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42)
- 2023(20895)
- 2022(17729)
- 2021(16831)
- 2020(13961)
- 2019(31991)
- 2018(31384)
- 2017(59823)
- 2016(31929)
- 2015(35966)
- 2014(35774)
- 2013(34944)
- 2012(32194)
- 2011(28817)
- 2010(28942)
- 2009(26940)
- 2008(25893)
- 2007(22239)
- 2006(19688)
- 2005(17556)
- 学科
- 济(138537)
- 经济(138396)
- 管理(94612)
- 业(87794)
- 企(72791)
- 企业(72791)
- 方法(57500)
- 数学(50527)
- 数学方法(49882)
- 财(42521)
- 中国(41445)
- 农(35374)
- 地方(30970)
- 融(29783)
- 金融(29780)
- 业经(29403)
- 银(29255)
- 银行(29221)
- 制(28091)
- 行(28038)
- 学(26334)
- 贸(25582)
- 贸易(25563)
- 易(24879)
- 务(24252)
- 财务(24168)
- 财务管理(24106)
- 农业(23439)
- 企业财务(22918)
- 理论(21372)
- 机构
- 学院(444889)
- 大学(444606)
- 济(191608)
- 经济(187740)
- 管理(174134)
- 研究(151366)
- 理学(150105)
- 理学院(148547)
- 管理学(146028)
- 管理学院(145239)
- 中国(120247)
- 京(93265)
- 财(92777)
- 科学(88357)
- 所(74350)
- 财经(71447)
- 中心(69917)
- 研究所(67161)
- 经(64973)
- 农(64863)
- 江(64197)
- 业大(60361)
- 经济学(59453)
- 北京(59352)
- 范(57530)
- 师范(57068)
- 院(54960)
- 经济学院(53402)
- 财经大学(52961)
- 州(51832)
- 基金
- 项目(297169)
- 科学(234972)
- 研究(221810)
- 基金(217000)
- 家(187005)
- 国家(185460)
- 科学基金(160434)
- 社会(142095)
- 社会科(134770)
- 社会科学(134737)
- 省(113740)
- 基金项目(113569)
- 教育(102280)
- 自然(101649)
- 自然科(99291)
- 自然科学(99270)
- 自然科学基金(97476)
- 划(95329)
- 编号(90759)
- 资助(90000)
- 成果(74035)
- 部(66579)
- 重点(66183)
- 发(63805)
- 课题(62105)
- 创(61577)
- 国家社会(59049)
- 教育部(58105)
- 创新(57503)
- 人文(56681)
- 期刊
- 济(211600)
- 经济(211600)
- 研究(138319)
- 中国(86089)
- 财(73933)
- 管理(64625)
- 学报(63086)
- 科学(59782)
- 农(59011)
- 融(51157)
- 金融(51157)
- 大学(49356)
- 教育(47621)
- 学学(46536)
- 农业(40396)
- 技术(39143)
- 经济研究(35864)
- 财经(35751)
- 业经(32717)
- 经(30774)
- 问题(26674)
- 贸(22921)
- 技术经济(22138)
- 理论(20886)
- 统计(20708)
- 图书(20556)
- 业(20544)
- 世界(20395)
- 国际(20324)
- 现代(19716)
共检索到671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肖云东
本文在考虑开放经济和金融摩擦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引入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利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校准和估计,研究了中国财政政策乘数大小,并分析了参数的敏感性问题。研究表明:(1)金融摩擦情况下,政府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于无金融摩擦情况,且金融摩擦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较大。(2)开放经济下政府支出乘数的数值始终小于1。(3)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小于政府支出效应,且乘数也小,但是税收的远期效果比近期效果大。(4)福利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参数的最优组合会产生较小的福利损失。(5)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金融摩擦参数和政府支出自回归系数的上升会导致政府支出乘数增加;开放性程度增加情况下,乘数出现下降。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登科 陈诗一
近年来,宏观调控的精准性日益受到重视。就财政政策而言,精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财政支出乘数的科学测算。然而,现有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定量研究非常缺乏,且忽视如下两个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金融市场摩擦严重,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有鉴于此,本文首次将金融摩擦与"超低利率"同时纳入中国财政问题研究框架,并突破已有文献多关注财政支出产出乘数的限制,系统测算了产出乘数、就业乘数、消费乘数和投资乘数。研究发现:中国财政支出的产出乘数、就业乘数、消费乘数与投资乘数分别为3.44、2.13、0.73和5.74;忽
关键词:
金融摩擦 “超低利率”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立勇 徐晓莉
本文估算中国财政政策信息摩擦程度,构建纳入财政政策信息摩擦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中国财政政策有效信息冲击和噪音冲击的不同影响机制,测算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长短期财政支出乘数及相应的财政政策效应损失。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存在信息摩擦;财政政策有效信息冲击和噪音冲击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有效信息冲击效果大于噪音冲击的效果;政策信息摩擦程度越高,有效信息冲击的效果越弱,财政支出乘数越小,政策效应损失越大。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财政支出乘数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未实施阶段及实施前期,而在政策实施后期,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财政支出乘数收敛且趋同;中国财政政策有效信息比重为0.65,财政政策效应损失度最高达35%。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宏观审慎财政政策能够有效避免货币政策的财政足迹,对控制债务增长和保障经济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宏观审慎财政政策框架和金融摩擦因素,探讨政府支出乘数问题。研究表明:第一,宏观审慎对政府支出乘数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大于没有宏观审慎情况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对政府部门债务宏观审慎下的政府支出乘数最大、福利损失最小;对家庭和政府两部门宏观审慎政策下的政府支出乘数相较基准模型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小;第二,宏观审慎框架下,政府支出乘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要比固定汇率制度下小,符合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第三,纳入金融摩擦下政府支出乘数较没有考虑金融摩擦情况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大。上述结论意味着,宏观审慎政策对控制债务风险和发挥政府支出乘数效应起到积极作用,这为政府部门引入宏观审慎财政政策调控现实经济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生祥 丛树海
