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4)
- 2023(5601)
- 2022(4744)
- 2021(4445)
- 2020(3851)
- 2019(8664)
- 2018(8406)
- 2017(16015)
- 2016(9173)
- 2015(10057)
- 2014(9944)
- 2013(9966)
- 2012(9621)
- 2011(8686)
- 2010(8656)
- 2009(7898)
- 2008(7940)
- 2007(7181)
- 2006(6262)
- 2005(5837)
- 学科
- 济(35473)
- 经济(35426)
- 业(23864)
- 管理(23061)
- 企(19551)
- 企业(19551)
- 方法(17105)
- 数学(14943)
- 数学方法(14747)
- 学(11612)
- 财(10662)
- 中国(9225)
- 农(8446)
- 制(8349)
- 业经(6835)
- 务(6669)
- 财务(6663)
- 财务管理(6645)
- 融(6632)
- 金融(6631)
- 企业财务(6465)
- 银(6359)
- 银行(6316)
- 贸(6284)
- 贸易(6280)
- 地方(6275)
- 易(6127)
- 行(6040)
- 体(5969)
- 结构(5614)
- 机构
- 大学(137595)
- 学院(133413)
- 研究(54423)
- 济(52640)
- 经济(51510)
- 管理(45015)
- 理学(39122)
- 理学院(38541)
- 中国(38051)
- 管理学(37560)
- 管理学院(37326)
- 科学(37319)
- 农(34272)
- 所(30754)
- 京(30537)
- 研究所(28425)
- 农业(28044)
- 业大(26208)
- 财(24660)
- 中心(23112)
- 江(20976)
- 财经(19701)
- 院(19223)
- 北京(18937)
- 省(18364)
- 经(18080)
- 农业大学(17707)
- 范(17174)
- 经济学(17055)
- 科学院(16967)
- 基金
- 项目(94260)
- 科学(72458)
- 基金(69195)
- 家(65222)
- 国家(64774)
- 研究(59356)
- 科学基金(52547)
- 自然(37502)
- 社会(36973)
- 自然科(36679)
- 自然科学(36661)
- 省(36488)
- 自然科学基金(36066)
- 基金项目(35941)
- 社会科(35089)
- 社会科学(35077)
- 划(32393)
- 资助(30041)
- 教育(27520)
- 重点(22661)
- 计划(21055)
- 部(21004)
- 编号(20635)
- 发(20208)
- 创(19257)
- 科研(19140)
- 科技(18930)
- 创新(18249)
- 业(17523)
- 成果(17182)
共检索到199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栗茂腾 蔡得田 黄利民 马平福 祝虹
对HDAR0 0 2中的闭颖授粉水稻品系CL0 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 8进行了耐湿性比较 ,并对二者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花药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闭颖授粉品系CL0 1耐湿性较强 ,其结实性受连续降雨的影响较小 ;开颖授粉水稻T16 8耐湿性较差 ,连续人工降雨 10d以上时 ,其结实率可下降到10 %以下。在解剖结构上 ,开颖授粉水稻的药隔基本组织较规则 ,而闭颖授粉材料的基本组织则很不规则 ,其表皮层发生角质化。在亚微水平上 ,二者的线粒体在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存在状态、积累动态以及存在部位都有很大差别
关键词:
耐湿性 闭颖授粉水稻 线粒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兆波 栗茂腾 蔡得田
对开花前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T16 8和闭颖授粉水稻材料CL0 1的花丝长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开花前后 ,CL0 1花丝长度变化很小 ,其长度从 0 .2mm增加到 1.8mm左右 ,而T16 8的花丝长度增加较多 ,从 0 .15mm增加到 3.4mm左右。在解剖结构方面 ,T16 8维管束内有 2~ 3个环纹导管和 5~6个筛管 ,而CL0 1仅有 1~ 2个导管和 3~ 4个筛管 ,在亚微水平上 ,二者的线粒体在开花前后的积累动态、内质网的发达程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关键词:
闭颖授粉水稻 花丝 线粒体 圆球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栗茂腾 臧新 刘建民 余龙江 蔡得田
用Olympus AH3显微镜和日立透射电镜对闭颖授粉水稻CL0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8浆片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闭颖授粉水稻材料维管束的数目和结构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都有明显差异,闭颖授粉水稻材料浆片小且维管束数少,为8条左右,仅为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的一半。超微结构表明:开花前1 d、开花当天及开花后,闭颖授粉水稻不管是液泡的形成过程还是线粒体变化过程都与开颖授粉水稻有明显的不同。闭颖授粉水稻在开花过程中没有大量长形或椭圆形线粒体积累,再加上其浆片小且维管组织不发达,从而导致了闭颖。
