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6)
2023(6120)
2022(5281)
2021(5153)
2020(4200)
2019(9458)
2018(9521)
2017(17691)
2016(10285)
2015(11646)
2014(12163)
2013(11612)
2012(11094)
2011(10276)
2010(11007)
2009(10373)
2008(10646)
2007(10194)
2006(9561)
2005(9090)
作者
(29183)
(23803)
(23608)
(23145)
(15600)
(11479)
(10938)
(9423)
(9179)
(9060)
(8149)
(8101)
(8076)
(7826)
(7724)
(7400)
(7149)
(7118)
(7087)
(6980)
(6445)
(5928)
(5809)
(5777)
(5722)
(5537)
(5490)
(5484)
(4876)
(4780)
学科
(34914)
经济(34856)
管理(32256)
(28642)
(23943)
企业(23943)
(13262)
中国(12872)
(12762)
(11569)
(9787)
方法(9710)
理论(9655)
业经(9370)
教育(9268)
(8855)
银行(8852)
(8682)
地方(8552)
(8474)
农业(8253)
(7729)
贸易(7718)
(7581)
(7490)
税收(7200)
(7172)
(7159)
金融(7157)
财务(7141)
机构
学院(148235)
大学(145720)
(55683)
经济(53965)
管理(50892)
研究(49046)
中国(40904)
理学(40443)
理学院(39967)
管理学(39230)
管理学院(38923)
(33563)
(31664)
(28811)
科学(27487)
(25024)
财经(23910)
中心(23855)
(23532)
师范(23396)
(23111)
研究所(21365)
(21156)
北京(20902)
(19812)
(18794)
师范大学(18032)
(17372)
技术(17349)
财经大学(16833)
基金
项目(76783)
研究(65115)
科学(59187)
基金(51151)
(41868)
国家(41330)
社会(37798)
社会科(35510)
社会科学(35503)
科学基金(34997)
教育(31880)
(31179)
编号(30418)
成果(28782)
(25674)
基金项目(24985)
课题(22523)
资助(22106)
自然(19905)
(19633)
自然科(19358)
自然科学(19354)
自然科学基金(18991)
(18616)
项目编号(18111)
重点(17217)
(16913)
(16898)
规划(16333)
(15890)
期刊
(79371)
经济(79371)
研究(56268)
中国(37953)
教育(30373)
(28558)
管理(21396)
(21167)
金融(21167)
(19653)
学报(18405)
科学(16677)
技术(14743)
大学(14742)
业经(13285)
财经(13032)
学学(12771)
图书(12435)
农业(12168)
(11278)
经济研究(10977)
问题(10043)
书馆(9845)
图书馆(9845)
(9101)
(9066)
论坛(9066)
职业(9046)
理论(7685)
现代(7610)
共检索到261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希伟  
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包括定例性政策与变通性政策。定例性政策规定流动人口落户年限满二十年,具有田产、房产等不动产凭证且着实无法返回原籍地区应试,才可以向流入地政府申请异地科举考试;变通性政策大多是通过放宽落户要求而对异地科举考试限制进行松绑,但亦有少数情形通过提高落户门槛而收紧异地科举考试规定。探讨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历史参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陶嘉  
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承秦汉、魏晋南北朝,下开宋、元、明、清,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在考试管理、科目设置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效益,但由于封建社会所固有的局限性,也使得这项制度存在着一些负面。探讨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色,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消极影响,有助于正确认识其在中国考试史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地位,为当前的人才选拔和考试变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论科举的高等教育考试性质刘海峰科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它将读书与做官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而优则仕”的儒家学说制度化。在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应考──入仕”人生成功三部曲中,参加科举考试是关键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科举制的目的是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世清  苏苗苗  
通过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异地高考方案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地区的异地高考方案背离中央政策原意,在报考院校类型上"区别对待";准入条件中考虑不相关因素,包含不可控的指标;在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度较低,缺少参与的渠道与程序。为更好地推进异地高考方案的改革与完善,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有效监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沟通,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协调;积极发展农村普通高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政策的协同作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斌  
本文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异地高考"政策内容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表现为传统户籍制度的固着性,地方政府决策的自发性,以及利益群体关系的非线性。为有效推进"异地高考"方案的实施,应努力构建多方参与决策机制,合理配置流入地教育资源,适时调整报考准入资格,逐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景安磊  周海涛  李虔  
多源流理论提供了政策议程设置的分析模型,能透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黑箱",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阐释"异地高考"议题是如何引起政府关注的?政策共同体和相关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剖析在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汇合中,打开异地高考政策之窗的过程及其内在机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尹姣容  葛新斌  
