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7)
2023(14568)
2022(12668)
2021(11886)
2020(9937)
2019(22330)
2018(21945)
2017(42190)
2016(22854)
2015(25362)
2014(24926)
2013(24471)
2012(21853)
2011(19455)
2010(19272)
2009(18205)
2008(17890)
2007(15482)
2006(13718)
2005(12216)
作者
(63738)
(52509)
(52393)
(49844)
(33653)
(25101)
(23956)
(20518)
(20084)
(18816)
(18100)
(17536)
(16648)
(16538)
(16153)
(16116)
(15688)
(15635)
(15216)
(14957)
(12991)
(12738)
(12587)
(12007)
(11884)
(11765)
(11695)
(11566)
(10492)
(10298)
学科
(89011)
经济(88893)
(87221)
(86054)
企业(86054)
管理(82929)
方法(42320)
数学(32814)
数学方法(32424)
(30383)
业经(28149)
(23446)
财务(23379)
财务管理(23349)
企业财务(22183)
(20901)
中国(20821)
(20148)
理论(18596)
技术(18290)
(18163)
(16968)
(16573)
地方(15931)
(15908)
贸易(15894)
(15341)
(14960)
银行(14925)
(14787)
机构
学院(318376)
大学(315368)
管理(133041)
(122746)
经济(120043)
理学(114880)
理学院(113709)
管理学(111917)
管理学院(111334)
研究(97171)
中国(75871)
(66372)
科学(59880)
(59153)
财经(47497)
(47153)
(46986)
业大(44485)
中心(44357)
(44192)
(42978)
研究所(42837)
北京(41363)
(39764)
师范(39423)
(38358)
商学(36082)
(35885)
经济学(35726)
商学院(35703)
基金
项目(216413)
科学(171317)
研究(160787)
基金(157452)
(135580)
国家(134343)
科学基金(117590)
社会(101050)
社会科(95654)
社会科学(95628)
(85156)
基金项目(83883)
自然(76816)
自然科(75054)
自然科学(75038)
自然科学基金(73692)
教育(73548)
(70693)
编号(66729)
资助(63922)
成果(52873)
重点(47569)
(46952)
(46688)
(44815)
课题(44622)
创新(43332)
项目编号(42601)
科研(41226)
教育部(40892)
期刊
(137236)
经济(137236)
研究(91672)
中国(56018)
管理(53573)
(49179)
学报(46383)
科学(44200)
(39326)
大学(35356)
教育(34283)
学学(33364)
(29164)
金融(29164)
技术(28943)
农业(27057)
业经(24314)
财经(23334)
经济研究(21300)
(19897)
问题(16861)
技术经济(16509)
财会(15913)
图书(15881)
理论(15795)
现代(15620)
(15381)
科技(15190)
商业(15171)
实践(14412)
共检索到462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新民  孙向彦  吴士健  
基于商业类国企运营治理过程中政府股东、社会股东对商业类国企高管的双委托代理关系,及政府股东与社会股东在经济效益创造、社会福利创造与政策性义务承担的异质性诉求,本文构建了异质委托情境下的商业类国企三边治理模型。通过将政府股东的解聘补偿机制引入到模型设计,探讨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政府股东解聘倾向对三边治理结构具有双重影响。随着政府股东解聘倾向的增加,政府股东在经济效益创造上的努力投入先上升后下降,并抑制了商业类国企高管、社会股东努力投入水平及政府股东社会福利创造上的努力投入;解聘补偿机制的引入可以有效规制各方不道德行为;商业类国企高管承担政策性义务一定损害其他参与方利益的说法不成立,随着其经济努力投入的增加,其他各参与方利益由损转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垒  刘新民  丁黎黎  
国有企业异质性股东的存在导致其面临更加复杂的产权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中参与人的风险规避视角出发,试图厘清委托代理理论从单边道德风险模型到双边道德风险模型的演进脉络,并提出国有企业异质性委托情境下的包括政府股东、社会股东与国企高管在内的三边道德风险理论框架,以期为三边道德风险模型的拓展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垒  刘新民  丁黎黎  
该文在国有企业异质委托情境下,引入国企高管在职消费和隐藏收益自利行为,分析了代理人不同自利行为对政府股东和社会股东纳什均衡合同中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发现,国企高管在职消费自利行为提高了异质委托情境下促进政治努力的纳什均衡合同最优激励系数,对促进经济努力的纳什均衡合同没有影响,隐藏收益自利行为降低了异质委托情境下促进经济努力的纳什均衡合同最优激励系数,对促进政治努力的纳什均衡合同没有影响;从代理人的努力类型来看,在职消费自利行为提高了自身的政治努力水平,隐藏收益行为的外部监督强度降低了自身的经济努力水平,不同自利行为对不同努力类型起到了一定的自我激励作用。研究结论为我国国有经济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Jon Cauley  Todd Sandler  陈永民  周文  
本文将研究在1988年企业法的背景下,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结构工资改革.有证据表明,在88年企业法中提出的一整套改革没有获得完全成功.本文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委托一代理理论来分析这些改革的失败.委托一代理在这里并不是用来描述现存的中国企业,而是用以解释改革是如何失败的以及为什么失败.根据这一分析,我们还提供了一些特别的和可行的建议,使88年企业法如何能在未来取得成功.在由价格和利润表明稀缺性的市场中,产权的建立是市场发挥功能的一个必要条件.在计划经济下,为了使改革取得成效,企业内部和外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义灿  
企业年金可以直接投资股市后,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投资运作显得日益重要。企业年金的制度安排体现出多层和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先对年金投资管理中不同的委托代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而探讨了企业年金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指出委托代理关系的恰当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年金效益以及年金整体规模和质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世忠  蔡立民  
