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2)
- 2023(12091)
- 2022(9821)
- 2021(9154)
- 2020(7736)
- 2019(17568)
- 2018(17085)
- 2017(32686)
- 2016(17580)
- 2015(19538)
- 2014(19245)
- 2013(19486)
- 2012(17957)
- 2011(16152)
- 2010(16098)
- 2009(15211)
- 2008(15435)
- 2007(13599)
- 2006(11974)
- 2005(11489)
- 学科
- 济(85691)
- 经济(85603)
- 业(81910)
- 企(75462)
- 企业(75462)
- 管理(65107)
- 方法(40052)
- 数学(32088)
- 数学方法(31919)
- 财(29790)
- 业经(27875)
- 农(25545)
- 中国(22375)
- 务(21000)
- 财务(20989)
- 财务管理(20967)
- 贸(20039)
- 贸易(20030)
- 企业财务(19915)
- 易(19673)
- 农业(18497)
- 技术(17631)
- 制(17440)
- 策(15552)
- 划(14505)
- 和(14277)
- 出(13580)
- 体(13544)
- 理论(13278)
- 银(12750)
- 机构
- 学院(259597)
- 大学(256965)
- 济(124402)
- 经济(122632)
- 管理(103525)
- 理学(88772)
- 研究(87967)
- 理学院(87953)
- 管理学(86966)
- 管理学院(86474)
- 中国(74944)
- 财(59667)
- 京(53308)
- 科学(48506)
- 财经(47363)
- 所(44355)
- 农(43648)
- 经(43425)
- 经济学(40176)
- 研究所(39718)
- 中心(39335)
- 江(38152)
- 经济学院(36447)
- 财经大学(35366)
- 业大(34777)
- 农业(34372)
- 北京(33970)
- 院(30922)
- 商学(30836)
- 商学院(30557)
- 基金
- 项目(165677)
- 科学(133705)
- 基金(126662)
- 研究(120436)
- 家(110188)
- 国家(109289)
- 科学基金(95303)
- 社会(82348)
- 社会科(78526)
- 社会科学(78510)
- 基金项目(65296)
- 省(60920)
- 自然(60201)
- 自然科(58957)
- 自然科学(58943)
- 自然科学基金(58071)
- 教育(53438)
- 资助(52911)
- 划(51170)
- 编号(44677)
- 部(38978)
- 业(38040)
- 创(37506)
- 重点(36885)
- 国家社会(36277)
- 成果(35100)
- 发(35077)
- 创新(34311)
- 教育部(34002)
- 性(33063)
- 期刊
- 济(135241)
- 经济(135241)
- 研究(82931)
- 财(49289)
- 中国(48249)
- 管理(43772)
- 农(40555)
- 科学(36060)
- 学报(35815)
- 融(31161)
- 金融(31161)
- 大学(28106)
- 农业(27935)
- 学学(26952)
- 财经(24971)
- 经济研究(23393)
- 技术(22943)
- 经(21617)
- 业经(21101)
- 业(18497)
- 贸(18443)
- 问题(17985)
- 国际(16601)
- 教育(16377)
- 技术经济(16280)
- 世界(16209)
- 统计(13244)
- 现代(12796)
- 财会(12663)
- 策(12125)
共检索到399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采用2005-2008年东三省持续存在的8 932家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和货款回收因素在出口中的作用,发现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货款回收率都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该地区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高生产率和规避国内账款回收困难是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内生性分析发现这一结果是稳健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也会促进出口,而利润和企业成立年限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提升企业效率、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异质企业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货款回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华 许和连 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竹青 佟家栋
基于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的特征事实,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与异质性因素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遵循"自选择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改变了外资企业的出口-生产率关系,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只有控制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后,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现象才能消失。(2)企业存在持续的出口学习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削弱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本土新进入出口企业的学习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伟 赵金亮
本文围绕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倾向的前沿论题,从企业所有制异质性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中国企业的出口区别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体,出口倾向并非完全由生产率决定,而是依所有制类型不同表现出巨大差异。本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总体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倾向之间潜在的"倒U形"关系,从所有制异质性视角予以化解,并运用各所有制的分样本计量检验了"自我选择效应"假说在中国的有限适用性,从而为中国企业出口决策提供了稳健的经验支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赖伟娟 黄静波
文章运用1999~2007年的工业普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研究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问题。结果表明,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工资水平、就业人数、利润水平和人均增加值,但是规模相对较小。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小型企业出口前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后出口学习效应不明显,大中型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则更为显著,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特征更符合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生产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企业间所存在的主要异质性,基于生产率构建的新新贸易理论是目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前沿,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生产率悖论"的结论。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这种违背经典理论经验研究的主要原因,首先,重新设定企业异质性,即在生产率外再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来重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可以看出,仅仅利用企业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计算的生产率可能会得出"生产率悖论",从而"生产率悖论"很可能只是一个计算问题;接着利用最新的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认为大部分行业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顶 吕金秋
