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7)
- 2023(7305)
- 2022(6133)
- 2021(5376)
- 2020(4337)
- 2019(9251)
- 2018(9252)
- 2017(16662)
- 2016(8465)
- 2015(9145)
- 2014(8728)
- 2013(8304)
- 2012(7629)
- 2011(7277)
- 2010(7324)
- 2009(7237)
- 2008(6734)
- 2007(5652)
- 2006(5326)
- 2005(4867)
- 学科
- 济(58543)
- 经济(58510)
- 管理(24839)
- 业(19095)
- 地方(15975)
- 方法(15869)
- 企(15868)
- 企业(15868)
- 数学(13933)
- 数学方法(13849)
- 地方经济(12099)
- 中国(11662)
- 业经(10522)
- 农(9966)
- 学(8867)
- 财(8224)
- 制(7965)
- 环境(7727)
- 体(7218)
- 经济学(6761)
- 融(6573)
- 金融(6572)
- 农业(6506)
- 贸(6336)
- 贸易(6331)
- 发(6248)
- 和(6066)
- 易(6034)
- 产业(5985)
- 银(5792)
- 机构
- 学院(124709)
- 大学(121976)
- 济(62851)
- 经济(61790)
- 管理(44936)
- 研究(44578)
- 理学(38291)
- 理学院(37904)
- 管理学(37360)
- 管理学院(37121)
- 中国(33235)
- 财(26842)
- 京(23731)
- 科学(23219)
- 财经(21357)
- 经济学(21128)
- 所(21089)
- 中心(19593)
- 经(19259)
- 研究所(18792)
- 经济学院(18633)
- 江(18134)
- 院(15948)
- 范(15777)
- 师范(15673)
- 财经大学(15638)
- 北京(14822)
- 州(14537)
- 农(14029)
- 社会(13325)
- 基金
- 项目(78110)
- 科学(62250)
- 研究(60875)
- 基金(56746)
- 家(48017)
- 国家(47639)
- 社会(41947)
- 科学基金(41259)
- 社会科(39794)
- 社会科学(39784)
- 省(30557)
- 基金项目(28790)
- 教育(27486)
- 编号(24682)
- 划(24540)
- 自然(23032)
- 资助(22602)
- 自然科(22469)
- 自然科学(22465)
- 自然科学基金(22032)
- 成果(20021)
- 发(18588)
- 国家社会(18031)
- 重点(17913)
- 课题(17259)
- 部(17047)
- 创(16286)
- 发展(15895)
- 展(15673)
- 性(15469)
共检索到194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玥
2010年通胀持续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超过了通胀管控的目标(CPI控制目标3%)。虽然其间,央行先后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两度加息,但治理通胀前景仍不乐观。在我国经济迅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飞翔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通货膨胀与治理陈飞翔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扰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如何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将是稳定和加速国民经济增长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试图从开放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出发,讨论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志秀 葛翔宇
笔者基于VECM模型对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率、汇率、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具有双向影响关系,而经济增长率单向影响通货膨胀,利率不是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汇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五个变量互相之间的作用都有较长滞后效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保增长防通胀。
关键词:
VEC模型 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宋慧中 侯世宇
在刚性需求条件下,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存在着可观的经济租金,而过量流动性为金融资本竞相追逐经济租金提供了货币基础,这是此轮物价结构性上涨的根源所在。若相关商品供求弹性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物价结构性上涨在中长期内将是一种常态,此时单纯的回收流动性等总量调控措施只具有短期性的效果。今后,宏观政策的着眼点应当由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以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只有通过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结构性通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经济租金 物价上涨 供给管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给全球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进而成为诱发我国复合式通胀压力的主因。面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温和也是可控的,并未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很大冲击,这一通货膨胀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秀岩
投资、通胀与经济增长●马秀岩近年来,高通胀已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向持续、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指出,“九·五”期间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传统观点认为,抑制通胀,必须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无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锋
如何解读新一轮通胀是近来宏观经济学界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若干大宗商品的国内需求与国际价格关系的角度来对输入型通胀论进行实证考察。作者认为,新一轮通胀主要是根源于过去一段时期总需求增长偏快和货币供应偏多累积过程的作用,需要更多采用货币和其他总量性紧缩措施主动彻底治理。鉴于中国客观上具有"巨型经济体"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经济成长的具体规律,需要重视和运用大国分析思路和方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民 巩冰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将新冠疫情后全球高通胀做实。截至2022年年底,通胀仍高企,并呈现出驱动因素复杂化、跨经济体间通胀结构差异化等特征。以美联储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寄希望于通过激进的、步调一致的加息遏制通胀。但本文认为:新冠疫情后央行面临的局面已发生质的改变,它们的货币政策操作必须在保增长、控通胀、防债务危机三个维度上进行权衡,这将大幅限制其加息空间,也将使其通过加息抑制通胀的效果大打折扣,央行货币政策进退维谷。从中长期来看,乌克兰危机、地缘政治博弈、碳中和与绿色转型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改变、生产率增速下降趋势延续等因素将增加全球供给扰动风险,使总需求难以大幅收缩,加之总供给持续扩张,导致全球通胀高位运行成为新常态。面对全球通胀高企,经济陷入以滞胀为核心特征的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格局的情况下,中国应加快“双循环”与国内大市场建设,保障能源与供应链安全,增加绿色投资,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
结构性通货膨胀 债务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江建中
本文归纳十多年来循环出现的通胀高峰和调控政策在经济波动中的演化机制;着重分析物价上涨的机理及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和重新分配效应;指出通胀在中国极易加剧结构扭曲、拉大贫富差距、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使经济发展难以进入稳定而健康的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伯成 陈灏康
按一些人说法,新经济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举世瞩目的“新经济”现象,源自美国,在经济合球化和信息化带动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具有明显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特征,在多方面形成了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其中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质疑就是一典型例。正如有人所提出的,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会导致工资提高,工资提高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显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事实上,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6年至今已连续四年保持4%左右,失业率从1992年的7.5%降至目前的4.1%,而同期的通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丁敏
拓宽思路治理通胀──从国际经济角度试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丁敏199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4.1%,商品零售价格涨幅高达21.7%。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今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1995年宏观调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拉亚
作者在文章中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宏观关系进行了研究,他着重分析了资产组合与信息混淆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交织影响;又探讨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他的研究结论是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的稳定替代关系;拉下通货膨胀比拉上通货膨胀要困难一些,治理通胀代价比通胀收益要沉重;在治理通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不同经济背景下央行沟通对公众通胀预期的非对称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2001-2014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并应用M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经济背景下我国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并不显著,即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差,不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