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4)
- 2023(15737)
- 2022(12879)
- 2021(11950)
- 2020(9838)
- 2019(22728)
- 2018(22257)
- 2017(42684)
- 2016(22960)
- 2015(25680)
- 2014(25433)
- 2013(25101)
- 2012(23252)
- 2011(21082)
- 2010(21473)
- 2009(19974)
- 2008(20157)
- 2007(17785)
- 2006(15752)
- 2005(14792)
- 学科
- 济(112040)
- 经济(111930)
- 业(89006)
- 企(80405)
- 企业(80405)
- 管理(76657)
- 方法(47964)
- 数学(38790)
- 数学方法(38237)
- 业经(32713)
- 中国(31685)
- 农(30611)
- 财(30383)
- 贸(27394)
- 贸易(27374)
- 易(26618)
- 地方(22468)
- 务(21728)
- 财务(21682)
- 财务管理(21656)
- 农业(21468)
- 制(21055)
- 企业财务(20501)
- 技术(20108)
- 理论(18515)
- 策(17915)
- 和(17792)
- 银(17061)
- 银行(17053)
- 划(16954)
- 机构
- 学院(333818)
- 大学(327271)
- 济(151730)
- 经济(149197)
- 管理(130160)
- 研究(113938)
- 理学(111353)
- 理学院(110206)
- 管理学(108440)
- 管理学院(107810)
- 中国(90615)
- 京(69463)
- 财(68528)
- 科学(64630)
- 所(57033)
- 财经(54288)
- 农(52221)
- 研究所(51241)
- 中心(50374)
- 江(49739)
- 经(49478)
- 经济学(47337)
- 北京(44602)
- 业大(44246)
- 经济学院(42727)
- 院(40994)
- 农业(40736)
- 财经大学(40138)
- 范(40025)
- 州(39716)
- 基金
- 项目(213133)
- 科学(170882)
- 研究(158410)
- 基金(157260)
- 家(135925)
- 国家(134761)
- 科学基金(117364)
- 社会(104148)
- 社会科(99038)
- 社会科学(99016)
- 省(82668)
- 基金项目(81238)
- 自然(73887)
- 教育(72550)
- 自然科(72328)
- 自然科学(72313)
- 自然科学基金(71112)
- 划(68576)
- 资助(65569)
- 编号(62225)
- 成果(49629)
- 发(49313)
- 部(48235)
- 重点(48204)
- 创(47265)
- 国家社会(43974)
- 课题(43753)
- 创新(43479)
- 业(43075)
- 教育部(42048)
- 期刊
- 济(170969)
- 经济(170969)
- 研究(102900)
- 中国(67357)
- 财(54852)
- 管理(54719)
- 农(49342)
- 科学(45041)
- 学报(44221)
- 大学(35121)
- 农业(34373)
- 融(34235)
- 金融(34235)
- 教育(33752)
- 学学(33285)
- 技术(31866)
- 经济研究(29178)
- 业经(28772)
- 财经(27839)
- 经(24229)
- 贸(23192)
- 问题(22858)
- 业(21367)
- 国际(20724)
- 技术经济(19443)
- 世界(18944)
- 统计(17627)
- 商业(16546)
- 策(16356)
- 现代(16052)
共检索到512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海洋 汤二子 郭园园 王珺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以后,生产率的异质性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出口的关键因素。对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值要低于内销企业,即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本文首先通过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解释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再通过2004—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样本分行业检验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研究导致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原因。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生产率悖论",并且出口市场进入限制以及边际报酬递减可能是"生产率悖论"存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生产率 出口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朱延福 梁会君
本文扩展了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通过对我国主要制造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确实存在"生产率悖论",较高的国内市场贸易成本对国内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扩大内需关键是降低过高的国内市场贸易成本。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贸易成本 扩大内需 制造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王领
新-新贸易理论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其以微观企业为贸易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以企业异质性假设为主要特征,研究企业的贸易、投资及全球组织生产行为及其经济效应。本文以经典的新-新贸易理论模型框架为基础,抛弃了其中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不可知且服从随机分布的假设,将企业技术选择文献中关于技术和产品边际生产成本可预知的假定引入,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得到均衡结果和相关结论并分析了其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以及发展,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且引入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来重新研究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解释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可能存在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认为,国外市场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要求会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仅仅使用产出总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所计算的生产率却未必得到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结论,即可能存在"生产率悖论"。应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5-2008年样本检验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发现中国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关键词:
出口 生产率 产品质量 生产率悖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盛勇
出口的"本地生产、异国销售"特征,会使企业获得产量增加导致的规模经济效应。笔者证明了如果这个效应足够大,即使国外市场的利润为负,企业仍然可能选择出口,这是对Melitz模型的一个修正:企业生产率即使达不到ZCP条件也可以出口。加入规模经济因素后,Krugman模型的本地市场效应,Melitz模型的自选择效应,张杰等模型的制度质量效应都可以纳入本文统一的分析框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晴 郑基超
