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7)
- 2023(12361)
- 2022(10298)
- 2021(9318)
- 2020(7772)
- 2019(17229)
- 2018(16928)
- 2017(31325)
- 2016(16184)
- 2015(18120)
- 2014(17557)
- 2013(17512)
- 2012(16411)
- 2011(15154)
- 2010(15047)
- 2009(14098)
- 2008(13517)
- 2007(11767)
- 2006(10636)
- 2005(9801)
- 学科
- 济(94939)
- 经济(94878)
- 管理(44748)
- 业(42486)
- 企(33503)
- 企业(33503)
- 方法(32502)
- 数学(28870)
- 数学方法(28695)
- 中国(24459)
- 地方(21626)
- 农(20437)
- 业经(18275)
- 学(16998)
- 贸(16296)
- 贸易(16287)
- 易(15818)
- 技术(15581)
- 财(15448)
- 地方经济(15136)
- 制(14117)
- 产业(13721)
- 农业(13684)
- 环境(12503)
- 融(12011)
- 金融(12010)
- 银(11579)
- 银行(11562)
- 体(11472)
- 行(11285)
- 机构
- 学院(242136)
- 大学(240979)
- 济(119818)
- 经济(117977)
- 研究(92021)
- 管理(88992)
- 理学(76352)
- 理学院(75485)
- 管理学(74404)
- 管理学院(73940)
- 中国(69468)
- 科学(52134)
- 京(50551)
- 财(49148)
- 所(45981)
- 研究所(41810)
- 中心(40010)
- 经济学(39729)
- 财经(39675)
- 经(36234)
- 经济学院(35695)
- 农(35135)
- 江(34817)
- 院(33108)
- 北京(32379)
- 范(31161)
- 业大(30973)
- 师范(30867)
- 财经大学(29370)
- 科学院(28115)
- 基金
- 项目(159801)
- 科学(127850)
- 研究(118620)
- 基金(118488)
- 家(103559)
- 国家(102856)
- 科学基金(87736)
- 社会(79955)
- 社会科(76193)
- 社会科学(76181)
- 基金项目(61387)
- 省(60059)
- 自然(53020)
- 教育(52821)
- 自然科(51823)
- 自然科学(51811)
- 自然科学基金(50920)
- 划(50757)
- 资助(48351)
- 编号(45416)
- 发(37768)
- 重点(37065)
- 部(36407)
- 成果(35969)
- 国家社会(35121)
- 创(33998)
- 创新(32086)
- 中国(32022)
- 课题(31949)
- 教育部(31608)
- 期刊
- 济(136702)
- 经济(136702)
- 研究(77934)
- 中国(47323)
- 财(35447)
- 管理(35239)
- 科学(34608)
- 学报(33368)
- 农(32387)
- 大学(25807)
- 经济研究(24775)
- 学学(24649)
- 技术(23204)
- 农业(22754)
- 教育(21572)
- 财经(20993)
- 融(20991)
- 金融(20991)
- 业经(19789)
- 经(18542)
- 问题(17759)
- 贸(16356)
- 世界(15067)
- 技术经济(15040)
- 国际(14716)
- 业(12843)
- 统计(12598)
- 策(11433)
- 科技(11352)
- 商业(11172)
共检索到37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丽萍; 杨大威;
开放经济下,基于丰富低技能劳动禀赋的比较优势,中国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制造品加工的贸易形式。这种产业结构和贸易形式主要增加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限制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展。文章遵循Acemoglu关于贸易影响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观点,利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和行业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中国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存在逆向作用。一个政策建议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更高质量产品贸易将为增加技能劳动需求奠定市场规模条件,从而促使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推动中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丽萍 杨大威
开放经济下,基于丰富低技能劳动禀赋的比较优势,中国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制造品加工的贸易形式。这种产业结构和贸易形式主要增加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限制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展。文章遵循Acemoglu关于贸易影响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观点,利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和行业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中国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存在逆向作用。一个政策建议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更高质量产品贸易将为增加技能劳动需求奠定市场规模条件,从而促使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推动中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技能偏向 贸易 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文海漓 夏惟怡 陈修谦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该区域间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新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合作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面:技术进步偏向要素相同的区域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是相互邻近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偏向对于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效应具有积极作用,且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是一种根本途径;不同技术进步偏向要素对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具有正向积极作用,而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在区域经济产业机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则具有负面消极作用。并从增强战略互信、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金融扶持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晓彦 崔占峰
技术进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促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探究的重要问题。这一作用与技术进步的有偏性密切相关。论文从宏观角度入手,选取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区技术偏向性进步指数的提高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且这一结果在不同区域间未见差异。多元中介效应检验证明,这一促进作用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实现。考虑稳健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晓彦 崔占峰
技术进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促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探究的重要问题。这一作用与技术进步的有偏性密切相关。论文从宏观角度入手,选取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区技术偏向性进步指数的提高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且这一结果在不同区域间未见差异。多元中介效应检验证明,这一促进作用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实现。考虑稳健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林辉 蔡啸 高庆昆
