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2)
2023(15757)
2022(13757)
2021(12880)
2020(10847)
2019(25198)
2018(24369)
2017(46030)
2016(25303)
2015(28072)
2014(27722)
2013(27375)
2012(25030)
2011(22388)
2010(21877)
2009(20160)
2008(19633)
2007(16591)
2006(14260)
2005(12351)
作者
(73427)
(61372)
(60905)
(57908)
(38958)
(29550)
(27537)
(24233)
(23198)
(21485)
(20812)
(20582)
(19352)
(19286)
(18759)
(18749)
(18603)
(18226)
(17606)
(17270)
(15416)
(14886)
(14862)
(13866)
(13779)
(13470)
(13450)
(13406)
(12333)
(12135)
学科
(101872)
经济(101771)
管理(71587)
(69003)
(56001)
企业(56001)
方法(50760)
数学(45177)
数学方法(44581)
(27610)
(27048)
中国(26210)
(21892)
业经(21772)
地方(20594)
农业(18979)
(18323)
贸易(18313)
(17777)
(16500)
财务(16431)
财务管理(16403)
(15940)
技术(15682)
企业财务(15618)
理论(15453)
环境(15212)
(15019)
(14397)
金融(14395)
机构
大学(353355)
学院(350403)
(140700)
管理(140575)
经济(137986)
理学(123723)
理学院(122325)
管理学(119817)
研究(119718)
管理学院(119214)
中国(87439)
科学(77135)
(74705)
(63714)
(61906)
(60652)
业大(57797)
研究所(56078)
中心(54598)
财经(50437)
农业(50426)
(47945)
北京(46696)
(46269)
(44948)
师范(44409)
(43279)
经济学(42496)
(39363)
经济学院(38625)
基金
项目(254093)
科学(199304)
基金(186385)
研究(177722)
(165800)
国家(164503)
科学基金(140517)
社会(112977)
社会科(107175)
社会科学(107148)
基金项目(99191)
(98040)
自然(94455)
自然科(92321)
自然科学(92295)
自然科学基金(90603)
(83796)
教育(81191)
资助(77470)
编号(70464)
重点(57162)
(55535)
成果(55275)
(53426)
(52822)
科研(49543)
创新(49283)
计划(47889)
课题(47687)
国家社会(47253)
期刊
(142427)
经济(142427)
研究(98176)
学报(63897)
中国(61994)
(56451)
科学(55616)
管理(48586)
大学(47290)
(45433)
学学(44860)
农业(39319)
教育(33629)
技术(28352)
(26694)
金融(26694)
经济研究(24384)
财经(23998)
业经(22855)
(20978)
(20500)
问题(18472)
科技(18183)
图书(18145)
(17246)
业大(17100)
技术经济(16970)
统计(16854)
理论(16676)
资源(16319)
共检索到495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旭波  郑延平  
本文把人力资本分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同质型人力资本,并以我国2001-2011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考虑其它影响因素,运用面板GLS和GMM估计,实证分析异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不同发展水平的东中西地区作了收入差距的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将会扩大地区收入差距,而同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却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异质型人力资本就业人员的比例,加大中西部地区吸收培养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力度,对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喜安  梁艳艳  
文章构造基础型、教育型和技能型人力资本指标,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异质人力资本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发现基础型和教育型人力资本促进本省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教育人力资本的"虹吸效应"间接阻碍了邻近省份的产业结构优化;分地区看,基础人力资本显著促进了东部、北部沿海及大西北的产业优化,教育人力资本对大多数省份均有正向作用,技能型人力资本只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中起着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江泉  汪普庆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集聚是产业集聚的派生需求,但更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及自我选择性,更看重个体价值的发挥与人居环境等软硬均比较优质的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型且优质企业集团的进驻及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力推进,长株潭地区将逐渐成为我国新的人力资本集聚区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晓清  杨洋  
研究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规律。基于2004—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分析发现:我国研究生人力资本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且形成了“京津”、“江浙沪”两个核心聚集区;各省份之间研究生集聚现象明显,已经形成稳定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其中位于低–低集聚区的省份占比超70%;各省份研究生集聚指数的差异随时间而缩减,但我国区域研究生集聚的时空演进并不活跃,仅有不足17%的省份存在时空跃迁。基于此,应推动各省份落实“育人”与“留人”两手抓,并通过培育研究生引力增长极,以点带面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布局,以推进研究生人力资本的均衡化分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由于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技术条件的劳动力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推动肯定是不相同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分别考察具有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力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引入了一个包含异质型流动人口变量的函数,并对1985-1990年期间我国分地区流动人口的素质状况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仅流动人口中的智力资本就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大约72.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价值;而分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的智力资本也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中部来说,在此期间的流动人口不管是从对劳动力数量的增长贡献上,还是从对本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贡献上,都对本地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朝阳  韩子璇  李小刚  
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模型),选取中国2006—2017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邻近地区的人力资本集聚会显著抑制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各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海波  焦翠红  林秀梅  
