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7)
- 2023(9538)
- 2022(8172)
- 2021(7830)
- 2020(6305)
- 2019(14130)
- 2018(13869)
- 2017(25928)
- 2016(13582)
- 2015(15231)
- 2014(14373)
- 2013(13940)
- 2012(12784)
- 2011(11723)
- 2010(11307)
- 2009(10514)
- 2008(9789)
- 2007(8079)
- 2006(7106)
- 2005(6299)
- 学科
- 济(58738)
- 经济(58689)
- 管理(35170)
- 业(28566)
- 方法(22063)
- 企(21261)
- 企业(21261)
- 数学(19907)
- 数学方法(19762)
- 中国(18500)
- 农(16145)
- 地方(15648)
- 环境(14681)
- 贸(13379)
- 贸易(13370)
- 易(13029)
- 业经(11285)
- 财(11217)
- 农业(10650)
- 学(10340)
- 制(9450)
- 划(9365)
- 地方经济(9038)
- 和(8616)
- 发(8537)
- 融(8226)
- 金融(8224)
- 银(8143)
- 银行(8141)
- 行(7918)
- 机构
- 学院(182258)
- 大学(181027)
- 济(81702)
- 经济(80289)
- 管理(66746)
- 研究(66615)
- 理学(57669)
- 理学院(56935)
- 管理学(56092)
- 管理学院(55751)
- 中国(52138)
- 科学(39215)
- 京(39001)
- 财(34205)
- 所(32209)
- 中心(30082)
- 研究所(29570)
- 财经(27838)
- 经济学(26559)
- 范(26115)
- 师范(25946)
- 农(25513)
- 经(25468)
- 江(25007)
- 院(24731)
- 北京(24614)
- 经济学院(23966)
- 业大(23112)
- 师范大学(21188)
- 科学院(20745)
- 基金
- 项目(127105)
- 科学(101770)
- 研究(96351)
- 基金(93854)
- 家(81630)
- 国家(81014)
- 科学基金(69611)
- 社会(64086)
- 社会科(60789)
- 社会科学(60779)
- 基金项目(49569)
- 省(47699)
- 教育(42990)
- 自然(42352)
- 自然科(41303)
- 自然科学(41293)
- 划(40783)
- 自然科学基金(40521)
- 编号(38485)
- 资助(37431)
- 成果(30244)
- 发(29625)
- 重点(29113)
- 部(28796)
- 国家社会(27823)
- 创(26664)
- 课题(26637)
- 中国(25948)
- 创新(25101)
- 教育部(24905)
共检索到268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符燕鸿
中西方文化从未停止过碰撞,而海外华文作家往往处于碰撞的风口浪尖。中国文化是他们舍弃不去的精神烙印,西方文化又时时渗透在他们的生活里。身处文化夹缝,流传千年的中国传说在他们的改写下绽放了炫目的光彩。以严歌苓为例,她的《白蛇》以古老的"白蛇传说"为意象,为我们书写了一个发生于"文革"时期的女同性恋故事。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针锋相对多年的中西方文化开始交融。故事的借用意象与发生背景都为我们熟知,其人物情节与书写方式却给我们带来惊喜。作者对这个传说全新书写既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探索上取得的成就,又为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阵来自域外的清风。
关键词:
严歌苓 白蛇传说 异域 中西方文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华珉朗
严歌苓的小说注重动作描摹。论文以《扶桑》《人寰》和《床畔》为例,论析她小说中的动作叙事。严歌苓能够精准地刻画出人物一系列的连续动作,达到影视般的传神效果;善于从最细微处入笔,铺叙人物知觉感受;她同样精于赋予一个动作深刻的意蕴,将动作与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动作描写,不仅承担描画外观、表征心理、揭示性格的浅层功能,而且直接与小说的主题、与文本的结构等等更为深层的表达意图发生关系,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叙事功能。此外,综观这三部小说,也可以看出严歌苓小说在动作叙事上审美衍变的轨迹。论文最后论析了动作叙事的成
关键词:
严歌苓 动作叙事 《床畔》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小花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寄居者》以20世纪上半叶遭受外来侵略的上海为背景,展现了一群流亡者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压制下寻找自我身份和生存空间的情景。作者对三个主要人物进行了多重复杂身份的书写,反映出后殖民视域下诸种因素对人物构建身份认同的阻遏,其中一些人通过自我反思和审视,实现了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寄居者》 身份认同 主体意识 觉醒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倪文燕
严歌苓的《赴宴者》体现了文学领域内的“自我东方主义”写作策略。严歌苓通过“拼接”事实、忽略时代背景等写作手段,使事物具有了猎奇性和色情化的意味,成为展现中国“巨大”贫富差距的工具,同时,她通过夸张性的描述打造了一个权力运作神秘、官员执法混乱的“中国”。而如此书写的原因与她“回望故国”时写作身份转变、缺乏中国生活体验以及作品面向西方读者群体有关。
关键词:
严歌苓 《赴宴者》 自我东方主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欧阳一菲
近几年,由志怪小说、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亮点。民间神话传说"白蛇的故事"作为经典国产IP资源,曾多次被搬上荧幕,从《青蛇》到《白蛇传说》,影片逐渐由神怪片走向魔幻电影,这为中国魔幻电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西方新技术的引入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两者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既赋予中国魔幻电影新的叙事维度,同时也为留住中国文化元素以及国产IP的核心神韵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开
严歌苓的小说创作始终贯穿着她对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当代史的关注,其新作《床畔》也不例外。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改变了以往与历史"正面冲突"的写作策略,她仅将"文革"这一历史事件作为一种文化注脚隐藏于故事背后,历史得以从主流的宏大叙事框架中滑脱出来。而伴随着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后退,个体的生命景象却得到了彰显。论文分析了作家历史取材和审美倾向的转变,认为严歌苓更加注重与民间话语的平等对话,有意加重了历史小说的民间意味。但与此同时,其创作也表现出用日常化、简单化的历史取代历史复杂性的缺憾。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民间意识 严歌苓 《床畔》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丽平 黄振林
