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5)
- 2023(16991)
- 2022(14100)
- 2021(13112)
- 2020(11353)
- 2019(26084)
- 2018(25725)
- 2017(49035)
- 2016(26304)
- 2015(29677)
- 2014(29276)
- 2013(29331)
- 2012(26897)
- 2011(23984)
- 2010(23847)
- 2009(22455)
- 2008(22519)
- 2007(19987)
- 2006(17117)
- 2005(15563)
- 学科
- 济(117664)
- 经济(117540)
- 业(97528)
- 管理(86664)
- 企(84475)
- 企业(84475)
- 方法(57609)
- 数学(48400)
- 数学方法(47907)
- 农(35109)
- 财(34867)
- 业经(32235)
- 中国(31806)
- 农业(24648)
- 务(24417)
- 财务(24369)
- 财务管理(24326)
- 贸(23386)
- 贸易(23372)
- 企业财务(23078)
- 制(22883)
- 易(22780)
- 技术(20311)
- 和(19440)
- 地方(19173)
- 理论(18213)
- 学(18159)
- 划(17542)
- 策(17472)
- 银(17196)
- 机构
- 学院(378888)
- 大学(378248)
- 济(166682)
- 经济(163638)
- 管理(154658)
- 理学(133406)
- 理学院(132115)
- 管理学(130187)
- 管理学院(129456)
- 研究(121849)
- 中国(97850)
- 京(78919)
- 财(75963)
- 科学(71236)
- 财经(61117)
- 农(60872)
- 所(60039)
- 中心(57696)
- 江(55910)
- 经(55731)
- 研究所(54168)
- 业大(53201)
- 经济学(51729)
- 北京(49553)
- 农业(47783)
- 经济学院(46857)
- 财经大学(45294)
- 范(44912)
- 师范(44487)
- 州(44043)
- 基金
- 项目(251381)
- 科学(200824)
- 基金(187068)
- 研究(184108)
- 家(161631)
- 国家(160286)
- 科学基金(140035)
- 社会(120728)
- 社会科(114638)
- 社会科学(114610)
- 基金项目(98266)
- 省(95866)
- 自然(89706)
- 自然科(87773)
- 自然科学(87748)
- 自然科学基金(86276)
- 教育(83455)
- 划(80432)
- 资助(77031)
- 编号(73727)
- 成果(58873)
- 部(56741)
- 重点(55628)
- 创(54216)
- 发(53286)
- 国家社会(51308)
- 创新(50138)
- 教育部(49370)
- 课题(48679)
- 科研(48573)
- 期刊
- 济(178577)
- 经济(178577)
- 研究(107449)
- 中国(70889)
- 财(61840)
- 管理(58973)
- 农(55034)
- 学报(53168)
- 科学(51859)
- 大学(41567)
- 学学(39070)
- 农业(37643)
- 融(35353)
- 金融(35353)
- 技术(34792)
- 财经(30781)
- 教育(30341)
- 业经(29484)
- 经济研究(29148)
- 经(26539)
- 问题(23694)
- 业(22948)
- 技术经济(21437)
- 贸(20913)
- 统计(20523)
- 图书(19874)
- 世界(18847)
- 策(18752)
- 国际(17855)
- 商业(17707)
共检索到560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惠娟
以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运用2005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异质劳动力流动与服务业集聚的关系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能劳动力流动与生产服务业集聚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活服务业集聚的相关性弱;低技能劳动力流动与生活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程度较高,与生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程度较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集聚的解释力强于低技能劳动力对服务业集聚的解释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文杰 李泽红
劳动力流动引致的部门间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是实现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城市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流动对于服务业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服务业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结构转换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服务业 结构转换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敬 周映伶 聂洪智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会引起区域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本文基于2002年~2010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消极作用,对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服务业发展 结构转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滕瑜 迟睿
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异质劳动力细分为高、中和低技能劳动力,基于我国服务业11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服务贸易进口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而不利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高,因此会扩大高技能劳动力与中低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而服务贸易出口会提高中等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从而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缩小。但具体到高低技术服务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同。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异质劳动力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安伟 刘玉博
利用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工资和劳动力对中国OFDI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存在区域差异,导致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工资对OFDI影响不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直接改变了要素结构而对OFDI产生直接效应,并通过工资水平变动对OFDI产生了间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工资上涨促进了OFDI,中西部地区的工资与OFDI负相关;劳动力数量增长的直接效应是抑制了中国的OFDI,但其间接效应对OFDI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工资 劳动力 OFDI 要素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安伟 刘玉博
利用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工资和劳动力对中国OFDI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存在区域差异,导致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工资对OFDI影响不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直接改变了要素结构而对OFDI产生直接效应,并通过工资水平变动对OFDI产生了间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工资上涨促进了OFDI,中西部地区的工资与OFDI负相关;劳动力数量增长的直接效应是抑制了中国的OFDI,但其间接效应对OFDI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工资 劳动力 OFDI 要素结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莹
通过整合劳动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了研究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就业影响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整体而言,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城市劳动力集聚度的提高有利于就业水平的增长;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因城市规模而异,劳动力在特大城市中集聚对就业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在中小城市集聚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从就业角度来看,就当前中国而言,
关键词:
劳动力空间集聚 就业效应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彬 张蕊 陈永康
通过在包含区域房价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引入消费者偏好异质性和技能异质性,分析房价对劳动力流动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受异质性劳动力影响,区域相对房价上升导致低技能劳动力流出,高技能劳动力集聚,且区域客观宜居条件对劳动力流入具有吸引力,进而改变区域劳动力结构、诱发实体经济集聚的变化;相对房价上升抑制低技能劳动力流入、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区域宜居条件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考虑到区域间的溢出效应,短期内的区域相对房价上升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作用较小,有利于实体经济获得集聚效应;长期内的区域相对房价上升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作用较大,加大了产业"空心化"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许广月
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和优化,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服务经济时代中,现代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国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琳子 肖卫
在考察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劳动力有效流动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二元经济均衡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模型,研究发现二元经济中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流向现代产业部门的前提条件,并构成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动力。基于1992-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现代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劳动力有效流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文章利用2004~2011年中国服务业面板数据,首先从整体上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然后分性别、分行业检验了服务贸易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以考察服务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性别和行业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服务进、出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服务业异质劳动力就业,且对熟练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说明服务贸易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有所差异;从分性别和分行业视角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进、出口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行业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浩 姚先国
本文采用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和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选取2002—2008年面板数据对就业保护的理论假说和经验分析进行了相应的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就业保护提高了失业率,女性和青年受就业保护制度的影响程度更大;就业保护子指标对失业率的影响与理论估计一致,但显著性较低。其中,雇佣/解雇管制越低,失业率越低;法定解雇成本越高,失业率越低;服兵役时间越长,失业率越高;最低工资、集体协商、工时管制与失业率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就业保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劳动立法,改善女性、青年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发挥法律的增进市场效率的作用,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就业保护 劳动力市场 管制 随机效应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优勐 毛中根 朱雨可
本文分析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认为城市消费集聚通过增加当地居民效用促进劳动力流入,且这种作用通过累积因果循环效应不断得以强化。基于2006—2015年城市经验数据,本文测度了35个大中城市消费集聚水平,并运用GMM模型、门槛模型对消费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具有显著门槛效应,即当消费集聚大于门槛值时,消费集聚才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要重视消费集聚功能的发挥,提高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以吸引充足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FDI、劳动力要素禀赋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工资不平等——来自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非农收入、劳动力流转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区集聚度的测算及其特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区位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