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3)
- 2023(13692)
- 2022(11199)
- 2021(10501)
- 2020(8955)
- 2019(20590)
- 2018(20112)
- 2017(38691)
- 2016(20689)
- 2015(23258)
- 2014(22903)
- 2013(22680)
- 2012(20668)
- 2011(18521)
- 2010(18775)
- 2009(17709)
- 2008(17812)
- 2007(15600)
- 2006(13551)
- 2005(12684)
- 学科
- 济(97563)
- 经济(97465)
- 业(86222)
- 企(79247)
- 企业(79247)
- 管理(72507)
- 方法(47606)
- 数学(38661)
- 数学方法(38102)
- 财(29886)
- 业经(29468)
- 贸(27921)
- 贸易(27907)
- 农(27255)
- 易(27226)
- 中国(25049)
- 务(21384)
- 财务(21348)
- 财务管理(21321)
- 企业财务(20164)
- 农业(19120)
- 技术(18951)
- 制(18321)
- 理论(17075)
- 策(16619)
- 划(15903)
- 和(15688)
- 出(14737)
- 体(14133)
- 地方(13619)
- 机构
- 学院(302904)
- 大学(298263)
- 济(138239)
- 经济(136086)
- 管理(120411)
- 理学(103869)
- 理学院(102883)
- 管理学(101185)
- 管理学院(100633)
- 研究(99234)
- 中国(79422)
- 财(62211)
- 京(62095)
- 科学(56998)
- 财经(50006)
- 所(49596)
- 农(49017)
- 经(45747)
- 研究所(44771)
- 江(44152)
- 中心(43964)
- 经济学(43401)
- 业大(41876)
- 经济学院(39345)
- 北京(39205)
- 农业(38744)
- 财经大学(37150)
- 院(35738)
- 商学(35021)
- 商学院(34692)
- 基金
- 项目(197543)
- 科学(158081)
- 基金(147840)
- 研究(143145)
- 家(128631)
- 国家(127600)
- 科学基金(111169)
- 社会(94821)
- 社会科(90337)
- 社会科学(90316)
- 基金项目(76498)
- 省(75410)
- 自然(71508)
- 自然科(70041)
- 自然科学(70027)
- 自然科学基金(68889)
- 教育(65495)
- 划(62783)
- 资助(62307)
- 编号(54985)
- 部(45043)
- 重点(44250)
- 创(44089)
- 成果(42948)
- 发(42113)
- 业(41715)
- 国家社会(40734)
- 创新(40515)
- 教育部(39157)
- 人文(38045)
- 期刊
- 济(147820)
- 经济(147820)
- 研究(88718)
- 中国(56207)
- 财(51001)
- 管理(50037)
- 农(45323)
- 学报(42949)
- 科学(42061)
- 大学(33741)
- 学学(32117)
- 农业(31674)
- 技术(28617)
- 融(27369)
- 金融(27369)
- 经济研究(25940)
- 财经(25733)
- 教育(24821)
- 业经(24418)
- 贸(23130)
- 经(22372)
- 业(20446)
- 问题(20364)
- 国际(20062)
- 技术经济(18053)
- 世界(17275)
- 统计(17271)
- 策(16001)
- 商业(14739)
- 现代(14294)
共检索到452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军
近年来部分学者指出,不论国内体制是否扭曲,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而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在国内销售。本文依据上述观点提出"出口-产能假说",并探讨和评析了该假说的成因、机理与局限,同时实证研究了其对于中国企业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产能利用率较高(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内销),与"出口-产能假说"相违背,可能原因在于国内存在的内需不足、外需依赖、国企低效和体制扭曲等问题。本文还发现产能利用率是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成因之一,且自身较高的绩效水平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出口选择。本文的研究首次从企业层面揭示了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其出口决定中的作用,且研究结论为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孙哲
本文以2006年中国30万工业企业的微观统计数据为样本,按照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出口比重对企业进行分组,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分组中,出口贸易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对医药制造等5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企业规模分组中,出口与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与中型和小型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在出口比重的分组中,对出口依赖性越强的企业,出口贸易对生产率的阻碍作用越大,当出口占总产值份额较小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王笑笑
本文通过将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引入HIR模型,分析了出口、生产率异质性、劳动筛选与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对中国企业工资差异的影响,并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对拓展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异质性对企业工资影响显著,会引起工资差异;控制了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和劳动筛选与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后,中国企业存在2.8%的出口工资溢价,但出口企业间的工资差异程度要小于非出口企业;出口工资溢价程度与出口固定成本正相关。
关键词:
工资差异 HIR模型 出口 异质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晴 郑基超
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对稳定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企业进行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选择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结论表明效率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我们对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模型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假说。该模型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是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动对转移企业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将使低效率企业首先转移,而可变贸易成本的变化会使高效率企业首先转移。因此,相比短期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优惠,完善企业的经营氛围和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景华
本文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扩展到服务领域,利用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对服务企业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劳动生产率都显示出与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的正相关关系,生产率越高的企业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越大;同时,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以及服务业的竞争优势都是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服务业 服务贸易出口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顶 吕金秋
通过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CSMAR数据库的上市公司数据和EIU数据库的宏观数据,分析企业异质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和波动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并且探讨汇率变化、汇率波动和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联合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对出口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则有显著的负向冲击。人民币汇率变化和生产率的交互项系数,以及汇率波动和生产率的交互项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中生产率更高的出口企业在面临汇率变化和汇率波动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于江曼
