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8)
2023(17179)
2022(14624)
2021(13453)
2020(11401)
2019(25752)
2018(25398)
2017(49510)
2016(26950)
2015(29697)
2014(29385)
2013(29458)
2012(27000)
2011(24173)
2010(24091)
2009(22537)
2008(22537)
2007(19987)
2006(17687)
2005(16080)
作者
(77208)
(64189)
(63767)
(60915)
(41044)
(30710)
(28984)
(24914)
(24254)
(23120)
(21896)
(21858)
(20688)
(20297)
(20095)
(19656)
(19083)
(18693)
(18560)
(18493)
(15905)
(15832)
(15562)
(14778)
(14398)
(14354)
(14322)
(14045)
(12810)
(12734)
学科
(114160)
经济(114030)
(101886)
管理(93992)
(91871)
企业(91871)
方法(53167)
数学(42940)
数学方法(42535)
(35884)
业经(34032)
(33070)
中国(26829)
(25910)
财务(25843)
财务管理(25807)
企业财务(24570)
(24066)
农业(23200)
(21725)
理论(21618)
技术(21388)
(19636)
(19450)
贸易(19442)
(18952)
地方(18904)
(18852)
(18682)
银行(18642)
机构
学院(390783)
大学(389297)
(160058)
管理(157823)
经济(156873)
理学(135864)
理学院(134492)
管理学(132497)
管理学院(131791)
研究(124366)
中国(97342)
(81489)
(77325)
科学(75147)
财经(62178)
(62026)
(61957)
(57367)
(56604)
中心(56135)
业大(56103)
研究所(56061)
北京(50979)
经济学(48755)
(48716)
农业(48659)
师范(48312)
(46578)
财经大学(46281)
(44626)
基金
项目(259138)
科学(205611)
基金(190575)
研究(190134)
(164906)
国家(163471)
科学基金(142260)
社会(122565)
社会科(116213)
社会科学(116183)
基金项目(100892)
(100743)
自然(92041)
自然科(89981)
自然科学(89963)
自然科学基金(88425)
教育(86552)
(83556)
资助(77983)
编号(76457)
成果(61312)
(57698)
重点(57114)
(55510)
(53796)
课题(51974)
创新(51231)
国家社会(50642)
教育部(50006)
人文(49257)
期刊
(178593)
经济(178593)
研究(118244)
中国(69049)
(62727)
管理(61702)
学报(59912)
(57113)
科学(55712)
大学(45929)
学学(43576)
农业(39459)
(39298)
金融(39298)
教育(38318)
技术(33206)
财经(32374)
业经(30317)
经济研究(28783)
(27771)
问题(22970)
(22545)
技术经济(20750)
现代(18932)
商业(18690)
理论(18678)
(18177)
科技(17835)
财会(17469)
图书(17131)
共检索到573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代理观"与"效率观"是有机统一的;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边际效应远大于在职消费发挥的边际效应。(2)公司的治理水平、内部特征、外部市场环境及产权性质等均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的两种机制对企业的治理效应。(3)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同样呈"倒U型"特征,而民营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则呈线性递增特征。上述发现厘清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之间的关系,其对既有研究构成了有益的补充,同时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制定而言亦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代理观"与"效率观"是有机统一的;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边际效应远大于在职消费发挥的边际效应。(2)公司的治理水平、内部特征、外部市场环境及产权性质等均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的两种机制对企业的治理效应。(3)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同样呈"倒U型"特征,而民营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则呈线性递增特征。上述发现厘清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颀  汪祥耀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完成以及全流通时代大量薪酬管理新规的出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悄然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本文依托中国新兴的转型市场背景,选取2007—201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不同所有制结构下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两种薪酬激励契约选择的替代与变化。研究发现伴随薪酬契约的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更倾向于采用货币薪酬替代在职消费,其间中央国有企业的薪酬契约替代意愿更为强烈,显性薪酬在当前确实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激励形式。同时本文从管理层权力视角剖析了其对薪酬契约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抑制和削弱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表现为货币薪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曾莲   冯勇杰   张静娴  
文章从企业ESG表现的角度出发,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在职消费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职消费的增加会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高,支持效率观视角,而内部薪酬差距与在职消费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是相互替代的。通过细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方面的责任表现发现,在职消费主要提高了企业在社会方面的责任表现。同时,在职消费的增加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成立。此外,仅当在职消费在合理预期范围内时,在职消费才能够发挥其基于效率观的隐性激励效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旭  孔玉生  
本文选取2011-2014年"八项规定"政策执行前后四年之间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八项规定"政策执行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企在职消费水平显著下降,企业绩效与民营企业相比也出现下降。原因是由于国企薪酬管制存在,在职消费成为高管获得个人隐性福利的替代方式,"八项规定"的执行使得高管隐性福利取得受限,一定程度影响了高管积极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月明  吴春雷  
为了协调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代理观"与"效率观"二者间的矛盾,将在职消费分解为正常在职消费与超额在职消费,并基于薪酬替代理论构建测度超额在职消费的经验模型,采用2007年~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平行面板数据检验正常在职消费和超额在职消费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结果显示,超额在职消费在现实中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其对企业价值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意味着,在职消费中的超额在职消费作为代理成本的一种形式,在涉及高管薪酬激励及其业绩后果的相关问题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树友林  
