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0)
- 2023(16535)
- 2022(14125)
- 2021(12657)
- 2020(10714)
- 2019(23937)
- 2018(23541)
- 2017(44342)
- 2016(23461)
- 2015(25885)
- 2014(25308)
- 2013(24711)
- 2012(22392)
- 2011(20467)
- 2010(20273)
- 2009(18913)
- 2008(18061)
- 2007(15548)
- 2006(13654)
- 2005(12016)
- 学科
- 济(121080)
- 经济(120980)
- 管理(67841)
- 业(62440)
- 企(53079)
- 企业(53079)
- 方法(50422)
- 数学(43949)
- 数学方法(43311)
- 地方(26758)
- 中国(26573)
- 农(25277)
- 业经(24706)
- 财(23837)
- 学(22740)
- 理论(17776)
- 贸(17547)
- 贸易(17536)
- 制(17390)
- 农业(17149)
- 易(16920)
- 地方经济(16859)
- 环境(16346)
- 和(16044)
- 技术(15286)
- 产业(15252)
- 融(15015)
- 金融(15013)
- 务(14293)
- 财务(14243)
- 机构
- 学院(338156)
- 大学(336733)
- 济(150232)
- 经济(147568)
- 管理(131586)
- 理学(114943)
- 研究(114122)
- 理学院(113742)
- 管理学(111507)
- 管理学院(110901)
- 中国(83756)
- 科学(68941)
- 京(68584)
- 财(64634)
- 所(56095)
- 财经(52644)
- 中心(51700)
- 农(51496)
- 研究所(51277)
- 江(48656)
- 业大(48206)
- 经济学(48029)
- 经(47978)
- 经济学院(43072)
- 范(42416)
- 北京(42047)
- 师范(41907)
- 院(41722)
- 农业(40481)
- 财经大学(39413)
- 基金
- 项目(234235)
- 科学(187045)
- 基金(173077)
- 研究(168425)
- 家(151427)
- 国家(150292)
- 科学基金(130451)
- 社会(111061)
- 社会科(105652)
- 社会科学(105627)
- 省(91846)
- 基金项目(90286)
- 自然(84114)
- 自然科(82282)
- 自然科学(82263)
- 自然科学基金(80778)
- 教育(77494)
- 划(76824)
- 资助(71075)
- 编号(65825)
- 重点(53522)
- 发(52162)
- 部(51585)
- 成果(51519)
- 创(49551)
- 国家社会(47224)
- 创新(46358)
- 课题(45471)
- 科研(44975)
- 教育部(44845)
共检索到487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正喜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非竞争型和区域间产业关联理论试图从产品异质性角度出发弥补传统竞争型产业关联理论的应用缺陷。但分析表明,唯有将国外经济体以内生方式引入且满足封闭性条件的投入产出模型才能合理反映产业间的关联途径并提供产业关联效应的完整测度。这意味着产业关联分析应以世界投入产出表为应用标准。鉴于此,本文首先论证了简化型世界投入产出表应用的合理性,并兼顾可行性和时效性问题探讨了此类投入产出表的一种简化编制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产业关联理论及其应用,基于简化型世界投入产出模型相应拓展了各种产业关联效应的测度方式、经济内涵及分析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元亨 詹宇波 金亮 陈春伍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首次测度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区域间动态产业关联效应。研究发现:从区域间动态关联情况来看,上海和浙江受到的长三角内部推动力在上升,江苏由依靠沪浙皖推动发展转变为依靠自身发展,安徽受到的长三角内部推动力波动大,增长不明显,且具有封闭发展趋势;在区域间静态关联上,上海和安徽维持了较强的输出能力,而江苏显示出较强的接受能力,浙江则经历了由强接受能力向强输出能力的转变;综合来看,2010—2017年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波动较大,提升也不明显,且区域间三次产业结构关联效应也表现出几乎同样的趋势。研究表明:未来长三角一体化水平的提升需要结合三省一市各自的产业优势,强化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的持续输出能力,提升江苏的推动能力和浙江的产业关联水平,加强江浙沪地区对安徽的推动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产业竞争是市场经济和区域竞争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在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力。本文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我国各区域各产业在各区域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以揭示我国当前区域间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和表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产业 竞争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崔治文 张益豪
随着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程度日益加剧,区域间税收竞争已经从制度内规范的税收竞争逐步发展到制度外不规范的甚至是恶性的税收竞争。本文从制度供给的视角对引发和导致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加剧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测算要素税收竞争程度的基础上,构建随机前沿模型(SFA),采用2008年-2017年间我国省级政府面板数据,用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计算各省的经济增长效率,通过面板回归,分析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效率的负面效应。研究结论:我国地区政府间税收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效率损失,制度性安排缺失和缺陷是导致税收竞争加剧的最主要原因,要规范税收竞争、促进地方政府间税收协作,必须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歆 方志耕 阮爱清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相互存在着联系和影响,而关于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动态竞争力的概念并测算了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的竞争力,然后利用产业集聚的概念测算了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四省的综合产业集聚度。运用灰色关联的理论,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并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省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到江苏的产业集聚度变化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变化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江苏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关联度为0.827,大于广东、上海和浙江。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竞争力 产业集聚 灰色关联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庆英
文章基于多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运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计算了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首先,房地产业表现出商品属性时与传统意义上的上下游产业关联紧密,表现出资产属性时与金融等虚拟经济部门联系紧密。其次,房地产业发展程度越高与金融业的关联度越高。再次,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关联越来越弱。中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集聚了大量风险,建议采取措施疏导房地产业市场的过剩资金逐步流出,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并有效拓展投资渠道,使其为实体经济服务。
