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6)
2023(10386)
2022(8726)
2021(8239)
2020(6957)
2019(15723)
2018(15459)
2017(29755)
2016(15002)
2015(16370)
2014(15847)
2013(15129)
2012(13287)
2011(11435)
2010(10902)
2009(9643)
2008(8829)
2007(7407)
2006(5916)
2005(4360)
作者
(36253)
(30264)
(30150)
(28649)
(19169)
(14404)
(13675)
(11887)
(11564)
(10310)
(10301)
(10060)
(9312)
(9310)
(9052)
(8962)
(8810)
(8779)
(8617)
(8579)
(7125)
(7122)
(7091)
(6959)
(6888)
(6643)
(6438)
(6348)
(5973)
(5932)
学科
(57836)
经济(57669)
管理(49364)
(48675)
(43374)
企业(43374)
方法(30338)
数学(25457)
数学方法(25124)
技术(17047)
中国(15846)
(15784)
(15322)
业经(14939)
技术管理(12530)
理论(11363)
(10585)
(10219)
地方(10205)
财务(10185)
财务管理(10167)
农业(10073)
企业财务(9679)
(9524)
(9521)
贸易(9514)
(9276)
(9019)
(8640)
环境(8449)
机构
学院(194132)
大学(193337)
管理(85925)
(82619)
经济(81255)
理学(76183)
理学院(75504)
管理学(74426)
管理学院(74023)
研究(54325)
中国(40637)
(36910)
(36694)
财经(30461)
科学(30396)
(27987)
中心(27694)
(26695)
经济学(25916)
业大(25417)
(24101)
师范(23907)
经济学院(23508)
商学(23205)
财经大学(23158)
商学院(22984)
经济管理(22554)
(22430)
(22392)
北京(21668)
基金
项目(144704)
科学(118931)
研究(109888)
基金(108806)
(92587)
国家(91789)
科学基金(83055)
社会(75344)
社会科(70674)
社会科学(70655)
基金项目(58742)
(57119)
自然(52349)
教育(51651)
自然科(51312)
自然科学(51303)
自然科学基金(50441)
(47238)
编号(43412)
资助(41262)
(36615)
创新(33206)
(32994)
成果(32957)
重点(31817)
国家社会(31545)
(30639)
教育部(29790)
人文(29712)
(29317)
期刊
(80555)
经济(80555)
研究(52059)
中国(34755)
管理(33170)
(29137)
科学(24475)
学报(22649)
教育(21830)
大学(19588)
技术(19378)
(19315)
学学(18408)
财经(14874)
业经(14200)
(13926)
金融(13926)
农业(13406)
经济研究(13095)
(12868)
科技(11286)
技术经济(10379)
问题(10346)
(9303)
商业(8824)
理论(8587)
财会(8567)
统计(8545)
现代(8441)
(8028)
共检索到263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崔瑜  张亚敏  
企业家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的全民创业浪潮促使异地创业者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创业稳定性对个体、家庭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中国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就业身份为雇主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联系对异地创业者创业稳定性的影响,验证了社会融入感对异地创业者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文章进一步分析发现,异地创业者的代际差异、收入差异、家庭结构差异、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社会联系差异等特征对创业者创业稳定性有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老一代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依赖社会联系及社会融入感,新生代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受到社会联系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高技术行业异地创业者的社会联系不是影响其创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低技术行业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较依赖社会联系因素;流入东部和西部城市的异地创业者的社会联系正向促进创业稳定性,而流入中部和东北部城市的异地创业者的社会联系与创业稳定性不存在显著关系;此外,同学联系和同乡联系与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之间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本研究为理解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以及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提供有益借鉴,而探索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金字塔底层群体创业稳定性不仅丰富了创业减贫理论,也为从创业角度推进共同富裕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崔瑜  张亚敏  
