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5)
- 2023(15821)
- 2022(13644)
- 2021(12561)
- 2020(10708)
- 2019(24186)
- 2018(23805)
- 2017(46148)
- 2016(25252)
- 2015(27723)
- 2014(27387)
- 2013(27133)
- 2012(24697)
- 2011(22282)
- 2010(21986)
- 2009(20247)
- 2008(20053)
- 2007(17225)
- 2006(14951)
- 2005(12953)
- 学科
- 济(97065)
- 经济(96954)
- 管理(73832)
- 业(71663)
- 企(60173)
- 企业(60173)
- 方法(47076)
- 数学(40925)
- 数学方法(40445)
- 财(26540)
- 农(25025)
- 学(23976)
- 中国(23833)
- 业经(21329)
- 地方(18477)
- 贸(18211)
- 贸易(18206)
- 务(18176)
- 财务(18110)
- 财务管理(18085)
- 易(17672)
- 企业财务(17288)
- 农业(16849)
- 制(16502)
- 理论(16234)
- 技术(15835)
- 环境(15408)
- 和(15177)
- 银(14599)
- 融(14547)
- 机构
- 大学(361038)
- 学院(357609)
- 管理(140557)
- 济(137503)
- 经济(134650)
- 理学(123509)
- 理学院(122094)
- 研究(120670)
- 管理学(119771)
- 管理学院(119148)
- 中国(86357)
- 科学(79628)
- 京(75933)
- 农(66392)
- 所(62077)
- 财(62027)
- 业大(59933)
- 研究所(57514)
- 中心(53227)
- 农业(52932)
- 财经(51048)
- 江(50111)
- 北京(47093)
- 经(46518)
- 范(46421)
- 师范(45825)
- 院(43757)
- 经济学(41045)
- 州(40837)
- 财经大学(38311)
- 基金
- 项目(255595)
- 科学(199753)
- 基金(186539)
- 研究(177814)
- 家(166548)
- 国家(165217)
- 科学基金(140245)
- 社会(111903)
- 社会科(106059)
- 社会科学(106029)
- 省(99760)
- 基金项目(99697)
- 自然(95210)
- 自然科(93033)
- 自然科学(92998)
- 自然科学基金(91319)
- 划(85427)
- 教育(81303)
- 资助(76727)
- 编号(70108)
- 重点(57636)
- 成果(55714)
- 部(55613)
- 发(53503)
- 创(53410)
- 创新(49905)
- 科研(49882)
- 计划(49379)
- 课题(48244)
- 教育部(46870)
- 期刊
- 济(141438)
- 经济(141438)
- 研究(98605)
- 学报(67617)
- 中国(61224)
- 农(58688)
- 科学(58564)
- 大学(49322)
- 管理(48982)
- 学学(46973)
- 财(46463)
- 农业(40548)
- 教育(35232)
- 技术(27844)
- 融(27233)
- 金融(27233)
- 财经(24368)
- 业经(23489)
- 经济研究(23465)
- 业(21290)
- 经(20699)
- 版(18898)
- 科技(18716)
- 问题(18708)
- 业大(18146)
- 图书(16938)
- 技术经济(16567)
- 理论(16278)
- 商业(15842)
- 资源(15386)
共检索到498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斌 李川川 张秀杰
研究目标:基于投资协定异质性视角,研究中外双边投资协定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同时考察协定代际变迁的转型升级效应,探讨投资规则代际升级对价值链循环的影响。研究方法:构建以中外投资协定条款内容"覆盖力"和"约束力"为核心的协定深度指标,采用双受限Tobit模型进行实证估计,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中外投资协定显著促进了双边价值链关联,深度越深,促进效应越强,并且协定代际变迁提升了上述正向效应,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稳健。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投资协定主要通过促进双向投资、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与削减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三个渠道增强中外价值链关联。研究创新:系统评估出投资协定异质性指数,实证检验深度协定的动态及代际变迁效应,并考察了影响效应的中介渠道。研究价值: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投资谈判、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宏恩 孟庆强 王晶 李浩
在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背景下,双边投资协定(BIT)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以往有关双边投资协定对FDI流动影响的研究较少且都是立足于双边投资协定同质性的角度,缺乏从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的角度开展的研究。本文在构建中国双边投资协定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3年中国对10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法从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的视角检验了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国别差异;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淑琴 李敏 邱询旻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嬗变,全球价值链引致贸易形成机制和形式变化,使得自由贸易区理论基础、影响机制和功能效应更替。本文基于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深度演化以及相较于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的深度异质性研究,将公司产权理论纳入自由贸易区理论框架,形成双边自由贸易区内全球价值链效应的多维理论机制,并且运用适应全球价值链发展的修正引力模型和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对理论机制假设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总深度对区内成员国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关联产生正向影响,相较于贸易相关条款深度而言,投资相关条款深度影响更大。此外,自由贸易区对象国差异性也会影响双边自由贸易区全球价值链效应的发挥。根据对象国不同选择差异化的自由贸易区深度在双边自由贸易区构建中重要性凸显。本文将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对象国选择、自由贸易区模式选择等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繁华 姜悦 黄嘉雯
服务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其影响和作用机制包括: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和效率提升效应、优势叠加和集聚效应等。通过运用OECD-WTO增加值贸易面板数据,并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和分工地位双视角,经实证检验发现,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能显著增加一国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利益,而且能显著提升该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服务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就不同类型国家而言,不同服务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还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上述发现可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晓华 陈九安
