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0)
2023(12608)
2022(10506)
2021(9647)
2020(8043)
2019(18047)
2018(17781)
2017(35246)
2016(18778)
2015(21085)
2014(21058)
2013(20765)
2012(19203)
2011(17431)
2010(17748)
2009(16287)
2008(16144)
2007(14439)
2006(12285)
2005(10940)
作者
(55053)
(45906)
(45791)
(43708)
(29664)
(22079)
(20711)
(17800)
(17251)
(16661)
(15638)
(15556)
(14689)
(14569)
(14447)
(14228)
(13431)
(13395)
(13348)
(13291)
(11521)
(11445)
(11265)
(10414)
(10356)
(10355)
(10163)
(9965)
(9392)
(9113)
学科
(89498)
经济(89417)
(56808)
管理(56183)
(47410)
企业(47410)
方法(45583)
数学(40182)
数学方法(39550)
(21418)
中国(20356)
(19503)
业经(19365)
技术(17861)
(16809)
地方(15993)
理论(15596)
(14960)
贸易(14955)
农业(14746)
(14483)
(14192)
(13000)
金融(12999)
产业(12862)
(12423)
银行(12404)
(12390)
财务(12345)
财务管理(12315)
机构
学院(278987)
大学(277500)
(118695)
经济(116465)
管理(109127)
理学(95275)
理学院(94329)
管理学(92460)
管理学院(91957)
研究(91174)
中国(66529)
(57369)
科学(54584)
(52605)
(45613)
(43888)
财经(43076)
中心(41733)
研究所(41452)
业大(40699)
(40355)
(39248)
经济学(37707)
北京(36013)
(34836)
农业(34654)
师范(34445)
经济学院(34210)
(33025)
(32502)
基金
项目(189682)
科学(150734)
基金(138538)
研究(137530)
(120954)
国家(120015)
科学基金(103681)
社会(88689)
社会科(84398)
社会科学(84378)
(75007)
基金项目(71950)
自然(66823)
自然科(65391)
自然科学(65380)
教育(64985)
自然科学基金(64232)
(62770)
资助(58654)
编号(54160)
成果(43355)
重点(43200)
(42561)
(41548)
(41059)
课题(38504)
创新(38264)
国家社会(37166)
教育部(36859)
科研(36086)
期刊
(123184)
经济(123184)
研究(78400)
中国(50563)
学报(42861)
管理(41438)
科学(39563)
(39553)
(39286)
大学(33106)
学学(31323)
教育(31143)
技术(27894)
农业(27241)
(23748)
金融(23748)
财经(21842)
经济研究(21327)
业经(20000)
(18902)
统计(16588)
技术经济(16102)
问题(16039)
(15457)
(15039)
科技(13689)
决策(13571)
商业(13461)
(13333)
(12454)
共检索到39895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段文斌  刘大勇  余泳泽  
本文基于节能减排的内在特质与不同产业的生产要素使用特征,将节能减排效率细分为节能效率与减排效率,并将工业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同时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将技术进步分解为狭义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结合异质性产业的理论分析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检验,本文论证了异质性产业在不同技术选择中节能、减排的差异化效果,并总结出异质性产业节能减排的最优技术路径及比较优势。研究指出,各类产业应当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提升其节能减排效率;同时,政府差异化、动态化的指标分配应与区际、企业间配额的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中央、地方、企业三个层面的激励相容,在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同时有助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辉  许晓军  宁凯  刘贺  
在比较优势的持续时间是随机变量的条件下,文章运用不确定性数学方法和规范方法,推出了比较优势递减定理,认为比较优势会随着时间增加而递减,具有发散效应,即比较优势不会被锁定。推出的比较优势"无记忆性"定理表明,各国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国际贸易是正确的,国际贸易会让各个国家自动寻找到适合本国的比较优势。通过定义比较优势逆转概率,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比较优势基本符合比较优势递减定理和"无记忆性"定理内容,认为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在逐渐减小,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逐渐拥有资本密集型优势和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辉  许晓军  宁凯  刘贺  
在比较优势的持续时间是随机变量的条件下,文章运用不确定性数学方法和规范方法,推出了比较优势递减定理,认为比较优势会随着时间增加而递减,具有发散效应,即比较优势不会被锁定。推出的比较优势"无记忆性"定理表明,各国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国际贸易是正确的,国际贸易会让各个国家自动寻找到适合本国的比较优势。通过定义比较优势逆转概率,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比较优势基本符合比较优势递减定理和"无记忆性"定理内容,认为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在逐渐减小,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逐渐拥有资本密集型优势和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泽   丁斋娟  
加快推进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以中国智能化发展与节能减排融合为契机,利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智能化发展的减排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征,且在区域维度、时间维度和智能化水平维度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智能化发展能够引致节能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规模效应,其中,节能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智能化发展实现碳减排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程云鹤  
在区域技术异质性框架下,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与共同前沿方法,测算了2004~2012年我国各省份生态效率,分析了效率的地区差异性与演变特征,衡量区域间节能减排技术差距,并对生态无效率进行分解,以探寻我国生态效率较低的主要根源。结果表明:分析期内,我国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生态效率与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环境管理水平低下是当前制约我国生态效率水平提升的主导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耿利敏  沈文星  
