554)
- 研究(100750)
- 管理(99177)
- 理学(84386)
- 理学院(83363)
- 管理学(82259)
- 管理学院(81712)
- 中国(78570)
- 科学(57728)
- 京(57096)
- 财(55373)
- 所(50657)
- 研究所(45673)
- 中心(44848)
- 财经(42850)
- 农(42471)
- 江(39755)
- 经(39188)
- 经济学(38103)
- 北京(37223)
- 院(36228)
- 范(35680)
- 师范(35353)
- 业大(34668)
- 经济学院(34161)
- 农业(32737)
- 州(32234)
- 基金
- 项目(173904)
- 科学(139442)
- 研究(131247)
- 基金(127115)
- 家(110925)
- 国家(109954)
- 科学基金(94041)
- 社会(86967)
- 社会科(82650)
- 社会科学(82635)
- 省(67257)
- 基金项目(65945)
- 教育(58911)
- 划(56754)
- 自然(56694)
- 自然科(55491)
- 自然科学(55476)
- 自然科学基金(54561)
- 资助(50863)
- 编号(50364)
- 发(43271)
- 成果(42135)
- 创(42107)
- 重点(39727)
- 部(39470)
- 创新(38576)
- 国家社会(37450)
- 课题(36877)
- 发展(35496)
- 展(34903)
- 期刊
- 济(137823)
- 经济(137823)
- 研究(88388)
- 中国(63775)
- 财(41266)
- 管理(41024)
- 农(40921)
- 科学(38635)
- 学报(38138)
- 教育(32671)
- 融(30758)
- 金融(30758)
- 大学(29754)
- 农业(28176)
- 学学(27808)
- 经济研究(24087)
- 技术(22665)
- 业经(22189)
- 财经(21919)
- 经(19091)
- 问题(17750)
- 业(16188)
- 贸(16069)
- 科技(15747)
- 世界(15154)
- 国际(14393)
- 技术经济(14226)
- 坛(13412)
- 论坛(13412)
- 现代(11792)
共检索到422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祥松 刘敬
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投入的大规模增长,并没有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识别政府支持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两类研发活动中的不同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确实存在:科学研究在短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直接影响,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2)异质性研发导致了政府支持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政府支持科学研究在长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政府直接支持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促进作用。(3)政府支持研发活动的作用机制为:当政府支持力度超过阈值时,科学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尽管政府直接支持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促进作用,但适度支持仍然是必要的,政府支持力度在合理范围内,可弱化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反之会强化这一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政府支持要有针对性,应大力支持科学研究,放手技术开发于企业和市场。这样不仅可以规避异质性研发产生的不良后果,且有助于破解中国科技创新困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美莎 邸勍 冯涛
中国“生产率困境”突出表现为创新投入快速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下降的不匹配,识别不同类型研发活动对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采用工业2001—2020年“行业—地区—年份”三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基础研究有助于促进TFP提升,但存在较长的时滞性;应用研究对TFP提升具有抑制作用;(2)政府支持力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基础研究对TFP的促进作用;合理范围内的政府支持有助于减弱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作用,过度支持则会强化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作用。(3)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基础研究与TFP的关系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缓解应用研究对TFP的抑制效应。本研究为如何通过政府精准支持和市场化手段破解“生产率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帅 刘春学 蒋睿
基于生产率困境理论,运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际数据,通过对实体经济技术效率的结构分解,分析异质性研发对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持续性技术效率增长停滞是制约实体经济总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颠覆式创新对提高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存在抑制作用;渐进式创新对提升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要突破中国实体经济生产率困境,必须注重政府和市场对不同研发活动的互补效应,颠覆式创新更需要"有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渐进式创新更注重"有效市场"的配置作用和"有限有为政府"的外部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建 李思慧
本文应用知识生产模型,区分了研发经费来源,实证分析了研发经费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类研发经费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认为:研发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银行贷款效果受到制约,未能显著促进创新;风险投资能够带动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进入新技术研发领域,形成创新合力,从而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实证研究结论为拓宽创新融资渠道,优化科技投入资源配置,创新科技金融政策引导机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研发经费 银行贷款 风险投资 科技金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江淮 张玉昌
关于政府研发资助能否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以及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政府研发资助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性以及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的假说,利用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数据检验了中国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总体来看,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存在激励作用,同时也会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的专利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在企业规模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中,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越大,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出的促进效用要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本文还发现科技活动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研发人员的贡献。政府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资助时,应该根据企业具体的微观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资助方式,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冰峰
