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9)
2023(7640)
2022(6521)
2021(5723)
2020(4696)
2019(10473)
2018(10661)
2017(19790)
2016(10163)
2015(11350)
2014(11109)
2013(10934)
2012(10144)
2011(9675)
2010(9857)
2009(9420)
2008(8779)
2007(7558)
2006(6831)
2005(6323)
作者
(27805)
(23216)
(23171)
(22149)
(14936)
(10968)
(10539)
(8882)
(8752)
(8104)
(8065)
(7575)
(7440)
(7330)
(7249)
(7124)
(6908)
(6888)
(6631)
(6432)
(6035)
(5531)
(5501)
(5489)
(5474)
(5193)
(5017)
(4843)
(4627)
(4517)
学科
(67549)
经济(67508)
管理(25633)
(20530)
方法(20294)
数学(17923)
数学方法(17800)
地方(16992)
(16297)
企业(16297)
中国(13447)
地方经济(12424)
(11630)
贸易(11621)
(11244)
业经(11129)
(10963)
(10108)
金融(10107)
(9469)
(8906)
(8461)
(8151)
银行(8147)
(7997)
(7950)
关系(7624)
环境(7613)
理论(7513)
农业(7238)
机构
学院(148780)
大学(146853)
(77140)
经济(75779)
研究(54807)
管理(52732)
理学(44342)
理学院(43902)
管理学(43294)
中国(43186)
管理学院(43025)
(32472)
(29141)
科学(27938)
(26780)
经济学(25836)
财经(25702)
中心(24433)
研究所(23811)
(23288)
经济学院(22978)
(21612)
(19196)
财经大学(18979)
北京(18610)
(18324)
(18304)
师范(18195)
(17748)
业大(16344)
基金
项目(90345)
科学(71323)
研究(69982)
基金(65656)
(55509)
国家(55111)
科学基金(47190)
社会(46871)
社会科(44639)
社会科学(44631)
(34499)
基金项目(33241)
教育(32057)
编号(28511)
(28344)
资助(27664)
自然(26946)
自然科(26327)
自然科学(26321)
自然科学基金(25831)
成果(23564)
(21357)
重点(20521)
(20290)
课题(20070)
国家社会(20030)
(18776)
教育部(18268)
(18205)
发展(18197)
期刊
(93858)
经济(93858)
研究(51413)
中国(27973)
(23617)
管理(21188)
(20795)
金融(20795)
(17751)
经济研究(17252)
学报(16624)
科学(16535)
教育(14027)
财经(13657)
技术(13635)
大学(13320)
国际(13287)
业经(13143)
学学(12710)
(12237)
(11990)
农业(11953)
问题(11794)
世界(9767)
技术经济(8561)
统计(8067)
商业(7872)
经济问题(7194)
(7012)
理论(6809)
共检索到240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国彪  
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姜凌教授和谢洪燕副教授主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基于区域国际货币合作视角的研究》一书,以美国次贷危机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开放经济导致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调节着本国经济,也会对他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国际实践和实证分析表明,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可以降低这种溢出效应,取得更优的政策效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一次重要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实践。近年来国际社会虽然建立了一些峰会机制,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果,需要加强各国货币政策信息的交流,建立规则性的协调机制,提高各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联合行动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萌  
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受到他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在维护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是要处理好我国货币政策与别国的货币政策的关系,也就是要利用国际协调来解决这个矛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云华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着手 ,利用博弈论的方法 ,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此环境下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 ,提出只有与国际社会合作和协调才能使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的主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金奇  李淼  
文章引入股票流通市值、汇率等变量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全面研究。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汇率是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影响我国长短期货币需求稳定的最重要的变量,并且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大;股票市场发展对我国长期和短期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这一发现可为我国当前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控制货币供应量,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汇率波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宋金奇  舒晓惠  
本文使用1994-2010年的非平稳季度数据,应用门限调整方法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发现货币需求与收入、汇率、利率及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协整关系,M1和M2短期需求函数存在门限调整。门限误差修正模型表明,M1、M2短期需求函数在长期均衡偏离低于门限值时能回复到长期均衡,在长期均衡偏离高于门限值时不稳定;收入、通货膨胀及汇率影响M1和M2的短期需求函数,但利率只影响M1的短期需求函数,不影响M2的短期需求函数。大多数时候货币需求能自我修正,但目前货币需求处于门限以上,限制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易行健  
本文对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理论与经验分析,首先构建了一个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模型,然后利用中国1994~2004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包含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国外利率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显示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上升通过货币替代效应与资本流动效应显著减少中国经济主体对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持有。最后本文从理论与经验分析结果出发,为中国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璐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宏观调控的难度也日益增加。应重点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矛盾性、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性以及金融危机的易传染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调整进行展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思敏  
1994年以来,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国货币供给表现出很强的内生性。本文把货币内生性放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在对货币内生性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强制结售汇与盯住汇率制度组合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货币内生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挑战、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全功  程蹊  
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并结合我国1994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分析。文章发现,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实践并不多,与汇率政策之间多次存在冲突,与美国货币政策有过简单协调。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实际上来自我国货币政策如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协调。从过去实践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在现存汇率体制下实现货币供给的独立性。文章认为,在进行汇率调整基础上,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难度将降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危勇  
根据Ms=D+R,在开放条件下,中央银行不可能在货币供应量和汇率两者之间,同时按固定方程式控制住—个以上的变量;在我国结算周转余额比例管理的特殊制度设计下,为了维护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被迫承担买卖外汇市场供求差额,由此对货币政策造成巨大压力。因此,稳定汇率的政策目标,使得我国的货币供应量随着国际收支变化而波动。在此情况下,央行的冲销行为就成了保证国内金融秩序稳定,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武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劲松  韩克勇  王建明  
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运行环境、传导机制、调控手段和目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变得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国际经济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上升;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力度有所下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从来  刘晓辉  
作为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和IS-LM-AS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拓展,M-F模型和M-F-D模型成为20世纪60—90年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母机。在研究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问题时,M-F和M-F-D模型由于其简单明了、易于处理等优点,仍然是优先的分析工具选择。而作为M-F和M-F-D模型的新近发展,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在目前来说还难以运用于转型经济的货币政策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玉华  李泽祥  
本文运用动态条件相关(DCC)方法估计中国各层次货币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研究发现,1994年前,关联度始终在低位波动,之后大幅提高,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在模型中引入金融深化度和经济开放度,本文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货币与经济关联度变动的原因。虽然金融深化度和经济开放度对关联度的影响程度随货币层次的提高而增强,但作用方向却不完全相同;金融深化度越高,经济开放度越低,关联度越强,这表明金融深化理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这对于改革开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政府通过优先发展金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能够提高货币对经济增长的效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