关键词:
闭颖授粉 开颖授粉 浆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大虎 杨亚春 宋丰顺 倪金龙 李莉 杨剑波
【目的】鉴定、遗传分析和定位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新基因,了解水稻开花机理,利用闭花授粉基因防止转基因作物花粉漂移。【方法】通过EMS对优良粳稻品种H02进行诱变,发现了一个新的闭花授粉突变体8m30。利用突变体8m30与正常开花授粉材料广恢102配制的杂交种和相应的自交分离群体,采用形态特征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统计和遗传分析、基于图位克隆的基因定位等技术方法,对突变体8m30的表型、遗传和基因定位进行研究。【结果】突变体8m30与野生型H02相比,株高变矮,株型变紧,穗着粒密,在整个抽穗授粉过程中,颖花不张开。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的RM21964和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昌荣 戴陆园 廖新华 张建华 工藤悟 丹野久
将30份水稻耐冷性标准品种种植于4种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花药大小和花粉数变异的品种间差异以及与耐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使稻的花药缩小,不育花粉率增加。花药越大的品种耐冷性(用耐冷性级别表示,下同)越强(r=-0.678),这与上一年的结果较为一致;花药大小和花粉数有极为密切的关系(r=0.819);每药花粉数越多的品种耐冷性越强(r=-0.783)。日本品种的花药比云南品种小,花粉数比云南品种少;并且冷处理导致的不育花粉率增加,日本品种也明显高于云南品种。对花药大小和花粉数在评价稻的耐冷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再评估。
关键词:
栽培稻,花粉数,花药大小,耐冷性,云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丹 张佼蕊 何松林 郑云冰 谢栋博 王政 刘艺平
【目的】探寻克服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受精前障碍的授粉方式,为克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ra‘Fenyunu’)为母本,牡丹品种凤丹白(Paeonia ostii‘Fengdanbai’)、洛阳红(Paeonia suffruticos a‘Luoyanghong’)为父本分别进行远缘杂交,采用常规授粉、延迟授粉、重复授粉、切割柱头授粉和蒙导授粉5种不同授粉方法,对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研究母本心皮形态学特征,统计杂交组合结实率。【结果】杂交组合粉玉奴×凤丹白、粉玉奴×洛阳红采用重复授粉、蒙导授粉、延迟授粉的效果均优于常规授粉,在花粉萌发量、花粉管伸长及单花结实率方面表现为延迟授粉>重复授粉>蒙导授粉>常规授粉>切割柱头授粉,说明延迟授粉对于克服受精前障碍效果最佳,为最佳授粉方式。切割柱头授粉虽效果不佳,但对克服受精前障碍有一定影响。【结论】在牡丹、芍药远缘杂交育种中,可以采取延迟授粉的方法,减缓甚至克服母本柱头或花柱对异源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抑制,克服受精前障碍,提高育种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珊 陈先敏 吴巩 赵雪 申思 梁效贵 高震 周顺利
为探明同步授粉(SP)与自然授粉(NP)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生育特性,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和11株/m~2 2个种植密度处理,比较2种授粉方式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以及授粉前子房与授粉后籽粒的早期发育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下同步授粉的玉米穗粒数分别较自然授粉2017年提高1.1%和30.0%,2018年提高1.4%和26.2%。自然授粉果穗顶部子房重和籽粒重在整个早期发育过程中均显著低于果穗底部,而同步授粉处理在吐丝至授粉前,顶部和底部子房重量差异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使得授粉当天的二者重量差异不显著。同步授粉显著提高授粉后15 d果穗的生长速率。可见,低密度(5株/m~2)条件下同步授粉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显著,但在高密度(11株/m~2)条件下使玉米的穗粒数与果穗生长速率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同步授粉导致果穗顶部与底部子房与籽粒生长差异变小,同化物向"库"端分配增强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曼曼 王增辉 毛云飞 柴姗姗 赵晓红 范义昌 倪伟 毛志泉 陈学森 沈向