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运用我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不仅支持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U"型关系的存在,还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效应。当前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已进入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尚未跨越经济发展水平的临界值,人力资本集聚并不利于这些省份产业结构改善。进一步,为克服由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双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重新进行检验,发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海波  焦翠红  林秀梅  
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运用我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不仅支持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U"型关系的存在,还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效应。当前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已进入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尚未跨越经济发展水平的临界值,人力资本集聚并不利于这些省份产业结构改善。进一步,为克服由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双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重新进行检验,发现所得结果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结果相一致,表明本文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红  尹贻林  范道津  
文章借用产业集聚的概念,创造性地分析了人力资本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了人力资本与劳动力的本质区别与联系;扩展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影响理论,将影响因素进一步扩展为内外部环境;定量论证了人力资本集聚的速度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与知识地方化的程度高度相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过程可以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存在长期效应,同时2003年以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2)高校扩招极大地丰富了高级人力资本,加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3)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推动了农村农业部门人口转至城市非农业部门,继而通过促进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通往共同富裕之路上,需要着重推动教育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晓军  
本文运用1993—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全国层面来看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随着时间推移,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效应,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效应,西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效应,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越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华  温涛  
"城乡中国"既是理解转型中国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范式,也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基本结构特征。本文基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序数据,运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及方法对金融资本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金融资本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在实质上可以理解为国家与"三农"的关系,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的阶段性变动,使得城乡金融资本集聚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城乡金融非均衡集聚的政治经济逻辑下表现出了独特的阶段性非线性关系,并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1952—1966年、1967—1977年、1978—1990年、1991—2003年、2004—2016年和2017年及以后六个阶段。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破解中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和农村金融发展不充分的困境,必须超越现有金融控制和金融扶持的行政思维以及"竞争性"的市场思维,进一步提升过去"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改革策略,培育根植于农村社区的"多元化""合作性""普惠性"金融中介。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手抓",需求侧重在固本强基、培育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供给侧重在金融机构体系的结构优化、责任强化、功能完善、创新推动、风险共担和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勇  王亚  范祚军  
本文把人力资本分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同质型人力资本,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引入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并适度拓展,依托此模型,采用2001—2010年间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集聚、地区专业化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在短期提高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在长期扩大地区收入差距;而同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在短期降低地区专业化水平,在长期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说明:一方面,应在全国范围提高异质型人力资本就业者的比例;另一方面,中西部落后地区要加大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吸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赟赟  陈宪  
高铁发展引起的通勤时间变化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282个城市间的组对数据,实证分析了2007-2014年通勤时间对城市间收入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通勤时间减少1%,可以使得两个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平均缩小约1.6%;特大城市的集聚效应依然影响着城市的增长趋势;高铁发展对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长距离上更加明显。据此,本文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