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3)
- 2023(6974)
- 2022(6020)
- 2021(5736)
- 2020(5040)
- 2019(11959)
- 2018(11899)
- 2017(23218)
- 2016(12377)
- 2015(14091)
- 2014(13544)
- 2013(13403)
- 2012(12066)
- 2011(10974)
- 2010(11489)
- 2009(10558)
- 2008(10359)
- 2007(9249)
- 2006(8349)
- 2005(7668)
- 学科
- 济(54832)
- 经济(54776)
- 管理(33829)
- 业(33159)
- 企(27849)
- 企业(27849)
- 方法(27248)
- 数学(24036)
- 数学方法(23474)
- 中国(14349)
- 农(13368)
- 学(11313)
- 业经(11125)
- 财(10661)
- 理论(10335)
- 贸(10244)
- 贸易(10236)
- 易(9968)
- 制(8995)
- 农业(8845)
- 地方(8618)
- 策(7468)
- 和(7307)
- 划(7081)
- 技术(6984)
- 银(6840)
- 银行(6807)
- 融(6784)
- 金融(6784)
- 行(6543)
- 机构
- 大学(175851)
- 学院(174209)
- 济(72083)
- 经济(70688)
- 管理(66033)
- 研究(61528)
- 理学(56993)
- 理学院(56376)
- 管理学(54870)
- 管理学院(54573)
- 中国(45762)
- 科学(38752)
- 京(38175)
- 农(32594)
- 所(32320)
- 财(31481)
- 研究所(29410)
- 业大(28087)
- 中心(27030)
- 江(26972)
- 农业(25868)
- 财经(24982)
- 北京(24094)
- 经(22790)
- 院(22376)
- 经济学(22327)
- 范(21588)
- 师范(21248)
- 州(20832)
- 经济学院(19982)
- 基金
- 项目(118161)
- 科学(92679)
- 基金(86329)
- 研究(81525)
- 家(77548)
- 国家(77002)
- 科学基金(65292)
- 社会(50798)
- 社会科(48269)
- 社会科学(48253)
- 省(46314)
- 自然(44629)
- 基金项目(44267)
- 自然科(43737)
- 自然科学(43721)
- 自然科学基金(42928)
- 划(39759)
- 教育(39253)
- 资助(37964)
- 编号(31953)
- 重点(27305)
- 部(26028)
- 成果(25785)
- 发(24690)
- 创(24574)
- 课题(23167)
- 科研(23098)
- 计划(23059)
- 创新(22966)
- 教育部(22175)
共检索到264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继明 高宏 李亚鹏
本文在广义价值论框架下以劳动异质性为前提阐释了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分工和报酬的决定。通过构建包含家庭和企业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分析了劳动者分别从事个体劳动(或家务劳动)、雇佣劳动和经营企业各自获得的实物报酬,由此依据相对实物报酬的高低决定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并最终确定均衡的交换比例。这种分工结果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实现了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化。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垄断势力的增加,导致部分雇佣工人转变为个体劳动者(或家务劳动者)或企业家,这掩盖了部分劳动者的比较优势,降低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劳动异质性 分工 实物报酬 广义价值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越 李荣林
本文在DS垄断竞争的框架下,分析了在产品生产环节可以任意分割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在国内外配置生产环节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为分割生产而进行的投资对贸易和消费者福利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分割生产进行的投资和贸易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依赖于引发投资的原因,在特定条件下,贸易和投资的关系不是单调的,而是呈现出先互补后替代的关系。贸易成本和投资成本下降引致的分割生产投资的改变对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影响不一样。
关键词:
分割生产 跨国公司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良智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垄断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在它的分析框架中,实际上隐含着成本不变假说,即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与垄断市场中的企业的成本(或边际成本)是相同的。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果,因而垄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果是完全竞争企业不可比拟的,成本不变假说就显得很不真实。本文试图证明在某种前提(如资金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下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果能够弥补社会福利的损失,甚至使社会总福利增加。这一结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根据中国制度环境构建一个包含劳动力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的模型,旨在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微观决定机制。主要结论是:(1)工资率、生产技术和税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具有多样性。(2)垄断和改制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常可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由于作用稳健,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宏观调控时,宜于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政策工具。(3)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让企业自主选择改制深度和分享比例,将产生劳动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赢的格局,有助于实现"两个提高"和"包容性增长"目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玖月
本文构建了一个有关经济总体劳动要素份额决定的综合理论模型,在基于新古典框架下对经济总体要素份额进行理论归总方面做了填补空缺的尝试,这一研究创新是现有文献当中所未见的。模型从企业微观层面、行业和产业层面以及经济总体层面三个层次进行分析,重点考虑了市场扭曲因素、技术变化、垄断竞争性以及产业结构变迁对要素份额的影响,意在对要素份额研究建立经济总体的、全面的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