【目的】探讨不同授粉品种对苹果品质和香气物质成分差异的影响,为高效授粉树的选育和苹果品质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育高效授粉树‘红菱’‘红锦’‘红雾’的花粉,在‘富士’(Malus domestica‘Fuji’)、‘新红星’(M.domestica‘Starkrimson’)铃铛花期进行授粉,以授‘嘎拉’(M.domestica‘Gala’)花粉的果实为对照,对果实发育期间总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在果实成熟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含量等品质指标及香气物质成分。【结果】不同的授粉品种条件下,‘富士’和‘新红星’苹果除可滴定酸外的各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对照。‘富士’苹果经‘红菱’授粉后,其果形指数、硬度、花色苷、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12、1.15、1.28、1.12倍。‘新红星’苹果经‘红雾’授粉后,其单果重、果形指数、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22、1.12、2.48、1.10、1.11倍,其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仅为对照的75%。在果实发育的整个生长期内,不同授粉品种处理的‘富士’和‘新红星’苹果总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花后160 d,‘富士’经‘红菱’‘红锦’‘红雾’花粉授粉后,果实内总类黄酮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19.63%、28.72%、13.97%,‘新红星’在花后120 d分别增长14.18%、15.26%、4.24%,差异显著。‘红菱’‘红雾’‘红锦’和对照授粉处理的‘富士’和‘新红星’苹果总酯类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0.20%、52.03%、42.68%、45.10%和71.08%、68.85%、71.83%、66.03%,‘红菱’授粉后‘富士’‘新红星’果实总酯类挥发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14和203.91倍。‘富士’苹果中,‘红菱’‘红雾’‘红锦’授粉处理的果实乙酸-2-甲基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73、1.07、1.36倍;其己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09、1.12、1.29倍和1.50、0.77、1.30倍。而在‘新红星’苹果中,经‘红菱’‘红雾’‘红锦’授粉后,乙酸-2-甲基丁酯和己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82、1.27、0.93倍和2.57、1.15、0.27倍;乙酸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83、3.48、3.30倍。此外,‘富士’和‘新红星’苹果经‘红菱’授粉后,其烃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主要表现为法呢烯的增多。【结论】高效授粉树能显著提高‘富士’和‘新红星’苹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并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授粉组合对‘富士’和‘新红星’苹果品质影响差异较大,经‘红菱’授粉,‘富士’和‘新红星’苹果品质有显著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狄明慧 张红艳 李登朝 谭碧玲 谢宗周
以湖北省建始县的地方柑橘品种玉皇柚为试材,比较不同采收时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差异,确定最佳采收期;并比较花后240 d无籽类型和有籽类型果实外观及风味物质的差异,以期为玉皇柚的采收以及生产上无籽和有籽的取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花后240 d时采收的果实果皮着色程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有籽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固酸比最高为14.62,此时采收的果实外观和风味品质最佳,花后222 d时采收品质次之;而无籽果花后222 d时采收最佳,最高固酸比为14.55。花后240 d有籽果Vc含量(有籽类型35.98mg/100 g,无籽类型31.77 mg/100 g)及以大根香叶烯D为主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也更高。结果表明适时采收和授粉可以优化玉皇柚的果实品质,可通过科学采收和提高授粉率来提升果园收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华 孙璐 李旭辉 刘云鹏 王璞 周顺利
玉米早期籽粒建成过程中干旱胁迫会导致果穗顶部籽粒的败育,使穗粒数降低,进而减少玉米产量。为探明干旱胁迫对玉米籽粒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机制,利用旱池控水和控制授粉技术,在授粉后前10d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正常供水3个处理,研究了2个玉米品种统一完全授粉和底部不授粉植株籽粒生长和光合特性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玉米的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著降低,复水后二者均恢复到正常。干旱胁迫降低了植株干重、穗重和穗粒重,水分胁迫期间植株干重的降低幅度相对明显。干旱胁迫使统一完全授粉处理玉米顶部籽粒干重和体积分别在授粉后12~16或16d显著或极显著下降,最终表现为败育或灌浆不充实,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诗伦 汤楚宙 罗海峰
