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29)
2023(20861)
2022(17721)
2021(16533)
2020(13968)
2019(31438)
2018(31002)
2017(58900)
2016(32015)
2015(35588)
2014(35110)
2013(34605)
2012(31652)
2011(28536)
2010(28438)
2009(26785)
2008(26452)
2007(23501)
2006(20782)
2005(18817)
作者
(90495)
(75287)
(74983)
(71270)
(47977)
(35925)
(33966)
(29211)
(28448)
(27069)
(25720)
(25403)
(24037)
(23933)
(23505)
(22948)
(22430)
(22100)
(21669)
(21521)
(18708)
(18409)
(18026)
(17172)
(16907)
(16762)
(16713)
(16660)
(15130)
(14876)
学科
(128792)
经济(128613)
(109100)
管理(105546)
(96280)
企业(96280)
方法(56372)
数学(45753)
数学方法(45253)
(40188)
(37986)
中国(36654)
业经(36171)
(29764)
(27144)
财务(27064)
财务管理(27024)
农业(25801)
技术(25786)
企业财务(25662)
(25120)
(24499)
贸易(24480)
(23859)
理论(23813)
地方(22553)
(22332)
(22075)
银行(22022)
(21133)
机构
学院(452605)
大学(451820)
(186863)
经济(183083)
管理(178389)
理学(153170)
研究(152232)
理学院(151507)
管理学(149170)
管理学院(148308)
中国(117955)
(96373)
科学(91359)
(89363)
(76073)
(73304)
财经(70505)
研究所(68743)
中心(68463)
(67357)
业大(65015)
(64237)
北京(61121)
(57466)
农业(57349)
师范(56935)
经济学(56893)
(55088)
(53817)
财经大学(52333)
基金
项目(300527)
科学(238116)
研究(222631)
基金(219488)
(190680)
国家(189081)
科学基金(163196)
社会(142575)
社会科(135165)
社会科学(135132)
(116194)
基金项目(115280)
自然(104342)
自然科(101941)
自然科学(101917)
教育(101859)
自然科学基金(100155)
(97266)
编号(89756)
资助(89602)
成果(73278)
重点(67046)
(67020)
(65439)
(63871)
课题(61836)
创新(60583)
国家社会(59294)
教育部(58005)
(57815)
期刊
(210134)
经济(210134)
研究(137819)
中国(91666)
(71959)
管理(70751)
学报(68589)
(68173)
科学(64894)
大学(52778)
教育(50816)
学学(49687)
农业(47076)
(42413)
金融(42413)
技术(40903)
财经(35629)
业经(34766)
经济研究(33978)
(30694)
(27234)
问题(26820)
技术经济(23796)
科技(22090)
(22023)
现代(21144)
(20948)
图书(20816)
世界(20528)
理论(20525)
共检索到681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陈忠卫  钱丽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区域间创新水平存在差距,且可分解为5大高技术行业。传统研究关注区域间效率差异,并未考虑区域间技术异质性和区域内行业并联等特征,整体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有赖于区域技术差距缩小和各行业效率同步提升。基于此,探讨异质性技术视角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机制。考虑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异质性,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构建并联网络DEA模型,测算分析2007年至2015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和区域间技术差距,并对无效率值进行生产技术差距无效和管理无效分解以及行业无效率分解。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安  鲁明明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及竞争优势提升依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高技术制造业下属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高技术制造业每个行业动态效率变化值,并结合熵值法确定投入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各创新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在2014-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但整体上创新效率发展态势较好;②技术进步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相同投入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贡献度差异较大,主要归因于指标投入强度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淑贞  邓群钊  
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国内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3种技术转移方式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外技术引进会阻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国内技术转移具有显著替代效应。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方式作用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促进各种技术转移方式协同互补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钺霆   高煜   唐珺  
文章运用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元创新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颠覆性和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推动效应、作用机制和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均有推动效应,对渐进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强,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持续性,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呈现明显的区位和企业规模异质性;制造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存在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中介效应;对外开放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均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市场化进程在数字经济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表现为加持倍增作用,而在数字经济推动渐进性技术创新中的边际效应先增后减。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惠好  冯永佳  
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创造的准自然实验环境,从高技术公司和非高技术公司异质性视角,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卖空机制对其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卖空机制显著促进了非高技术公司的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而对高技术公司的创新投入影响甚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高技术公司中,卖空机制对治理水平低的公司的研发资金投入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分析师跟踪人数少的公司的研发人员投入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卖空机制在对非高技术公司的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中发挥了治理作用,而在对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中发挥了信息中介功能。因此,制定融资融券相关政策时可能需要考虑不同行业产生的差异性反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杨如雪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元庆  刘烁  齐平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助力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是中共二十大报告的重要议题。采用Super-SBM两阶段DEA模型、Dagumn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基于价值链视角对我国高技术数字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高技术数字制造业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数字制造业创新效率离最优状态还存在差距,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区域间和区域内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两阶段差异来源呈现出不同特征,并以2016年为界出现较大变化;2016年以后,中部地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均具有σ收敛特征,全国层面具有显著的空间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特征,东部地区的空间绝对收敛特征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有助于从价值链视角全面客观了解我国数字制造业创新效率现状,从而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质量、避免区域数字“鸿沟”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数字创新韧性增强能够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韧性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创新韧性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优化金融结构间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的促进效应仅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及高金融监管强度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创新韧性可发挥产业升级效应,驱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数字创新韧性增强能够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韧性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创新韧性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优化金融结构间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的促进效应仅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及高金融监管强度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创新韧性可发挥产业升级效应,驱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宇  黄成  
高技术制造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关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投入导向型NSBM模型,测度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并探讨效率演变的时空特征和内在机理。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均呈下上中游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下游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处于要素配置优化推动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呈集聚水平、创新效率"高高"特征;中上游地区处于粗放式集聚加剧要素错配的阵痛期,呈集聚水平、创新效率"低低"特征。技术研发效率不高是导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投入导向和关联错配导致的中游塌陷与局部效率洼地,会加剧区域效率分化,最终演变为全局低效率。为改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局部高效、全局低效的不利境地,实现创新效率提升,需强化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科技服务体系,树立质量效益型研发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将是未来装备制造业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可通过创新效应、制度效应、配置效应和协同效应等四大机制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在空间上主要通过直接效应表现出来。邻近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向的直接效应,这主要与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及发展阶段有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瑛  张海涛  廖甍  
本文研究了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基于2005至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分析,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动态特征;环境规制会抑制外商资本、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分析,环境规制对装备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仅在全国和东部地区呈现"U"型特征,在中部地区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则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哲力  顾乃华  
本文考察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进而判断高新区是否异化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异化为工业园区。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效应而言,高新区的设立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即高新区没有异化为工业园区。高新区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设立高新区的政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该政策仅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质量,但是对于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而言,该政策并没有推动区域内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即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高新区异化为了工业园区。与中小型城市相比,高新区对中国大型城市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虽然总体而言高新区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但是该政策仅促进了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基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本文认为高新区通过集聚人力资本以及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等渠道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晓旭   陈锐  
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关系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在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赋能效应。其中,相比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其他子维度,数字化转型对创新韧性恢复力的正向推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正向驱动效果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创新驱动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重要传导作用。空间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提升本地与邻地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水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孟卫军  林刚  刘名武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2009—2017年中国28个样本省区市的相应数据,运用网络SBM-DEA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样本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整体较低,且成果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水平有待提升,并呈东、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格局;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还是在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均显著;这种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的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均显著,而中部地区仅在成果转化阶段显著,西部地区仅在技术研发阶段显著。因此,应积极引导和促进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效率的作用,并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化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应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别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