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8)
2023(6660)
2022(5308)
2021(4587)
2020(3459)
2019(7677)
2018(7474)
2017(13330)
2016(6626)
2015(7401)
2014(7360)
2013(7239)
2012(6906)
2011(6549)
2010(6564)
2009(6304)
2008(5937)
2007(5190)
2006(4861)
2005(4554)
作者
(19347)
(16628)
(16558)
(15808)
(10563)
(7693)
(7330)
(6320)
(6235)
(5956)
(5764)
(5389)
(5302)
(5240)
(5112)
(5018)
(4910)
(4744)
(4698)
(4385)
(4213)
(3994)
(3937)
(3852)
(3783)
(3704)
(3455)
(3385)
(3305)
(3182)
学科
(56281)
经济(56259)
管理(19756)
地方(17133)
(14334)
方法(13383)
地方经济(12798)
数学(12024)
数学方法(11962)
中国(11418)
(10512)
企业(10512)
业经(9842)
(9239)
(8263)
环境(8101)
农业(6836)
经济学(6778)
(6580)
(6425)
金融(6424)
(6145)
产业(5939)
(5736)
(5574)
(5493)
贸易(5489)
(5449)
银行(5449)
(5415)
机构
学院(105999)
大学(104367)
(58025)
经济(57102)
研究(40701)
管理(37721)
理学(31855)
理学院(31515)
管理学(31168)
管理学院(30961)
中国(30089)
(23378)
科学(21091)
(20680)
经济学(19734)
(19650)
财经(18542)
研究所(17518)
经济学院(17341)
中心(17289)
(16731)
(15900)
(14674)
财经大学(13521)
(13466)
师范(13384)
北京(13303)
科学院(12506)
(12481)
社会(12238)
基金
项目(66530)
科学(53279)
研究(52119)
基金(48257)
(40810)
国家(40491)
社会(36479)
科学基金(34916)
社会科(34673)
社会科学(34665)
(26237)
基金项目(24467)
教育(22732)
(21192)
编号(20285)
资助(18844)
自然(18702)
自然科(18225)
自然科学(18223)
自然科学基金(17877)
(17491)
成果(16422)
国家社会(15857)
重点(15294)
发展(15137)
课题(14915)
(14903)
(14468)
(14375)
经济(14346)
期刊
(73388)
经济(73388)
研究(37441)
中国(21433)
(16791)
管理(15965)
经济研究(13353)
(12269)
科学(12216)
学报(11883)
(10447)
金融(10447)
技术(10331)
财经(10129)
业经(9961)
大学(9764)
学学(9427)
教育(9227)
问题(9139)
(8968)
农业(8308)
(7216)
技术经济(7180)
国际(6532)
世界(6441)
统计(6169)
经济问题(5819)
改革(5521)
(5521)
(5521)
共检索到171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力  应瑞瑶  
过去30年中,GDP年均增长9.81%的中国经济奇迹已为世界所见证,然而,繁荣背后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却往往被轻视。本研究基于1992-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对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路径作了实证分析与情景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虽然也会通过技术溢出等机制对我国能源与环境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基于规模效应的主导作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仍将促使我国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总量增加。在现有国情下,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主要协调路径应在于:以优化能源结构为目标,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强化市场换技术战略,提升外资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促进工业结构优化;保障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强化市场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忠奇  徐佳宾  
研究创新方向距离函数探讨中国兼顾节能减排的中期经济增长路径。首先,从研究方法层面探讨如何测算处置坏产出导致的经济增长损失。其次,通过数据模拟测算出适宜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在该路径下,既能实现中国的减排承诺,也能使减排对经济增长的损失降到最小。此外,文章也验证了波特假说,并测算了最优路径下的碳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倩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诱因,中国已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面临碳市场建设尚不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亟需转型、各类相关政策重叠交叉且缺乏统筹与衔接等问题,应从统筹协调好各类相关政策、完善碳交易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可再生能源退坡及后补贴机制等方面着手,确保节能减排的有效性以及社会总成本的可承受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伟  董琳  秦宁  何玘霜  王雁  孔祥臻  欧阳慧灵  徐福留  
利用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关系图,以及节能绩效、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关系三角图,研究了2006-2008年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关系及其经济协调性状态和趋势。结果如下:①2006-2008年,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整体上较差,河西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宝坻区、静海县和蓟县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变差趋势,东丽区和滨海新区(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节能减排绩效很差且无明显变好趋势;其他6个区县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变好趋势。②2008年,北辰区、武清区、静海县3个区县的经济协调性很强,河西区、河北区、汉沽区、蓟县处于强不经济协调性状态,滨海新区处于弱不协调性状态;2...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孙惠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恰恰又是能源资源强消耗阶段。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节能已被称为世界第五大能源,它不仅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的最现实最经济的途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勇  李海燕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力量,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指数,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U”型关系,换言之,数字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阈值后才能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红利,并且这一效应也存在于高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和东中部地区。此外,数字经济的两个不同维度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数字产业化的节能减排红利效应要先于产业数字化实现。进一步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和金融发展水平等途径间接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师博  单豪杰  