利用吊扇模拟直升机产生下吹气流,设计下吹气流授粉试验装置,以花粉总量、花粉密度、花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为评价指标,分析下吹气流速度对杂交水稻授粉花粉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总量、花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随着下吹气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下吹气流速度小于1.12 m/s时,花粉传播距离为0.42 m;当下吹气流速度为3.23 m/s时,花粉总量和分布范围较下吹气流速度为1.85 m/s时明显增加,花粉总量的增量为413粒,花粉有效分布面积率增长20.35%。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气流速度 授粉 花粉 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华新 沈熙环 李凤兰 李国锋
1993~1995年在河南卢氏种子园作了授粉试验,分析了不同授粉试验的授粉效率,证实在油松雌球花授粉期内,最先到达珠被臂的花粉,具有进入珠孔和珠心的优先权;在花芽绽开后第1~4d为雌球花的最适可授期,其中又以第2~3d的授粉效率最高;在可授期内重复授粉,对提高授粉效率和增加球果中饱满种子数量的效果不明显;一个授粉袋一次授粉用量以02mL为宜,小于01mL时授粉效率明显下降,大于02mL也不能增加球果中的饱满种子数;当交配设计的亲本花粉缺乏时,可用死花粉或滑石粉与新鲜花粉以1∶1的比例混合使用。本文还对各种授粉试验的授粉效率,开花同步指数估算时加权植的确定,及其加权后同步指数的变化作了初步...
关键词:
油松,种子园,花期,授粉机制,授粉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兴 张继 周双云 安振宇 方仁 邓彪 尧金燕
【目的】了解莲雾的开花习性和花粉可育性,为开展莲雾授粉作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莲雾花被开始松散分离至谢花期间每天的7:00、12:00和18:00观察记录其花被、花丝、花药、花粉和柱头等花器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花粉生活力;在花朵开放前2 d至开放后2 d,分析其柱头接受花粉的活性;收获时比较分析人工杂交授粉与自然授粉果实的品质。【结果】莲雾开花前1 d,紧闭的花被逐渐松散而分离,当天开花的花朵于6:00-7:00开放,11:00-12:00花粉完全散离花药;花序由最外下层开始开放,逐渐向内上层依次展开;花粉形态主要为三角形,有3个发芽孔;花粉在含10%蔗糖的培养基中、30℃时发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以花朵开放当天授粉的结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果实的单果重、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果实(P<0.05)。【结论】莲雾杂交授粉成功率主要受花粉生活力、柱头有效状态和温度3个因子影响,最适授粉温度为25~30℃,花粉收集最佳时间为花朵开放当天的7:00-11:00,授粉最适时间为开花当天。
关键词:
莲雾 开花习性 授粉 果实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代玉 骆凯 吴凡 王彦荣 张吉宇
闭花授粉(cleistogamy,CL)是一种完全自交的繁殖系统,属于最典型的自花授粉,近年来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闭花授粉的类型、花器官变异、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系统进化和相关调控基因。闭花授粉分为兼性闭花授粉、完全闭花授粉和诱变闭花授粉3种类型,其中兼性闭花授粉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总数的77.3%。基于这些分类,目前闭花授粉现象存在于53个科236个属705种被子植物中。与开花授粉(chasmogamy,CH)相比,CL花器官的数目相对减少,浆片退化。控制CL的基因有单基因、双基因和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孙海菁 刘昭息
对位于浙西北的9年生湿地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进行了生长性状的逐年观测和7年生时形质调查及材性测定,估算了遗传参数。各家系间的高、径生长和干形、分枝角等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家系平均遗传力也都达中等程度以上(h2f>0.4)。对生长性状进行了年度相关和早晚期选择效率分析,表明第5~7年是适宜的早期选择年龄。据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分枝角度四种性状建立的多性状选择指数表明,不可能对它们进行同步改良,生长性状应是主要选择因素。在等权重情况下,对通直度和分枝用进行约束,选择出三个以建筑材为目的的优良家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