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5)
- 2023(15385)
- 2022(13410)
- 2021(12446)
- 2020(10434)
- 2019(23905)
- 2018(23639)
- 2017(44215)
- 2016(24406)
- 2015(26987)
- 2014(26618)
- 2013(26214)
- 2012(23950)
- 2011(21565)
- 2010(21147)
- 2009(19132)
- 2008(18420)
- 2007(15653)
- 2006(13463)
- 2005(11487)
- 学科
- 济(95270)
- 经济(95174)
- 管理(66928)
- 业(61920)
- 企(50037)
- 企业(50037)
- 方法(43958)
- 数学(38396)
- 数学方法(37999)
- 农(25770)
- 中国(24313)
- 地方(22775)
- 财(22083)
- 学(22038)
- 业经(21203)
- 农业(17842)
- 贸(17113)
- 贸易(17106)
- 易(16565)
- 环境(15531)
- 技术(15230)
- 和(15150)
- 理论(15095)
- 制(14666)
- 务(13866)
- 财务(13805)
- 财务管理(13785)
- 企业财务(12993)
- 划(12815)
- 银(12650)
- 机构
- 大学(339653)
- 学院(336345)
- 管理(132901)
- 济(128489)
- 经济(125711)
- 理学(116836)
- 理学院(115443)
- 研究(113853)
- 管理学(113276)
- 管理学院(112697)
- 中国(81750)
- 科学(76117)
- 京(72282)
- 农(62190)
- 所(57526)
- 业大(56913)
- 财(55130)
- 研究所(53465)
- 中心(51702)
- 农业(49330)
- 江(47692)
- 财经(45578)
- 范(45520)
- 师范(44982)
- 北京(44767)
- 院(41687)
- 经(41621)
- 州(38905)
- 经济学(37957)
- 师范大学(36678)
- 基金
- 项目(245506)
- 科学(191794)
- 基金(177382)
- 研究(173646)
- 家(157691)
- 国家(156384)
- 科学基金(133023)
- 社会(108511)
- 社会科(102751)
- 社会科学(102723)
- 省(96501)
- 基金项目(95682)
- 自然(89169)
- 自然科(87092)
- 自然科学(87067)
- 自然科学基金(85463)
- 划(82261)
- 教育(79379)
- 资助(71683)
- 编号(70482)
- 重点(55362)
- 成果(55315)
- 部(52766)
- 发(52585)
- 创(51254)
- 课题(47953)
- 创新(47840)
- 科研(47747)
- 计划(46319)
- 大学(45034)
- 期刊
- 济(131850)
- 经济(131850)
- 研究(92436)
- 学报(62113)
- 中国(60936)
- 农(54934)
- 科学(54504)
- 大学(45615)
- 管理(44974)
- 学学(42887)
- 财(39943)
- 农业(38191)
- 教育(37264)
- 技术(27200)
- 融(23639)
- 金融(23639)
- 业经(22686)
- 经济研究(21245)
- 财经(20984)
- 图书(19834)
- 业(19725)
- 科技(18639)
- 经(17874)
- 问题(17735)
- 版(17124)
- 业大(16709)
- 资源(16647)
- 理论(15678)
- 技术经济(15343)
- 商业(14563)
共检索到470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包秦雯 顾立平 张潇月
[目的/意义]开放科研数据面临着科研人员参与度和认同度不高的挑战。文章旨在明确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的行为影响因素,为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参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模型,探究行为信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地球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工具SmartPLS3.0分析数据验证模型。[结果/结论]地球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对开放科研数据态度直接显著影响行为;行为信念(包含感知职业利益与感知职业风险)、感知行为控制(包含感知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管理培训实用性)显著影响科研人员的态度,且通过态度间接影响行为;主观规范对科研人员的态度影响不明显,但对行为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仲华 李立睿 陆颖隽
文章阐述了地球科学领域科研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剖析了嵌入式知识服务团队对地球科学领域科研用户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地球科学领域科研用户的情景要素与情景感知。在此基础上,从基于地球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和地球科学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展示了地球科学领域科研用户情景感知的嵌入式知识服务过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蔚海燕 林晓雯
开放科学时代,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成为必然要求,而数据重用是其主要目标。尽管国内外已建设了多种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但对于这些平台的数据重用效果与数据开放特征之间的关系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地球科学领域,对三个国内外的开放数据平台(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NCAR Research Data Archive和Figshare)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探讨影响科学数据重用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数据质量对科学数据的重用有显著影响。据此,本文从数据平台、科研人员、图书馆和期刊出版商4个维度提出了促进科学数据重用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科学数据 数据重用 数据质量 地球科学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潇月 宋秀芳 顾立平 刘金亚 陈新兰