本文借助面板协整技术考察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经济资本化视角经验分析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现实选择。研究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能源中性"假说均不成立;(2)地区间能源产出弹性差异较大,各地区适宜制定差别化的节能减排目标;(3)为增长而挖掘和重估各项资源经济价值的经济资本化模式不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爱美  赵淼  吴卫红  郭静思  吕建蕾  王丹晔  
首先分析了节能绩效与减排绩效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节能减排绩效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性关系;最后对京津冀地区1995~2012年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提出具体化建议。结论为京津冀地区减排绩效有较大提升空间,节能绩效提升空间较小。其中北京的节能减排绩效最好,天津次之,河北为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迪  郑楚鹏  华诗润  黄宇森  
在碳排放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协调的基础上计算区域碳减排潜力并设计碳减排路径,对于我国更科学地测算区域碳减排潜力以及更合理地制定区域碳减排路径,从而更好地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1997-2015年29个省级地区数据,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了碳排放效率,并以人均碳排放量衡量区域碳排放公平;基于Markov链框架测算了碳排放公平和效率的俱乐部趋同指数,以分析公平和效率原则在考察我国碳减排潜力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制定碳减排政策时的侧重点,进而在碳排放公平与效率协调的视角下重新测算出各省份的碳减排潜力;在碳排放公平和效率二维矩阵图基础上,基于二者协调的视角设计了碳减排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碳排放公平与碳排放效率的俱乐部趋同程度(固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碳排放的"长期低效率"比"长期不公平"固化问题更严重。(2)相比于公平与效率相等原则,基于协调原则下的各地区碳减排潜力指数存在变化,这将影响我国碳减排目标地区的划分,进而影响国家碳权分配以及减排责任的分摊。(3)基于各省碳减排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差异,中国大陆29个省级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地区。我国公平效率协调的减排路径是:重点支持"低效低排"型地区,提高其碳排放效率,实施碳排放公平和效率动态协调的碳减排策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本文将非合意性产出(污染物)纳入投入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并计算了污染治理效率。研究显示:2003—2008年年均节能潜力约8亿吨标准煤,节能效率只有0.671,年均COD减排潜力为312万吨,减排效率只有0.393,年均二氧化硫减排潜力为1334万吨,减排效率只有0.345,污染治理效率平均为0.660。基于以上地区数据,本文采用了二维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各地区的节能减排路径,并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政府采取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熙  赵海兰  
我国整体的能源消费是由各类消费主体的行为特点所共同决定的,实现节能减排须着眼于能源消费主体的行为。我国的能源消费主体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即居民、企业和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机构,其能源消费的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文章从分析我国各类用能主体的能源消费特点与节能潜力入手,结合国内外关于能源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各类主体的能源消费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针对不同能源消费主体的政策激励机制的构想以及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玲玲  武春友  
在综合考虑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的测度模型。利用1996—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计算其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基于此,利用ArcGIS10.0软件分析中国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的时空演进情况,找到各省节能减排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整体上看,中国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其中节能减排潜力较大的省份主要有山西、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节能减排潜力呈明显的"西-中-东"阶梯状分布格局,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均有向西部地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超  胡浩然  
本文从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的困境出发,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影响节能减排的内在机制并探究其融合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能够促进整体行业的节能减排,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然而,这一影响机制存在行业异质性: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并没有显示积极的规制效果,其交互作用显著存在;轻污染行业则相反,环境规制得以有效发挥,但其交互作用并不存在。笔者建议应根据行业特征调整规制政策,从规制工具类型转变、独立规制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动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共同发挥节能减排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焦翠红  李秀敏  
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赢局面的有效手段。利用200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多目标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模拟不同经济增长率和低碳约束下各行业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潜力,估计与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相适应的最优产业结构。结果显示:各行业在不同的经济增长和低碳约束情境下调整方向保持一致,调整幅度差异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取决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贡献的目标导向,在高经济增长目标的前提下,一些碳排放系数较高的产业随着碳强度约束的加强反而呈现出更大的调整潜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士杰  
能源生产的经济学评价能使能源结构向清洁化及与环境保护协调的方向调整,这有助于加快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首先分析了能源生产的经济学评价对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及必要性;然后给出了包括指标体系、计算方法体系与优化方法体系的能源生产的经济学评价体系;基于上述体系,采取征收环境税的形式来实现外部成本的内在化,对几种不同能源的效后发电成本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煤炭是经济性最差的能源选择,节能减排应首先从减少煤炭的开采与生产着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