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3)
- 2023(13345)
- 2022(11752)
- 2021(11160)
- 2020(9043)
- 2019(20897)
- 2018(20970)
- 2017(39301)
- 2016(21326)
- 2015(23925)
- 2014(23573)
- 2013(22962)
- 2012(20606)
- 2011(18426)
- 2010(18331)
- 2009(17148)
- 2008(16125)
- 2007(13717)
- 2006(11888)
- 2005(10141)
- 学科
- 济(81245)
- 经济(81161)
- 管理(62757)
- 业(55981)
- 企(48357)
- 企业(48357)
- 方法(38123)
- 数学(31649)
- 数学方法(31229)
- 农(21923)
- 中国(21185)
- 财(19967)
- 业经(19875)
- 学(18187)
- 地方(17360)
- 环境(17314)
- 理论(15773)
- 和(15648)
- 农业(14706)
- 贸(13926)
- 贸易(13916)
- 划(13548)
- 易(13479)
- 制(13471)
- 务(13109)
- 财务(13040)
- 财务管理(13016)
- 技术(12960)
- 教育(12409)
- 企业财务(12238)
- 机构
- 学院(292157)
- 大学(291282)
- 管理(117878)
- 济(108638)
- 经济(106084)
- 理学(102665)
- 理学院(101573)
- 管理学(99741)
- 管理学院(99253)
- 研究(93931)
- 中国(68068)
- 京(61746)
- 科学(61109)
- 财(48986)
- 所(46268)
- 农(44180)
- 业大(43934)
- 中心(42561)
- 研究所(42516)
- 江(41474)
- 范(40271)
- 师范(39937)
- 财经(39781)
- 北京(38701)
- 经(36099)
- 院(34991)
- 农业(34473)
- 州(34320)
- 师范大学(32095)
- 技术(32016)
- 基金
- 项目(207215)
- 科学(162260)
- 研究(154285)
- 基金(147422)
- 家(127668)
- 国家(126555)
- 科学基金(108813)
- 社会(95170)
- 社会科(89843)
- 社会科学(89818)
- 省(82771)
- 基金项目(78769)
- 教育(71068)
- 自然(70495)
- 划(69291)
- 自然科(68768)
- 自然科学(68753)
- 自然科学基金(67442)
- 编号(65068)
- 资助(59864)
- 成果(52166)
- 重点(46275)
- 课题(44577)
- 部(44503)
- 发(44359)
- 创(43235)
- 项目编号(40370)
- 创新(40150)
- 科研(39508)
- 大学(38520)
- 期刊
- 济(117660)
- 经济(117660)
- 研究(82604)
- 中国(54078)
- 学报(45372)
- 科学(42109)
- 管理(41329)
- 农(40276)
- 教育(37872)
- 财(36543)
- 大学(34150)
- 学学(31871)
- 农业(28728)
- 技术(26029)
- 业经(21251)
- 融(20420)
- 金融(20420)
- 经济研究(18529)
- 财经(17855)
- 图书(17421)
- 科技(15291)
- 经(15082)
- 问题(14856)
- 业(14282)
- 理论(14221)
- 资源(13785)
- 技术经济(13677)
- 版(13375)
- 实践(13331)
- 践(13331)
共检索到413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丽萍 王建芳
开放科学的发展正在改变学术交流生态,同时挑战传统科研评价,因此对于科研评价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负责任评价(RRA)应时而生并成为开放科学政策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RRA如何实现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在解析开放科学环境下的RRA内涵,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尝试探索RRA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破四唯”指导下的我国科研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首先,以典型相关内容文本为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提取和共现分析得出结论,即以环境扫描为基础,影响力和研究质量为主维度,知情同行评议为主基调构成国际RRA的进路;继而,在分析开放科学背景下我国学术交流新业态与RRA的基础上,提出我国RRA的三层结构流程框架。其中以识别科研新范式为情境、改善宏观政策为支撑、改革评价方式为实操,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对象的精准化、评价方法的循证化为路径,建立有利于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我国评价制度,并回答科研评价改革的必答题:“谁来评”“评什么”“如何评”“怎么用”。研究认为,建立质量意识、培育“影响素养”、达成评价系统变革的国际共识、从而提高RRA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避免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碎片化是保证RRA顺利实施的关键。特别指出:将负责任评价理念与实现路径本土化,并营造有利于开放科学发展的学术交流环境,或将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新使命。图2。参考文献44。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丽萍 刁文芳 石雅芳 韩昕媛
