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01)
2023(17211)
2022(14299)
2021(13200)
2020(10913)
2019(24971)
2018(24568)
2017(48050)
2016(26071)
2015(29063)
2014(28981)
2013(28559)
2012(26605)
2011(24029)
2010(24977)
2009(23278)
2008(23453)
2007(21069)
2006(18791)
2005(17313)
作者
(74611)
(62022)
(61832)
(58710)
(40083)
(29828)
(27928)
(23966)
(23535)
(22687)
(21276)
(20884)
(20113)
(19912)
(19553)
(19043)
(18347)
(18010)
(18009)
(17782)
(15588)
(15431)
(15303)
(14390)
(14014)
(13928)
(13924)
(13874)
(12554)
(12349)
学科
(122941)
经济(122813)
(99296)
管理(88829)
(88475)
企业(88475)
方法(53681)
数学(44049)
数学方法(43405)
(35042)
业经(34700)
(34690)
中国(32186)
地方(25781)
(24461)
财务(24406)
财务管理(24369)
农业(24285)
(23851)
企业财务(23192)
理论(22011)
技术(21613)
(21287)
贸易(21269)
(21088)
(20594)
(19368)
银行(19353)
(19267)
(19261)
机构
学院(380548)
大学(373186)
(163176)
经济(159958)
管理(150729)
理学(128822)
理学院(127523)
管理学(125436)
管理学院(124717)
研究(124407)
中国(98422)
(78644)
(78414)
科学(71970)
(62425)
财经(61258)
(60208)
(59342)
中心(56863)
研究所(55677)
(55579)
业大(51499)
北京(49878)
经济学(49805)
(47494)
(47310)
师范(46871)
农业(46742)
财经大学(45149)
经济学院(44818)
基金
项目(240830)
科学(192381)
研究(179593)
基金(175546)
(150667)
国家(149277)
科学基金(130677)
社会(115503)
社会科(109624)
社会科学(109601)
(95698)
基金项目(90661)
教育(83903)
自然(83397)
自然科(81578)
自然科学(81561)
自然科学基金(80167)
(79037)
资助(73802)
编号(72632)
成果(59157)
(54928)
重点(54051)
(53787)
(52479)
课题(51295)
创新(48299)
国家社会(47359)
教育部(46921)
(46542)
期刊
(187865)
经济(187865)
研究(115543)
中国(77572)
(63546)
管理(62499)
(56319)
学报(50872)
科学(50291)
教育(43507)
(41525)
金融(41525)
大学(40219)
农业(38337)
学学(38059)
技术(36691)
业经(32342)
财经(31527)
经济研究(30168)
(27192)
问题(23973)
(22533)
技术经济(21347)
(19857)
统计(19636)
商业(18817)
(18547)
现代(18228)
世界(17841)
国际(16829)
共检索到584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廷珺  李宏兵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假定,将双向外包模型引入到经典的企业研发决策的分析框架,明确划分了国内研发外包、国际研发外包和双向研发外包的研发模式,重新界定了企业研发的异质性指标,拓展了相关理论模型。研究表明,以企业TFP和技术吸收能力衡量的研发效率的异质性是影响企业研发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运用我国1999—2008年36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基于DEA Malmquist方法测算了分行业的TFP值,并验证了模型结论对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较高TFP和技术吸收能力的企业,会选择双向研发外包,其次会选择国际研发外包,较低的会选择国内研发外包。我国企业应重视自主研发、外部知识溢出和示范效应,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以及发展,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且引入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来重新研究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解释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可能存在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认为,国外市场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要求会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仅仅使用产出总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所计算的生产率却未必得到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结论,即可能存在"生产率悖论"。应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5-2008年样本检验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发现中国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昔武  张顺  纪纲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通过创新获取异质性资源,进而抢占较好的竞争位置,是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2010—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异质性对这一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因企业产权性质和决策权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相比决策权分散企业,市场竞争对决策权集中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璟  刘晓辉  
企业融资结构影响研发投资强度吗?是否存在能促进企业研发投资强度提升的最优融资结构?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言,最优融资结构是否存在差异呢?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越偏向于股权融资,研发投资强度就越高;(2)存在有利于促进研发投资强度提升的最优融资结构;(3)企业的最优融资结构随企业所属的产业性质、股权集中程度、银企关系强度及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呈现显著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深入理解融资结构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也为决策者制定宏观金融结构优化政策提供了来自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腊生  翟淑萍  刘磊  
本文从投资者异质性的客观现实出发,通过对投资者二维视角的交叉分类与相关行为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按交易特点与行为依据的新的分类方案,即将投资者分为套利交易者、价格预期交易者和量能变动交易者三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函数,通过对证券市场供求函数的讨论,利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投资者异质性的证券市场定价模型,并以我国证券市场1999-2011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主要由价格预期交易者的诱导性策略行为与量能变动交易者的羊群行为决定,套利交易者的套利行为对市场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证券市场扩容也未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系统性冲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狄振鹏  姚伟民  
本文选取2015—2020年间我国A股半导体产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探索我国企业逆向外包行为对半导体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逆向外包能促进其技术创新效率,然而短时间内的税后利润却受到显著的负向影响。逆向外包结存数量和在发达国家进行科技活动投资结存数量交互项估计的结果显示: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科技活动投资,其短时间内税后利润没有明显增加。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体量不够大的企业在进行逆向外包时应十分慎重;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对体量中等、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以及相应的金融支持;企业应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路线,找准转化成果的市场定位,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增强与之匹配的生产和营销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任重  张振艺  
