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3)
- 2023(9646)
- 2022(7721)
- 2021(6863)
- 2020(5830)
- 2019(13000)
- 2018(12612)
- 2017(24841)
- 2016(13282)
- 2015(14301)
- 2014(14078)
- 2013(14196)
- 2012(12825)
- 2011(11225)
- 2010(11252)
- 2009(10534)
- 2008(10848)
- 2007(9876)
- 2006(8548)
- 2005(7976)
- 学科
- 业(76473)
- 企(71839)
- 企业(71839)
- 济(66011)
- 经济(65939)
- 管理(56925)
- 方法(29774)
- 业经(26253)
- 财(25666)
- 数学(22160)
- 农(22142)
- 数学方法(21984)
- 务(19557)
- 财务(19549)
- 财务管理(19537)
- 企业财务(18600)
- 农业(17078)
- 技术(16425)
- 策(13092)
- 中国(13062)
- 制(13049)
- 划(12952)
- 企业经济(12033)
- 和(11630)
- 理论(11476)
- 经营(11302)
- 地方(11206)
- 体(10812)
- 技术管理(10794)
- 贸(9955)
- 机构
- 学院(199220)
- 大学(191614)
- 济(88961)
- 经济(87610)
- 管理(82506)
- 理学(71774)
- 理学院(71111)
- 管理学(70140)
- 管理学院(69767)
- 研究(59823)
- 中国(47809)
- 财(42088)
- 京(38319)
- 农(35436)
- 科学(35389)
- 财经(34118)
- 经(31086)
- 江(29996)
- 所(29987)
- 业大(28602)
- 农业(27946)
- 经济学(27739)
- 中心(27348)
- 研究所(27046)
- 经济学院(25413)
- 商学(25363)
- 财经大学(25256)
- 商学院(25142)
- 州(23700)
- 北京(23230)
- 基金
- 项目(132257)
- 科学(107204)
- 基金(99972)
- 研究(95457)
- 家(86797)
- 国家(86003)
- 科学基金(76354)
- 社会(64681)
- 社会科(61576)
- 社会科学(61562)
- 基金项目(53088)
- 省(52051)
- 自然(49569)
- 自然科(48563)
- 自然科学(48551)
- 自然科学基金(47788)
- 教育(42446)
- 划(42148)
- 资助(40088)
- 编号(35872)
- 业(33880)
- 创(31206)
- 部(29588)
- 重点(29286)
- 发(28465)
- 创新(28199)
- 国家社会(27892)
- 成果(26809)
- 制(26186)
- 性(25895)
共检索到287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朱江丽 李子联
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及其所带来的"归类效应"极有可能是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形成和扩大的重要原因。在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估计。统计分析的结果肯定了异质性企业会主动进行空间选择,并产生了明显的归类效应;实证估计进一步验证了地区本身经济地理条件,包括国内外市场潜能、城镇化、工业化、财政投资等因素,通过影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址行为,决定和影响着地区经济差异的形成和扩大;同时,受到企业效率差异化的影响,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集聚效应具有高低之分,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集聚产生效率。因此,尊重市场规律,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是中西部...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空间选择 归类效应 地区差距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琦 李晓萍 简泽
本文在融入企业异质性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在中国显著存在,并且是影响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另一重要的微观机制;在中国,地区产业集聚并没有对本地企业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即集聚效应并不明显。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产业集聚 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敬水 丁宁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劳动力异质性 技能工资差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峻
本文在将员工薪酬差距分为激励性薪酬差距和约束性薪酬差距的基础上,就薪酬差距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重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释,指出薪酬差距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存在最优的薪酬差距,但每个企业最优薪酬差距受到企业异质性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笔者利用1999—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薪酬差距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及企业的异质性对于二者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基于财务绩效还是市场绩效,薪酬差距和企业绩效都呈倒U型关系。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薪酬差距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薪酬差距随着时间推移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更加紧密;行业竞争性的减弱,会弱化薪酬差距对于企业绩效的促...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薪酬差距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武力超 文家奕
本文使用胡祖光提出的基尼系数新算法估算了2000-2010年全国总体基尼系数,通过比较发现,该算法的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较为接近,反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对全国31个省份统计年鉴进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本文还估算了2004-2010年中国19个省市的基尼系数,分析了各省基尼系数的绝对水平和变动趋势。将异质性企业理论引入新经济地理理论,是近年来空间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和重大发展,基于此,本文根据企业异质性理论,使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1240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工资差距和经营绩效等相关因素对于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在重视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应当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控制好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琦 李晓萍 吕大国
本文基于融入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通过引入地区补贴行为对基础模型进行扩展,揭示中国市场一体化进程与区域协调政策影响地区生产率差异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另一重要机制,即:市场融合过程中,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会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并对地区生产率差异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不同于规模报酬递增与循环累积效应的另一种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区域政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的补贴政策总是倾向于吸引低效率企业的进入,虽然能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但是会扩大地区之间的生产率差异,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男 甘犁
经济学在研究地区差距形成的原因时,强调了地区之间要素积累的差异,但忽略了不同地区的生产函数可能存在的差异。本文首次允许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产函数,并以此来解释地区差距扩大:即如果不同地区的要素份额不同,那么它们的生产函数就是不同的,从而人均产出也不同,因此地区差距会不断扩大。本文以索洛模型为基础,用中国的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份额对实际人均产出有非常显著的正的影响,即资本份额越高的地区,实际人均产出也越高,因此地区之间的差距会不断扩大,生产函数差异能够解释地区差异的16%。不仅如此,资本份额的差异性会引起各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的下降,从而也扩大了地区差距。最后,应用中国工业企业...
