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8)
- 2023(13567)
- 2022(11303)
- 2021(10556)
- 2020(8498)
- 2019(19182)
- 2018(18682)
- 2017(34940)
- 2016(18359)
- 2015(20720)
- 2014(20262)
- 2013(20056)
- 2012(18632)
- 2011(16980)
- 2010(17044)
- 2009(16058)
- 2008(15940)
- 2007(13819)
- 2006(12421)
- 2005(11444)
- 学科
- 济(95930)
- 经济(95855)
- 管理(55811)
- 业(48200)
- 企(38341)
- 企业(38341)
- 方法(34313)
- 数学(31053)
- 财(31002)
- 数学方法(30804)
- 中国(27378)
- 农(22423)
- 地方(22125)
- 贸(19453)
- 贸易(19442)
- 易(18967)
- 业经(17815)
- 制(17748)
- 学(15043)
- 务(14780)
- 财务(14758)
- 财务管理(14714)
- 银(14585)
- 银行(14583)
- 农业(14244)
- 融(14064)
- 金融(14063)
- 行(14021)
- 企业财务(13976)
- 财政(13940)
- 机构
- 学院(264581)
- 大学(262626)
- 济(130930)
- 经济(128758)
- 管理(98133)
- 研究(95876)
- 理学(83455)
- 理学院(82619)
- 管理学(81530)
- 管理学院(81038)
- 中国(76601)
- 财(65526)
- 京(53840)
- 科学(50772)
- 财经(48749)
- 所(47121)
- 经(44381)
- 经济学(43444)
- 中心(42501)
- 研究所(41832)
- 经济学院(39012)
- 江(38714)
- 财经大学(35880)
- 北京(34764)
- 院(34173)
- 农(33822)
- 范(33199)
- 师范(33002)
- 州(30235)
- 业大(29810)
- 基金
- 项目(165299)
- 科学(132452)
- 研究(126756)
- 基金(123226)
- 家(105113)
- 国家(104311)
- 科学基金(90223)
- 社会(85704)
- 社会科(81565)
- 社会科学(81552)
- 基金项目(62674)
- 省(60915)
- 教育(57640)
- 自然(53372)
- 自然科(52177)
- 自然科学(52164)
- 资助(51448)
- 自然科学基金(51248)
- 划(51021)
- 编号(50122)
- 成果(41525)
- 部(38569)
- 国家社会(37129)
- 重点(37118)
- 发(37093)
- 课题(35120)
- 教育部(34322)
- 创(34161)
- 中国(33324)
- 人文(33271)
- 期刊
- 济(151338)
- 经济(151338)
- 研究(91606)
- 财(52998)
- 中国(52719)
- 管理(37936)
- 科学(32142)
- 融(31745)
- 金融(31745)
- 农(31708)
- 学报(31457)
- 经济研究(27845)
- 财经(25892)
- 大学(25364)
- 教育(24373)
- 学学(24030)
- 经(22512)
- 农业(21797)
- 技术(21700)
- 业经(21583)
- 贸(19499)
- 问题(19313)
- 国际(17550)
- 世界(16266)
- 技术经济(14266)
- 统计(13548)
- 策(12079)
- 商业(11955)
- 现代(11802)
- 经济问题(11698)
共检索到420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孙俊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以货币和财政政策为代表的宏观调控受到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的空前关注。本文选取1996年1月-2010年8月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多变量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支持以通货膨胀率、股市收益率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作为描述三区制经济状态的指标变量。分区制的累积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在不同状态区制下,货币供应量、信贷、利率、财政支出和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系统具有非对称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财政政策 非对称 开放经济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厉骞 李文兴
以总量调节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产业产生非对称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不同资本存量的产业会对货币政策反应存在差异。接着利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际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产生与行业资本存量、行业财务负担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有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非对称 产业效应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效应 市场结构 传导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经典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意味着相同程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通过构建四类货币供给方程全面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藉此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期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大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但滞后两期和四期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则分别大于相应滞后期的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力度;考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货币冲击 测度指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琳 陈伟 刘波
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规模,形成了对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对冲或扩大作用的势力,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背景,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构建分阶段VAR模型,分析在不同货币政策区间,即货币紧缩阶段和货币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存在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通过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及考虑影子银行影响与否的四种情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同阶段、不同工具的实施效应存在差异。目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货币紧缩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对冲影响,货币扩张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放大影响。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紧缩 货币扩张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玄相伯 吴诗锋
本文采取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比考察了中国1979-2010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对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四大区域的不同经济效应和物价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和区域物价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不同,货币政策对东部区域的经济和物价具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则主要影响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与各区域物价水平的Granger因果关系相对不明显。这一发现对构建合理的宏观政策组合具有启发性意义。在政策上,应注重对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使用,并利用产业政策作出有效的配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齐鸣 阎芳
本文试图在国内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ndersen and Jordan(1968)所提出的St.Louis方程对中国货币-财政政策相对重要性进行研究,力求解释中国经济转型前后货币-财政政策的某些特殊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永红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脉冲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静文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探讨不同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进一步模拟得出不同外生冲击下两种利率规则的实施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名义汇率贬值率和贸易条件,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稳定效果都好于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但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福利损失都小于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利率规则 通胀指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静文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探讨不同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进一步模拟得出不同外生冲击下两种利率规则的实施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名义汇率贬值率和贸易条件,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稳定效果都好于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但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福利损失都小于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利率规则 通胀指标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日清
本文基于国房景气指数及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一是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处于"平稳期"时,对房地产市场几乎没有作用,但是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上行期"和"下行期"时作用明显;二是预期货币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具有预期调控作用,非预期货币政策变动则会弱化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作用,因此,具有一定规则、平稳可预期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维护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另外,现阶段适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为货币供应量,而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可能有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方差分解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