了解科研人员科研数据重用行为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可有效支持科研数据开放共享与重用行为间循环促进生态的形成。通过文献综述,本文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建立了科研人员数据重用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面向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领域科研人员,开展聚敛式混合方法研究。对问卷调查的定量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合问卷开放式问题与该领域10位典型科研人员访谈的结果,综合得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感知社群文化基础和感知支持措施有效程度,正向显著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数据重用行为。研究建议利益相关方关注科研数据的质量控制与权益管理,具体可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1)推动国内大型科学数据中心开展国际化认证;(2)建立协作网络,发挥重要团体与个人的力量;(3)制定多路径的数据重用服务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人合 张志强 高志
以1994—2013年杰青基金地学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科研论文发表量和顶级期刊论文发表量评价指标,衡量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和创新性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其次,引入"科技期刊收录膨胀率"消除因WOS中SCI和SSCI收录期刊增加对科技论文带来的放大式增长;最后,通过构建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对杰青科学家科研论文发表量和顶级期刊论文发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杰青基金资助后,66.5%的杰青科学家科研论文发表量和顶级期刊论文发表量都得到了提高,21.6%的杰青科学家只提高了科研论文发表量,7%的杰青科学家只提高了顶级期刊论文发表量,4.8%的杰青科学家科研论文发表量和顶级期刊论文发表量均未提高。最后,结合已有杰青科学家访谈资料,从科研环境、激励、考评机制等角度对造成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素矿 姚玉鹏
本文以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探讨其成长成才过程和特征,针对做好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学 青年拔尖人才 成长成才特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人合 张志强 高志
[目的/意义]科研论文产出时间序列的传统研究均基于科研人员整体的平均论文产出,此种方法研究所得规律能否代表全部科研人员个人的论文产出规律,既是科研人员成长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政策评价的重要内容。[方法 /过程]实证分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对杰青基金资助前后杰青科学家个人论文产出规律进行研究,并与杰青科学家整体论文产出规律进行对比。[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杰青基金资助前后,杰青科学家整体论文产出呈现持续增长的规律,杰青科学家个人论文产出呈现4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安丽芝
采用科学计量研究方法,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收录论文为依据,以地球科学为检索主题,对基础学科进行统计分析,试图通过这些特征揭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为我国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球科学 统计分析 研究热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何燕
以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部分科研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我国科研人员对自存储的态度及意愿,作者在综合分析后认为自存储资源的学术质量、版权、政策或组织因素、技术因素四个方面对我国科研人员的潜在自存储行为将产生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人合 张志强 于洁 王萍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改革开放后,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科技政策旨在促进科技发展,但是这些科技政策的资助效应如何,科技政策实施历史周期中资助效应的变化情况如何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方法/过程]以已经实施了20年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为克服样本选择偏误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采用DID模型评估杰青基金对科学家科研论文产出效率的影响,提出"环境-动机-行为"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1994-2008年杰青基金资助效应显著的年份达到12年,显著比例达到80%;相比没有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的科学家,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的科学家可以多发表论文0. 412-3. 234篇/年;数据换算后,与每年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科学家的同时期其他科学家相比,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的科学家可以多发表论文0. 426-3. 277篇/年;资助效应最大的是2002年杰青基金,2007、2008年杰青基金资助效应不显著;科技政策资助效应评估时,可以通过该方法构建对照组,实现因果效应推断的研究目的。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田人合 张志强 王非 窦超 崔静静
