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5)
2023(11926)
2022(9761)
2021(8973)
2020(6957)
2019(16038)
2018(15755)
2017(29758)
2016(16017)
2015(18059)
2014(18089)
2013(17745)
2012(16880)
2011(15390)
2010(15676)
2009(14857)
2008(14937)
2007(13449)
2006(12254)
2005(11804)
作者
(45553)
(38111)
(37715)
(35961)
(24331)
(18063)
(17117)
(14580)
(14510)
(13667)
(13144)
(12833)
(12375)
(12354)
(12176)
(11652)
(11222)
(11145)
(11053)
(10728)
(9839)
(9215)
(9194)
(8683)
(8659)
(8642)
(8619)
(8571)
(7649)
(7414)
学科
(69579)
经济(69472)
管理(46933)
(44217)
(35353)
企业(35353)
(24539)
中国(24075)
(23854)
银行(23709)
(22397)
方法(20742)
地方(20484)
(19878)
(18930)
金融(18927)
(18388)
业经(18176)
数学(17079)
数学方法(16935)
(13823)
制度(13819)
(13737)
贸易(13719)
(13605)
农业(13431)
(13295)
(12066)
环境(11750)
业务(11078)
机构
学院(228077)
大学(226487)
(99662)
经济(97493)
研究(83844)
管理(82284)
中国(71270)
理学(67833)
理学院(67066)
管理学(66252)
管理学院(65807)
(51593)
(49303)
科学(45494)
(41896)
中心(38687)
财经(38595)
(37593)
研究所(36967)
(35391)
(34875)
北京(32001)
经济学(31363)
(30613)
(30433)
(30376)
师范(30334)
(28759)
财经大学(28525)
经济学院(28075)
基金
项目(139843)
科学(110739)
研究(109541)
基金(99934)
(84903)
国家(84121)
科学基金(72191)
社会(70725)
社会科(67155)
社会科学(67143)
(55059)
基金项目(51467)
教育(50058)
(45841)
编号(44750)
自然(42047)
自然科(40992)
自然科学(40983)
资助(40431)
自然科学基金(40225)
成果(38430)
(35892)
课题(32795)
(32174)
重点(32077)
(31629)
(29850)
发展(29664)
国家社会(29489)
(29170)
期刊
(123654)
经济(123654)
研究(81138)
中国(56531)
(41727)
金融(41727)
(39996)
(35566)
管理(33920)
教育(30030)
学报(29697)
科学(29045)
大学(24057)
农业(22645)
学学(22406)
业经(20506)
财经(20187)
技术(19564)
经济研究(19418)
(17298)
问题(16123)
国际(15260)
(14734)
世界(12601)
理论(11390)
(11379)
论坛(11379)
(11280)
现代(10874)
改革(10540)
共检索到386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昊  
开放银行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金融科技新业态。在运作中除监管机构外,还需充分平衡银行机构、第三方机构、金融消费者等主体间的责权义关系。英国作为开放银行先行者,从实际效果看,开放银行在推动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方面都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近半数中小微企业持怀疑态度、客户授权程序繁琐等。为稳妥促进开放银行发展,我国可以考虑首先以中小企业数据为共享重点,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出开放银行,并做好标准制定、中小企业保护等方面的顶层设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付英俊  
近些年来,随着"ABCD"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发展迅猛。依托金融科技,商业银行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金融业与场景的融合更加深入,形成开放的生态体系,"开放银行"的概念开始兴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开放银行""无接触贷款"再次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开放银行"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开放银行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技术手段与合作机构共享金融数据、算法、交易等,使合作机构有权调用商业银行的API或SDK,从而向用户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的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开放银行是一种全新的银行业态,在这种新业态下,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服务。开放银行的本质是数据共享,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要素,开放银行通过优化数据资源配置,改善金融有效供给,赋能经济发展。开放银行是银行经营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业务场景由内向外延伸,"单兵作战"向"合作共赢"转变,"客户服务"向"用户服务"拓展。未来,开放银行将是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蕊  颜大为  
近年来,在金融科技浪潮推动下,"开放银行"和"金融科技生态圈"的概念引起了各国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关注。本文基于这两个概念,提出"开放银行生态圈"概念,即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长尾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共享经济理论以及金融功能理论方面分析了"开放银行生态圈"构建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客户需求和偏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商业银行竞争环境以及各类科技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分析了"开放银行生态圈"构建的驱动因素。本文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开放银行建设的经验,并从生态架构、发展模式和发展建议角度剖析了"开放银行生态圈"构建的路径,为我国开放银行生态圈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理伟  
针对当前全球科技治理集体行动困境凸显现状,关注全球科技治理中国际科技组织的发展与运作机制,采用文献调研法,基于元动因分析探讨国际科技组织治理模式形成和演进过程。分析表明,国际科技组织在全球科技治理进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专业化科技社团的单一内部治理、制度扩散之下的多边治理,到融合多元行为体和多维治理机制的复合治理,在复合治理的背景下组织间互动频繁,呈现出交叉性、联合性和整体性的突出特点。究其演进动因,既源于全球科技治理的专业性制度需求,也得益于国际科技组织自身的制度能力。然而,国际科技组织在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进程中依然受制于独立性较弱、参与主体价值诉求差异、科技治理权力结构不均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未来重构国际科技组织治理的新路径,需要推动自上而下的联合国机制实现渐进有序参与,同时以自下而上的治理创新形成全球科技治理的组织合力,使国际科技组织间合作的新范式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新的治理理念、方案与治理机制。面对当前内外部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中国也需通过密切发展与国际科技组织的关系、引进和发起高水平国际科技组织、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举措,积极运用国际科技组织的途径参与全球科技谈判与治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银行保险,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金融界普遍称道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其经验在于,一是银行保险的发展与金融经营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银行保险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三是银行保险发展的主导产品为人寿保险产品;四是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因势而变、不能固守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文韬  水晶石  