当前技术进步朝技能劳动方向发展已形成共识,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强度的定量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设定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采用标准化系统的贝叶斯方法和FGNLS方法测算我国1979-2010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考察技术进步以多大强度偏向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成因。结果发现:(1)1979-2010年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技能劳动,但其变化强度逐年减弱。(2)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中性技术进步还是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都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起促进作用,但市场化制度对技能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琳 汪波 徐波
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马瑄忆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中国分行业高、低技能劳动数据,推算了1995—2009年中国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投入和劳动报酬,并基于该数据测算了中国省域层面的高技能-低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结果表明:中国所有省区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是偏向于高技能劳动的。
关键词:
劳动投入 劳动报酬 技术进步偏向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马瑄忆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中国分行业高、低技能劳动数据,推算了1995—2009年中国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投入和劳动报酬,并基于该数据测算了中国省域层面的高技能-低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结果表明:中国所有省区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是偏向于高技能劳动的。
关键词:
劳动投入 劳动报酬 技术进步偏向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马瑄忆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中国分行业高、低技能劳动数据,推算了1995—2009年中国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投入和劳动报酬,并基于该数据测算了中国省域层面的高技能-低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结果表明:中国所有省区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是偏向于高技能劳动的。
关键词:
劳动投入 劳动报酬 技术进步偏向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汤尚颖 李通屏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有利于改善要素结构、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 产权结构 能源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汤尚颖 李通屏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 产权结构 能源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少锋 兰森 张紫洋 于泽
中国收入分布在1995—2018年发生了阶段性演变:2007年之前,中、底层收入份额不断转移至顶层;2007年之后,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层。本文认为偏向性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中国收入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收入分布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总体上可以较好地解释这段时期中国收入分布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具体而言,2007年之前,资本、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共同导致中、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顶层;2007年之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顶层,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部分抵消了前者对底层和顶层的影响,二者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层。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这段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发现1995—2007年经济增长所引致的收入上升掩盖了分配格局的失衡,顶层群体收入增幅最大;2007—2018年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中层群体从增长中获益最多。本文有助于增进对中国收入分布和不平等演变的理解,也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慧慧 许超
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一角度,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回归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原因,从而对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现象作出解释。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从外生偏向性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增长情况而言,能源增长型技术水平的提升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强度,能源价格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分别解释28%与72%的能源强度变化;第二,就内生偏向性技术水平提升下的能源强度增长而言,二产比重、能源价格、研发投入是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和能源价格的提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构建包含数据要素的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框架,采用二阶泰勒展开对多要素CES生产函数进行近似表达,根据Solow的核算方法进行经济增长率分解,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偏向性要素配置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理论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判定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要素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1)要素效率(投入)增长率变化与要素效率水平或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是否一致。若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方向一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若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方向相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当方向一致时,可以通过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大小选择适宜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当方向不一致时,无论选择何种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都会抑制经济增长。(2)是否偏向效率高或禀赋丰裕的要素。对技术进步偏向而言,技术进步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对要素配置偏向而言,当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当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低或禀赋相对稀缺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选择技术进步偏向效率高的要素;同时,要素配置向高效率要素倾斜,最终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要素效率水平相匹配,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