以高管货币报酬与在职消费之间是否还存在替代关系问题为导向,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变量指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高管的在职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资产规模与采用相对数指标表征的高管在职消费水平显著负相关;高管货币报酬与在职消费并不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冬华  梁上坤  蒋德权  
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不同的适用条件,决定了两者作为激励的契约成本的差异。当市场化程度提高时,相比隐性的在职消费契约,货币薪酬契约成本可能减少得更多,因而在契约组合中会得到更多应用。本文使用市场化指数作为替代变量,对上述推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年份和地区,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绝对量均为更多,但货币薪酬契约更多地代替了在职消费契约;在相同年份和地区,被保护行业则会显著地抑制这一替代关系。本文将在职消费隐性契约的特点纳入到契约成本的分析中,为不同激励契约间关系的研究增添了新的重要证据;发现了市场化水平对不同激励构成的契约成本的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在激励契约中,货币薪酬契约对在职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怡秀  孙世敏  屠立鹤  
目前,在职消费理论研究集中于"代理观"或"效率观"表现,对其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研究涉猎极少,仅有的几篇文献多以高管同质为前提,忽略了异质性特征。依据高层梯队理论,高管职业生涯阶段、性别、学历以及两职兼任等异质特征可能影响高管的在职消费偏好与投向,从而对其经济效应产生调节作用。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4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在职消费的经济效应及高管异质性对其产生的影响,发现如下三点结论:第一,中国企业在职消费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效率观",对高管具有显著的补充激励作用;第二,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在职消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怡秀  孙世敏  屠立鹤  
目前,在职消费理论研究集中于"代理观"或"效率观"表现,对其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研究涉猎极少,仅有的几篇文献多以高管同质为前提,忽略了异质性特征。依据高层梯队理论,高管职业生涯阶段、性别、学历以及两职兼任等异质特征可能影响高管的在职消费偏好与投向,从而对其经济效应产生调节作用。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4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在职消费的经济效应及高管异质性对其产生的影响,发现如下三点结论:第一,中国企业在职消费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效率观",对高管具有显著的补充激励作用;第二,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在职消费的经济效应存在一定差异,中期与早期相比,在职消费的正向经济效应有所提升,晚期与非晚期相比,在职消费的正向经济效应减弱,但变化不明显;第三,学历和两职兼任对在职消费经济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女性高管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背景对其具有一定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虹雁  奚婧  
文章选取2014—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管薪酬激励、在职消费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且市场环境对高管薪酬激励、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岳上植  顾嘉欣  宋玥  
基于我国2008—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引入DID双重差分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融资融券、高管薪酬粘性与非效率投资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且粘性越大非效率投资越严重;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企业后,与对照组样本相比较,实验组中的融资融券制度实施企业能够显著抑制非效率投资,并且能够削弱高管薪酬粘性对非效率投资的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研究表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发挥了显著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企业薪酬机制,提高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冬华  陈信元  万华林  
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薪酬管制这一特殊制度背景出发,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职消费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在职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薪酬管制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证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职消费主要受企业租金、绝对薪酬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薪酬管制的存在,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替代性选择,说明在职消费内生于国有企业面临的薪酬管制约束;与民营企业中内生于公司的薪酬契约相比,国有企业中受到管制的外生薪酬安排缺乏应有的激励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窦祥胜  王再锋  张睿熊  
为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证研究角度支持公司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本文以2012年财政部要求上市公司分批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并提供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外生政策为切入点,结合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高管行为及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自然实验实证研究缓解有关内部控制研究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的执行可以显著降低公司高管薪酬,抑制公司高管的在职消费,同时提高公司的业绩水平。本研究为进一步制定和推广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窦祥胜  王再锋  张睿熊  
为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证研究角度支持公司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本文以2012年财政部要求上市公司分批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并提供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外生政策为切入点,结合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高管行为及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自然实验实证研究缓解有关内部控制研究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的执行可以显著降低公司高管薪酬,抑制公司高管的在职消费,同时提高公司的业绩水平。本研究为进一步制定和推广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