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9)
2023(6256)
2022(5005)
2021(4670)
2020(3813)
2019(8815)
2018(8271)
2017(15851)
2016(7748)
2015(8769)
2014(8519)
2013(8299)
2012(7621)
2011(6795)
2010(7140)
2009(7180)
2008(6396)
2007(5749)
2006(5245)
2005(5146)
作者
(21245)
(17462)
(17373)
(16492)
(11344)
(8309)
(8005)
(6911)
(6386)
(6135)
(5941)
(5925)
(5532)
(5521)
(5489)
(5389)
(5200)
(5095)
(4906)
(4614)
(4340)
(4283)
(4055)
(4028)
(4001)
(3978)
(3857)
(3662)
(3471)
(3466)
学科
(34429)
经济(34395)
(27034)
金融(27034)
(26837)
(23597)
银行(23595)
管理(23567)
(22968)
(22476)
企业(22476)
中国(18000)
方法(13695)
数学(12374)
数学方法(12331)
(11817)
(11290)
中国金融(11260)
(9535)
(8816)
财务(8801)
财务管理(8790)
企业财务(8557)
业经(8095)
地方(7694)
(7135)
贸易(7123)
(6971)
(6788)
农业(6594)
机构
大学(111476)
学院(110099)
(55427)
经济(54447)
管理(43067)
中国(38905)
研究(37718)
理学(35913)
理学院(35633)
管理学(35283)
管理学院(35085)
(27970)
(22550)
财经(22272)
中心(20421)
(20346)
(20073)
金融(19736)
经济学(19353)
(19132)
银行(18451)
经济学院(17517)
(17500)
科学(17130)
财经大学(17084)
(17057)
(15905)
人民(15669)
研究所(15414)
北京(14704)
基金
项目(68397)
科学(54998)
研究(53033)
基金(52231)
(44904)
国家(44071)
科学基金(38229)
社会(36485)
社会科(34822)
社会科学(34811)
基金项目(26780)
(24738)
教育(23250)
自然(22252)
自然科(21764)
自然科学(21760)
资助(21758)
自然科学基金(21431)
编号(20634)
(20525)
成果(17475)
国家社会(16075)
(16029)
重点(15191)
(15125)
(14919)
教育部(14637)
(14623)
(14402)
人文(14227)
期刊
(59981)
经济(59981)
研究(38414)
(33314)
金融(33314)
中国(22678)
(22289)
管理(17330)
(13581)
科学(12962)
学报(12794)
财经(12695)
(10822)
大学(10803)
学学(10309)
经济研究(10210)
业经(8428)
农业(8138)
技术(7924)
问题(7689)
教育(7614)
国际(7572)
理论(7295)
(7226)
世界(6991)
实践(6435)
(6435)
中国金融(5687)
技术经济(5228)
现代(5114)
共检索到183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根发  
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其资本市场一定要开放。资本市场一开放,将对该国的金融安全产生威胁。资本市场开放使国家减弱了对汇率、利率的调节能力。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稳定,证券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目前,我国在资本市场抗冲击能力上仍存在不少问题。要提高资本市场抗冲击能力,就要选择有限制的直接开放模式。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金  
本文首先论证了资本市场与国家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我国资本市场抗冲击能力的现有优势和潜在问题两方面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抗冲击能力,最后提出通过选择合适开放模式以提高资本市场抗冲击能力的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昆  
随着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许多难题,大量短期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就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从阐述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冲击金融安全的途径和传递方式入手,提出了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对策:执行WTO协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部门的改革及资本市场工具的发展;加强金融安全法制建设,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水平;严格控制外资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维安  
本文在总结入世一年多来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新进展的基础上,从金融开放度、金融竞争度、金融冲击度三方面理论与实证分析了银行业开放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并就银行业开放提出相应的金融安全策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大光  何静  
我国银行业开放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如果处理不当,金融开放的压力完全有可能转换成金融安全的压力。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国债规模与偿债能力、金融市场状况及来自外部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开放并不能直接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安全,相反,通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降低银行不良资产、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还会减少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在提高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也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进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兴市场要大量依靠外来资本推动其经济增长,因而外资的稳定流入对增长速度的维持至关重要。一旦外资出现不稳定,增长速度就难以维持,不但经济出现衰退,严重的甚至会爆发金融危机。正是这种原因,1994年和1997年全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红力  
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利益,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要义。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取决于金融安全战略的高下,而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正本清源,正确看待三个问题:首先,金融安全不是一个纯粹技术问题,也不是被动防御的过程,不能仅用指标来进行衡量,而需要从整体的、长期的、全盘的、深远的、主动的战略角度来进行考虑、设计和实施;其次,最大化国家利益是阳谋,不是阴谋;最后,安分守己并不安全,"对外乱中有为,对内底线思维"共同构成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思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延平  张方群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进程,就会立即卷入国外的金融漩涡。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金融安全问题。尤其是当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俊文  
信用评级业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级,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决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定价权,并直接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为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丁骋骋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了资本市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通过分析18个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数据得出:一国如果拥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往往吸引较多的国外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大量流入,引起资本账户顺差,与之同时往往伴随着经常账户逆差。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一国合理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前提;与之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过程中实现自我调节的缓冲器。我国多年来一直保持资本账户巨额顺差,但主要是通过FDI实现的,这种格局的形成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有关。对我国而言,建设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对我国国际收支管理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曙光  张逸昕  
本文对外资引入影响银行业宏观市场稳定性的途径和机制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提炼出了市场竞争效应、金融文化重构效应和金融监管倒逼完善效应三大积极效应,及资本外撤效应、外资母国风险传导效应和金融监管规避效应三大消极效应。采用61个国家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外资引入与一国银行业宏观市场稳定性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曲线极值点对应了消极效应不断放大并超出积极效应的临界点。倒U型曲线代表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随一国发展发生动态变化,不同国家因制度文化等差异其倒U型曲线也各自不同。最后,本文基于该关系曲线,提出了适度提高银行业外资占比、健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制度和内外并举、双向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彦峰  
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保驾护航。在2018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央行行长易纲随后在分论坛上阐述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在金融供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日龙  郝国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金融成为新的金融业态已被人们认可。同时,依数据安全托起美好数字生活也迫在眉睫。数字金融摆脱了实体金融网点的束缚、发挥了长尾效应、降低了风险评估难度,对未来金融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安全带来了重大变革。数字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构成有区别又相互交织,同时又具有共通的价值内核。要重视数字金融发展和资本市场安全,健全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实现数字金融监管全覆盖、实现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双赢、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加强数字金融诚信建设,树立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数字金融与资本市场,以有效配置资源为目标、发展法定数字货币、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完善数字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推动数字金融会计基本准则建设、提升会计处理透明度、发挥会计信息在监管中的作用;培养数字金融人才,做好总体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