关键词:
要素份额 生产函数 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大国 耿强 简泽 卢任
为什么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本文以新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规模差异(集聚力)和劳动力成本差异(分散力)的理论模型,对忽视分散力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缩小和生产率差距扩大的原因,但导致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分类集聚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差异,而非市场规模差异。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东部地区的低生产率企业首先向外迁移,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东部地区的高生产率企业也会向外迁移,生产率差距将开始缩小。随后,本文使用大规模微观企业数据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靖韬
本文探讨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和技术溢出与企业出口参与的关系。在企业最大化其出口未来回报的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企业最优出口参与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其出口回报函数建立了企业出口参与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基于浙江省2001—2003年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随机效应二项分Probit模型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进入成本显著存在,因而生产率高、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出口。同时,产业特定的技术溢出和特定的区位优势都能够提高企业的出口意愿。本研究从实证的视角验证了Melitz(2003)和Bernard et al(2003)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预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蓉 夏晓华 黄桂田
本文通过构建关联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势能(APE)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上考察了由劳动力选择性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效应对当地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学习交流机会的增加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显著提升地区企业生产效率,其中由移民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带来的贡献不断凸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PE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较大的经济区域内均显著存在,移民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与集聚削弱了区域间人才交流壁垒,促进了区域间交流合作与融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赵春明
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方程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将出口开放纳入市场邻近指标的测算,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地理距离和贸易数据,构建了城市层面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指标。并在匹配企业数据和相关城市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检验了其对企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程度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引入控制变量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均十分稳健;但这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企业的影响并不一致,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水平的提升尽管会带动出口和高MA地区企业工资的上涨,但却不利于非出口和低MA地区企业工资的改善,从而扩大了企业工资差距。由此本文从改善出口开放与市场邻近水平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凤玲 张敏
以动态资源理论为出发点,对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其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阐释。通过调研获取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异质性通过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知识转换能力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同时,企业历史和企业规模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人力资本异质性 创新绩效 知识管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赵增耀
研究目标:揭示各区域服务业TFP及其分解部分演化过程中的异质性现象、程度和特征趋势,评估服务业TFP异质性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TFP及其构成部分,采用动态分布法分析TFP演化趋势对服务业发展差距影响,采用K-R分解法和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分析TFP及其构成部分对服务业发展差距贡献度,采用VAR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评估TFP及其构成部分异质性作用于服务业发展差距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具有较高服务业TFP增长率,且省际异质性逐步缩小;西部地区服务业TFP增长滞后,且省际异质性不断扩大;中部地区服务业TFP增长率和省际异质性较小。TFP异质性是造成区域间服务业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改进异质性是主导因素。研究创新:比较区域间服务业TFP及其构成部分演化过程中的异质性,揭示TFP及其构成部分异质性程度和特征趋势,评估其对服务业发展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价值:阐明我国区域服务业TFP异质性演化进程及其对服务业发展差距影响效应,为提升我国服务业TFP水平和实现区域间服务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TFP异质性 区域服务业 发展差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扬 谢宇
自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高等教育从精英主义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扩张过程重塑了普通大学和精英大学的相对机会结构,从而影响了高等教育机制对社会分层的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的异质性收入回报及其归类机制发现,扩张前的精英主义阶段,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收入回报无显著差别,都显著高于高中教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会获得更高收益,表现为"门槛式"回报;而扩张后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重点大学的收入回报显著高于非重点大学,但非重点大学与高中教育的收入回报无显著差异,此时高等教育内部分流带来的回报差异大于大学与高中两阶段之间的差异,表现为"精英维持式"回报。这种异质性收入回报表明,高等教育机会扩张带来了从大学到精英大学教育的社会归类逻辑的显著变化,进一步塑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毛政珍
企业在对碳排放权进行核算时,不宜把它归类为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存货等已有的资产类别。从成本视角出发,本文提出应单独设立碳排放权核算的会计要素,并制定相应的碳排放权核算会计准则,以加强企业对碳排放权的成本管理和满足碳交易发展的需求,为追求社会成本和企业成本的"帕累托最优"打下基础。
关键词:
碳排放权 成本视角 会计要素 归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