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历程表明,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R&D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科研论文成果增加显著,但是原始创新成果的产出是否取得显著增长引起广泛质疑。实证研究以1994—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项目为研究对象,以杰青科学家发表顶级期刊论文产出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已有的针对杰青基金的研究后,提出"环境-动机-行为"分析框架及理论假设,采用DID模型克服样本选择偏误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分析杰青基金对科学家创新能力的资助效应,验证理论假设并基于"环境-动机-行为"分析框架解释可能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杰青基金对1994—2008年杰青基金资助效应显著的年份达到9年,显著比例达到60%,资助效应显著且为正的共8年,这8年杰青基金资助的科学家相比没有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的科学家,每年可以多发表0.151~0.698篇顶级期刊论文,相对同时期科学家论文产出科学家可以多发表1.094~3.378篇顶级期刊论文。资助效应最大的是2002年杰青基金,杰青基金资助效应从2006年开始下降,2007年、2008年杰青基金资助效应不显著。科技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以通过该方法构建对照组,实现因果效应推断的研究目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妍 赵宇翔 刘周颖
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产生的数据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为文化服务的普惠化和个性化奠定了基础。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是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创新形式,其目标在于价值共创。本研究对现有的竞赛结构元素和设计选项进行补充,为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组织、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本文以第六届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为例,结合焦点小组访谈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数据收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关键事件技术法分析主办方、开放数据提供方、参赛团队多主体经历的价值共创事件,进而识别影响竞赛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包括参与主体特征、协作形式、开放数据特征、协作平台属性、宏观环境5个大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牟象禹 龚凯乐 谢娟 成颖 柯青
被引频次是定量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两极分化严重,大量的被引集中在少量的论文上。针对该现象,本文从整体上对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选取2005—2015年间的18种图书馆学、情报学CSSCI来源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随机抽样600篇作为研究样本,按照论文特征、作者特征、引文特征三大类进行内容分析,共得到41个特征指标。以总被引频次、年均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为因变量,其他为自变量,对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连续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献类型等4个分类变量以及期刊影响因子等20个连续变量与被引存在统计学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对20个连续变量进行降维,结果表明作者声望、综合引用情况、作者学术能力、外文引用情况、引文被引频次、合作是影响论文被引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蔚海燕 姜沈宇 朱苇琦
本文基于信息采纳模型构建了机器学习领域科学数据重用影响因素模型,并选择了开放科学社区平台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两种类型的代表性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实证了数据集内容质量和数据源可信性对科学数据重用的影响,以及平台类型在数据源可信性对科学数据重用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完善科学数据平台建设、促进科学数据重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人合 郑军卫 张志强 于洁 杨芳娟
[目的/意义] 杰青基金实施25年来,资助者年龄呈大龄化趋势发展,深入分析该现象对完成杰青基金的影响,对未来杰青基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研究以1994-2018年杰青基金地球科学项目为研究对象,构建科研论文产出效率、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三个评价指标,提出"科技人力资本投入-科研产出"理论模型及假设,采用DID模型克服样本选择性偏误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验证理论假设,实现对杰青基金资助年龄异质性的研究。[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杰青科学家大龄化趋势日趋严重,存在明显的45岁现象;杰青基金实施20年中,支持"资助年龄越大,资助效应越好"假设的比例较低;三个评价指标维度,资助效应最大且资助年龄在39-42岁之间的年份在杰青基金实施20年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无论从杰青基金设立宗旨、还是从评估结果来看,都应该避免杰青科学家大龄化趋势,扩大对中低龄优秀青年人才的资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