文章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理论利用R软件对1992~2017年全球43个主要林产品贸易国的72种林产品的贸易数据进行两两距离测算,在构建全球林产品空间的基础上,尝试应用含有能力累积的HK模型对我国林业第二产业升级的动态演进路径和我国林产品比较优势之间的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球林产品空间来看,我国林业第二产业的生产能力禀赋累积具有引领产业升级和阻止产业衰退的双重作用;我国林业第二产业还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具有适度偏离比较优势特征;我国处于全球林产品空间中较为核心领域的多是劳动密集型林产品,这些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的增强趋势;处于林产品边缘部分的非木质林产品如林产化工类等在很长时间内虽不具有较强的比较劣势,但并没有出现产业衰退的现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季凯文  罗璐薏  齐江波  
新基建作为我国近年来重要的战略举措,尽管有助于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升级,但是在赋能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问题。为探究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对2013—2018年各省份新基建综合指数进行客观和系统评价,并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该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U型”影响。从短期看,当前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抑制效应;从长期看,当新基建水平提升到一定阶段时,将赋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新基建的直接空间效应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仍值得商榷,新基建的区域联通功能尚未完全发挥。根据研究结论,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联通、提升新基建赋能水平和打通新基建内在融合互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明  
推动比较优势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水平是我国经济转型中面临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文章基于技术密集度对出口商品分类并计算了我国分类商品的比较优势。通过分析决定比较优势结构形成的决定因素,构建计量检验模型,运用1992—2014年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对我国比较优势结构的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资本积累有利于劳动向资本密集型产品比价优势的过渡,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由低向中技术产品比较优势的获得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结果提出了促进比较优势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鹿朋  
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完善生产体系的一种重要投资方式,以往有关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比较优势理论对跨国并购活动的适用性通过模型进行论证,同时运用中国数据,借助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比较优势构成跨国并购的基础这一结论,进而从全球化的视角形成对跨国并购活动的客观认识和正确态度。最后根据跨国并购比较优势论的实际经济意义,提出中国对待外资并购的相关政策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韬  李文勇  刘清海  
文章运用SEM技术,建构了动态能力、核心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动态能力如何克服核心能力刚性进而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炫榆  宋海清  
本文使用熵值法构建结构优化综合指数,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各省域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影响,结合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回归结果进行归类。研究发现,碳排放水平影响效应存在不可忽视的地区差异,影响效应的重心随时间发生迁移;整体而言,多管齐下的结构优化是现阶段最有效的减排路径;西北内陆地区结构减排潜力较大,应优先选择结构优化减排路径,东部地区则需逐步侧重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减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燕  李一凡  闫舒婷  
利用1999-2015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能耗和排放强度,并实证检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效应以及GVC嵌入对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技术工业明显高于传统工业;工业行业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但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投入的"三高"行业并未带来较高的人均产出以及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然而GVC嵌入会在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偏效应中产生显著负向作用,但这种负向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在技术类行业以及生产者驱动型行业更为显著,而在非技术类行业和购买者驱动型行业并不存在,并且可能转变为正向提升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燕  李一凡  闫舒婷  
利用1999-2015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能耗和排放强度,并实证检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效应以及GVC嵌入对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技术工业明显高于传统工业;工业行业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但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投入的"三高"行业并未带来较高的人均产出以及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然而GVC嵌入会在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偏效应中产生显著负向作用,但这种负向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在技术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纪翔  马晓琳  
市场化产业改革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现阶段我国产品市场已基本实现由供需关系决定产品价格的国际化体系,要素资源配置在市场体系建设、要素价格形成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要素市场结构失衡的问题,在服务业,特别是物流产业内部十分显著。为了明确物流业要素配置效率及其区域异质性,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关于要素配置效率项的分解,采用我国31个省市区物流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并分析了2005-2018年全国各地区劳动、资本、技术三大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全国物流业要素配置效率大体呈波动变化的下降态势。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差异格局明显,总体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异质性格局,需要针对性地提升各区域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水平,实现物流业多样化发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