经济总体 劳动要素份额 理论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吉 孟晓宏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来研究中国经济波动问题。模型校准的结果表明,就暂时冲击而言,消费偏好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技术冲击、名义货币供给增长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都能产生明显的暂时经济波动;就冲击的持久性而言,只有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持久性对经济波动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但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如RBC类模型那样大,而持久的正向消费偏好冲击对稳定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冲击 新凯恩斯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吉 范从来 孟晓宏
本文基于具有微观基础的垄断竞争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计量估计,分析了中国货币经济波动中几种重要的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研究了中国货币经济波动中的货币冲击、需求偏好冲击和生产率冲击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对于经济波动影响,短期来看,反映需求冲击的偏好冲击波动对实际产出波动影响很大,反映供给冲击的生产率冲击波动则对通货膨胀波动影响很大,而实际货币余额冲击波动对实际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影响不大;长期来看,需求偏好冲击和生产率波动持久性小因而对经济波动持久影响不大。由于样本期内估计的实际货币余额冲击是持久且扩散的,长期来看实际货币余额冲击的波动造成了很大的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冲击 价格粘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相宇 乔小勇
利用信息论和熵原理构建市场结构熵模型,测度了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4种市场结构熵,并比较了这四种市场结构熵。认为竞争条件下,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熵最小,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熵大于或小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熵,是市场调节失灵的市场结构。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动态竞争角度来看,提出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运行效率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
竞争与垄断 市场结构熵 测度 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学斌 王永钦 杨净云 陈宪
本文在双边市场的框架下研究了规模约束下的双寡头大学在竞争师生上的博弈以及相应的薪酬和学费决定,教师在意薪酬与学生的能力,学生也在乎学费与老师的能力,且师生能力皆有差异,其纳什均衡是一所大学吸收高能力的、另一所吸收低能力的师生,且两大学所获利润相等:由于挖墙脚效应,好大学出现了差异化的薪酬与学费;由于比照效应,差大学也出现了差异化的薪酬与学费;有趣的是,整体来看,师生的薪酬和学费与其能力并不成正比。比较静态分析表明,当任何一边的能力分布趋于分散时,竞争将更加激烈,两大学利润下降;趋于集中时,竞争变缓,两大学利润提高。
关键词:
双边市场 大学 薪酬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土盛 董启琛 张明昂 许江波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应重视初次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而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将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并对企业初次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竞争政策通过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反垄断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竞争环境改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升了高垄断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反垄断执法强度加大,其对高垄断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愈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组成效应与产品市场上的成本加成效应等途径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普通员工收入份额、缩小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兼顾了共同富裕。本文研究丰富了《反垄断法》实施的政策效果评估相关文献,为国家达成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长庚 张松彪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分析了行业垄断和企业劳动报酬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垄断行业企业不仅获得了高工资收入,而且获得了高福利。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企业劳动报酬差距、工资差距和福利差距分别达到12670元、8754元和3914元。在考虑了企业效率和特征等因素之后,由行业垄断导致的企业劳动报酬差距依然达到了7827元,相当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36.74%。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发现,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之间的企业劳动报酬差距、工资差距和福利差距中不合理部分的比重分别达到了27.00%、23.07%和40.41%。进一步按所有制和地区分组分解结果表明,国有垄断企业高劳动报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李冬阳
探寻来自国际贸易的利得是国际贸易学科古老且核心的问题。本文归纳与梳理进口贸易利得测算的理论进展和经验检验,主要从消费者和生产者两个层面总结进口贸易利得的文献:消费者层面的进口贸易利得主要来源于进口种类增长和进口竞争导致价格成本加成下降两个方面;生产者层面的进口贸易利得主要来源于进口带来的生产率增长以及价格成本加成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梳理,试图厘清增进进口贸易利得的内在机制和相关研究,并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红凤
传统规制理论认为,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乃至质量规制。但新近出现的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则提出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竞争治理,如特许经营权竞标、可竞争市场、标尺竞争、直接竞争。前两者被认为是"适合于市场的竞争",主张在规制领域引入事前或潜在竞争,来替代规制,达到社会最优化效果;标尺竞争试图让被规制企业与"影子企业"进行竞争,以解决效率问题;直接竞争从理论上讲比较完美,能促进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但本文分析表明特许经营权竞标和可竞争市场两种间接竞争无法替代规制,而只能是对规制的一种补充;标尺竞争由于被规制企业往往差异很大,使用回归分析也无法抹平异质差异,且企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荣朝和 王国样
铁路由于高度集中的运营管理特点和长期在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与市场机制对立而富有浓厚自然垄断色彩的“独立王国”,由此促成了中央政府对铁路实行管制政策,例如,运价管制和限制民营资本的进入。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在运输业的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