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6)
2023(4207)
2022(3506)
2021(3096)
2020(2454)
2019(5530)
2018(5276)
2017(9847)
2016(5197)
2015(5596)
2014(5351)
2013(5348)
2012(4972)
2011(4637)
2010(4431)
2009(3531)
2008(3333)
2007(2962)
2006(2527)
2005(2329)
作者
(13877)
(11777)
(11597)
(11329)
(7557)
(5713)
(5203)
(4574)
(4344)
(4104)
(4026)
(3815)
(3759)
(3742)
(3690)
(3606)
(3539)
(3513)
(3352)
(3302)
(2833)
(2714)
(2707)
(2707)
(2685)
(2588)
(2563)
(2329)
(2311)
(2296)
学科
(23674)
经济(23651)
管理(15597)
(13515)
方法(12371)
数学(11512)
数学方法(11399)
(11251)
贸易(11250)
(11137)
(10879)
(10749)
企业(10749)
(7867)
出口(7857)
出口贸易(7857)
(7684)
中国(6544)
环境(5384)
(5339)
业经(4363)
技术(3811)
(3671)
地方(3669)
财政(3641)
农业(3501)
(3424)
(3379)
(3372)
(3357)
机构
大学(75348)
学院(72863)
(37482)
经济(36991)
管理(28525)
理学(25423)
理学院(25153)
管理学(24777)
管理学院(24642)
研究(24268)
中国(17474)
(16631)
(14609)
财经(13816)
经济学(13761)
(12853)
经济学院(12837)
科学(12832)
中心(11235)
(11102)
财经大学(10549)
(10228)
研究所(10144)
(9608)
(9550)
师范(9514)
业大(9380)
(9083)
商学(8874)
北京(8774)
基金
项目(53797)
科学(44193)
基金(42186)
研究(39259)
(36639)
国家(36401)
科学基金(32126)
社会(28018)
社会科(26928)
社会科学(26924)
基金项目(21796)
自然(19879)
自然科(19522)
自然科学(19518)
(19445)
自然科学基金(19196)
教育(18699)
资助(17437)
(16866)
编号(14049)
(13313)
国家社会(13052)
重点(12213)
教育部(12074)
(11627)
人文(11476)
(11397)
创新(10735)
大学(10725)
(10716)
期刊
(33300)
经济(33300)
研究(23145)
中国(13674)
(12251)
学报(10528)
管理(10163)
科学(9489)
大学(8595)
教育(8562)
学学(8063)
(7745)
(7500)
财经(7098)
经济研究(6961)
(6227)
(6135)
金融(6135)
技术(5953)
国际(5862)
农业(5402)
问题(5172)
业经(4825)
统计(4140)
技术经济(3965)
世界(3953)
(3659)
(3562)
贸易(3562)
商业(3383)
共检索到105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啟仁  黄建忠  
本文采用"净收入"控制不可观测的生产率进而估计企业"可变加成率",并分析我国高出口密度企业"低加成率陷阱"形成的原因。通过采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分析表明高出口密度企业的加成率显著低于内销企业,其形成的机制在于:大量企业涌入出口市场竞相压价带来了过大的"竞争效应",但是,国内市场分割和补贴等政策扭曲又使得"选择效应"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导致出口市场的"竞争效应"大于"选择效应",这就造成了出口企业的平均价格和生产率均较低,出口密度越高的企业加成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出口中学习效应"发现,企业出口后的生产率并没有显著提升,高出口倾向企业对出口的依赖反而使其逐步陷入了"低加成率陷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马皓巍  
本文将数字化转型引入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基于一般均衡的理论推导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机制上,会因数字化转型方向不同,致使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本文进一步采用文本挖掘方法获取企业微观层面相关数据并结合宏观指标,在科学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基础上,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从整体层面看,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推动企业出口动能从价格竞争成功转向非价格竞争,反而会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换言之,数字化转型推动的出口增长主要依托强化价格竞争机制得以实现。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侧重于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和消费层面,基于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为主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结构性失衡”是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的关键,因此,依托数字化转型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而且需注重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不仅有助于客观认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实际影响,而且对于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在推动出口增长的同时避免落入可能的“低加成率陷阱”,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先海  诸竹君  宋学印  
本文基于扩展的M-O模型,提出了出口企业阶段性"低加成率陷阱"现象。通过引入产品质量,对这一现象的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认为,企业低加成率出口正是较低生产率水平下"最优出口产品质量选择"所带来的一种阶段性现象,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交易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普遍处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出口企业加成率关于生产率的"U型"曲线的门槛值约为6.93,约25%的企业已经跨越了"低加成率陷阱"区间;东部企业面临的"质量升级效应"更强烈,"质量升级"意愿较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多处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负向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东北  
文章以出口低加成率为问题导向,采用微观匹配数据在MO模型基础上引入贸易上游度因素,探讨了贸易上游度与出口企业低加成率陷阱跨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进口上游度还是出口上游度,都对企业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通过企业到八大港口的距离工具变量,解决联立方程内生性问题;采用二元选择模型,规避企业自选择效应;贸易上游度依然稳健地提升企业出口加成率。此外,贸易上游度对企业出口加成率的提升作用,存在生产率异质性、贸易方式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贸易上游度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种类和国内中间产品种类,推进出口低加成率陷阱跨越。本文从贸易理论层面深度挖掘出口低加成率陷阱跨越路径,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探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猛  赵永亮  