企业家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的全民创业浪潮促使异地创业者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创业稳定性对个体、家庭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中国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就业身份为雇主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联系对异地创业者创业稳定性的影响,验证了社会融入感对异地创业者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文章进一步分析发现,异地创业者的代际差异、收入差异、家庭结构差异、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社会联系差异等特征对创业者创业稳定性有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老一代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依赖社会联系及社会融入感,新生代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受到社会联系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高技术行业异地创业者的社会联系不是影响其创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低技术行业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较依赖社会联系因素;流入东部和西部城市的异地创业者的社会联系正向促进创业稳定性,而流入中部和东北部城市的异地创业者的社会联系与创业稳定性不存在显著关系;此外,同学联系和同乡联系与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之间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本研究为理解异地创业者的创业稳定性以及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提供有益借鉴,而探索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金字塔底层群体创业稳定性不仅丰富了创业减贫理论,也为从创业角度推进共同富裕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计划  
人生需要用心经营,给自己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尽力为别人创造价值,获得双赢乃至共赢局面。这就要求营销者真诚和善意地对待顾客、员工、合作伙伴,乃至公众和竞争者,实现老子所说:"夫惟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达到孟子所谓的"仁者无敌"之境界,而这也许是企业保持百年不衰、基业长青的惟一正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兵  陈江  王彬  
成功的创业者比他人更具备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创业者的利润最终来源于这种能力属性,而并非因为他们喜好冒险;同时,创业者的能力并非完备,但他们必须具备人才资源整合能力。创业者是企业家吗?创业者与企业家其实存在以下不同之处:首先,他们所处的事业阶段不同。创业者仅是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更多环境不确定性,创办的企业容易夭折;企业家的企业已经安全渡过婴儿期,处于发展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玉  
不重官位重事业淮南矿务局林副业公司是该局农林处所属的一个生产单位。这个单位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原来农林处有一千多号人,属“吃皇粮”单位,各项开支皆依靠吨煤一角钱的提成(即矿务局每产一吨煤,农林处提成一角钱),经济上十分紧张,不少能做的事无法开张,很多人闲着没事干,职工福利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改善。面对这种困难局面,当了二十多年处级干部的张廷好同志(他原为大通林场书记)再也坐不住了,他向组织上提出要求,毅然辞去原有的职务,立志带领农林处的富余人员闯条靠自力更生致富的新路子。当时正值1984年,党的改革、搞活的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劲  王皓白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创业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同时通过比较社会创业者和企业创业者,对社会创业者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社会创业者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社会创业研究初步框架,为深入研究社会创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晓珊  陈和  
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灵魂人物,也是创业研究的核心议题。传统的个体特质和资源禀赋理论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创业者所具有的一些共性特征,但无法从根源上回答"谁是创业者"的问题。文章基于企业契约安排的视角,从企业的本质和权力源泉来审视创业者的本质,阐明创业者是企业的中心签约人,也是企业契约的安排者;通过梳理和比较分析"资本雇佣劳动"和"劳动雇用资本"两种关于企业中心签约人的观点,并进一步结合创业资源观和关键性资源理论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具有关键性资源才能够掌握企业权力的使用权,进而能够安排企业契约,成为创业者。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虹明  唐炎钊  肖雄辉  
社会地位感知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一股强大力量,深刻影响着个体行为表现以及创业者的创业承诺。选取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Survey,CLDS)数据,基于时空比较视角,从主观社会地位、地位感知偏差、地位邻里比较、主观流动感和流动预期5个方面考察社会地位感知对创业承诺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社会地位偏低的创业者表现出较高的创业承诺;创业者地位感知偏差越小,创业承诺越高;具备向上流动感的创业者拥有更高的创业承诺;当感知地位低于邻里平均水平时,创业者表现出较高的创业承诺。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创业承诺前因研究,对于激发创业者高水平努力提供了一定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宝山  
从事创业服务的人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创业者做大企业?因为他们在与创业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创业者在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便失去了方向,处于思路不清的焦虑状态。要么是盲目投资,导致失败;要么是犹豫不决,失去机会;要么是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上述创业者出现的状况,不是我们鼓励和支持创业想要的结果。就此而言,如何帮助那些处于成长阶段的创业者做大企业,便成为创业服务领域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是目前创业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宝山  
