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15)
- 2023(18044)
- 2022(15557)
- 2021(14533)
- 2020(12222)
- 2019(27879)
- 2018(27806)
- 2017(52596)
- 2016(29052)
- 2015(32935)
- 2014(33397)
- 2013(32609)
- 2012(30543)
- 2011(27517)
- 2010(28084)
- 2009(26422)
- 2008(26138)
- 2007(23397)
- 2006(21018)
- 2005(19045)
- 学科
- 济(124899)
- 经济(124743)
- 管理(91590)
- 业(80998)
- 企(68731)
- 企业(68731)
- 方法(48072)
- 数学(40914)
- 数学方法(40352)
- 财(40249)
- 中国(33180)
- 农(31237)
- 地方(28200)
- 制(27965)
- 学(27483)
- 业经(26839)
- 务(22151)
- 财务(22062)
- 财务管理(22003)
- 企业财务(20865)
- 理论(20830)
- 银(20273)
- 银行(20224)
- 农业(20033)
- 体(19936)
- 贸(19772)
- 贸易(19762)
- 行(19241)
- 易(19118)
- 融(19061)
- 机构
- 大学(418605)
- 学院(416720)
- 济(170513)
- 经济(166628)
- 管理(158759)
- 研究(144280)
- 理学(135261)
- 理学院(133728)
- 管理学(131395)
- 管理学院(130638)
- 中国(109651)
- 京(89833)
- 财(87644)
- 科学(86913)
- 所(73455)
- 研究所(65775)
- 财经(65641)
- 农(65102)
- 中心(64939)
- 江(64897)
- 经(59239)
- 业大(58697)
- 北京(57309)
- 范(55209)
- 师范(54688)
- 院(52178)
- 经济学(51657)
- 州(51258)
- 农业(50583)
- 财经大学(48088)
- 基金
- 项目(269716)
- 科学(210794)
- 研究(200781)
- 基金(193573)
- 家(167523)
- 国家(166075)
- 科学基金(141874)
- 社会(125431)
- 社会科(118660)
- 社会科学(118628)
- 省(105044)
- 基金项目(101065)
- 教育(92752)
- 自然(90415)
- 自然科(88225)
- 自然科学(88206)
- 划(87877)
- 自然科学基金(86593)
- 编号(82897)
- 资助(80640)
- 成果(70229)
- 重点(60324)
- 部(59744)
- 课题(58217)
- 发(57225)
- 创(55100)
- 教育部(51449)
- 创新(51425)
- 制(51411)
- 项目编号(51229)
- 期刊
- 济(201865)
- 经济(201865)
- 研究(132367)
- 中国(88765)
- 财(71679)
- 学报(64868)
- 管理(62056)
- 农(60131)
- 科学(58356)
- 教育(50978)
- 大学(49773)
- 学学(46669)
- 农业(40764)
- 融(40614)
- 金融(40614)
- 技术(37326)
- 财经(33605)
- 经济研究(31975)
- 业经(30549)
- 经(28785)
- 问题(25289)
- 图书(21176)
- 技术经济(20712)
- 理论(20276)
- 业(20080)
- 贸(19859)
- 版(19521)
- 现代(18899)
- 科技(18552)
- 实践(18141)
共检索到648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魏枫
发展中国家并不会必然实现经济赶超,在此期间该国的财政政策将会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框架下,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途径同时容纳向外模仿和自主研发的特征,构建了一个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又可独立研发的内生增长模型,并以此框架为基础,从理论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同时,以此为分析框架讨论了在实现经济赶超过程中最优财政政策的特征。模仿陷阱是本文提出的核心概念,围绕模仿陷阱,我们详细论述了发展中国家欲实现经济赶超,顺利跨越模仿陷阱的各种财政政策选择,以及政府财政政策的阶段最优性特征。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模仿陷阱 赶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奇
发达经济体复苏增长疲软是构成全球经济减速的重要原因,评估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空间有助于客观认识发达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并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及实证分析表明,当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已经偏离稳态水平,财政政策空间显著缩窄,由此倒逼央行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债务货币化拓展财政政策空间,但即使考虑金融危机期间超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前美欧日财政政策仍然难以实现财政债务负担率的稳定,预示财政政策空间的缩窄。因此,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可能推高系统性风险,对此,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协调,降低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财政政策空间 溢出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平贵
利率管理体制不仅对货币政策而且对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也有很大影响。相同的财政政策在不同的利率管理体制下的传导机制和效应有很大不同。因此,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必须考虑利率管理体制对它的影响,并应随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哲英 张玉鹏
本文以韩国为例,分析东亚经济赶超过程中金融体系的转型。文中运用一个经济模型解释经济赶超过程中韩国集中化银行体系的软预算约束与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的情况,认为在信息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和外部经济环境深刻变化的条件下,集中化的金融体系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向分散化的市场方向转变。