基于Helpman的理论框架,引入异质性进入成本来替代同质固定进入成本假定,将扩展的M-O模型嵌入其中,构建出口追随者加成率模型。通过Blinder-Oaxaca样本选择法对"先驱者-跟随者"样本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在"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跟随出口企业没有加成率优势;超出"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跟随出口企业拥有加成率优势。异质性检验表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单一产品的出口跟随者更有加成率优势;超出"低加成率陷阱"阈值,多产品的出口跟随者更具有加成率优势;相较于IM内延边际扩张型出口跟随者,EM外延边际扩张型的出口跟随者更具有加成率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洪庆  
本文利用2001、2002、2003年的行业数据,对比研究了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倾向较高的行业和出口倾向较低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倾向较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通过竞争效应、研发效应和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产生较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倾向较低的行业,其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明  李逸飞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和验证了选择效应和竞争效应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效应和竞争效应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出口企业实际加成率高于基准加成率7.11%;出口企业的实际加成率虽然不同程度的高于基准加成率,但异质性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选择效应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有限,而竞争效应又抵消了部分选择效应的正向影响;从选择效应分解看,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解释28.05%,非生产率因素可以解释71.95%。通过控制企业出口贸易类型回归发现,"出口-生产率悖论"仅在纯加工贸易企业存在,过度激励企业从事出口贸易是形成中国出口企业低加成率之谜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2009年我们遇到了什么麻烦?显然不是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摧毁性打击——尽管这似乎曾经是2008年9月以后的普遍担忧,而真实的麻烦是全球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人炳  
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一些国家生育率降到并持续保持极低的水平,这种现象引起了西方人口学界乃至大众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对欧洲持续的低生育率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是鲁茨等人提出的"低生育率陷阱"。按照鲁茨等人的观点,一国总和生育率一旦降到1.5以下,就会产生一种"低生育率自我强化机制",于是,生育率就如同掉进了"陷阱",很难再回升到1.5以上。本文介绍了低生育率陷阱的概念和作为其理论核心的"低生育率自我强化机制"并从人口学机制、社会学机制和经济学机制分析了"低生育率自我强化机制"本身的缺陷,从理论上论证"低生育率陷阱"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基础上笔者结合近年来欧洲一些低生育率国家生育率回升的事实,认为低生育率陷阱究竟是事实还是神话,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证明和实践检验。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赵志华  
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退税的主要政策工具,由于"出口退税率陷阱"的存在,破坏了出口退税政策的整体性并导致了出口退税政策无法有效实现促进出口的预期目的。本文提出了"出口退税率陷阱"和"隐性退税"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对如何消除"出口退税率陷阱"和"隐性退税"提出了解决方案。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鹏程  
日本和韩国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国,由于两国企业在华投资动机和投资行业有所不同,其出口倾向性有着一定的差异,并对我国的出口规模和出口市场结构产生了不同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日本与韩国在华投资企业出口倾向都较高,日资企业出口以返销本国为主,韩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外资企业的高出口倾向是我国出口规模快速扩大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产生了出口的转移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伟  赵金亮  
本文围绕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倾向的前沿论题,从企业所有制异质性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中国企业的出口区别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体,出口倾向并非完全由生产率决定,而是依所有制类型不同表现出巨大差异。本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总体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倾向之间潜在的"倒U形"关系,从所有制异质性视角予以化解,并运用各所有制的分样本计量检验了"自我选择效应"假说在中国的有限适用性,从而为中国企业出口决策提供了稳健的经验支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运胜  郑乐凯  杨张娇  
相对于已有研究分析生产率、目的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出口加成率影响的视角,本文采用2000—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测算了28个细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及按照会计方法处理的出口加成率,对中国制造业行业产品质量与出口价格加成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加成率总体并没有随产品质量而提升,但影响因产品质量的异质性而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了加成率,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仍处于阶段性"加成率陷阱"。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朱家祥  张文睿  
实证研究中,常在线性回归中加入交叉项来对调节效应建模。然而基于交叉项系数的统计显著来宣称调节效应,存在可能的误导。调节效应不能通过纯粹的统计分析来证实。如果缺乏可信的理论,以数据挖掘的方式来搜索调节效应很容易掉入虚假调节效应的陷阱。本文提出一系列预检验来避免虚假的调节效应,并建议了研究调节效应的实证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漫天  赵曙东  
本文针对2007年中国5万余家规模以上外资企业的数据,使用赫克曼(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在华外资企业的出口决策。结果表明,对外企的出口倾向和出口强度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外资股权占比、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行业特征、企业规模等。由于要素的流动性等原因,外企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不同省份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对国内、外市场接近度的影响更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