本文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表明,这两种财政政策的乘数值都不大,尤其是实际作用乘数的值明显偏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不明显。就乘数的影响因素来看,其可能原因在于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同时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根据上述乘数的测算值,我们还分别估算了在两种模型下财政政策的综合乘数效应。显然,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其中政府购买支出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此外,尽管理论和实际作用乘数相差很大,但两者最终形成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甚至财政政策的实际乘数效应在多数年份超过理论乘数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理论乘数 实际乘数 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陈润东
在面临如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巨大负向外部冲击时,我国逆周期的财政政策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为厘清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的关系,文章首先运用汉密尔顿滤波方法估计我国的产出缺口和财政周期,然后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层面测度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周期之间的时变交互影响,最后运用非线性的面板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模型从省级维度测度经济周期和财政周期视角下的财政支出乘数。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宏观层面看,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等事件对我国经济周期的负面冲击促使财政政策逆周期扩张,而财政周期扩张对经济周期复苏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第二,从省级层面看,地方财政支出乘数在经济紧缩时期更高,这个规律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同样适用;第三,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顺周期财政政策都有较高的时间占比,而顺周期的财政政策是引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政策因素;第四,我国地方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可能没有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投资乘数却保持较高水平,这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主要通过投资渠道实现。文章结论对理解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周期之间的关联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同时也指出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控的必要性以及未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更好地引领居民消费的迫切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付一婷 陈润东 刘金全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测算多种时变财政乘数,结合时点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经济周期中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多种理论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时变财政乘数同时具备短期的周期性变化和阶段性的结构趋势。在2012年之前,财政支出对产出和消费的乘数效应有着明显的逆国内经济周期趋势,财政支出对投资的乘数效应则呈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但在2012年后,财政支出对产出和投资的乘数效应受到经济结构失衡的影响均发生结构性的下滑,而财政支出对消费的乘数效应保持平稳水平;(2)财政支出对进口和出口的乘数效应都具有“先升后降”的顺世界经济周期趋势,前者稍高于后者,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总体上产生正向外溢效应,但该效应在后危机时期不断减弱;(3)在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新常态这三个典型的经济波动阶段,财政政策均能通过汇率、金融、信贷、股市等渠道有效地稳定经济,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协调性特点,这些都对财政乘数有促进作用,而政府债务累积渠道和进口外溢渠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政政策效果。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乘数 时变特征 经济周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拴友
由一个简单的IS -LM模型可以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公式。对于我国的IS -LM曲线的估计 ,发现它们有正常的斜率。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约等于 2 ,可测算出我国历年财政调控的效应 ,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占 1/ 5到1/ 3强 ,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在需求管理中的有效性。根据以上所述 ,可以提出当前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一婷 刘子玉 刘金全