本文综合分析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的发展和我国现行的社区银行情况,并结合我国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走向,探讨了民营银行以社区银行为突破口,作为发展的初期路径的可能性,并对民营社区银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十八届三中全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潘思中  
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存在自由竞争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以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供给方)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社会中的人(需求方),资源配置最优化就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满足,实际上由于人们以各人的利益为追逐目标,自我导向(Self—Driented)和现实导向(Present oriented)必然导致对长期风险与社会公共产品的归避,从而导致联结社会资源配置与个人收益最大化的桥梁——社会成本与个人成本,社会收益与个人收益的脱节。因此,自由竞争的结果不能保证资源在社会层次上的最优分配,国家责无旁贷地负起责任,实行经济干预以达到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光凯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建设和完善学分银行的运作机制,对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分银行内涵和建设困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找准课证融通与学分银行建设发展的契合点,分析梳理“课证融通”机制建立的若干模式,旨在解决学分银行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学习成果互认、学分认定与转换的难点,并提出了基于“课证融通”的学分银行建设实施的技术要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清胜  周星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银行的国际业务对人民币业务的示范和借鉴作用越来越大,国际业务对商业银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凸显。但是,长期以来中资银行已形成了对人民币业务的路径依赖,国际业务的经营能力较弱。本文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中资银行对本币路径依赖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其表现,探讨了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增强中资银行整体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进行调整,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根据自身条件及战略安排选择国际化发展模式,通过三个阶段的动态国际化发展过程,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商业银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书生  赵亮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从国外经验来看,设立社区银行是解决农业资金支持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应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优化县域银行业体系,设立和发展社区银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志远  王婷婷  郭倩  
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不断涌现意味着简单的协议代理模式开始逐步走向更深层次的股权融合模式。本文从中小商业银行视角,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重点对法国和美国模式进行了介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形成的银行系保险公司基本是沿用了法国模式,即:商业银行直接收购或设立保险公司,而美国模式,即:商业银行收购或设立保险中介公司的模式在我国尚无实践。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收购保险代理、经纪公司的模式不仅更符合战略需要,而且成本较低,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大银行主导的收购保险公司的案例仍将继续出现,而遍布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收购保险代理、经纪公司的实践也将有望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明贤  罗荷花  易蕊琦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重要实践,我国设立村镇银行的首要目标是服务"三农"。本文以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为背景,梳理了关于村镇银行发起主体、股权设置、治理结构、正向激励和网点设置等一系列制度改革,重点分析这些制度对村镇银行"支农"目标、业务经营自主权等方面的影响,探讨这些制度如何影响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及行为,并据此提出改革完善村镇银行相关制度的路径选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雷  王慧聪  毛晓飞  龚一泓  
开放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转型升级的产物,旨在通过开放数据和业务,构建平台化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服务。金融科技的运行新规则是开放银行发展的重要动因。开放银行以开放API为技术,以数据深度挖掘和开放共享为本质,实现了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场景的"无缝对接"。在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下,开放银行通过开放平台,打造开放生态,形成了场景聚合型、业务输出型、综合型等不同的构建模式。上述各类开放银行构建模式在实践中既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推动开放银行进一步发展,需要强化共赢共生的战略思维,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完善平台化、开放式IT架构,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塑造金融科技新生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文彬  
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银行业通过跨行业、跨国界并购方式,迅速发展成为全能银行。银行产业向全能银行发展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成为拥有7万亿资产,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作为传统全能银行,为了增加国际竞争力,与美国银行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