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94)
- 2023(20327)
- 2022(16479)
- 2021(15070)
- 2020(12579)
- 2019(28001)
- 2018(27517)
- 2017(52590)
- 2016(28587)
- 2015(31511)
- 2014(30809)
- 2013(29947)
- 2012(26766)
- 2011(23386)
- 2010(23042)
- 2009(21485)
- 2008(21236)
- 2007(18674)
- 2006(16336)
- 2005(14764)
- 学科
- 济(115300)
- 经济(115138)
- 业(104827)
- 管理(97355)
- 企(93847)
- 企业(93847)
- 方法(51501)
- 数学(42122)
- 数学方法(41628)
- 财(39084)
- 业经(37035)
- 农(35855)
- 中国(29876)
- 务(27770)
- 财务(27710)
- 财务管理(27669)
- 制(27006)
- 企业财务(26395)
- 农业(24957)
- 技术(21193)
- 体(20221)
- 贸(19671)
- 贸易(19659)
- 划(19390)
- 地方(19357)
- 理论(19258)
- 易(19178)
- 和(18785)
- 学(18733)
- 银(18180)
- 机构
- 学院(398734)
- 大学(394394)
- 济(163274)
- 经济(160220)
- 管理(158901)
- 理学(137574)
- 理学院(136225)
- 管理学(134047)
- 管理学院(133302)
- 研究(125530)
- 中国(97780)
- 京(80857)
- 财(79982)
- 科学(76072)
- 农(70423)
- 财经(63443)
- 所(61405)
- 业大(60665)
- 江(59468)
- 中心(58957)
- 经(57854)
- 研究所(55445)
- 农业(55398)
- 经济学(50173)
- 北京(49208)
- 财经大学(47167)
- 范(46660)
- 州(46569)
- 师范(46047)
- 院(45703)
- 基金
- 项目(272371)
- 科学(217036)
- 基金(201819)
- 研究(196042)
- 家(176732)
- 国家(175248)
- 科学基金(152570)
- 社会(128041)
- 社会科(121521)
- 社会科学(121489)
- 基金项目(106945)
- 省(106684)
- 自然(99408)
- 自然科(97218)
- 自然科学(97191)
- 自然科学基金(95505)
- 教育(89960)
- 划(89345)
- 资助(80020)
- 编号(77311)
- 重点(61312)
- 成果(61229)
- 部(59991)
- 创(59622)
- 发(57731)
- 创新(55214)
- 国家社会(54312)
- 制(53580)
- 科研(52822)
- 课题(52556)
- 期刊
- 济(177811)
- 经济(177811)
- 研究(109466)
- 中国(74728)
- 财(67187)
- 农(65561)
- 学报(63478)
- 管理(63054)
- 科学(58168)
- 大学(49102)
- 学学(47017)
- 农业(44180)
- 融(37502)
- 金融(37502)
- 技术(34949)
- 教育(34483)
- 财经(31994)
- 业经(31374)
- 经济研究(27983)
- 经(27457)
- 业(25465)
- 问题(23630)
- 版(20321)
- 技术经济(19978)
- 财会(19820)
- 现代(18656)
- 科技(18486)
- 商业(18160)
- 贸(17477)
- 统计(17341)
共检索到579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洽 刘志明
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不同所有制企业的ESG表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质大股东治理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主要通过监督效应、互补效应和内部控制水平提升效应三种路径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会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丰富了异质大股东治理的经济后果研究,并从企业股权治理的角度探究了影响企业ESG表现的因素,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内部治理对ESG表现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济含 刘淑莲
基于国有企业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背景,深入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非国有股权比例,这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少而优"的并购,即降低并购发生的可能性,但所选项目能够获得优质的并购绩效,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并购效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大股东参与国企公司治理时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混改国企处于竞争性行业或属于地方国企时,非国有大股东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更加凸显。所得结论有助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利用市场化力量"混"股权、"合"治理以及实现国企价值创造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艳 刘晓慧
利用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国有企业ESG表现。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改善国有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通过降低政府干预程度、缓解代理问题两条路径提高国有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媒体关注度较高以及制度环境较好的国有企业,其ESG表现促进作用更强;区分ESG分项的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环境表现(E)、社会责任表现(S)以及公司治理表现(G)均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促成的国有企业ESG表现改善,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当期及下一期的企业价值。鉴于此,应持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琳 刘江涛
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能否解决更为广泛的ESG问题正备受关注,而大股东作为企业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往往对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能发挥出重要作用。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大股东并存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并存会提升企业ESG表现。在其他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的情况下,这种激励作用愈发明显。进一步地,大股东并存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监督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两个重要渠道来推动企业进行ESG战略调整。此外,机构投资者、新闻报道媒体以及外部审计这三个外部信息中介者的参与将与多个大股东形成协同治理效应,从而对大股东并存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应当在鼓励与支持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外部利益相关者发挥其监督与治理效应,推动企业积极践行可持续理念。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磊 赵雨笛
创新作为高风险投资活动,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多个异质大股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同时也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研究发现,多个异质大股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是多个异质大股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影响高质量创新的中介变量。其中,异质大股东的制衡性和多样性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异质大股东的多样性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且两种中介作用在高质量创新中表现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多个异质大股东共存的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这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剑兵 姜道平
