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5)
- 2023(16052)
- 2022(13768)
- 2021(12898)
- 2020(10823)
- 2019(24826)
- 2018(24772)
- 2017(46470)
- 2016(24820)
- 2015(28131)
- 2014(27828)
- 2013(27608)
- 2012(25395)
- 2011(23304)
- 2010(23130)
- 2009(21486)
- 2008(20663)
- 2007(17824)
- 2006(15788)
- 2005(14072)
- 学科
- 济(118025)
- 经济(117912)
- 管理(67536)
- 业(60588)
- 企(49449)
- 企业(49449)
- 方法(48168)
- 数学(41802)
- 数学方法(41413)
- 中国(29891)
- 贸(27347)
- 贸易(27332)
- 农(27142)
- 易(26504)
- 地方(25135)
- 学(24153)
- 业经(23088)
- 财(22879)
- 制(18099)
- 农业(17354)
- 环境(16765)
- 和(16701)
- 理论(16551)
- 融(15555)
- 金融(15553)
- 银(15525)
- 银行(15488)
- 地方经济(15049)
- 行(14929)
- 技术(14041)
- 机构
- 大学(360015)
- 学院(357044)
- 济(157003)
- 经济(153998)
- 管理(137706)
- 研究(127746)
- 理学(119056)
- 理学院(117723)
- 管理学(115807)
- 管理学院(115184)
- 中国(95391)
- 京(76404)
- 科学(76366)
- 财(67363)
- 所(64077)
- 研究所(58534)
- 中心(56099)
- 财经(54608)
- 农(53669)
- 江(50288)
- 业大(50155)
- 经(49785)
- 经济学(48885)
- 北京(48834)
- 范(46944)
- 师范(46555)
- 院(46468)
- 经济学院(43888)
- 农业(42049)
- 财经大学(40608)
- 基金
- 项目(241780)
- 科学(190358)
- 研究(177857)
- 基金(177033)
- 家(154317)
- 国家(153142)
- 科学基金(130635)
- 社会(113723)
- 社会科(107841)
- 社会科学(107814)
- 基金项目(93374)
- 省(91074)
- 自然(83488)
- 自然科(81515)
- 自然科学(81497)
- 教育(80555)
- 自然科学基金(80025)
- 划(77422)
- 资助(73326)
- 编号(71744)
- 成果(58206)
- 重点(54415)
- 部(54095)
- 发(52587)
- 创(49602)
- 课题(49173)
- 国家社会(47525)
- 教育部(46686)
- 创新(46405)
- 科研(46113)
- 期刊
- 济(173405)
- 经济(173405)
- 研究(110609)
- 中国(64310)
- 学报(54037)
- 科学(51410)
- 管理(50888)
- 农(48488)
- 财(48008)
- 大学(40971)
- 学学(38618)
- 教育(36279)
- 农业(34224)
- 经济研究(30111)
- 技术(29548)
- 融(29313)
- 金融(29313)
- 财经(26819)
- 业经(26015)
- 经(23120)
- 贸(23048)
- 问题(22994)
- 国际(20395)
- 理论(18428)
- 世界(18316)
- 业(18147)
- 技术经济(18094)
- 图书(17367)
- 实践(16477)
- 践(16477)
共检索到532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善文 郭友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国际贸易份额的历史变化,显示了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的初步证据;接下来我们考察了中国贸易品价格在年度和月度频率上与美国生产资料价格同步波动的证据,并对比了在1996年之前中美两国生产资料价格互不相关的证据;我们还考察了浮动汇率下国际贸易品价格同步的证据,分离和估算了汇率波动对这种同步性的影响;最后我们使用中国和国际经济波动、石油价格和美元汇率等因素解释了中国贸易品价格的历史波动,确认中国需求波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其边际影响力远大于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所暗示的程度,并讨论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贸易 价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剑平 鄂永健
在同时考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实际汇率贬值会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会减少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按照理论分析的结果,文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两部门实际工资及就业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显著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汇率变动不敏感,而两部门的实际工资和实际汇率之间则都没有协整关系存在。进一步检验发现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在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结构也没有影响。总的结论认为,即使考虑到非贸易部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整个就业也是不利的,而贬值有利于整个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使东亚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和主要生产网络,这对东亚各经济体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东盟1995至2012年间的碳排放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东亚地区碳排放效率有整体下降趋势,各经济体之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比较大,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垂直分工、零部件贸易、高排放产业是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特点,贸易开放和投资自由化使这一地区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恶化,而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有助于改善碳排放效率。中国政府必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黄繁华
当前技术贸易在“新经济”条件下正呈现新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本文探讨了“新经济”条件下技术贸易发展新趋势,着重研究由此对我国技术贸易产生的影响,并就“新经济”条件下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对策,提出自己看法。
关键词:
新经济 技术贸易特征 我国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育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建光
我国的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有着多种原因解释,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资大多流入偏劳动密集性的部门结构特征出发,解释它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结论是在存在无限供给劳动力的条件下,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偏劳动密集性的部门结构有关。为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必须加强对外资流向的部门结构引导,加大外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以及现代服务业流动。
关键词:
外资流向 部门结构 贸易条件 引资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剑荣 江林 朱海燕
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政策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大影响:既给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目标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也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机制、操作工具提出了挑战;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也会给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中国应以消除扭曲为着眼点,寻找二种政策的平衡点,加快改革,以使二者更好地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服务。
关键词:
贸易政策 货币政策 影响分析 应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丙志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自主创新具有正面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负面冲击。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在建设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国际贸易 自主创新 对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惠好 苏振天
本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探讨经济结构性因素对中长期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我们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TNT)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在贸易品国际市场定价条件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30多年来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特征事实,实证分析了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动态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其中金融波动的冲击较为显著。我国经济动态主要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呈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和特异性,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动态尤其是对消费增长动态的影响较小,而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投资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关键词:
开放经济 经济周期 多动态因素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贸易利益 附加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芳 高继祖
本文利用1992-2005年中国季度经济资料,运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中国FDI、GDP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FDI 进口 出口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闫思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已逐步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类型和性别视角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依次降低;整体制造业进口对东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高技术产业进口均抑制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对男女性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制造业进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男女性就业,而提高了中部、西部地区男女性就业。
关键词:
制造业贸易 劳动力就业 区域差异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闫思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已逐步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类型和性别视角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依次降低;整体制造业进口对东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高技术产业进口均抑制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对男女性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制造业进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男女性就业,而提高了中部、西部地区男女性就业。
关键词:
制造业贸易; 劳动力就业; 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朝怡 李原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及特征,进一步测度中国贸易的外部效应,对于研判和测度国际贸易环境,稳固我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编制了全球贸易流量表(GTFT),其次分析了全球贸易网络特征,最后构建了模拟系统模型(GTFTS-SE)以预测分析外部环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全球贸易格局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亚洲、北美、欧洲板块分别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德国为核心的三大贸易圈;第二,中国大陆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具有明显优势,出口影响力排在全球首位,进口影响力居于全球第二;第三,通过模拟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发现大多数国家(地区)的贸易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中国贸易仍能维持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