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2)
- 2023(16683)
- 2022(13720)
- 2021(12604)
- 2020(10745)
- 2019(24215)
- 2018(24076)
- 2017(46854)
- 2016(25562)
- 2015(28720)
- 2014(28470)
- 2013(28121)
- 2012(25706)
- 2011(23078)
- 2010(23614)
- 2009(22365)
- 2008(22328)
- 2007(20167)
- 2006(17696)
- 2005(16300)
- 学科
- 济(111445)
- 经济(111287)
- 业(99823)
- 管理(90046)
- 企(89138)
- 企业(89138)
- 方法(53062)
- 数学(43578)
- 数学方法(42931)
- 财(36795)
- 农(33602)
- 业经(32862)
- 中国(27328)
- 制(26366)
- 务(25447)
- 财务(25395)
- 财务管理(25349)
- 企业财务(24092)
- 农业(23827)
- 技术(20799)
- 理论(20373)
- 贸(20079)
- 贸易(20069)
- 易(19531)
- 体(19003)
- 学(18289)
- 划(18253)
- 融(18205)
- 金融(18200)
- 策(18099)
- 机构
- 学院(372316)
- 大学(368062)
- 济(155986)
- 经济(152989)
- 管理(145702)
- 理学(125251)
- 理学院(124007)
- 管理学(121866)
- 管理学院(121185)
- 研究(120637)
- 中国(94786)
- 财(77311)
- 京(76506)
- 科学(71492)
- 农(64544)
- 所(61187)
- 财经(60533)
- 江(57374)
- 中心(55040)
- 经(55024)
- 研究所(54820)
- 业大(54561)
- 农业(50822)
- 经济学(48099)
- 北京(47932)
- 州(45159)
- 财经大学(44906)
- 院(43539)
- 经济学院(43457)
- 范(42918)
- 基金
- 项目(242315)
- 科学(192347)
- 基金(177827)
- 研究(175772)
- 家(155009)
- 国家(153690)
- 科学基金(133133)
- 社会(112908)
- 社会科(107161)
- 社会科学(107132)
- 省(95583)
- 基金项目(92388)
- 自然(86892)
- 自然科(84964)
- 自然科学(84937)
- 自然科学基金(83481)
- 教育(82274)
- 划(79762)
- 资助(74724)
- 编号(69622)
- 成果(56706)
- 重点(54736)
- 部(54284)
- 创(53093)
- 发(51164)
- 课题(49166)
- 创新(49011)
- 制(48210)
- 业(47731)
- 教育部(47029)
- 期刊
- 济(174256)
- 经济(174256)
- 研究(109335)
- 中国(74148)
- 财(64081)
- 农(60186)
- 管理(59774)
- 学报(56986)
- 科学(53453)
- 大学(44494)
- 学学(42474)
- 农业(40682)
- 融(38112)
- 金融(38112)
- 教育(37405)
- 技术(34182)
- 财经(31390)
- 业经(29469)
- 经济研究(28030)
- 经(26979)
- 业(23832)
- 问题(22763)
- 技术经济(19950)
- 贸(19579)
- 统计(18844)
- 国际(17824)
- 版(17695)
- 策(17623)
- 财会(17497)
- 商业(17333)
共检索到560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廷珺 李宏兵
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NEG)引入到经典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HFT)分析框架中,抛弃边际成本不可知的假定,由边际成本度量生产率的差异,拓展了已有的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引致了企业的国际转移,且这种转移具有双向性,因而生产率的高低会影响企业对FDI、出口等转移路径的不同选择。并采用我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验证了模型结论对现实的适用性。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率水平来选择是否转移及转移路径,政府应适度鼓励企业对外转移和对内承接,科学推动国际转移内外平衡的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昭乙 张远鹏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模型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是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对企业转移中出现的双向转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首先,无论同质性企业假定,还是异质性企业假定,本地市场效应,即较大的市场会吸引超过其比例的企业,都会对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其次,成本差异越大,会导致更多的低成本企业迁至较大市场规模地区,同时更多的高成本企业迁至较小市场规模地区;最后,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程度是一个关于低成本企业数量的非单调函数:它先减少,再增长,最后再减少。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不同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异质性企业模型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晴 郑基超
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对稳定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企业进行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选择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结论表明效率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我们对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模型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假说。该模型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是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动对转移企业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将使低效率企业首先转移,而可变贸易成本的变化会使高效率企业首先转移。因此,相比短期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优惠,完善企业的经营氛围和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王笑笑
本文通过将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引入HIR模型,分析了出口、生产率异质性、劳动筛选与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对中国企业工资差异的影响,并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对拓展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异质性对企业工资影响显著,会引起工资差异;控制了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和劳动筛选与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后,中国企业存在2.8%的出口工资溢价,但出口企业间的工资差异程度要小于非出口企业;出口工资溢价程度与出口固定成本正相关。
关键词:
工资差异 HIR模型 出口 异质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胡军辉 何英姿
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利用大规模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职业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歧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职业所造成的工资歧视超过14%,其中职业的稳定性、人力资本结构、性别歧视与工资歧视程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职业的竞争性越强则越有助于强化这种歧视效应。同时,职业特征对个体特征工资歧视效应的结构性调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针对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纳入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改变高、低素质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均衡水平。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吸纳作用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东部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门槛值"为7.46年,而中西部地区相应的"门槛值"为5.88年。在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朱廷珺 李宏兵
