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5)
- 2023(10530)
- 2022(8556)
- 2021(8038)
- 2020(6754)
- 2019(15338)
- 2018(15053)
- 2017(28554)
- 2016(14872)
- 2015(16440)
- 2014(15830)
- 2013(15670)
- 2012(14348)
- 2011(12988)
- 2010(13536)
- 2009(12352)
- 2008(12465)
- 2007(11191)
- 2006(9951)
- 2005(9055)
- 学科
- 济(58176)
- 经济(58106)
- 管理(44376)
- 业(43306)
- 企(37579)
- 企业(37579)
- 方法(24688)
- 贸(21393)
- 贸易(21379)
- 易(20693)
- 数学(19669)
- 数学方法(19410)
- 中国(16520)
- 财(15132)
- 农(14819)
- 技术(14555)
- 业经(13966)
- 制(13670)
- 理论(13650)
- 学(13017)
- 银(11097)
- 银行(11072)
- 行(10630)
- 融(10628)
- 金融(10627)
- 地方(10523)
- 教育(10379)
- 技术管理(10234)
- 农业(9392)
- 关系(9080)
- 机构
- 大学(212582)
- 学院(210427)
- 济(89720)
- 经济(87785)
- 管理(78419)
- 研究(72544)
- 理学(67126)
- 理学院(66393)
- 管理学(65219)
- 管理学院(64827)
- 中国(53726)
- 京(44343)
- 财(42266)
- 科学(40873)
- 所(35499)
- 财经(33201)
- 江(32209)
- 农(31904)
- 研究所(31899)
- 中心(31671)
- 经(30142)
- 经济学(28314)
- 业大(28307)
- 范(28241)
- 北京(28001)
- 师范(27962)
- 院(26851)
- 州(25937)
- 经济学院(25345)
- 农业(24973)
- 基金
- 项目(136622)
- 科学(107868)
- 研究(101584)
- 基金(99022)
- 家(86634)
- 国家(85877)
- 科学基金(73317)
- 社会(65267)
- 社会科(61976)
- 社会科学(61960)
- 省(53258)
- 基金项目(51151)
- 教育(48101)
- 自然(45997)
- 自然科(45050)
- 自然科学(45036)
- 划(44307)
- 自然科学基金(44218)
- 编号(40648)
- 资助(39951)
- 成果(33256)
- 创(31433)
- 重点(31176)
- 部(30610)
- 创新(29462)
- 发(29284)
- 课题(29143)
- 国家社会(27532)
- 性(27103)
- 教育部(26781)
共检索到326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保建云
异质性消费者与异质性厂商的异质性匹配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诱致贸易活动产生,基于消费者异质性假定与厂商异质性假定所构建的异质性匹配内生贸易模型,是在新贸易理论与新新贸易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拓展和研究新范式引入的逻辑起点。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在消费者异质性与厂商异质性假定条件下构建国内国际均衡模型,从异质性消费者与异质性厂商的异质性匹配角度对贸易活动进行内生性解释,把产业内贸易与跨国公司内贸易纳入到统一的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之中,基于贸易理论新范式对跨国公司产生、产业内贸易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企业跨国投资、企业跨国并购与合并、跨国企业贸易联盟的形成进行内生解释,把一个异质性匹配新范式引入贸易理论研究并对当...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学锋 李莹
理解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分配效应,一直是国际经济学家孜孜探求的中心任务之一。长期以来,国际贸易文献主要是从收入渠道讨论贸易利益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及其具体机制,而从消费渠道讨论贸易利益个体分配效应的研究则被忽视和略显不足。基于消费者异质性,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在非同位偏好假定下构建模型的理论成果;归纳了将产品质量以及除消费者收入异质之外的其他异质维度纳入分析的国际贸易文献;总结和评述了测算个体贸易福利的经验方法,并重点分析了一阶方法和二阶方法。最后,结合中国实践,凝练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其政策内涵。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学锋 李莹
理解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分配效应,一直是国际经济学家孜孜探求的中心任务之一。长期以来,国际贸易文献主要是从收入渠道讨论贸易利益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及其具体机制,而从消费渠道讨论贸易利益个体分配效应的研究则被忽视和略显不足。基于消费者异质性,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在非同位偏好假定下构建模型的理论成果;归纳了将产品质量以及除消费者收入异质之外的其他异质维度纳入分析的国际贸易文献;总结和评述了测算个体贸易福利的经验方法,并重点分析了一阶方法和二阶方法。最后,结合中国实践,凝练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其政策内涵。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新
将消费者异质性纳入到理论模型中,并基于省际层面消费者异质性对省际进口贸易和地区发展进行研究。在对2000年至2013年14个省份与多个贸易伙伴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省际进口贸易的差异不仅与贸易双方的GDP和消费者异质性显著正相关、与贸易距离和贸易成本负相关,还与地区发展差异有关,比如GDP含金量、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以及各省的区域差异和进口结构性差异有关。
关键词:
进口贸易差异 消费者异质性 地区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高新
本文基于省际层面的消费者需求作用,利用2000~2013年14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省际进口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际进口贸易与贸易双方的GDP和省际层面的消费者异质性显著正相关、与贸易距离和贸易成本负相关。同时,分析各省份自身特性、区域特性和进口地区结构差异的交叉效应,为促进省际进口贸易与经济平衡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坤望 陈嘉诚
依据现实数据,收入不平等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异质性企业框架基础上引入消费者异质性,以探讨在人均收入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收入不平等对贸易利益的影响。模型中,消费者异质性通过收入与价格弹性的负相关关系,影响加权平均替代弹性,进而通过市场竞争强度这一渠道,最终影响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考虑消费者异质性的贸易利益估算结果与同质性消费者模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2)在出口固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较高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会削弱可变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福利效应。(3)人均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产生对冲作用。本研究可为我国在当前阶段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福利效应,进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新