基于2002—2018年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条款文本,考察了FTA中TBT合作对中国与FTA成员国间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表明:FTA中TBT合作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个渠道促进了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该促进作用在制造业、发展中成员国、简单价值链关联中更加显著。拓展分析发现,FTA成员国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距抑制了FTA中TBT合作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促进作用。推进与CPTPP等高水平FTA的TBT合作,妥善处理FTA中TBT合作的知识产权问题,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贸易领域开展TBT标准的国际合作等,有助于促进中国与FTA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淼 邓兴华
本文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海外商标注册数据和联合国贸发组织的双边投资协定条款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包含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规则的投资协定对跨境商标注册的影响。研究证明负面清单对于品牌国际化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准入前最惠国待遇都对品牌国际化没有显著影响,基于贸易协定规则扩散的工具变量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这一发现印证了异质性企业理论下,高水平企业以市场开放作为核心决策,而较少受到投资成本影响的相关假说,为丰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准确预判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综合影响,完善相关外资招商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志宙 王岚 刘依茼
当前国际分工出现逆全球化、服务化与交叉化等新趋势,赋予了区域贸易协定(RTA)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关联的新机制。本文基于国际分工的新特点,首次从“中心-外围”价值链网络结构视角探讨了RTA对制造业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以及条款深化通过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联动,促进价值链分工交叉化,显著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关联。更重要的是,RTA通过价值链分工交叉化,影响了位于不同网络结构位置的国家间国际分工模式的演进。且该效果存在梯度差异,RTA能够打破原有中心国家的路径依赖和长期占据国际分工高位的藩篱,通过增强外围国家的后发优势,为其融入国际分工提供更多机遇。拓展性分析表明,“中心-外围型”RTA、多边协定和区域内协定有更强的促进效应;此外,RTA效应的有效发挥依赖于政府和履约方效率等缔约环境,RTA结构的“轴辐效应”则会限制其效果;在经济下行时期,RTA能发挥贸易稳定器的作用,更大程度地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关联,维护产业链安全和稳定。本文为理解RTA如何影响双边价值链关系和国际分工网络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省博 黄智琛
实现更大力度、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是"双循环"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投资日渐增多,双边税收协定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税收制度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相关经验研究仍然较为鲜见。为此,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9年对78个国家的OFDI面板数据,同时将双边税收协定内的特殊常设机构、预提税税率等条款进行量化,从异质性的视角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对双边税收协定带来的OFDI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双边税收协定非签订国,中国会显著增加对双边税收协定签订国的OFDI,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就具体条款而言,工程型、资源开采型常设机构认定的时间标准越长,并且股息、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提税税率越低,双边税收协定对OFDI的促进作用越大,并且这种作用在高税负国家更大。文章的研究表明,当前签订和修订双边税收协定应该因地制宜调整相关内容,这为推动中国制度型开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怡 李平
探寻价值链影响因素,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基于外商直接投资(FDI)视角,运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出中国工业行业价值链(GVC)地位指数,回归分析了FDI对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并阐述了其影响价值链地位的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FDI显著促进了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其中,按FDI动机分组,市场导向型FDI对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出口导向型FDI对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有限;按FDI来源地分组,来自港澳台地区的FDI价值链升级效应更突出;按东道国行业制度环境分组,较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有效放大FDI的价值链升级效应;按行业要素密集度分组,FDI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FDI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升级作用并不显著。制度环境主要通过前向溢出途径实现其对FDI价值链升级效应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志远 陈鸣