异质性企业假定下的新新贸易理论,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同质性的假定,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引入到微观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分别从转移动因和转移路径两个方面解释了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国际转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不同贸易理论对企业国际转移的研究路径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研究假定、方法及结论,并试图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提出新的认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廷珺 李宏兵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假定,将双向外包模型引入到经典的企业研发决策的分析框架,明确划分了国内研发外包、国际研发外包和双向研发外包的研发模式,重新界定了企业研发的异质性指标,拓展了相关理论模型。研究表明,以企业TFP和技术吸收能力衡量的研发效率的异质性是影响企业研发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运用我国1999—2008年36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基于DEA Malmquist方法测算了分行业的TFP值,并验证了模型结论对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较高TFP和技术吸收能力的企业,会选择双向研发外包,其次会选择国际研发外包,较低的会选择国内研发外包。我国企业应重视自主研发、外部知识溢出和示范效应,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以及发展,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且引入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来重新研究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解释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可能存在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认为,国外市场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要求会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仅仅使用产出总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所计算的生产率却未必得到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结论,即可能存在"生产率悖论"。应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5-2008年样本检验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发现中国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关键词:
出口 生产率 产品质量 生产率悖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洁 刘思峰 施琴芬
本文引入物理学中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知识转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构造了知识熵的数学模型,指出任何企业都会伴随有效知识的逐步减少、熵值逐渐增加的情况,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耗散结构 知识熵 知识转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友金 冀有幸 曾小明
在"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升级,但是对于OFDI如何影响企业升级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综合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模型考察了OFDI对企业升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 OFDI能促进以生产率提升为标示的企业升级,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研发投入效应、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中介机制实现。(2)反事实估计结果表明,OFDI企业如果选择不对外直接投资会抑制其升级,非OFDI企业如果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则会促进其升级。(3)全样本的边际处理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企业OFDI的潜在成本越低时,其边际处理效应越高,升级效应也越大。(4)从分样本OFDI企业的平均升级效应来看,高新企业大于传统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大于其他要素密集型企业;在潜在成本非常低的情形下,国有企业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企业的边际升级效应分别大于民营企业和对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企业。研究发现对于如何分类引导企业"走出去"、降低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成本以及促进企业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盛勇
出口的"本地生产、异国销售"特征,会使企业获得产量增加导致的规模经济效应。笔者证明了如果这个效应足够大,即使国外市场的利润为负,企业仍然可能选择出口,这是对Melitz模型的一个修正:企业生产率即使达不到ZCP条件也可以出口。加入规模经济因素后,Krugman模型的本地市场效应,Melitz模型的自选择效应,张杰等模型的制度质量效应都可以纳入本文统一的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士德 沈坤荣 朱克朋
在中国,现阶段大规模劳动力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外流,而产业则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渐转移,二者形成鲜明的"逆流"态势。大规模产业区际转移为何没有发生?劳动力外流刚性给产业转移带来何种影响?本文通过将劳动力流动内生化,拓展与修正了核心一边缘模型,将要素区分为可转移要素和不可转移要素,考察各自对产业转移的差异化影响,并重点测算劳动力转移刚性,探讨其对产业转移影响的内在传导机制。通过劳动力流动短期均衡和长期空间均衡的数值模拟以及对1993—2013年沿海地区制造业转移的经验研究发现,劳动力外流刚性阻碍了产业区际转移,不仅降低了产业转移规模,而且使得产业转移增量形成了低劳动密集度的生产安排,在其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臻
在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中,CDM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市场机制。本文通过对CDM交易过程的解析,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模拟之后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分配是不均等的。考虑到税收因素,当假定参与企业的数量不变时,发达国家的企业成长速度会上升,最终趋于稳定,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增长速度会快于发达国家,后期成长速度也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当假定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有条件地增加时,发达国家新进厂商较少,而发展中国家新进厂商数量却在暴增,最终在企业总规模上超过发达国家。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利益分配
关键词:
CDM 低碳经济 仿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卫军
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现代化和工业化要求剩余的劳动力必须从传统农业转移出去 ,否则 ,二元制经济结构无法根本改变。刘—费—拉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是发展中国家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时可供选择的模型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面临着在这两个模型中进行选择的问题 ,根据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的现实国情并综合其它因素 ,单纯选择刘—费—拉模型和托达罗模型中的一个而否定另一个是不合适的 ,应根据现实国情 ,对两个模型综合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