通过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CSMAR数据库的上市公司数据和EIU数据库的宏观数据,分析企业异质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和波动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并且探讨汇率变化、汇率波动和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联合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对出口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则有显著的负向冲击。人民币汇率变化和生产率的交互项系数,以及汇率波动和生产率的交互项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中生产率更高的出口企业在面临汇率变化和汇率波动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彭馨
本文使用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地市县财政统计数据及县域统计年鉴,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察了税收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概率和规模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就税收竞争通过县加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对其进行MP动态分解的进入企业、退出企业、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企业内技术进步四个部分影响企业出口的机制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税收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政府治理促进了企业出口,而税基流动性条件抑制了企业出口;政府治理及税基流动性条件对税收竞争影响企业出口的调节作用不确定。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县加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进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税收竞争促进企业出口的可能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包群 叶宁华 邵敏
出口学习效应对出口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文献的共同缺陷在于假设均质性因果关系,从而忽略了企业出口学习效果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引入异质性因果推断,采用匹配倍差法对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变化进行了细致考察,研究结论支持了出口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总体而言,企业出口未能明显提高生产率,相反出现了负向的出口学习效果。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高出口倾向度的外资企业,且在考虑了不同时期区间、行业特性与企业所在地理区位、外资来源地以及出口模式等之后结果仍然稳健。本文揭示了由于中国出口企业长期以来采取数量扩张的模式,企业出口产生的学习收益实际相对有限。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生产率 异质性匹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史青
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异质性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两种假说来概括——"自我选择出口"和"出口导致增长"。文章回顾了十多年来学者们用各个国家的企业数据对这两种假说的验证,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实证结果的原因等,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原因进行总结与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儒 刘江
融资难是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国家大力提倡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融资约束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融资约束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结合,使用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企业环境调查》的数据库,探究不同的衡量方式下的融资约束指标对于民营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
内外源融资约束 生产率 异质性企业 出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易靖韬 蒙双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出口 技术创新 生产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吕智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利用中国700余家汽车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关系。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水平决定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存在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在国内经营,生产率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出口市场选择。以发达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与非出口企业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但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炳展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关键词:
企业 质量 测算 事实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王睿雅
偏年效应是指同一年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因为进入市场的月份不同,导致以传统的日历年统计的产值(出口额)不同。偏年效应会导致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第一年的出口额被低估,第二年的出口增速被高估,为此,首次利用海关企业月度数据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偏年效应进行系统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偏年效应导致中国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第一年的出口额被低估66.68%,第二年的出口增速被高估239.61个百分点。在剔除偏年效应之后,企业进入和退出对出口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广度边际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提升58.84%。基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贸易方式、产品类型、出口目的地和国内不同地区研究偏年效应的异质性表现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偏年效应存在差异,广度边际对出口增长贡献率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不仅基于传统的日历年数据认识企业行为,也需要考虑偏年效应带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