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对稳定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企业进行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选择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结论表明效率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我们对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模型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假说。该模型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是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动对转移企业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将使低效率企业首先转移,而可变贸易成本的变化会使高效率企业首先转移。因此,相比短期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优惠,完善企业的经营氛围和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晴 张燕
扩大内需是现阶段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异质性企业选择模型阐述了贸易成本对内部需求的影响机制。该模型表明贸易成本是影响企业国内外市场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通过调节企业的相对贸易成本来实现扩大内部需求的目标。同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符合理论模型的基本预测。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异质性企业 内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罗勇 张悦
资金短缺与信贷约束同生产率一样,都是企业国际化路径的绊脚石。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构建融资约束对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融资成本的增加要求企业有更高的生产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较高的负债资本比对企业国际化有抑制作用,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应发展金融市场,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罗勇 张悦
资金短缺与信贷约束同生产率一样,都是企业国际化路径的绊脚石。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构建融资约束对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融资成本的增加要求企业有更高的生产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较高的负债资本比对企业国际化有抑制作用,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应发展金融市场,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陈诗阳
现有文献对于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大多从国家层面开展,但国家间摩擦的背后实际是企业的行为和利益在起作用和影响着政府的贸易政策选择,所以,从微观企业角度解析贸易摩擦更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价值,也是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通过扩展一个政治经济模型框架,引入企业行为变量,剖析了企业行为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影响摩擦发生的因素,并由此给出对于企业和政府解决贸易摩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企业行为 贸易摩擦 政治经济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永亮 朱英杰
贸易的企业异质性理论正逐渐兴起,本文围绕该理论的拓展思维和微观基础进行系统述评;不同于传统贸易理论的行业间资源配置分析,异质性理论强调要素在企业间的配置从而通过效率改善实现福利优化。而基于微观生产率差异的理论模型强调企业出口的自我淘汰机制,这一核心基础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动因、模式和福利收益。最后,异质性理论发展和国际经验考察对我国当前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微观基础 企业异质性 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珏 冯宗宪
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框架下的贸易成本联立测算方法,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的进出口双向贸易成本。该方法改进了Novy方法,利用Chaney引力模型构建了多边阻力项可解析的贸易方程组,可以在结果中区分出口成本和进口成本。研究发现:(1)在1998—2020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整体进出口成本分别下降了33.57%和19.43%,出口成本下降幅度低于进口成本。(2)中国对各国贸易成本基本呈现先降后增再降的倒“N”形变化趋势,仅有中亚和西亚部分国家的对华贸易成本自2008年以来持续上升。(3)贸易增长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贸易的最大驱动因素,贸易成本下降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这些结论对我国未来的区域合作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静静 何海燕 李思奇 李宏宽
本文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使用2000~2015年中国同22个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并引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高技术产品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变量,实证考察进口国TBT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进口国实施TBT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均会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抑制作用并不显著;(2)若进口国将TBT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形成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显著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3)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呈现行业差异,其中医药制造业受到的抑制效应最大;(4)由于技术模仿和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存在,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会在中高收入国家遭遇更为严重的TBT,对出口的抑制效应会更大。中国应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作为应对进口国TBT的一种补充,在保证高技术产品贸易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出口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静静 何海燕 李思奇 李宏宽
本文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使用20002015年中国同22个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并引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高技术产品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变量,实证考察进口国TBT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进口国实施TBT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均会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抑制作用并不显著;(2)若进口国将TBT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形成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显著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3)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呈现行业差异,其中医药制造业受到的抑制效应最大;(4)由于技术模仿和产品同质化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