本文在理论方面将消费者异质性引入模型中,发现消费者异质性对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了GDP含金量和国民幸福指数衡量消费者异质性,并选取2000年至2014年86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口贸易与贸易双方的GDP显著正相关、与贸易距离显著负相关,与中国的消费者异质性显著正相关,但与贸易伙伴的消费者异质性无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联党 常云昆
本文从世界贸易的"典型化事实"入手,较为全面地评介了异质性厂商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该理论以Melitz(2003)的经典论文发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解释力,而又易于处理的模型。本文从该理论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拓展轨迹,及其经验证据几个方面,对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并对其理论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策 赵景峰
异质性厂商贸易理论代表了国际贸易理论最新发展趋势,研究的是微观经济主体——厂商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与自身特征的关系。厂商的市场进入方式与其生产率水平是相对应的,出口和贸易自由化能够提高行业生产率,汇率变化、贸易政策和产业集聚对厂商出口具有重要的影响,厂商进入出口市场前后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习效应,这两种效应都导致厂商生产率提高,最终生产率最高的厂商将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策 赵景峰
本文对厂商视角下的贸易和跨国投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评论。研究的起点是经济生活中出口厂商和非出口厂商同时存在于一个行业内,这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代表性厂商假设相悖。直到近几年主流贸易理论才开始对此进行解释,且随着异质性厂商贸易模型的演化而变化。相关文献解释了为什么出口厂商生产率比较高,同时解释了资源在厂商间重新配置的过程,指出了出口和生产率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以及异质性厂商如何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实证文献也越来越多,案例包括了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后本文总结了这一领域若干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
异质性厂商 生产率 自我选择 出口中学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高新
具有幸福感差异的目标国对中国的出口是否有影响?理论方面,本文在Melitz和Ottaviano(2008)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基础上,提出消费者异质性对出口市场有重要影响。实证方面,本文将贸易与社会、心理学指标(幸福指数)相结合,并利用2001年至2012年间中国和29个出口目标国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目标国消费者偏好匹配程度、市场规模以及中国产品自身质量水平对中国出口额有显著正的影响,而目标国质量水平则有反向作用。,选取出口目标国的国内人均收入作为目标国消费者异质性衡量指标,其结果也是稳健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钱学锋 李莹 王备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总体生产率,增加产品种类,使得工业制成品价格下降,最终提高消费者的福利;因为高收入者消费的工业制成品份额较大,所以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获利的程度也越大。实证结论发现,中间品进口关税每降低10%,工业制成品价格平均下降2.51%;平均而言,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使得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福利上升8.178%,而且这种福利提升作用更有利于高收入家庭。本文不仅揭示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消费效应,而且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含义,即在中国实施扩大进口战略的背景下,需要关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导致的福利分配不平等问题。
关键词: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 消费者异质性 个体福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翟爱梅 李腾
双边贸易壁垒除了地理距离之外还应包括跨国间文化异质性程度带来的贸易成本。本文选择民族间距其最近的共同祖先所过去时间—遗传距离作为文化异质性的度量指标并阐述其有效性,并采用民族加权法计算了我国与110个国家的遗传距离,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对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地理距离等变量后,遗传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起着显著的阻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遗传距离对我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效应更显著。本文引入公元1500年主要民族间遗传距离作为工具变量,面板IV估计较好地克服了解释变量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琳
贸易和FDI是企业国际化选择的两条主要路径,而将"异质性企业"引入进来,分析异质性企业的贸易和FDI选择,已成为新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对这一研究成果从企业管理和贸易理论两个角度综合进行评述,厘清其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企业边界,分析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即垂直一体化与外包的选择。文章涵盖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要评述,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贸易 FDI 垂直一体化 外包 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王备
随着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诸多文献从微观企业层面探究了一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动因及其福利影响。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与贸易的直接参与者,其内在特质与决策行为会对总体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利得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将异质性企业纳入贸易政策模型框架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在某种程度上能为现实中广泛存在的贸易保护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本文系统梳理了异质性企业与贸易政策的相关文献,并从贸易政策的实施动机、政策工具选择、作用机制以及福利影响等角度,对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加以归纳总结和述评,以期为中国更好地推进全球化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贸易政策 内生机制 福利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