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8)
- 2023(13795)
- 2022(11230)
- 2021(10194)
- 2020(8112)
- 2019(18420)
- 2018(18432)
- 2017(34047)
- 2016(18281)
- 2015(21025)
- 2014(21312)
- 2013(20875)
- 2012(20018)
- 2011(18658)
- 2010(18907)
- 2009(17779)
- 2008(17766)
- 2007(16099)
- 2006(14934)
- 2005(14294)
- 学科
- 济(103935)
- 经济(103832)
- 管理(48311)
- 业(45260)
- 企(34348)
- 企业(34348)
- 方法(32625)
- 中国(32483)
- 数学(27429)
- 地方(27225)
- 数学方法(27172)
- 农(25160)
- 业经(22574)
- 学(19411)
- 贸(18269)
- 贸易(18254)
- 易(17632)
- 制(17544)
- 财(17076)
- 农业(17055)
- 融(16495)
- 金融(16495)
- 银(16381)
- 银行(16364)
- 地方经济(16299)
- 发(16042)
- 行(15983)
- 环境(14180)
- 理论(13896)
- 和(13100)
- 机构
- 大学(281073)
- 学院(278874)
- 济(130458)
- 经济(128006)
- 研究(108646)
- 管理(97723)
- 中国(84531)
- 理学(81540)
- 理学院(80509)
- 管理学(79241)
- 管理学院(78717)
- 京(62312)
- 科学(61814)
- 财(58234)
- 所(55570)
- 研究所(49781)
- 中心(47176)
- 财经(45204)
- 农(43518)
- 江(43251)
- 经济学(42803)
- 经(41037)
- 北京(40926)
- 范(39566)
- 师范(39206)
- 院(38533)
- 经济学院(38189)
- 业大(35020)
- 州(34693)
- 农业(33486)
- 基金
- 项目(170137)
- 科学(134513)
- 研究(128497)
- 基金(123635)
- 家(107308)
- 国家(106408)
- 科学基金(89908)
- 社会(85053)
- 社会科(80639)
- 社会科学(80622)
- 省(63700)
- 基金项目(63018)
- 教育(58095)
- 划(53927)
- 自然(52782)
- 自然科(51563)
- 自然科学(51550)
- 资助(51088)
- 自然科学基金(50664)
- 编号(50650)
- 成果(43303)
- 发(42996)
- 重点(39169)
- 部(38631)
- 课题(36922)
- 国家社会(36814)
- 发展(35757)
- 展(35199)
- 创(34399)
- 中国(33922)
- 期刊
- 济(161010)
- 经济(161010)
- 研究(96787)
- 中国(65106)
- 财(42986)
- 农(42729)
- 学报(40984)
- 管理(40932)
- 科学(39729)
- 教育(34810)
- 大学(32006)
- 融(31553)
- 金融(31553)
- 学学(29704)
- 农业(29232)
- 经济研究(27039)
- 技术(25356)
- 财经(24540)
- 业经(23597)
- 经(21569)
- 问题(21227)
- 贸(18986)
- 国际(17648)
- 世界(17612)
- 业(15987)
- 技术经济(15570)
- 图书(13599)
- 统计(13308)
- 经济问题(13114)
- 现代(13051)
共检索到459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和建立区域统筹发展的支持体系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经济理论研究包括纯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研究。前者是对经济理论体系的修正、改进和完善,对原有的命题或定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根据这一命题或定理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体系更为合理和完善。后者是对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作理论研究,对有关经济现象作出理论上的解...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男
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其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关联值得探究。在回顾经济人类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腾冲和景洪两个田野点的参与式观察及访谈,发现城镇化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一种"同构"的内在关联。在发展模式、运行逻辑、结构分布、动力机制、价值理念上,都体现出粗放、规模效益、分层分化、绩效考核、效率优先等共同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受困。唯有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经验、文化生态、民族关系和社会经济环境,才能构建适切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建议:(1)在价值理念上确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长期规划;(2)在教育结构布局上加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教育;(3)在发展模式上引导民族地区教育从粗放式逐步转向集约式,重视教育发展的内涵、软件和质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张弥
本文系统总结了对外开放对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效应。对外开放,引进了我们需要的资金;引进、学习、吸收、消化了国外的科学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的再创新;也使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以及现代的企业制度;而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边内陆开放,形成了我国全面开放的格局,这些开放地带和这种开放格局,使我们内生了新的体制机构和新的生产力增长点;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通过加工出口贸易,我们将数亿剩余劳动力这样的劣势转变成了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样的比较优势。这样一些对外开放的方面和内容,是30年来强劲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对外开放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
关键词: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现代化 经济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金栋昌 王宇富 徐梦真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中精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发展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担当、发展特质以及其在文化强国中的角色定位中认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从转型起步发展、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三步走”中系统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回应“人本”需求、“效能”要求、“时代”诉求三大着力点中彰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义,从“空间-人-资源”三位一体的总体逻辑中邃密空间再造、供需匹配与资源融合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渝玲 林心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力量、经济制度、价值理念、分工体系、物质和精神财富等现实条件。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进程一体化、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基础设施配置协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水平均衡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研究及其对现代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赵晓雷一、西方经济学引进、研究综述(一)西方经济学引进的历史概况西方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比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引进传播要早。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批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就开始传播一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华 刘展豪 毛开元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深刻阐释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与理论内涵,系统梳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历程,立体展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就,以党的二十大新要求展望高质量发展路径。新时代的十年,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成功走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具体表现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效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面向新征程,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杨丹辉 李晓华 邓洲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在向高收入迈进阶段,工业发展表现出相似的结构转变特征,具体包括:工业占比较为稳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增长。但是,后发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多方面挑战。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日益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释放和升级的内需、更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奠定了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基础条件,有能力有条件推进工业行稳致远。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既要高度重视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也要主动布局,积极应对世界大变局下的多重挑战,把握好全球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要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并举,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政策协同性一致性,坚持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婷婷
马克思主义经济科技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间的关系,并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更加凸显优势。马克思主义经济科技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会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先明 王希元
针对传统"结构分析"的局限性,本文基于结构现代化分析框架指出,经济发展实质上就是通过结构转型和技术赶超,以缩小与前沿国家生产率差距的过程。各国经验事实表明,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结构现代化,结构现代化滞后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接近前沿国家,结构转型的空间越窄,技术赶超的作用越重要;赶超成功或失败,与结构现代化驱动力能否实现从结构转型为主向技术赶超为主转换紧密相关。而人均GDP处于8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驱动力转换的关键区间,当前中国正处于此区间;要实现驱动力转换,重点在于强化技术创新—产业动态化机制、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率、推进农业内部现代化。
关键词:
结构现代化 经济发展 结构转型 技术赶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景宇
产业现代化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对正处于转轨期的中国而言,意味着不但要尽快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必须要不断创新,抢占产业分工的上游。从全球视角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总趋势,这使得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在深入研究全球化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特点的基础上,对制定中国转轨进程中的产业现代化战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金融国际化 产业现代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钱喆
本文认为 ,我国与东亚几个迅速现代化的国家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有着一定的可比性 ,研究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将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政府行为 ,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东亚国家 现代化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