通过深度挖掘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相匹配的企业面板数据,探索企业出口贸易对企业就业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企业是否出口及不同的出口状态对企业就业规模的一系列影响。其次,分别从企业的出口贸易强度、出口产品种数、出口目的国数量等多方面测度了企业参与出口贸易对其内部就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产品异质性层面,研究发现最终品出口的增加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大于中间品出口。此外,企业贸易伙伴国的一系列差异化特征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要素密集度特征也会对企业的就业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就业规模 出口状态 出口强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正强 白利利 陈巧
本文将影响我国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因素分为投入类要素和三种约束类要素,通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出口模型,测度了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等因素都能够显著减小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阻力。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整体较低且各省份之间存在极大差异,广东、吉林与辽宁三地出口效率达80%以上,京津冀等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效率下降至40%左右,一些内陆省份出口效率几乎在20%以下,从侧面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潜力较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地区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韩颖 张鑫
自新—新贸易理论提出后,生产率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运用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中国企业OFDI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对HMY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的其他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OFDI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存在生产率悖论,企业规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性质与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利润并不是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炳展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关键词:
企业 质量 测算 事实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王睿雅
偏年效应是指同一年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因为进入市场的月份不同,导致以传统的日历年统计的产值(出口额)不同。偏年效应会导致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第一年的出口额被低估,第二年的出口增速被高估,为此,首次利用海关企业月度数据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偏年效应进行系统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偏年效应导致中国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第一年的出口额被低估66.68%,第二年的出口增速被高估239.61个百分点。在剔除偏年效应之后,企业进入和退出对出口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广度边际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提升58.84%。基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贸易方式、产品类型、出口目的地和国内不同地区研究偏年效应的异质性表现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偏年效应存在差异,广度边际对出口增长贡献率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不仅基于传统的日历年数据认识企业行为,也需要考虑偏年效应带来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伟 韩媛媛 赵金亮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企业的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将所有制异质性作为"基础因子",综合考察了多维度异质性特征、出口等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TFP因素对所有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表现出明显的"创新自选择"效应;(2)出口参与因素显著提高了各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但出口密度因素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并不明显;(3)其他影响因素如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等异质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决策中表现各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邵莹 刘海洋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基于生产率异质性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提出数理模型来分析生产率对出口的决定机制,再通过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检验企业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以及出口规模的影响。结论认为:生产率的提高会使企业更具有能力选择出口,但是在自由决定进入国内市场以及出口市场时,企业未必会因为生产率的提高而选择出口;对于全体样本,实证检验认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是负相关的,对于出口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也认为企业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是负相关的。这样可以看出,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还需更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生产率 出口决策 出口规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厘清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本土制造业行业出口行为选择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需要适当放松新新贸易理论的经典假设以适应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实际情境;中国的出口企业存在与新新贸易理论经典的单一生产率异质性推论相背离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该"生产率悖论"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而愈发明显;在中国企业出口选择的决定因素中,除了生产率要素之外,还存在着如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等诸多其他要素,从而使中国企业在出口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动态的多重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引力模型的双边贸易流量计量研究——对包含中国数据样本的适用性检验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的出口市场偏好——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检验
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与经济效应——新-新贸易理论的模型扩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异质企业、贸易成本与出口——基于中国企业的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导向量表的开发与检验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异质性检验——以服装、纺织和鞋帽类企业为例
企业异质性与服务贸易保护水平的决定——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出口企业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实证研究——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视角
外资进入与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基于中国微观企业异质性视角
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出口动态——来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