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9)
2023(12062)
2022(9999)
2021(9187)
2020(7702)
2019(17224)
2018(17065)
2017(31155)
2016(16525)
2015(18717)
2014(18344)
2013(18118)
2012(16854)
2011(15611)
2010(15650)
2009(14976)
2008(14485)
2007(12616)
2006(11661)
2005(10819)
作者
(47101)
(39328)
(39310)
(37495)
(25005)
(18722)
(17797)
(15275)
(14909)
(13896)
(13688)
(13024)
(12531)
(12451)
(12281)
(12192)
(11657)
(11376)
(11237)
(11216)
(10056)
(9584)
(9349)
(9058)
(8838)
(8738)
(8498)
(8493)
(7955)
(7715)
学科
(91132)
经济(91060)
管理(42535)
(37613)
方法(32584)
数学(28914)
数学方法(28698)
(27866)
企业(27866)
中国(24502)
(24052)
贸易(24037)
(23341)
地方(21090)
(20845)
业经(16462)
(15976)
(15478)
(14566)
农业(13854)
地方经济(13770)
环境(12660)
(12512)
银行(12489)
(12227)
金融(12226)
(12103)
关系(11814)
(10900)
(10894)
机构
大学(242453)
学院(241737)
(119787)
经济(117867)
研究(90598)
管理(86378)
理学(73307)
理学院(72478)
管理学(71420)
管理学院(70975)
中国(70521)
(51682)
(50561)
科学(49604)
(45003)
财经(40850)
研究所(40476)
中心(40452)
经济学(39687)
(37179)
(37006)
(36422)
经济学院(35597)
北京(32441)
(32114)
(31247)
业大(31142)
师范(30988)
财经大学(30061)
农业(28716)
基金
项目(152751)
科学(121078)
研究(114452)
基金(113161)
(98166)
国家(97422)
科学基金(82723)
社会(77307)
社会科(73562)
社会科学(73546)
基金项目(57723)
(56509)
教育(52142)
自然(49136)
自然科(48000)
自然科学(47987)
(47584)
自然科学基金(47176)
资助(47039)
编号(44739)
成果(37189)
(35199)
(35014)
重点(34923)
国家社会(33940)
课题(31594)
(31297)
中国(31095)
教育部(30900)
人文(29842)
期刊
(138456)
经济(138456)
研究(81353)
中国(49701)
(38848)
(34474)
学报(34048)
管理(33252)
科学(32429)
大学(26576)
经济研究(25297)
学学(24908)
(24727)
金融(24727)
教育(24390)
农业(23557)
财经(21340)
(21293)
技术(19985)
业经(19957)
国际(19080)
问题(18943)
(18771)
世界(15815)
技术经济(13227)
统计(12783)
(12729)
商业(11365)
经济问题(11057)
(10868)
共检索到38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申  曾罡  庄子罐  
传统的增长核算方法建立在封闭经济框架下,主要关注的是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忽略了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事实上贸易条件改善的效应与技术进步类似,都是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情形下,增加了能够获得的产品。本文应用一个建立在超越对数GDP函数基础上的指数方法,将名义GDP的增长分解为非贸易价格变动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要素投入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并考察了中国1993年至2003年间的经济增长,该期间的名义经济增长的来源为:非贸易价格效应的贡献份额为34.13%,贸易条件效应的贡献份额为-4.50%,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为31.54%,劳动投入的贡献份额为4.40%,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为34.39%。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文章根据1980-2007年的数据对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调整的实际GDP指标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协整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对经济增长都存在正向的影响;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也都验证了协整分析的结果。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芳  高继祖  
本文利用1992-2005年中国季度经济资料,运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中国FDI、GDP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和连  包群  赖明勇  
本文结合国外关于贸易开放度度量方法的新进展,选取5种指标具体测算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开放度,并且分析了各种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度量方法、不同的贸易开放度指标导致了不同的结论,而且在这5种度量指标中,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洁  张天顶  
为了探求中国的开放政策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以及开放政策对不同区域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大陆地区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海南、重庆、西藏除外)1984-200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PanelData模型对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论认为开放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本文根据我国1980-2006年的数据对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主要结论有:从总体上看,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经济增长与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价格贸易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收入贸易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是非常显著;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也都验证了协整分析的结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武强  汪雷  
近年来,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总体呈恶化趋势,导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利益下降、国民福利受损并对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文章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价格贸易条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在长期如何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应对策略,以期获得更多的国际分工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建新  
以研发或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之一。通过Granger因果分析发现国内外研发和专利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后利用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研发、专利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估计了研发和专利的产出弹性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发现国内外研发和专利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但其作用机制和促进程度差别很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晓蓉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的单要素贸易条件,是一类综合衡量技术进步、出口价格相对变动的贸易条件指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不仅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传统要素,还将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出口考虑进来,以考察亚洲新兴经济体单要素贸易条件与出口导向型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单要素贸易条件没有导致亚洲新兴经济体陷入"贫困化增长",相反推动了大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单要素贸易条件没有对这些经济体GDP增长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慧媛  吴开尧  
本文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环境技术效率,使用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区域经济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产出没有出现环境无效率,而由能源投入和污染排放所产生的无效率值合计为0.2202,约占到环境无效率总量的71.82%;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始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纯技术进步仍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最大贡献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刚  魏蔚  
考察了价格贸易条件对亚洲7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都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增长。而价格贸易条件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却呈现出差异性,随着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菲律宾和土耳其(1)的价格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的国内物价水平反而会上升。VEC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当受到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冲击时,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的经济虽然会一时偏离长期均衡状态,但通过误差修正过程影响人均实际GDP,其经济仍将恢复均衡。而印度和马来西亚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对人均实际GDP的影响并不显著。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析,当价格贸易条件变动造成经济不均衡时,通过误差修正过程调整物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经济会重新恢复均衡状态,但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并不能对中国、菲律宾和土耳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舒元  
许多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进一步的协整分析和改进的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长期作用机制。为解释上述问题,本文构造了产业专业化指数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加快优势行业的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较高行业的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军  
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3~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环境创新与经济增长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环境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中国20个省份存在,而经济增长是环境创新的格兰杰原因在中国10个省份存在;环境创新是贸易开放的格兰杰原因在中国16个省份存在,而贸易开放是环境创新的格兰杰原因仅在中国3个省份存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楠  
开放式地区主义、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等宏观因素以及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区位效应等微观因素对APEC区域内的贸易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可以吸纳这些因素 ,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兵  乔晶  
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外贸的主要形式,但对于加工贸易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争论。本文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揭示,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结构、中国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等5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短期内,加工贸易进口对我国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比加工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但从长期来看,加工贸易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加工贸易进口则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今后,我国继续发展加工贸易,不能仅看重微薄的加工费用,应更多地关注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联系,增强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能力和进口替代能力,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以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增长方式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