[目的 /意义]分析开放科学环境下科研人员的负责任评价(RRA)新取向,以期为“破四唯”指导下的我国科研评价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过程]以传统评价体系“唯与责”的背离为切入点,以全球研究理事会(GRC)《2021年RRA报告》、欧盟《研究评价系统改革报告》等典型内容文本为数据源,采用WordSmith提取关键词及词丛,并进行可视化。[结果 /结论]分析认为,基于同行评议定性判断与负责任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多种研究产出、活动的质量与贡献认定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科研人员RRA的基本框架与准则,其中,小同行评议与分类评价成为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等不良学术驱动因素的核心规则和必由之路;元评价则为提高科研人员评价质量、优化指标与方法提供了循证依据。研究指出:此框架将利于纠偏基于产出的价值观,促进早期职业生涯科研人员(ECR)职业道路的差异化与多元化以及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最大化,推动包容、健康的研究创新体系的建立,同时为我国科研人员评价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研人员 负责任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永辉 马廷灿 岳名亮 魏欣月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始于科学界对责任伦理的讨论,后来渗透到社会发展与新兴科技发展研究中。目前国内缺乏对全球RRI研究进展与发展脉络的系统性梳理,因此以1999—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1 599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与主路径分析法,在定性定量双重视角下,从发文趋势、主导研究力量、热点研究主题、知识演化路径、关键研究内容等5个维度厘清相关知识演化脉络,并揭示主导研究力量与热点研究主题,以期为我国科技政策管理人员决策和国内RRI研究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国际上RRI研究在2012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在科学史与哲学、道德与伦理学、管理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中有较多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基础知识结构完备、主路径清晰,共有10篇核心文献;主导研究国家为荷兰、英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我国排在第15位;主导研究机构为瓦格宁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牛津大学、德蒙福特大学,核心学者包括Stilgoe、Owen、Stahl、Fisher和Blok;形成了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伦理与科研诚信、公民科学与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创新管理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等三大主题集群,关键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公众参与机制下的负责任创新、新兴科技伦理治理、纳米技术负责任研究以及政治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等四大方面。由此对我国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研究发展提出,强化政策引领作用、紧跟国际前沿热点和重点研究方向,以及重视实证研究等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廖苗
近年来,"负责任研究与创新"逐渐成为欧美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热议概念,它强调科技创新过程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并试图通过协商参与对创新进行综合治理。我国既往科技管理体制中的科学主义、发展主义及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等特征不利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理念的实行。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社会公众、科技共同体、企业和政府针对创新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为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在中国落地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该理念在中国的推行还面临着如何平衡责任与创新、加强各行动主体间的沟通合作以及推动公众参与科技治理等诸多挑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费艳颖 刘彩薇
负责任创新作为一种科技创新政策新理念,为人工智能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负责任创新理论,构建负责任创新的政策主题、政策工具及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央政策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政策展开量化考察与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央地政府高度重视负责任创新理念,但在注意力配置上存在差异。鉴于此,从丰富创新政策主题内涵、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注重政策外部环境体系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央地政府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央地政府 人工智能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陈君
负责任创新(RRI)旨在科学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社会行动者和创新者彼此负责,同时会考虑创新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及创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其内涵分为行政定义和学术定义。在预期、反思、协商、反应、可持续性、关怀这6种负责任创新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无私利性,基于负责任创新这7种框架理念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隐私、结果等三方面主要伦理问题,探讨嵌入RRI框架来解决人工智能(AI)在产生、应用和发展等过程中滋生的伦理问题的路径,使AI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鹏 蔡沅欣 陈苗
近年来,信息资源管理(LIS)更加紧密地嵌入公共文化、社会平等、数据管理、健康信息传播等当代社会的核心命题,体现了向社会与民众"负责任"的学科意识和发展理念。这种"负责任"的意识为"负责任创新"引入LIS学科奠定了基础。以"社会责任"为交切点,探讨负责任创新与LIS研究之间的关联,并从伦理道德规范、创新应用等方面,分析负责任创新对LIS学科的可能贡献,同时还提出在负责任创新的视域下开展LIS研究,其关键在于构建领域内的负责任创新理论和实践框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婵娟 翟渊明 刘博京
