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3)
- 2023(16534)
- 2022(14403)
- 2021(13099)
- 2020(11102)
- 2019(25330)
- 2018(25046)
- 2017(48114)
- 2016(26658)
- 2015(29748)
- 2014(29493)
- 2013(29042)
- 2012(26474)
- 2011(24015)
- 2010(23806)
- 2009(21933)
- 2008(21312)
- 2007(18557)
- 2006(16294)
- 2005(14356)
- 学科
- 济(104162)
- 经济(104024)
- 管理(82502)
- 业(74481)
- 企(62618)
- 企业(62618)
- 方法(50835)
- 数学(44591)
- 数学方法(43982)
- 财(28437)
- 农(27269)
- 中国(25460)
- 学(24882)
- 业经(23261)
- 环境(22259)
- 制(21679)
- 地方(18870)
- 贸(18616)
- 贸易(18609)
- 易(18093)
- 务(18086)
- 农业(18082)
- 财务(18008)
- 财务管理(17975)
- 划(17204)
- 理论(17128)
- 和(17077)
- 企业财务(17065)
- 技术(16779)
- 银(15582)
- 机构
- 大学(382217)
- 学院(380164)
- 管理(149070)
- 济(148517)
- 经济(145379)
- 理学(130518)
- 理学院(129051)
- 研究(127410)
- 管理学(126424)
- 管理学院(125765)
- 中国(92604)
- 科学(82683)
- 京(80916)
- 农(69719)
- 财(68094)
- 所(65096)
- 业大(63352)
- 研究所(59854)
- 中心(57128)
- 农业(55188)
- 财经(55005)
- 江(54570)
- 北京(50351)
- 经(50022)
- 范(48087)
- 师范(47472)
- 院(46047)
- 经济学(44828)
- 州(43745)
- 财经大学(41037)
- 基金
- 项目(268960)
- 科学(210532)
- 基金(195952)
- 研究(188683)
- 家(174009)
- 国家(172653)
- 科学基金(147138)
- 社会(119106)
- 社会科(112942)
- 社会科学(112913)
- 省(105663)
- 基金项目(103972)
- 自然(98843)
- 自然科(96528)
- 自然科学(96501)
- 自然科学基金(94738)
- 划(89527)
- 教育(86751)
- 资助(81323)
- 编号(74917)
- 重点(60789)
- 成果(59433)
- 部(58606)
- 发(56201)
- 创(55931)
- 创新(52300)
- 科研(52295)
- 课题(51811)
- 计划(50907)
- 教育部(49633)
- 期刊
- 济(155594)
- 经济(155594)
- 研究(105987)
- 中国(69587)
- 学报(69164)
- 农(62182)
- 科学(60183)
- 管理(53268)
- 财(51628)
- 大学(51379)
- 学学(48891)
- 农业(42703)
- 教育(38216)
- 技术(31501)
- 融(28830)
- 金融(28830)
- 财经(26502)
- 业经(25393)
- 经济研究(25168)
- 经(22573)
- 业(22120)
- 问题(20365)
- 科技(19834)
- 版(19377)
- 业大(18779)
- 技术经济(18344)
- 图书(17827)
- 理论(17475)
- 统计(17403)
- 资源(17080)
共检索到538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分析了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影响机制和协同效应。主要结论为:第一,两种环境规制均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第二,两种环境规制均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间接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第三,两种环境规制通过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比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第四,两种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存在阶段性,一种环境规制超过门槛值后,另一种环境规制及两者的协同效应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效果更显著。基于结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完善环保税征收体系,从而发挥环境规制的直接提升作用;二是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和政策组合,发挥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投入向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扩大对外开放战略、改善能源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笔者利用中国1997—2011年30个省份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环境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研究了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研究发现,中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上升的;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不考虑环境情况下的数值;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笔者进一步基于空间面板tobit回归模型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其产生负向的作用;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这些结论表明今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继续发挥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伟呈
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在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探讨其绿色价值并健全环境规制,在经济供需两端形成绿色发展合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1597个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企业数据,利用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异质型环境规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路径驱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随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的裁量空间增大,上述驱动作用会产生“减损”“补偿”和“分化”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绿色发展实力较强的企业,应重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路径的作用,并主要实施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绿色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更应依靠技术路径,并重点实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从而基于市场和政府的协同合力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艳琴
基于环境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视角,文章对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完善政府环境规制职能和采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的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国工业沿着持续、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聂普焱 黄利
本文在按照能源排放强度将33个工业部门分为高、中、低度能耗产业的基础上,测算1999~2007年三大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类行业环境规制与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环境规制强度阻碍了中度能耗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高度能耗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低度能耗产业环境规制强度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促进技术的进步。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应根据不同能耗行业特点区别对待。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会忠 刘帅 刘明睿 唐磊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6-2016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非期望产出约束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受环境规制作用的门槛效应。进一步分组研究表明,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和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门槛值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但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省份可以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以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效应;中西部地区则应积极探索除创新驱动外的其它因素,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非线性经济计量的理论基础上,以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环境规制、要素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分别存在双重、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要素集聚则分别存在三重、双重和双重门槛效应;省域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的作用效应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适度控制环境规制力度,使环境规制强度向中等组转移,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外部性。此外,各省市不断跨越要素集聚度的门槛水平,是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规模经济、促进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旺 左文婷
文章以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3—201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于面板模型分析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随着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会提升,但是,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即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2)严格适宜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激发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生产率的"双赢",由此验证了"波特假说"。(3)使用不同的环境规制变量,并用环保人数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工具变量来克服反向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命令控制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但这一作用弱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则还未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鑫 杜建国 金帅
目前,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存在众多争议,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都证明了各自支持观点的合理性,但很少有人考虑地区因素的影响作用。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1999~2010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工业TFP)指数及其分解项:效率变动、技术进步,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TFP、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晓艳 吴学花
中国制造企业在不断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出现了污染工序转移的问题。近几年学者们从产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效率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展开中国制造业在环境规制下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本文结合基于松弛向量的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了2003-2013年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整体有效,且新技术的应用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环境规制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国内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环境规制对不同性质制造行业具有差异化影响,尤其对重污染企业影响明显,利于环保政策的落实,并进一步推动企业革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启光
在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各地区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环境规制(ER)对建筑业TFP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ER对建筑业TFP增长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当ER强度较低时,其产生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推动TFP提升;当ER强度增大并超过临界点后,"挤出效应"大于"创新补偿效应",导致TFP下降。政府应合理控制环境规制强度,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与TFP增长双赢的目标。
关键词:
建筑业 环境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挤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