异地高考政策总体上呈现出四种模式。从合理性理论视角出发,对政策的目的、依据、程序、结果进行审视是检验和回应公众质疑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合理性评判准则发现,当前的政策目的失轻于正义价值取向、政策依据解释乏力、政策程序从属于封闭的经验型过程、政策结果过度关注短期效应。据此提出,未来异地高考治理路径在于:坚持公民资格权利取向,以学籍为主控制准入,建构多方利益表达机制及共筑多重政策保障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若玲  郭振伟  
在京沪广等一线城市,民众对异地高考改革有着强烈的公平诉求,但因外来人口压力巨大,这些城市深陷改革困境,难以有实质性突破与推进。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对上海本地和外来人口双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能留在上海读书并不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唯一目的,在上海接受优质教育,继而通过高考享受更加优质的高等教育才是他们的真正诉求。异地高考政策主要面临难以平衡各方利益、政策目标与对象需求不一致、政策缺乏顶层设计等困境。要妥善解决好异地高考问题,必须考虑以下方面:统筹协调、分步实施;采取多元考试录取的方式;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促进区域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翟月玲  
我国"异地高考"政策一般采取"堵"的策略。各地纷纷出台的"高考移民"封堵政策应该说比较见效。近期对"异地高考"政策的松动也只是低层次的。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封堵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衡;二是省际间高考招生分数线高低差别大,部分省省际内二本院校高考招生分数线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异地高考"政策让我们深层次反思教育公平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莫凡  
两年前,上海非沪籍女孩占海特曾就异地高考问题在微博上约辩上海沪籍人士,引发了一场关于异地高考权的激烈交锋。两年过去了,高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异地高考正在全国多个省份陆续推开。关于异地高考,见仁见智,抵制的一方提出,要考虑到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员的高考利益平衡,以及本地的教育资源承载力和城市的容量。而支持的一方则喊出"教育平等"的口号,认为自己同样为城市纳税做贡献,应该享受异地高考的权利。由此,笔者想到美国的伦理学家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这样一个理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管华  陈鹏  
异地高考权就是异地高考考生要求在当地参加高考并按当地标准录取的权利,它来源于宪法上的教育平等权。教育平等权作为基本权利,要求政府履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取消省籍报考资格许可、提供统一的能力测评标准的义务。高校招生自主权来源于宪法上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要求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抛弃以省籍分配招生指标的办法,形成与各高校专业特色相适应的多元化的自主招生形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凡  
当前,异地高考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来分析异地高考政策的执行问题,发现其面临三大困境:一是政策社群、府际网络、生产者网络之间权责分配不当,合作与冲突并存;二是府际网络与议题网络之间的联合与抗衡;三是议题网络行动主体间互动不足、话语权较弱且内部分化情况明显。为此,在政策网络的视角下,本着公平的价值取向,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破解:一是调整政策社群与府际网络之间的权责分配;二是打开封闭的政策网络,加强各政策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三是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体系,强化议题网络政策行动者的话语权等,以促进异地高考政策的顺利执行,最终促进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习勇生  
教育政策内容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也是教育政策有效落实的基础。当前,各地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在政策目标、准入政策和管理举措上进行了适度创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政策目标过于趋同性和愿景化,缺乏可操作性;政策对象模糊,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概念界定不明确;政策实施主体重心偏低,权责不清晰。为此,地方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即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设定具有操作性的政策目标、丰富政策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完善监督问责和考核评价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邬志辉  
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利益群体主体分化的复杂性、利益诉求目标层次的复杂性、教育公平理论套用的复杂性、社会客观趋势判断的复杂性、道义责难与事实破解二元悖离的复杂性等方面,全面厘清这些复杂性需要对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彻底放开或有限度放开之后的风险予以考虑,这种理性化的考虑是为更合理的异地高考公共政策的精细化设计而生,而非拒绝放开异地高考公共政策的天然借口。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冯俊诚  陈晨  
利用2008-2014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教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使得地级市小学在校生数增加了4.0%,约新增1.23万小学生。同时,在围绕处理组界定标准、政策是否被预期所展开的稳健性分析中,该结论依旧成立。对于省会、流动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城市,异地高考的政策效应更大。此外,在对异地高考政策准入条件的考察中,就读年限(>3年)以及父母居住年限(≥3年)的要求分别致使小学生人数减少4.6和4.3个百分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