本文基于平滑迁移VAR模型,测算处于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财政乘数,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政策的作用机理与福利损失进行度量。结果显示:首先,财政乘数在紧缩阶段大于扩张阶段,体现出显著差异性、非对称性与逆周期性,且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最强。财政政策效应在经济扩张阶段明显减弱,体现当前财政政策操作的逆周期特征;其次,在收缩阶段,财政政策效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持续有效期限可达到5年,但是对应的福利损失较大,可以达到扩张阶段福利损失的3倍;而扩张期间的财政政策效果可以维持2年左右,但福利损失较小,这表明经济扩张期间政策效果较弱,适宜作为维持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的微调工具。目前我国逐步由紧缩时期迈入扩张时期,积极财政政策尚未到退出时点,因此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不同阶段政策效果差异,并将紧缩时期扩张政策的长期福利损失纳入分析框架,以实现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关键词:
财政乘数 财政政策 经济周期 STVAR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燕妮 沈沛龙
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加速器"和合约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一种测算金融摩擦的新方法。该方法以"金融加速器"理论为依据,通过货币冲击下的脉冲响应计算各国产出乘数和投资乘数,构建反映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的金融摩擦指标,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数据模拟发现,各国产出和投资呈现明显乘数效应,且乘数效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为构建金融模型指标提供了依据。在货币政策冲击下,短期内金融摩擦与国家发展水平无关,体现出金融摩擦存在的普遍性;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摩擦程度高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不成熟密切相关。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摩擦实际较低,体现出金融和信贷市场的相对有效性以及合理监管。提出的金融摩擦测算方法与现实经济运行具有一致性,有助于深刻理解金融摩擦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郑挺国 姚树洁
财政政策效果测定历来是国家政策制定与改革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约束的VAR模型提出了具有微观基础的财政政策时变乘数指标,并分解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和政府融资的时变冲击乘数、时变累积乘数以及时变现值乘数。同时,结合中国实际,通过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乘数呈减弱趋势,政府消费乘数亦呈小幅下降态势。政府税收乘数显著为负且相对较为稳定,但债务发行乘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于2006年起由正转负。基于模型校准和经验分析可知,目前政策当局依然可通过增加消费性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需要管控政府投资规模,因为随政府投资产出弹性下降和规模扩大,政府投资乘数急速下滑势必削弱财政政策效果。同时,由于中国税收并未引发大规模挤占效应,因此目前税收格局相对合理。此外,鉴于当前债务发行存在负经济增长效应,表明政策当局仍需重点盯住和管控债务规模。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主体流动性约束强弱和结构性参数走向,本文提出了增强财政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盛夏 陈杰 潘静珍 王诗逸
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需求收缩压力期间,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控是否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呢?本文的经验证据显示,在疫情之后的需求收缩时期,我国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更大的乘数效应,调控效果明显提升。为了阐释经验证据背后的理论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偶有约束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分析在需求收缩之后,财政政策乘数变化的深层机理。理论模拟发现,由于需求收缩导致了家庭信贷约束收紧,其边际消费倾向增大,此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直接增加了家庭的流动性,放松了其预算约束,进而产生了更大的财政乘数效应。因此,在当前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的实践中,建议以积极的投资性财政政策为主导,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来支持缓解家庭的财务负担,助力需求收缩时期我国的宏观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何乘材
到2003年,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6年。对于6年间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人们的总体评价一般是:它不仅短期拉动了需求,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而且提高了经济内生增长的能力,协调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然而,如果从治理经济衰退的角度来说,评价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主要指标应该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几年来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马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馨
论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张馨财政政策乘数或倍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开展宏观经济政策运作的基本参数之一。各财政政策手段都是通过乘数效应来发生作用的,因此,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有多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其乘数而定的。这一问题将随着我国社会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