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研发创新战略涉及合作与竞争两个方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若选择合作战略,则必须考虑合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与伙伴异质性,这将导致其研发创新绩效的差异性;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合作伙伴异质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积极的,这三者之间相互依赖,共同作用。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合作伙伴异质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合作伙伴异质性与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了强化影响研发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培育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内部支撑系统、创新企业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洪进 王瑞 汪良兵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政府资助行为和企业自主研发意愿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并在统一的框架下讨论二者在不同行业间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各行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资助行为的扶持效果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关键词:
政府资助行为 自主研发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敬富 靳卫东 刘研
政府采购是基于需求侧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化、商业化的有效手段,而采购品不同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以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2SLS、联立方程模型等计量方法,以产品异质性为视角,对政府采购作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效果与路径选择进行探究。结果发现:①在政府采购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存在"挑选赢家"行为,并弱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最终实际效果;②通过路径分析发现,需求是引致政府采购作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融资约束是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的原因而非结果,此外并未发现政府采购可以通过降低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经验证据;③政府采购的科技产品或服务以成长型创新产品为主,而探索型创新产品采购比重极低,即目前政府采购的实质是促进创新产品产能出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秋
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地方政府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会造成我国资本的形成陷入制度困境。本文对转型期我国资本形成困境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资本形成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形成 困境 地方政府竞争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国富
官僚制是政府治理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工业社会时期,官僚制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信息社会,官僚制正面临深刻的危机,官僚制内部信息结构和激励结构的困境是引起危机的根源。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对这一危机的反应,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对官僚制所作的改革。
关键词:
官僚刺 治理 信息 激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文 林高榜
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是技术进步的微观保障。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鼓励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政府对于市场研发活动的支持存在一定的脱节,尤其是政府追求远期目标与企业追求短期目标形成了较大的冲突,加之企业销售与研发管理之间的不匹配现象,使得技术创新效率大受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36个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发现,中国整体平均技术创新效率在0.5~0.6之间,且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效率明显低于非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效率。通过影响因素的甄别,我们发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并不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带有销售管理色彩的企业研发管理仅对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效率有积极贡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非 杜金岷 李华民
财政科技投入是创新的重要引擎,地方政府行为是影响财政科技投入的重要条件。本文借助中国1999-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财政科技投入及地方政府行为对创新的影响与发生机制。研究表明:财政科技创新产出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在纳入了地方政府行为函数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地,东、西部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所引致的(高端)创新产出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效应,而中部的创新产出并不能改善发展质量。基于此,想要改善财政科技投入的创新绩效,就必须从政府考核机制与财税激励结构出发,在充分考虑区域异质性的条件下导出精准导向的政策路径。特别的,探索一条适配中国地区异质性的“创新—社会福利”转化模式,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非 杜金岷 李华民
财政科技投入是创新的重要引擎,地方政府行为是影响财政科技投入的重要条件。本文借助中国1999-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财政科技投入及地方政府行为对创新的影响与发生机制。研究表明:财政科技创新产出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在纳入了地方政府行为函数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地,东、西部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所引致的(高端)创新产出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效应,而中部的创新产出并不能改善发展质量。基于此,想要改善财政科技投入的创新绩效,就必须从政府考核机制与财税激励结构出发,在充分考虑区域异质性的条件下导出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天宇 孙巍
基于政府支持与创新环境均会影响企业研发的理论预期,在构建创新环境指数、分阶段测算企业研发效率的基础上,运用纳入政府支持的面板计量模型,按创新环境高—中—低分组检验金融市场与创新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支持改善创新环境的路径与效应。结果表明:(1)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均面临来自金融市场与创新环境的严重约束,创新环境对技术研发的约束在创新环境高、中两组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档组受创新环境的约束最为严重。(2)政府支持缓解创新环境约束存在多重路径,直接路径可使创新环境高、低档组约束发生由负到正的逆转性改变,但在中档组失灵;间接路径的股市效应强于信贷效应。(3)创新连续性是制约成果转化的核心因素,高质量创新环境是保持创新连续性、提高研发效率的重要支撑,政府支持破解创新困境的路径要在准确甄别创新环境水平的前提下分类施策方能奏效。
关键词:
政府支持 创新环境 研发投入 研发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新军 代春霞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外资,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2002—201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不考虑空间溢出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会被高估。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总效应显著为正;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外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受空间权重矩阵的影响较大,但总效应显著为正。
关键词:
研发投入异质性 空间外溢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