厘清当前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是具有全球性特征还是更具区域性特征,这是探究当前国际分工构成以及未来分工发展等根本性贸易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利用CEPII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库,测算产品的平均进口距离用于衡量1995—2014年间价值链生产在全球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与Eaton和Kortum(2002)框架下构造的理想“全球价值链”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研究显示,1995—2014年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极为有限,平均进口距离只增长了约300千米,距离理想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进口距离差距很大,特别是中间品贸易的进口距离较短,说明价值链分工仍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特征。在价值链呈区域性特征的背景下,各国更倾向于达成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支持区域性的价值链生产,即一国价值链的区域性越强,则该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区域性倾向就越强。该效应体现为一国中间品进口距离增加100千米,则该国与其贸易协定伙伴国的平均距离就增加约389千米。文章揭示了当前价值链分工的区域性特征,部分解释了近年来多边贸易协定推进困难的原因。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全球价值链 自由贸易协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夏珍 宋跃刚
本文基于OECD—ICIOT投入产出表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了中国不同贸易方式下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指标,并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显著推动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延伸,但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所属地区与缔约方制度质量不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通过服务贸易成本、企业生产率与制造业服务化作用于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全球价值链韧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晓菲 章韬
国际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两大重要特征,即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细化和区域贸易协定日益深化。文章使用1995~2015年的联合国贸发会议Eora26投入产出数据匹配CEPII引力数据和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深度数据,实证研究了双边GVC贸易强度对RTA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GVC贸易强度增加会显著提高RTA签订概率和深度,在处理了潜在内生性和更换实证模型等方法后结论依然十分稳健。由于南北方国家存在较大的机制性差异,在北-北贸易模式下GVC贸易强度对RTA深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尤其是RTA关键条款。考虑到条款的法律可执行性,仅在北-北模式中GVC贸易会对RTA关键条款深度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在南-南模式中这一机制仅局限在边境关税类条款中,而在南-北模式下的贸易强度增加反而会降低RTA深度。文章的实证结论为当前中国签订RTA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中元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所提供的有关区域贸易协定中的52项条款规定,以及每项条款规定法律可执行性的信息,构建区域贸易协定的水平深度指数,实证检验其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的"总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WTO+"条款与"WTO-X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核心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将"核心深度"条款区分为"边界深度"条款与"边界后深度"条款后,只有"边界后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核心深度"条款中,"边界深度"条款需要与"边界后深度"条款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进而对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影响。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 水平深度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江淮 戴玮
全球范围内的发明人才流动对各国不同行业研发和生产分工进行了重构,加速了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动,为中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探讨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是否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利用2000—2014年PATSTAT数据和WIOD数据对世界各国(地区)技术异质性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在全球范围内,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均促进了高、中高和中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同时降低了低技术行业间接附加值出口份额,推动其优化调整;(2)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分解发现,受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影响,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进口中间产品依赖缓解是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主要机制,中低技术行业形成国内中间产品替代国外中间产品的攀升机制,低技术行业表现出行业内部的自我优化;(3)中高、中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经济危机对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合作更密切的国家(如欧盟成员国)之间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异质性行业吸引人才和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战略含义与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欢 孔庆峰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ADB数据库,分析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情况对RCEP成员国区域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产业融合显著促进区域价值链升级。(2)产业融合对价值链升级的效果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类型有关。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是产业融合促进区域价值链升级的重要中介。本文在使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后发现:技术创新在工业机器人促进区域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此外,行业上、下游的关联程度也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此进行扩展分析,以期全面反映RCEP成员国间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最后,对RCEP成员国间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价值链 产业融合 RCEP 产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