关键词:
东亚 经济赶超 金融体系转型 预算软约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凌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增长缓慢、农民增收困难成为日渐突出的问题,而农业的发展与财政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应该说是责无旁贷的。下面分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财政政策支农的形式、作用和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浪南 罗融 赵旭
本文构建具有一个主导单元的GVAR模型,并采用1995~2014年33个国家的数据考察了国内外财政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跨国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内财政扩张会促使实际产出增加,而使贸易平衡恶化、实际汇率贬值,并对其贸易伙伴国产生不同的动态影响;第二,国外财政支出的增加对中国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但各国溢出效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尽相同,而国外财政收入对中国的溢出效应较小;第三,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本国财政政策乘数效应逐渐减小,国外财政扩张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炎舜
一、财政政策调控要与经济体制基础相适应。经过引入市场机制,到建立市场机制,再到完善市场机制这么几个阶段的改革后,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已经是市场化的,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炎舜
一、财政政策调控要与经济体制基础相适应。经过引入市场机制,到建立市场机制,再到完善市场机制这么几个阶段的改革后,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已经是市场化的,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
关键词:
经济体制转轨 财税体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渝 薛萍萍
近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 ,中央也采取了一系列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在内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束缚之前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调整充分扩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正面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问题 思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柳靖 白景明
本文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同时启动了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轨。工业化和市场化是每个国家都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工业化和市场化两者互为条件。中国推进双重转轨的方式有其特点,双重转轨难免引发多层剧变。市场化推进将引发收入差距、物价上涨、新旧体制磨擦等问题;工业化推进则将引发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矛盾强化等现象。对此,政府应主动采用稳定性财政政策予以抑制。具体政策包括统一预算、调整收支结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储德银 李善达
本文基于财政调整时期的内生划分方法,采用STR模型对于我国1980-2012年间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实现机制与动态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是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主要是经由消费渠道发生,而且是通过影响消费者预期产生。二是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在不同条件下与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的搭配组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当基本预算余额/潜在GDP小于临界值-0.045 0时,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非凯恩斯效应;反之,财政支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凯恩斯效应。三是财政政策调整的幅度是居民消费需求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但财政政策调整的组成成分与政府的初始债务规模不是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先决条件。本文研究结论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二)“后短缺时期”及“双二元结构困境”。 对财政退让政策的评价,客观的看法应该是,作为近20年改革的支撑点,它承担了支付改革成本、创造体制变革空间的任务,在财政的分权、放权、让利等过程中,企业和家庭部门得以成长,商品交换的基础关系得以确立,金融成长并实现了对传统财政职能的替代,非国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在机制上形成“示范效应”,社会再生产四环节逐渐健全并顺畅运行。进入1998年全国主要商品供求监测已全部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状态,1999年上半年供过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由“短缺时期”进入到“后短缺时期”,财政政策取向由财政退让到财政进取的变化适应和推进了这一变迁,使经济运行在不同的时期均趋向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同时也实现了财政自身的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