文章运用2005~2007年418家浙江省企业面板数据,分析浙江省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内在关系。比较分析FE方法、RE方法和L-P方法在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结果,然后分别运用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比较分析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支持"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凤民  余可  
构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对科技中小企业技术研发进行财政补贴的理论模型,分析并得出政府促进科技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服务外包的财政补贴率满足的条件不等式。运用广东省科技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数据,对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技中小企业通过委托开发获得技术创新不会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产生影响,但是通过与国内大学或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获得技术创新则会产生显著的正相关性影响。即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了科技中小企业的在岸服务外包。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曾富全  朱丽俊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研发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总样本、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样本中,研发强度与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当资产负债率低于某个阈值时,研发支出随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减少,反之,随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样本中,研发强度与资本结构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分别从国家政策和企业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翟钰  
研发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回报周期长的特征,盈利能力是企业研发决策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创新性地从盈利水平、盈利质量和盈利持续性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了盈利能力与企业研发决策的理论关系。实证研究中,将研发投资分为"是否研发"和"投入多少"两个阶段,选择Heckman与2SLS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样本选择性偏误和内生性问题,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从三个维度检验了盈利能力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发现盈利质量与盈利持续性对企业两阶段研发投资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盈利水平对于研发强度的作用并不明显。异质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盈利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私营企业研发投资,却无法有效提高国有和外资企业的研发强度;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而言,盈利质量和盈利持续性仅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白贵玉  徐鹏  
选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连续4年形成的2 476组经营数据,基于管理层权力配置视角对公司研发决策动因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管理层权力对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②管理层权力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③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④研发投入在管理层权力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探讨企业运营能力在研发投入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运营能力越强,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春明  陈昊  
本文探讨在消费选择的机制下房价变动影响进口贸易的路径,并且实证研究我国房价变动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通过构建基于消费者跨期选择机制的优化框架,得出了房价对于进口的影响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存。关键取决于消费者对房屋的购买是否纳入必需品考虑范畴。在此基础上利用31个省市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房价每上升1%,进口额会上升0.8%左右。可见,我国房价上升对进口额的影响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从我国消费者总体行为上看,在房价上涨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消费者会减少购房而增加进口需求。这也进一步说明在我国,房屋的购买大多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居住需要,而是作为投资和保值工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钱明  徐光华  孔繁睛  
融资活动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信息披露,特别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文章围绕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实证检验了财务信息质量、社会责任信息与融资约束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财务信息质量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均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财务信息质量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会形成协同效应,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通过提升财务信息质量能够取得比未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企业更显著的缓解融资约束效果。但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仅体现在是否披露上,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中,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高低对融资约束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继勇  王保双  蒋艳萍  
文章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的角度对中国异质性企业的工资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其弹性系数为3.6%;企业异质性特征对企业工资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有关工资增长的动态研究显示,出口国内附加值与工资增长率正相关,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等对工资增长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规模则抑制了样本企业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因此,中国出口企业更应注重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出口规模的扩张,且中国出口企业还需结合自身的异质性特征来调整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产品国际竞争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申朴  刘康兵  尹翔硕  
本文将规模报酬递增的现代服务部门引入Ricci[1]和梁琦[2]模型,在不预设比较优势的条件下,从理论上证明服务业在某一地区的空间集聚将提升该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这意味着集聚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地区间的分工和贸易模式。文章还利用2006~2012年我国1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相关面板数据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测。本文研究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