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7)
2023(5091)
2022(3984)
2021(3569)
2020(3047)
2019(6807)
2018(6327)
2017(12424)
2016(6684)
2015(7449)
2014(7395)
2013(7493)
2012(6476)
2011(5420)
2010(5558)
2009(5641)
2008(6236)
2007(5726)
2006(5024)
2005(4734)
作者
(18513)
(15618)
(15205)
(14489)
(9951)
(7287)
(7006)
(5982)
(5756)
(5565)
(5234)
(5209)
(5194)
(4748)
(4735)
(4664)
(4619)
(4547)
(4379)
(4294)
(3815)
(3694)
(3611)
(3543)
(3524)
(3474)
(3379)
(3323)
(3079)
(2894)
学科
(66277)
企业(66277)
(59800)
管理(46337)
(32861)
经济(32797)
(19603)
(17491)
财务(17486)
财务管理(17481)
方法(17296)
业经(17162)
企业财务(16657)
技术(12295)
企业经济(11765)
经营(10486)
数学(10322)
数学方法(10295)
(10259)
技术管理(9864)
(9575)
(9168)
决策(8813)
理论(8677)
(8444)
计划(8100)
经济理论(7437)
(7237)
体制(6864)
人事(6796)
机构
学院(104134)
大学(100479)
管理(50426)
(47438)
经济(46709)
理学(43415)
理学院(43099)
管理学(42874)
管理学院(42646)
(24899)
研究(24759)
中国(22097)
财经(19842)
(19838)
(17902)
(16404)
商学(16124)
商学院(15993)
财经大学(14619)
经济学(14222)
经济学院(12830)
经济管理(12741)
(12495)
北京(12157)
工商(11958)
科学(11708)
中心(11695)
(11146)
公司(10578)
业大(10455)
基金
项目(63383)
科学(53423)
基金(49742)
研究(47565)
(41169)
国家(40690)
科学基金(38598)
社会(33749)
社会科(32089)
社会科学(32080)
基金项目(26353)
自然(24940)
自然科(24511)
(24507)
自然科学(24504)
自然科学基金(24179)
教育(21604)
资助(19899)
(19284)
编号(18116)
(17316)
(15652)
(15476)
企业(14622)
(14507)
创新(14389)
(14110)
国家社会(14056)
人文(13835)
教育部(13555)
期刊
(54279)
经济(54279)
研究(27605)
(26022)
管理(25752)
中国(18533)
科学(11979)
财经(11103)
技术(10980)
财会(9810)
(9602)
学报(8968)
业经(8905)
(8721)
金融(8721)
经济研究(7951)
技术经济(7932)
大学(7915)
学学(7785)
会计(7658)
通讯(6790)
会通(6788)
经济管理(6443)
现代(6279)
问题(6196)
商业(5511)
(5451)
企业(5451)
(5346)
(5281)
共检索到154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宗和  宋树理  
异地歧视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趋向和企业效益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异地歧视通常隐藏于城乡歧视中,不易分辨。引发异地歧视的主要原因包括:雇佣信息成本高、社会网络关系不对称、业主歧视偏好、民工流动性强、社会以偏概全的认识倾向和根深蒂固的社会排外心理等。要消除异地歧视需着力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规范劳动力市场,打破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创新外来民工的保障体制,保证各种民工保护法规的切实执行;三是探索外来民工管理的新形式,并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基层教育来创造和谐氛围,使社会平等观深入人心;四是提高民工自身素质,增加对外来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民工的行业技能;五是着重实施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易福金  顾熀乾  
为分析新农合异地就诊和报销的地域性歧视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跨城乡、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本文利用7个劳务输出大省2007~201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县内报销比例每提高10%,农村劳动力选择县内务工的概率增加1.9%。同时,县内报销比例的上升对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的积极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升、外省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以及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使得这项医疗保障政策并没有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卢周来  
文章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的歧视问题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限制进入;劳动力行为的限制进入;劳动力同工不同酬;以及其它隐性歧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歧视,首先表现为区域性歧视,但究其实质,仍是二元经济结构中的经典性歧视;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是需求导向型———但其主体是政府———与供给导向型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是发展过程中的歧视,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造成效益损失,其中国有企业又是效益损失最大的受害者;影响全国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建立;致使政府行为越位、错位,劳动管理部门寻租活动猖獗,劳动力黑市屡禁不止;而且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劳动力失业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东霞  谌新民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源于雇主偏好还是经济动因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研究考察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户籍歧视是基于性别、肤色或城乡等标签式的前定特征的,雇主偏好和经济动因往往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企业用工体制演变过程,揭示了企业用工双轨制的经济动因,并利用2012年广东南海产业工人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和企业特征后,在工资报酬方面,临时工和派遣工工资显著低于正式工;在保险福利方面,临时工在获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上比正式工处于显著劣势,但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上差异不显著;派遣工在获取"四险一金"上比正式工均处于显著劣势。用工性质属非前定特征,排除了雇主偏好的因素,本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各种歧视 ,其中最为多见和敏感的是性别、种族和民族歧视。歧视的市场结果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能够增加歧视者的收入 ,而是使歧视者和被歧视者同时蒙受损失 ,甚至歧视者为其偏好付出的成本更加高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抗私  