全世界范围内技术革新的复杂性与技术应用的脆弱性之间正呈现出冲突和矛盾的状态,技术理性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无限担忧。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在伦理道德层面展开对现代科学"技术行为"的探究,建立"负责任创新"模式,合理的避免由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与伦理问题,认清人类本身存在的真实境遇,寻求符合伦理观念的道德规范,并同时解决技术理性带来的人的异化问题。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科学技术治理 新伦理生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敏燕 董锁成 吴忠宏 李宇 马红 邵丹 高宁 夏冰
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对激发公众环境意识、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于城市公众的影响意义重大。北京市率先引入森林体验教育理念,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体验教育活动。本文基于心流理论及其他文献,构建了森林体验教育活动对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以北京为例调查了676位参与活动的公众,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参与动机(活动前)、活动体验(活动中)对环境负责任行为(活动后)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活动体验对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是显著且正向的,并且是参与动机和环境负责任行为之间关系的完全中介变量。这一结论说明了森林体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活动效果和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类似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永红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通过"负责任金融"教育促进金融健康发展,是一项事关全体人民福祉的基础性工程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金融有责任、有条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负责任金融"教育促进金融健康发展,是一项事关全体人民福祉的基础性工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成岗
1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新议题及新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社会现实,带来社会治理领域的新变革。人工智能既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社会议题,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广泛应用将带来新的社会治理、法律规范及伦理规约问题。就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就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治理 新技术 伦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秧分 李先德 王士海 赵立军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于2014年10月批准通过了《农业和粮食系统负责任投资原则》。该原则起因于近年来海外农业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及其给粮食安全和营养等方面带来的复杂影响,制定过程中实现了充分的包容性和参与性,且主要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均认同该原则,预计原则实施将会改善长期投资环境,影响海外农业投资方式,但同时也可能会提高投资准入门槛、增加海外投资成本、加大海外投资不确定性。本文结合农业投资原则影响与当前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形势,区分相关主管部门与海外投资企业,从宣传推广《投资原则》、加强农业走出去统筹指导、优化农业企业走出去平台、强化海外农业投资信息服务、建立绩效导向的支持体系、主动对接东道国发展战略、...
关键词:
海外农业投资 国际规则 负责任 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存刚 王瑞领
结构-单元模式的国家身份理论是体系理论。它既重视国际体系的结构因素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又考虑了国际体系的构成单元对国家身份的塑造。在将这一模式用于解释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平、发展等国际体系层次的文化结构,有助于塑造中国合作型的战略文化。而抱持这一战略文化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实践,可以破除不利于社会主义大国地位上升的陈旧理念,可以破解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难题。同时,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实践也已引起了中国观念的深刻变化。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则是这些变化的国内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房宏君
负责任创新(RI)是当前国内外创新领域研究的重要前沿和关键热点。为了有效探索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文章基于近几年国外较为前沿的负责任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提出了科技人才负责任创新这一重要概念,科学探析其内涵、本质与特征并在科学界定相关变量维度基础上,构建了科技人才负责任创新驱动高新企业科学发展的理论模型,深入挖掘科技人才负责任创新驱动高新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机理和中介路径,丰富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科技人才负责任创新驱动高新企业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