以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程度越高,民营企业ESG的表现越好。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资本参股通过提高环保补助、强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提高民营企业的ESG表现。此外,国家股参股和国有股权参与度高的企业中,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分项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主要通过提高社会和治理维度来提高民营企业的ESG表现,而国有资本参股对环境表现的提高作用存在环境治理和压力的差异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平 凌士显 吕风光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异质性大股东治理效应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08—2017年发生并购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并购价值的视角,实证检验异质性大股东的治理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异质性大股东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能显著提高企业并购价值;机制检验发现,异质性大股东通过监督控股股东、激励管理层、为非国有企业提供异质股权"扶持效应"三种路径来提升并购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异质性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累计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股权越集中时,异质性大股东对并购价值的治理效应越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孙芸 武凯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影响着企业决策。本文以沪深两市2016—2020年的A股非金融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来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对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诚达
多个异质大股东并存的股权构成对公司治理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深层次结构化问题。以2011年至2016年上市的国有竞争类公司为样本,整合前十大股东中的国有、外资、民营和自然人四类股东的持股比例,选择企业规模作为异质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非国有大股东集中度和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从正到负地递减,结果显示:混改能促进改善大部分国企的绩效,但提升集中度和制衡度对于较大规模的国企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国企混改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川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即相较于单一大股东,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概率与数字化转型程度均更高,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公司治理与企业资源是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管理层持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在从单一大股东模式变为多个大股东模式以及多个大股东越分散的模式中,企业越可能进行数字化转型。本文研究提供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经验证据,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来自股权结构安排的新视角,也为多个大股东并存的公司治理体系与效应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证据支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莉莉 田飞 许为宾
ESG作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连锁股东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对企业ESG表现会产生何种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连锁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连锁股东对企业ESG表现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历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发现,连锁股东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水平及内部控制质量进而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即连锁股东对企业ESG表现具有信息效应及治理效应;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连锁股东与企业ESG表现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其强化了连锁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积极作用;第四,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媒体关注较高的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中,连锁股东对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连锁股东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明敏 李秉祥 惠祥
企业新一轮混改的目标在于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的协同效应,即要求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源与民营资源实现有效融合,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共生关系。本文以中国联通混改方案为研究对象,归纳出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源异质股东共生关系的形成机理:发展困境与资源约束是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的共生驱动,以双方资源相关性及优势互补性为共生条件,在治理结构优化、宏观政策引导、市场竞争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内外部共生环境下,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一体化的共生关系得以建立,并能够实现互惠共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传忠 李泽浩
现阶段,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ESG表现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选择。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抑制管理者短视行为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条途径提升ESG表现;分析师关注和媒体关注强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基于所有权性质、要素密集度及规模等级的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ESG表现提供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伟忠 马永强 阳丹
防范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以保障劳工职业安全是企业ESG表现的重要方面。利用2007—202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企业安全事故的角度,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工作场所安全事故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阻止企业工作场所发生安全事故。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提高企业的智慧生产管理水平,从而可阻止企业工作场所安全事故。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安全事故的阻止作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较高和转型成果应用于安全生产意愿较强的企业中更显著。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减少工作场所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还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员损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钟廷勇 胡俊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基于管理者学习理论视角,探究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ESG表现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ESG责任的履行。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管理者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ESG表现。进一步基于管理者特征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在男性CEO、高管无学术背景、无金融背景、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不仅完善了管理者学习理论,而且为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鼓励和引导企业履行ESG责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ESG表现 管理者学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