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5)
2023(8132)
2022(6847)
2021(6243)
2020(5088)
2019(11447)
2018(11462)
2017(21278)
2016(10641)
2015(11860)
2014(11686)
2013(11432)
2012(10955)
2011(10257)
2010(10511)
2009(10086)
2008(9938)
2007(9102)
2006(8369)
2005(7745)
作者
(30247)
(25166)
(25077)
(23788)
(16206)
(11745)
(11290)
(9554)
(9453)
(8893)
(8869)
(8291)
(8159)
(8034)
(7721)
(7639)
(7441)
(7183)
(7109)
(6507)
(6420)
(6040)
(5865)
(5774)
(5722)
(5685)
(5469)
(5394)
(4971)
(4818)
学科
(65617)
经济(65571)
管理(34571)
(32174)
(28465)
企业(28465)
(19719)
银行(19574)
方法(18642)
(18362)
地方(17495)
(17119)
数学(15875)
数学方法(15789)
中国(15305)
技术(15022)
(13804)
金融(13804)
业经(12897)
地方经济(12736)
技术管理(11647)
(10082)
制度(10080)
业务(9885)
(9848)
(9775)
(9318)
(8991)
银行制(8419)
产业(7842)
机构
大学(158568)
学院(157053)
(81096)
经济(79672)
管理(61748)
研究(55863)
理学(51680)
理学院(51154)
管理学(50683)
管理学院(50343)
中国(49960)
(35884)
(32077)
科学(28004)
财经(27954)
经济学(26752)
(26675)
中心(25910)
(25256)
(25067)
研究所(23712)
经济学院(23681)
(23178)
银行(22227)
财经大学(20711)
北京(20673)
(20672)
(20322)
(19601)
(19075)
基金
项目(95165)
科学(77084)
研究(73891)
基金(70013)
(58755)
国家(58281)
科学基金(51417)
社会(50960)
社会科(48496)
社会科学(48482)
(37307)
基金项目(36274)
教育(33361)
(30148)
自然(29471)
自然科(28853)
自然科学(28846)
自然科学基金(28388)
编号(28013)
资助(27580)
(26220)
创新(23461)
成果(23417)
(22182)
国家社会(21791)
(21336)
重点(21244)
课题(20249)
教育部(19388)
发展(19105)
期刊
(96969)
经济(96969)
研究(58352)
中国(35003)
(32680)
金融(32680)
管理(28206)
(26840)
科学(17836)
(17250)
经济研究(16667)
教育(16489)
学报(15619)
财经(15305)
技术(15161)
(13320)
大学(13103)
业经(12526)
学学(12259)
问题(11741)
技术经济(11068)
国际(10005)
农业(9951)
(9708)
世界(9347)
科技(8537)
(8463)
论坛(8463)
(8393)
统计(7859)
共检索到265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苑春  
目前中资银行创新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主要靠外力推动,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对外资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简单"复制",缺乏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的变化进行再创的意识。中资银行要想获取市场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还需提高创新的科技含量,加大创新的"不可复制性"。本文从博弈角度对中外资银行的市场行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中资银行的创新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欣  
从制度、经营指标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剖析其中的脆弱性因素 ,又从外资银行的角度分析其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 ,以便中资银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竞争方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跃  闵亮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我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次日,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表示年内将推动11项金融开放措施落地。随后,"一行两会"相继发布多项金融领域开放政策的具体落地措施,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金融业深化改革总体要求背景下,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静琦  温珂  
外资银行通过参股中资银行 ,可以规避现有的业务限制 ,迅速获得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资格 ,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 ;与此同时 ,中资银行通过外资参股必将加快金融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巧的提高 ,为迎接全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在这种互抛绣球的意愿下对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入市后这种参股行为是符合双方要求的可行方案 ,具有双赢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海彬  
福费廷作为一种灵活、简便、有效的融资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发展非常迅速。开展福费廷业务对推进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改善企业资金流动状况和加速我国银行国际化的进程都有着重要作用,是我国贸易融资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外资银行也有意在我国推广这种业务,因此开始了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抢占我国福费延业务制高点的争夺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涛  
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效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冲击。本文从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应当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及加强合作等策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曼怡  
中国加入WTO后 ,如何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已成为中资银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 ,外资银行面对中资银行具有的本土化和政府扶植的优势 ,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也成为其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认为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竞争性合作。在具有竞争力的方面竞争 ,在具有共同利益的方面合作 ,以竞争求合作 ,以合作求竞争 ,共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把中国金融市场的“蛋糕”做大 ,使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春红  张冠龄  关永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外资银行对华投资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成本效率角度对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并采用Translog成本函数及微赋值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范围效率进行分类考察,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在经营成本控制上并不存在明显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扬长避短,争取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具体措施为:中资银行可以联盟形式扩充市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巩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当局应允许股份制银行的并购、兼并、互相持股等行为并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詹向阳  邹新  马素红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陆晓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将按承诺逐步开放,这意味着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从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经营安全性、资产数量和质量以及业务开展等方面着手,对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中资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鸿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