从事创业服务的人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创业者做大企业?因为他们在与创业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创业者在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便失去了方向,处于思路不清的焦虑状态。要么是盲目投资,导致失败;要么是犹豫不决,失去机会;要么是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上述创业者出现的状况,不是我们鼓励和支持创业想要的结果。就此而言,如何帮助那些处于成长阶段的创业者做大企业,便成为创业服务领域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是目前创业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璇  
大学生创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政府充分发挥创业政策的导向、支撑、激励和保障的社会价值,推动大学生创业。然而,大学生创业诉求和现存政策存在不均衡状态。文章以广州市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广州地区大学生创业者对政府创业支撑政策的知晓度、受益度、满意度和建议度。结论发现,大学生对创业政策有感性认知,但知晓深度与广度远不够;已享受一定政策红利,但政策供给与诉求严重失衡;创业政策满意度不高,且政策的实惠性不足;创业政策受内外因素影响,大学生期望多渠道改善政策体系。并从政策制定、内容供给、实施与监管环节,提出健全政策制定协同机制,丰富政策内容体系,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健全监督和反馈机制,健全政策引导教育机制等,为政府优化大学生创业支撑政策体系提供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尹苗苗   刘鑫怡   冯心莹  
用户创业绩效反映了用户创业活动的结果与成效。然而现有研究侧重于探讨用户创业的前因机制及形成过程,对创业绩效提升的结果机制关注不足。本文以21家用户创业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用户创业者与用户社区层面的关键因素对创业绩效提升的联动效应与路径选择。研究发现:(1)用户创业者与用户社区的单个条件变量不足以揭示创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但用户创业者先前经验和用户社区成员参与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高创业绩效存在3条驱动路径,包括大型活跃用户社区中通才型用户创业、多元活跃用户社区中通才型用户创业和经验型用户创业,其中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境下用户创业者受教育程度、用户社区规模与成员背景多元化之间任意两个条件变量的组合均可推动创业绩效的提升。(3)非高创业绩效存在2条驱动路径,包括沉默用户社区中经验型用户创业和通才型用户创业,非高创业绩效与高创业绩效的驱动路径并不对立,在用户社区成员参与度低的情况下,即使是通才型用户和经验型用户,也不能实现高创业绩效。研究结论揭示了用户创业绩效提升的多重驱动路径,为用户创业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尹苗苗   刘鑫怡   冯心莹  
用户创业绩效反映了用户创业活动的结果与成效。然而现有研究侧重于探讨用户创业的前因机制及形成过程,对创业绩效提升的结果机制关注不足。本文以21家用户创业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用户创业者与用户社区层面的关键因素对创业绩效提升的联动效应与路径选择。研究发现:(1)用户创业者与用户社区的单个条件变量不足以揭示创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但用户创业者先前经验和用户社区成员参与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高创业绩效存在3条驱动路径,包括大型活跃用户社区中通才型用户创业、多元活跃用户社区中通才型用户创业和经验型用户创业,其中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境下用户创业者受教育程度、用户社区规模与成员背景多元化之间任意两个条件变量的组合均可推动创业绩效的提升。(3)非高创业绩效存在2条驱动路径,包括沉默用户社区中经验型用户创业和通才型用户创业,非高创业绩效与高创业绩效的驱动路径并不对立,在用户社区成员参与度低的情况下,即使是通才型用户和经验型用户,也不能实现高创业绩效。研究结论揭示了用户创业绩效提升的多重驱动路径,为用户创业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默  任声策  
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连续创业者10年创业经历为纵向研究案例,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深入探索创业者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机理,并揭示创业活动的差异、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创业认知、创业学习对该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空间、强度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创业认知模式支配地位,创业者在被动性事件中倾向于采用分析式认知模式识别创业机会,采用直觉式认知模式发现创业资源,通过创造主动性事件在行动学习中利用创业机会,在经验学习中获取并管理创业资源;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创业者认知模式的转变,创业学习能够促进主动性事件对创业能力的提升效果;连续创业过程中,被动性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业能力提升的正反馈,被动性事件变少、主动性事件变多,创业能力得以巩固。研究结论对创业者如何在复杂事件环境中提升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敬伟   涂玉琦   王伟   张敏   靳秀娟  
创业者常常借由反馈来检验和发展机会设想,进而调整或优化机会开发决策。但现有文献针对创业者如何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问题缺乏深入探究。本文采取意义建构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考察了其中的过程机理并发现,创业者获取反馈后往往会开展两个阶段的意义建构。在第一阶段,创业者往往会综合认知与结果反馈、通过一致性判断将反馈确认为正向或负向反馈。在第二阶段,创业者采取的创业机会开发决策往往取决于其意义建构模式:面对正向反馈时,创业者往往基于意义确认采取机会坚持决策、基于意义拓展采取机会转向决策;面对负向反馈时,创业者往往基于意义维持采取机会坚持决策、基于意义中断采取机会转向决策。本文揭示了创业者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微观机理,深化了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中有关创业者意义建构动态及反馈功能的理解,并有助于启发创业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