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1)
- 2023(13851)
- 2022(11751)
- 2021(10999)
- 2020(9074)
- 2019(20537)
- 2018(20172)
- 2017(37969)
- 2016(21004)
- 2015(23015)
- 2014(22448)
- 2013(21850)
- 2012(20118)
- 2011(18156)
- 2010(18466)
- 2009(16501)
- 2008(16347)
- 2007(14808)
- 2006(13023)
- 2005(11514)
- 学科
- 济(79049)
- 经济(78985)
- 管理(61207)
- 业(60566)
- 企(50115)
- 企业(50115)
- 方法(28987)
- 数学(24782)
- 数学方法(24349)
- 农(24161)
- 中国(22291)
- 地方(21618)
- 技术(19890)
- 财(18806)
- 业经(18720)
- 农业(16250)
- 制(15981)
- 学(15311)
- 理论(14554)
- 策(14525)
- 贸(13872)
- 贸易(13860)
- 易(13370)
- 技术管理(13006)
- 银(12930)
- 银行(12891)
- 划(12732)
- 行(12407)
- 融(12065)
- 金融(12063)
- 机构
- 学院(282908)
- 大学(277837)
- 济(111809)
- 经济(109118)
- 管理(108945)
- 研究(97806)
- 理学(93211)
- 理学院(92073)
- 管理学(90564)
- 管理学院(89976)
- 中国(72304)
- 科学(60087)
- 京(58711)
- 财(51117)
- 所(48637)
- 农(48516)
- 江(45462)
- 中心(44883)
- 研究所(44177)
- 业大(41970)
- 财经(39619)
- 范(39371)
- 师范(39028)
- 农业(37740)
- 北京(36503)
- 院(36346)
- 州(36299)
- 经(35873)
- 技术(33465)
- 经济学(32160)
- 基金
- 项目(191018)
- 科学(151465)
- 研究(142202)
- 基金(135861)
- 家(118827)
- 国家(117755)
- 科学基金(101393)
- 社会(88762)
- 社会科(84093)
- 社会科学(84073)
- 省(78361)
- 基金项目(71952)
- 教育(66989)
- 自然(65537)
- 划(65141)
- 自然科(64080)
- 自然科学(64064)
- 自然科学基金(62979)
- 编号(58309)
- 资助(54250)
- 成果(47387)
- 创(44499)
- 重点(43464)
- 发(42845)
- 课题(42415)
- 部(41212)
- 创新(40735)
- 性(36083)
- 国家社会(36002)
- 科研(35580)
- 期刊
- 济(129147)
- 经济(129147)
- 研究(83273)
- 中国(63809)
- 农(44382)
- 管理(42657)
- 学报(42036)
- 教育(41648)
- 科学(40738)
- 财(39232)
- 大学(32126)
- 农业(30250)
- 学学(29978)
- 技术(27759)
- 融(27159)
- 金融(27159)
- 业经(21857)
- 经济研究(19684)
- 财经(18784)
- 业(16957)
- 经(16275)
- 问题(16026)
- 科技(15750)
- 坛(14484)
- 论坛(14484)
- 技术经济(14442)
- 职业(13558)
- 版(13296)
- 图书(13288)
- 资源(13197)
共检索到431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胡杨 孙健 黄国庭 黎东升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超常教育已体现出从栽培少数精英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呼唤各行各业涌现领军人才,产学研合作项目是不可多得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本研究运用一组产学研合作案例,深入分析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培养创新人才的邻近性因素及合作主体的应对状况,结果发现:多维邻近性从空间距离、技术领域、信任关系等方面,对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培养创新人才产生影响;合作主体对邻近性因素的应对举措有待改进。为此,应切实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努力增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实践经验,实行工作场所学习,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充分发挥多维邻近性对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伟 李全生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就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对创新人才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发展史,每一次的创新都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创新是一种质变,没有创新便没有今天繁荣的世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正如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呢?1.对创新的认识所谓创新,就是在有意义的时空范围内率先推出有价值的新的“产品”,包括精神形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拔尖创新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引领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对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明睿 欧阳奕滨 侯永雄
以国家战略方向、人才素质要求与企业发展需要为着眼点,挖掘“人工智能+”与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相契合的内在逻辑。基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有针对性地从育人生态构建、课程体系完善、专创融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优化5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致力于推动高职院校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广生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阚阅 徐冰娜
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16年"泰国4.0战略"推出以来,泰国政府为适应该战略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将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绑定"。其创新人才培养的举措包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强化人才培养;革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市场联系;搭建产学研平台,营造创新环境;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创新效率等多维度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图为泰国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推进"泰国4.0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守攻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作为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之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林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林业科研领域的国家队,本院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斌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业评价观,通过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标准,拓展课程评价内涵,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多维度的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管理的引领和促进功能,实行弹性化的教学评价管理制度等策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学业评价 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茵 翟颖
文章就"十四五"期间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创优人才培养环境、厚植一流创新文化、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打造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高地等措施,期望对山西"十四五"期间创新人才培养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熊丙奇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时下高校,尤其是"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而综观各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做法,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存在两大误区,直接导致创新人才培养浮于形式与表面,难以深入推进。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大误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误区,具体表现为"概念化"、"活动化"。(一)创新人才培养"概念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秋菊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讨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适应当代经济、科技及管理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需要解决理念、定位和实施三个层面上的问题,初步分为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综合技能和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基于素质导向的开放教育。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课程教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途径 定位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阎升光 何丽娟
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创新人才诞生的摇篮;通识教育实施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识教育之目的在于让高校大学生领悟中华文明之灵魂,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激励大学生不断思考,成为拥有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思想理念、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的一代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高申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素质的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的人。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等方法,归纳总结了12个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运用结构解释模型化技术,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该模型显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缺乏是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最直接因素,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是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间接因素,高校创新创业评价机制不健全是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因素。对此,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