从"创作体验法"内涵解析严歌苓创作的独特性,并结合严歌苓近年作品《妈阁是座城》《老师好美》《补玉山居》深入解读严歌苓创作所呈现出的风格,其风格主要表现为人物身份的自我放逐模拟、环境氛围的自我感染熏陶、情境映射的自我取材演绎;以严歌苓作品创作为线索,探析其在这种创作方式背后蕴藏的创作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的"驱动力"、情境体验的"暴露欲"、文学体验的"整合性"。
关键词:
严歌苓 创作体验法 创作心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江少英 叶诗婕
文章从城乡生态、文化生态、艺术生态三个方面对《陈黎诗选》中的生态书写进行了梳理。陈黎批判异化的城市环境,流露出对理想的乡村环境的挚爱;诗作对各种地域的观照、对人性自然诉求、对被殖民地的记录,探求文化生态的包容性;艺术通感、语言文字的趣味性、虚实间的转换,诗作把我们带入引人入胜的生态写作风格试验中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利华 左洪涛
黄景仁,字仲则,其诗名显著,"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他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了数千首诗歌,其诗歌以独特的文学意蕴和风格特色,在清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游幕生活密切相关。他在游幕期间创作的诗歌,成就颇丰。这些诗歌抒发了生活困顿之苦与身世沦落之悲,倾吐了磊落不平之气与愤世嫉俗之情。探讨其游幕与文学的关系,可以窥见游幕生涯对黄仲则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黄仲则 游幕 诗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傅建明 蒋洁蕾
我国建国后的八套教科书承载着丰富的异域文化,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异域文化存在着从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从政治文化到生活文化、从成人文化走向儿童文化的演变规律。教科书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演变规律是由于意识形态、文化前见、文化认同在教科书的文化选择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异域文化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媒介,因此,国际理解理应是教科书进行异域文化选择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
教科书 异域文化 国际理解 小学《语文》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美霖
严歌苓常常对以往的创作进行重新改写,因而同一原型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着不同的塑造。1986年《绿血》中的"黄小嫚"与2017年《芳华》中的"何小曼"虽然人物故事的内核相近,但不同背景下的两次书写,对比展现了严歌苓笔下女性形象从无以自立的"女儿性"向悲悯万物的"母性"的转变态势,为觉醒女性指明了一条"母性"出路。无以自立的"女儿性"是严歌苓经历三件人生大事后陷入"做父亲的女儿还是做母亲的女儿"的两难困境所导致的结果。随着文化身份转变,严歌苓在价值观的冲击与边缘书写的激发下,逐渐将潜藏的"母性"特质述于笔端,并愈加悦纳女性独特之美,以消解紧张的两性关系,达到了自我和解。
关键词:
严歌苓 女性形象 女儿性 母性 转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世光 邱德芹
本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国际意识是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并在一系列社会科教科书的编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视角来看,教科书对异域文化的编写与设计既重视知识的呈现,更重视通过具体文化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文化识别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反思能力。教科书中的这些内容设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科教科书编写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社会科 教科书 异域文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岩松 曹锦锦
《王伦三跳》不仅是德国表现主义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成名作,而且是一部著名的"中国小说"。这部作品通过"事实想象",描绘了18世纪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文章运用谢阁兰的异域情调论对《王伦三跳》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该作品描绘了一幅以赞赏差异美、积极探索自我为基调,想象与真实共存的中国印象画。
关键词:
异域情调 中国形象 双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石琼蕊
伍绮诗是美国亚裔文学界的新秀作家,《无声告白》是她2014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对话是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核心,是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文章将《无声告白》置于复调理论的框架之内,对小说中存在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等对话形式进行了深入探析,以期探究这些对话形式背后所体现的家庭关系危机、性别关系问题、族裔身份危机等复杂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闫若婻
共生教育在我国作为民族文化与教育的理论范式,旨在探讨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共生融合的图景。中国民歌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活态基因,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美育资源。共生教育理论视域下中国民歌具有历史性、地域性、艺术性与民族性的文化特性,具有人与自然共生之维、人与文化创新之维、人与社会和谐之维、人与历史传承之维的多维育人价值与文化意蕴。对此,应通过构建民歌教学的内容体系、创设民歌审美空间、参与民俗节庆仪式、重视家庭文化传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重构中国民歌育人价值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
共生教育 中国民歌 育人价值 文化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研究主题视域下零被引与高被引论文分析——以环境科学领域为例
重新书写近代中国的大变革——读《梦醒子:一位华北乡村士子的人生(1857—1942)》
“互联网+”背景下中文纸质图书采购模式的变革——以三新书业为例
严刑能遏制腐败吗?——以中国为例的博弈论分析
城镇化背景下省域环境压力与环境响应关系研究——以浙江为例
RSS技术在图书馆新书通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ILASII系统为例
原乡的迷思与身份的建构——以钟怡雯散文的地域书写为视角
碳市场视角下的中国电力行业转型研究——以某省级区域电网为例
两种维度的出版历史书写——以王余光、吴永贵著《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为例
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