劳动力市场对生产率相同的两性劳动者不公正或有差别地对待,或对生产率不同的两性劳动者以相同的对待,均被称为性别歧视。这种行为本身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但一般归为社会学范畴,经济分析的主流很少关注这个问题。但是,非直接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雪  
本文利用经济学供求原理分析工资差异产生的根源,将其细分为因户籍制度和因人力资本衍生的差异两类。据此分析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务工人员工资低下的原因。回归分析发现,技能水平与工资水平间具有显著性,技能提高一个百分点,工资水平会提高0.75个百分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嗣胜  姚先国  
菲尔普斯最早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中的统计性歧视模型,埃格勒和克恩后来从风险回避角度建立了一个不同的模型。本文认为这两个模型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并试图重新构建模型,给出统计性歧视的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一种常见的行为,表现在两性就业、工资、职业安排、劳动保障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差别。然而,以经济学的逻辑,不同性别的报酬或职业差异本身并不能作为歧视的充分证明,因为,教育水平、年龄、工作经验和工时数量等很多因素都决定生产率的特征,甚至这种差异还可能来自两性对从事市场或家务劳动的不同选择。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影响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所有供给和需求因素,如果与生产率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了正的或负的价值,才可能导致歧视。理性地认识性别歧视和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有助于女性劳动者对提高自己禀赋资源以获得更高产生率的深刻理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中  
多年来 ,我国在城乡劳动力政策设计上人为地扩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价格歧视 ,致使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歧视不但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而且使歧视与被歧视者同时蒙受了损失。城乡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价值含量相同 ,应一视同仁 ,不应对农村劳动力采取价格歧视 ,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让城乡劳动力在同一个市场上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宁  
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存在着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等六种现象,是由传统观念、用人自主权、劳动力市场等各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为此,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王昊  
本文基于一个城市劳动力样本首次将他们区分为本地工人、本地农民、外地工人和外地农民,并研究了对于外来工人和外来农民的地域歧视及户籍歧视,结果发现:首先,相对于本地工人而言,外地农民受到了56.5%的歧视,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个比例分解为26%的地域歧视与30.5%的户籍歧视;其次,如果直接利用劳动力的可支配月工资进行研究,而不考虑工作小时数、缴纳"三金"和个人所得税,则会在相当程度上低估对外来农民的歧视;第三,虽然外地农民受到了明显的地域歧视,但是外地工人却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域歧视。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并为制订降低歧视的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天竹  
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分析了具有不同身高等外貌特征的劳动力的工资差异及其来源。分解结果显示,较高男性的高收入几乎全部可以用人力资本、社会交际及其他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非常小。较矮男性的低收入有60%可以用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有40%属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身高较高(矮)的女性的高(低)收入也主要源于劳动能力特征差异;对较矮女性来说,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具有相反的影响,即劳动力市场不但不歧视反而偏爱较矮的女性。因此,劳动力市场歧视并不是身高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颜色  
本文在存在性别歧视的劳动力市场中研究了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分析表明,这两种政策都不是帕累托改进的政策,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介于自由市场和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之间,缓解了后者对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女性工人的不平衡影响。结合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仅要求同工同酬只能改善38.7%的女性工人福利,而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组合的负面影响较小。因此,为保证女性工人权益,这两种政策必须同时到位。特别是在工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替代弹性较高或市场利率较低时,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的负面影响较大,此时如果不能同时保障就业平等,那么自由市场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显洲  
本文关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存在性及其来源,通过Heckman两步法和Appleton分解,我们发现:男性的小时工资率比女性高出13.56%,在控制了选择偏差之后,这一比例上升为20.43%;由于女性劳动者占优的个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性别工资差异,男女工资差异的绝大部分是由收益率差异构成的;在不考虑就业概率的情况下,工资差异主要来源于女性劳动者在经验、婚姻状况、所有制性质和健康状况方面较低的收益率;在考虑到选择偏差和就业概率后,工资差异则主要来自于就业歧视。这意味着要减少并消除性别歧视,应当从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开始,并把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十分重要的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