通过阐释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沿革,在对上述三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共有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好坏,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文兴  周特立  杨建西  
本文将Holmstrom-Milgrom模型运用到电力企业环境治理分析中,并在模型中植入了代表电力企业改善环境的边际效率的新变量,然后比较了具有不同治污效率的企业的最优确定性等价收入、治污努力水平、总代理成本。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得出以下结论:信息不完全降低了电力企业的治污努力水平;电力企业的治污效率越高,其代理成本对监督风险水平的变动越敏感。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晏艳阳  金鹏  
文章基于国企委托人公平偏好的性质,将公平偏好模型拓展至隐性激励和显性激励并行的环境,研究了国企高管的最优激励组合。结果表明,为了降低高管收入分配不公平给政府带来的效用损失,同时避免因显性薪酬减少引起的效率损失,政府主管部门倾向于用隐性激励来替代显性激励,且用于替代的隐性合约随着这种公平偏好强度的增加而大幅增加。这表明使用隐性合约有利于在兼顾激励效率的基础上缓解政府的社会公平约束。但隐性合约的作用受限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管贡献的主观评估能力,评估能力越低,政府薪酬规制政策的效果越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昊  武央  邓宜康  
本文主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 ,从股东期望收益最大化目标出发 ,将经理的报酬与权益资本的利润率相联系 ,同时也分析了经理经营的风险成本及经理努力成本的不同构成 ,建立企业筹资决策的激励约束模型。通过模型得到企业最优资本结构 ,分析了影响最优资本结构的因素 ,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于股权融资的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潘颖  刘广生  
笔者基于双重委托治理框架,以2004年~2007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就股权激励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有助于公司业绩提高;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力越强,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越明显。同时,最终控制人的产权类型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影响显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对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其股权激励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其股权制衡能力的增强更有助于改善激励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文兴  林新朗  
如何应对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本文假设排污企业有两个基本的任务维度:经济效益与污染治理。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排污企业的最优激励合同,探讨了对排污企业经济利益任务与污染治理任务的激励优化问题。本文发现在排污企业发展的起步时期,应该相对强化对其经济任务的激励强度;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则应强化对其污染治理的激励强度;同时,两任务的激励成本函数相互依存性的不同,其激励合同也是有区别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少东  
<正>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如何激发员工的自驱力,如何塑造管理者与员工的一致行为,是管理的关键所在。管理过程必须让部门和员工都清晰“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个人的利益是什么”。管理部门对管理效益负责,对部门绩效所得负责,才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三边”“两表”管理工具何谓“三边”一是职责边界。也可以说责任边界,总行要让管理部门员工都清晰部门职责所在,即清晰应该做什么,这是部门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思强  张志华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为明晰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主体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宽泛的治理主体存在若干问题和矛盾,与企业治理的本质相悖,不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因此,针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应当建立一个由出资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国家)、经营者(特殊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高层经理人员)和职工(一般异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中下层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同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普通员工)共同治理的博弈制衡的三边治理体系,并引入独立监事制度以维护三边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立  赵玮  
本文建立了一个银行薪酬激励约束的博弈模型,分析薪酬激励机制的决定和约束因素,并运用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至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业绩因素之间基本正相关,与经营业绩稳定性因素没有相关性。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高管薪酬的主要因素,而高管薪酬约束与经营风险因素之间没有确切的相关性。银行治理结构在银行经营业绩上有正向激励作用,在经营风险控制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富强  王林辉  董直庆  
改革实践表明,只关注代理人问题无法囊括我国国有企业当前正发生的所有现象,企业业绩也取决于委托人的委托效率:若企业存在多元委托目标,只有解决好委托目标的非兼容和非一致性问题时,企业才可能实现最优效率;我国国企经理最优选择往往是"晋升"、"退出"等非市场效率目标,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的低效率。我国国企改革应认识到:并非国有企业就一定等价于低效率;国企改革应同等关注委托人有效委托问题,只有开展委托代理的双向改革才有可能解决国有企业治理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