关键词:
产业关联 资产属性 实体经济 软着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永亮 王恕立
本文基于上游度指数和下游度指数,从GVC视角和NVC视角对比分析了中美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上游度指数以及下游度指数所反映出的产业向上下游渗透的程度上,中国比美国存在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无论是在GVC视角下还是在NVC视角下均存在。其二,测算结果反映出的信息表明中国正在往"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但是步伐较小,程度不够。其三,参与GVC对于中美两国产业关联程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对中国而言,与下游产业关联程度负面影响更多,与上游产业关联程度多为正面影响,制造业影响程度小于服务业,影响程度在减弱;对美国而言,制造业与下游产业关联程度多为正面影响,而服务业多为负面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与上游产业关联程度多为正面影响,而且制造业影响程度高于服务业,影响程度均在加深。就分析结果看,中美在分工以及获益之间存在一种角色的"错配"。本文创新点在于:综合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在GVC和NVC视角下的产业关联情况,使得对于中美两国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关联分析更加完整。
关键词:
中美 GVC NVC 产业关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敏 石磊
为探讨区域间"恶性竞争"的形成机理,本文将相对绩效评估引入两企业同质产品古诺博弈,其中每个企业的"实际收益"是其利润与相对绩效奖罚之和。我们先考察了对称情形,发现引入相对绩效评估降低了每个企业的"感知成本",因而会激化竞争;一旦相对绩效评估强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恶性竞争"就出现了,即市场价格就会低于边际成本。即便考虑两个企业的进入决策,"恶性竞争"仍有可能出现,因为它可以成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结果。我们也考虑了非对称情形。分析表明,强化相对绩效评估对高成本企业总是不利的,但对低成本企业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
相对绩效评估 恶性竞争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家祥,黎志成
为了实证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灰关联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储慧慧 宋殿清
循环经济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人、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它的优势是引导一个区域摆脱"末端治理"的发展之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以循环经济为基点的区域产业布局,将会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开拓更广阔的空间与潜力。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模型的构建就成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芳
加工出口生产中,中间投入占比较高,因而增加值率较低,但正逐步改善;国内中间投入占比偏低,因此其对国内上游产业的带动能力仍然有限,但正逐步增强;加工出口生产的影响力明显低于国内使用产品生产和非加工出口生产,但其影响力正逐渐增大;由于全部加工出口产品在总产出中的占比有限,所以除个别部门外,加工出口生产对各部门的产业关联特性和产业波及特性均没有根本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红光 刘卫东 刘志高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的类型、动因、模式、效应等,而对产业转移的定量测算却少有研究。本文在严格界定产业转移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定量测算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1997—2007年区域间产业转移。结果发现,中国产业转移具有明显"北上"特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受消费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消费带动下的产业转移表现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在出口带动下,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资源型产业转移,但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在进一步...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投入产出 定量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伟 陈勇
2 0 0 1年末至 2 0 0 5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过渡期” ,在此期间 ,履行“入世”承诺的各种效应将不断显现。本文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履行承诺对于中国三大地区经济竞争态势的影响。分析表明 :在静态意义上 ,中西部地区无论在制度方面还是在产业结构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 ;但从动态意义来看 ,随着履行加入WTO的基本承诺 ,三大地区之间的某些竞争环境将趋于一致 ,由此将导致现存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重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佛关 谢佩洪
文章利用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2009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以及中国品牌500强所属省区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数据,对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品牌建设与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地区的品牌建设能有力地促进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其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又能为区域内品牌的建设及其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好的动力与通道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TOPSIS模型的我国区域休闲经济竞争力测度
中国增值税区域间横向分配的经济效应: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分析
中国环境破坏事件频发的成因与对策——基于区域间环境竞争的视角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何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基于区域间贸易的证据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我国区域间经济收敛研究
基于产业和区域层面的R&D溢出效应分析——以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为例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安徽省地市空间面板模型
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间转移——基于EKC和PPH假说的实证研究
空间集聚与区域间税收竞争内生性研究——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
我国区域间产业空间网络的构造与结构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