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3)
- 2023(10028)
- 2022(8433)
- 2021(7554)
- 2020(6154)
- 2019(13679)
- 2018(13725)
- 2017(25938)
- 2016(13620)
- 2015(15049)
- 2014(14937)
- 2013(14517)
- 2012(13384)
- 2011(12517)
- 2010(12765)
- 2009(12229)
- 2008(11775)
- 2007(10440)
- 2006(9593)
- 2005(8811)
- 学科
- 济(76463)
- 经济(76414)
- 管理(39375)
- 业(33539)
- 企(26792)
- 企业(26792)
- 方法(24058)
- 数学(21542)
- 数学方法(21301)
- 地方(19399)
- 中国(17629)
- 农(16752)
- 财(14515)
- 业经(14141)
- 地方经济(13245)
- 贸(13057)
- 贸易(13049)
- 易(12654)
- 学(12045)
- 制(11801)
- 农业(10828)
- 策(10775)
- 融(10597)
- 金融(10596)
- 银(10319)
- 银行(10317)
- 环境(10199)
- 行(10001)
- 理论(8736)
- 体(8559)
- 机构
- 学院(197851)
- 大学(194028)
- 济(96754)
- 经济(94896)
- 管理(73622)
- 研究(70149)
- 理学(62255)
- 理学院(61648)
- 管理学(60727)
- 管理学院(60357)
- 中国(55013)
- 财(43961)
- 京(38701)
- 科学(37341)
- 所(34344)
- 财经(34032)
- 中心(31906)
- 经济学(31255)
- 经(30701)
- 江(30534)
- 研究所(30434)
- 经济学院(27739)
- 农(25565)
- 范(25111)
- 师范(24942)
- 院(24918)
- 财经大学(24857)
- 北京(24613)
- 州(24160)
- 业大(22775)
- 基金
- 项目(121227)
- 科学(96533)
- 研究(93705)
- 基金(88239)
- 家(74551)
- 国家(73950)
- 科学基金(64074)
- 社会(61943)
- 社会科(58862)
- 社会科学(58852)
- 省(47210)
- 基金项目(44640)
- 教育(42932)
- 划(38692)
- 编号(38594)
- 自然(38014)
- 自然科(37115)
- 自然科学(37103)
- 资助(37067)
- 自然科学基金(36426)
- 成果(31880)
- 发(28148)
- 重点(27423)
- 课题(27274)
- 部(27084)
- 国家社会(25891)
- 创(25000)
- 性(24233)
- 教育部(24074)
- 人文(23910)
共检索到315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苗文龙
币值稳定表现为对外汇率稳定和对内物价稳定两个方面,在追求经济增长时两者常常表露出矛盾的一面。因政策目标、开放程度、经济谈判实力以及两国之间的策略等不同,偏好经济增长的国家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是面临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共存,就是表现汇率稳定而背后却蕴藏货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风险。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为这一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改进汇率稳定、物价稳定、产出稳定的政策协调机制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目标差异 政策博弈 货币稳定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丽华
经济稳定与财政货币政策汪丽华经济稳定是指经济能够连续地、较平稳地发展,不希望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出现不连续点(间断点)或过大的起伏波动。没有一定的稳定,就难以有持续的发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经济稳定不可能自动地出现,常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行调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樊纪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呈扶摇之势。按环比速度,1981年为4.6%,1982年为8.7%,1983年为10.2%,1984年达到14.2%,进入1985年以后,势头不减,上半年达到22.6%。这种过高的增长速度,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信贷规模失控,货币发行过多,并综合作用在价格失控上,形成了通常所说的“一高二快三失控”的局面,也给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形势,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楠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开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并且不断震动原有世界经济格局。然而,中国金融体系仍存有许多潜在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已成为一个严峻课题。从金融安全、货币稳定分析入手,本文分别探讨了中国金融稳定的外部冲击——新型国际金融危机对新兴国家影响,货币稳定的内部因素——人民币国际化和实际汇率变动。进而针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和国际游资等问题给出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推进金融开放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稳定 金融安全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文章从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角度,把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稳定问题的中心,研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相互作用问题。以基差风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均衡解,但是过高的基差风险权重系数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综合了滞后变量和利率期货前瞻性变量,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做出评价。这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制定货币政策拓宽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规则 基差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方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家祭 包顿 郑娇艳 闫振坤
本文选取2004-2018年货币增长率、利率、金融稳定指数及实体经济增加值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分析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时变性,长期效果优于短期;货币政策不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还会通过影响金融稳定间接影响实体经济,金融稳定渠道在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中逐渐畅通;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各有侧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而提高利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有着很强的同步性特征。在经济赶超阶段,货币供给以"信贷中介"激励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结构反映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即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资产最主要部分,决定央行货币释放。新世纪后房地产推动了资产抵押的货币需求。进入新常态后,外汇占款不断下降,货币供给靠国内短期流动性资产创设对冲长期外汇资产下降。以"通道"推动的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但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反而加大了市场波动。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发展阶段,货币供给目标要从赶超期的"又快又好"转向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根本上要逐步建立以公债为基础的央行资产,形成新常态下的货币、财政和统一监管的宏观稳定化政策和管理框架,推动经济走向成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本文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作一个框架性的描述,说明其中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制。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并从宏观层面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两类政策不是并列关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和纲,汇率在利率政策影响下由市场形成。货币政策调控首先要将国内目标放在首位,并为实现国内目标选择利率等最优政策,其次需创造良好环境,使汇率由市场决定。遵循上述思路,在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大幅变化的环境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跟随,而是坚持“以我为主”,自主性和有效性明显上升。在调控中充分考虑时滞等复杂因素,在做好逆周期调节的同时,注重跨周期调节和跨区域平衡,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都相对审慎、留有余地,货币政策始终运行在正常区间,实际利率与潜在经济增速大体匹配。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提高了利率调控的自主性,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面稳定又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外汇市场运行更有韧性,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总体上,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一直是比较主动的,以相对平稳、成本更低的自主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应对了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有着很强的同步性特征。在经济赶超阶段,货币供给以"信贷中介"激励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结构反映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即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资产最主要部分,决定央行货币释放。新世纪后房地产推动了资产抵押的货币需求。进入新常态后,外汇占款不断下降,货币供给靠国内短期流动性资产创设对冲长期外汇资产下降。以"通道"推动的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但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反而加大了市场波动。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发展阶段,货币供给目标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剑 刘钰
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维护金融稳定有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TVP-VAR模型深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直接和间接传导渠道。研究表明:一方面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影响,但中长期政策效应并不显著,传统货币政策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在短、中、长各期均明显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而金融稳定的中介效应仅在短期内显著,中长期并不明确,意味着货币政策效应还不能从金融稳定有效地传导至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新形势下中国应积极推进传统货币政策转型,搭建具有前瞻性的、兼容多维目标的宏观政策调控框架,疏通金融稳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传导渠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钟伟 余珊萍
从1994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执行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总量供给政策,其目标仍在于稳定通货,人民币名义汇率和货币总量被当做名义驻锚来使用。从理论和各国实践来看,汇率稳定方案均取得了较好的反通胀效果,但是也有本币高估和国际收支恶化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则出现了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